学术投稿

中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进展

丁雪飞;田耀洲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中医, 西医, 治疗
摘要: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成功的在人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ylori)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H.pylori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已公认, H.pylori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及胃癌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表明,H.pylori感染在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和皮肤病等的发病过程中也有一定的作用[1]. 因此,根除H.pylori对治疗和预防上述疾病有着重大意义.目前临床上西医常使用以抗生素为主的三联为一线根除H.pylori,根除失败后常用含有铋剂、质子泵抑制剂加抗生素的四联作为补救治疗.抗生素成为根除H.pylori的主流药物,H.pylori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成为影响H.pylori根除率的重要的因素.本文就H.pylori的耐药现状及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粒细胞肉瘤2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粒细胞肉瘤或绿色瘤(granulo cytic sarcoma,GS)是由粒系来源的幼稚前体细胞组成的髓外局灶性实体肿瘤,为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根据其病理变化,可分为:①绿色瘤:瘤切面呈绿色,与肿瘤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的存在有关,绿色暴露于空气中1~2小时后很快消失,再用过氧化氢或亚硫酸钠处理后可暂时复原[1];②粒细胞瘤.同样是由原始幼稚粒系细胞瘤样增生形成的局灶性肿块,但瘤块不呈绿色;③绿色瘤性白血病.是指瘤性粒细胞增殖,弥漫性累及组织、器官或体液可呈绿色,但不形成局灶性瘤块者.绿色瘤与粒细胞瘤两者在本质上无差别[2].在WHO髓系肿瘤分类(2001)中把它作为不另作分类AML的一个亚型[3].

    作者:韩艳霞;王宙政;叶俏;胡蓓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30例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段发病率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湿疹.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月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董圣群辨治脂溢性皮炎经验

    董圣群主任中医师行医40年,中医功底深厚,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疑难皮肤病,取得良好疗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将董师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1 清热利湿疏风止痒

    作者:何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升血汤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临床观察

    笔者应用升血汤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9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4年4月~2009年9月山西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肿瘤科门诊及住院的恶性患者180例,均经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确诊.

    作者:倪育淳;赵红艳;郭冠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雷帕霉素防治人工血管移植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血管损伤的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往往会造成肢体缺血坏死而截肢甚至是死亡,为解决这一难题,人工血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这是血管外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然而,无论是初的合成材料人工血管,还是现在的生物人工血管,人工血管移植术后的再狭窄发生率都很高.如何降低再狭窄的发生,提高移植成功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其中人工血管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近年来的研究已知雷帕霉素在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抗肿瘤等方面有良好的作用,深入研究研发现雷帕霉素能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内皮细胞的增殖,对支架植入血管后预防再狭窄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蔡杨阳;张鸿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资讯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加减仙方活命饮治疗肛肠病术后118例

    2000年~2009年我科应用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肛肠病术后患者1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36例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8例,男62例,女56例,年龄14~79岁,平均40.3岁;病程0.3~22年,平均115;年其中混合痔56例,肛裂24例,肛瘘20例肛,乳头肥大18例.

    作者:高宏平;翟新影;刘行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周维顺辨证治疗胰腺癌经验

    吾师周维顺系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对各种恶性肿瘤的诊治经验丰富,疗效颇佳.笔者有幸待诊,受益匪浅,现将周老辨证治疗胰腺癌的经验简介如下.1 对胰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作者:唐蕾;陆陈春;王立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王樟连应用穴位注射的临床经验

    导师王樟连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从事针灸教学、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擅长运用针药结合治疗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尤精于穴位注射疗法的应用.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本文就其应用穴位注射的临床经验及验案介绍如下.1 临床经验

    作者:马振宇;王芸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肠易激综合征与体质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1].IBS是世界性的常见病,人群患病率在5%~25%之间[2,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耗费大量医疗资源,但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首先胃肠动力异常与IBS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文献报道有些IBS患者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降,收缩频率增加,胃排空速度减慢等改变.高峰等[4]通过电生理活动研究发现,IBS患者存在明显的胃运动障碍,所以胃-食管反流或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存在在所难免.研究发现,采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测定口-盲肠传递时间结果提示IBS患者不仅存在上消化道动力异常,且存在小肠运动功能紊乱,表现为口-盲肠传递时间延长或缩短[5].

    作者:葛国艳;周晓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

    静脉留置针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操作方便,套管柔软,输液过程中轻微活动不易穿破血管壁,减少患者每天静脉穿刺的痛苦等优点.但在输注高浓度药物、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高价营养药物时,易对血管造成损害,出现静脉炎[1].我院应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艳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温中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笔者采用温中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5年9月~2008年5月本院消化专科门诊患者160例.随机平行分成两组,治疗组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40~70岁,平均61.3岁;病程0.5~2年,平均1.2年.

    作者:乔美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自体与新鲜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自体与新鲜异体骨软骨镶嵌移植两种方法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生物学特性和修复效果.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的左右后肢制成全层软骨缺损模型,分别进行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同种异体骨软骨镶嵌移植修复.术后第12 周处死动物取材,分别进行膝关节活动度测定、大体观察、光镜观察及Wakitani组织学评分法,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大体观察、组织学光镜及组织修复评分显示自体骨软骨移植在第12周时能以类透明软骨组织修复缺损,而新鲜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为纤维肉芽组织.结论: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可以修复兔关节软骨的缺损.新鲜无处理的同种异体骨软骨镶嵌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不可行,其排斥反应及吸收破坏严重.

    作者:应小樟;石仕元;胡德新;郑琦;魏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龙惠珍应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张力降低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炎症的一组症状及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需长期甚至终生治疗.目前西药主要以抑酸、促胃动力等药物治疗,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流问题,停药后可出现病情复发.龙惠珍老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运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该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唯;金玲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增生硬化型IgA肾病126例临床分析

    IgA肾病是我国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0%~47%[1],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见原因.该病起病可隐匿,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病理改变亦多样化.笔者通过对本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增生硬化型)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探讨增生硬化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以期对该病的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帮助.

    作者:王维维;程晓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1例

    笔者收治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1例,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26岁.因车祸致右下肢胫腓骨骨折2天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呼吸18次/min,血压130/80mmHg.一般情况好,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心率72次/min.患者饮食、睡眠可.查生化全项等未见异常,拟行右下肢胫腓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入手术室,常规开放静脉通道,未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SpO2)96%,全麻插管后SpO2 98%.行右下肢胫腓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止血带设定时间1小时,术程顺利,术后SpO2 98%,安返病房.术后常规予以抗炎、止血等治疗.术后第一天患者病情平稳.

    作者:郭平德;王文晶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术后创伤护理现状与进展

    术后创伤疼痛属于急性疼痛的一种,是伤害感受性疼痛.国际疼痛学会对急性疼痛的定义为:近期产生且持续时间较短的疼痛,一般疼痛时间不超过3个月.正确处理术后创伤疼痛能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减少伤害性刺激,避免对机体躯体性和内分泌不良反应、以及心理上、认知上的影响,加速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本文主要就近年来术后创伤疼痛的护理技术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爱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手法加电针扬刺、TDP治疗臀上皮神经炎38例

    臀上皮神经炎是指臀上皮神经在其走行的各固定点受牵拉和卡压而引起的腰、臀、腿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占临床常见腰腿痛病40%~60%.该病治疗方法较多,短期疗效各种方法无明显差别,但远期疗效却不近相同.2007年12月~2008年6月笔者诊运用手法加电针扬刺、TDP治疗臀上皮神经炎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洋;尹永涛;茶晓峰;余文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移植后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骨髓移植后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骨髓移植术后6个月内免疫功能低下阶段.感染后不仅可能影响移植的效果,诱发排斥反应;而且可以导致肺部感染,造成移植失败,重症者可致死亡.我院自1995年3月~2008年3月共有1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骨髓移植(BMT),除10例移植后因感染、出血、心衰等死亡外,可评估的146例中发生移植后带状疱疹24例,均接受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对24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宏;庄海峰;胡致平;叶宝东;俞庆宏;虞荣喜;周郁鸿;沈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进展

    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成功的在人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ylori)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H.pylori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已公认, H.pylori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及胃癌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表明,H.pylori感染在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和皮肤病等的发病过程中也有一定的作用[1]. 因此,根除H.pylori对治疗和预防上述疾病有着重大意义.目前临床上西医常使用以抗生素为主的三联为一线根除H.pylori,根除失败后常用含有铋剂、质子泵抑制剂加抗生素的四联作为补救治疗.抗生素成为根除H.pylori的主流药物,H.pylori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成为影响H.pylori根除率的重要的因素.本文就H.pylori的耐药现状及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丁雪飞;田耀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