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82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体会

夏发明;杨林军;梁勇;陈茂昌

关键词:甲状腺, 腺叶切除
摘要: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对382例甲状腺一侧腺叶切除手术方法作了一些改进,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后颅窝外伤后并发急性脑积水的成因及治疗(附19例报告)

    后颅窝外伤后并发急性脑积水临床上报告不多.我们对1993年3月至1999年10月所收治后颅窝损伤92例中并发急性脑积水的19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邓群;李巧珍;李德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微创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因为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患病人群多为年老体弱,且治疗手段多较局限,治疗效果仍不十分满意[1].1995年以来,我院采用微创切口+空心钉穿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病人126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亚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脊膜膨出症合并脂肪瘤一例

    患儿,女,出生时即被发现左侧臀部一肿块,已9个月,营养发育较同龄儿无异常,肿块随年龄增长而渐大.体检一般情况正常,左侧臀部可触及6 cm×6 cm×5 cm肿块,质地软,基底部较宽,活动度差,透光试验阴性.

    作者:费国猛;石晓华;张寿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外伤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后结合亚低温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研究

    目的探讨外伤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结合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治疗组采用外伤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术后即给予亚低温冬眠治疗5~7 d;对照组仍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死亡率、GCS、GOS和颅内压(ICP).结果治疗组GCS、GOS高于对照组,死亡率、ICP低于对照组.结论尽早行外伤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并充分内、外减压,术后尽早给予亚低温冬眠治疗,对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俊;陈为忠;马廉亭;秦尚振;徐国政;龚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早期诊断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中晚期诊断较为容易,但早期不论单个或多个(串珠状)淋巴结结核诊断均较为困难,特别不易与颈部慢性淋巴结炎、颈部肿瘤等相鉴别,尤以引起慢性淋巴结炎的原发病灶不复存在时更为困难.

    作者:杨维良;张新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70例严重创伤后血糖变化与预后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后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0例严重创伤急症病人,采用强生有限公司提供的血糖测定仪及血糖试纸,于伤后就诊时即刻检测血糖水平,并选择30例同期轻度创伤急症病人的血糖作对照.结果严重创伤后血糖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创伤后体内血糖代谢明显异常,血糖的高低与创伤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创伤预后呈负相关.

    作者:宋先舟;胡端;白祥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何杰金病的颈部表现(附46例报告)

    目的总结何杰金病的颈部表现的规律.方法对1999年至2002年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何杰金病患者4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何杰金病可发病于任何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和老年发病率高.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患者.颈部肿大淋巴结直径多在5 cm以内,大可达16 cm.颈部肿大淋巴结在颈部的分布以颈侧区常见,颈前区次之.病理类型以混合细胞型和结节硬化型多见.结论只有了解何杰金病在颈部的发病规律,才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者:郑启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胆道急症手术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的疗效观察

    我科自1996年3月~2002年5月共对152例胆道急症患者施行急诊手术治疗.并自1999年12月始加用乌司他丁治疗,疗效明显提高.现将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胡如进;史火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颈部转移癌的诊断与处理

    颈部转移癌包括颈部器官转移癌和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癌.颈部器官的转移癌临床上非常罕见,一般临床表现明显,属于晚期肿瘤的血运转移,预后极差.需要讨论的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因颈部淋巴组织丰富,是全身淋巴循环的总汇区,发生转移癌的机会较多,其中又分:(1)原发灶明确的颈淋巴结转移癌.如鼻咽癌和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以及胸、腹腔脏器的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此类转移癌均根据原发灶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

    作者:吴祥德;刘运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盲肠炎的临床诊治探讨

    目的提高对急性盲肠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1999年2月~2001年8月收治5例急性盲肠炎,5例术前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急诊手术,术中分别误诊为肿瘤2例、克罗恩病2例、憩室炎1例.4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行坏死包块切除和末端回肠造瘘术.结果 5例病理结果为盲肠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4~30个月恢复良好.结论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酷似急性阑尾炎,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发现多以盲肠外侧肿块为特征,也难与肿瘤或克罗恩病鉴别.右半结肠切除术是较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士驹;奉典旭;韩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Mirizzi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

    Mirizzi综合征是以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及其并发症所引起的胆总管狭窄或梗阻,从而导致胆管炎、梗阻性黄疸和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我院自1975年元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3 120例胆结石,其中Mirizzi综合征28例,发病率为0.9%,现总结如下.

    作者:余刚;朱鹏;余启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单纯修补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65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单纯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长期疗效以及腹腔镜下穿孔修补的效果.方法采用在腹腔镜下或开腹单纯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人65例.术后口服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及呋喃唑酮1周,随访3~31个月.结果疗程结束后1个月溃疡愈合率为96.9%,术后1年、2年复发率分别为4.2%及5.9%.全组无因溃疡复发而再手术病例.开腹组与腹腔镜组住院天数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结论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术简单安全,配合术后药物治疗,疗效满意,尤其是腹腔镜下溃疡修补术,应作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首选术式.

    作者:李君久;覃谦;王爱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术

    甲状腺瘤的主要治疗措施是外科手术,传统手术颈部留有明显的手术瘢痕、影响美容.随着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体表美,都不愿意在身体暴露的部位留下影响美观的瘢痕.为此,1995年国外学者对腹腔镜甲状腺手术进行了探索.1997年Huscher[1]进行了首例腹腔镜甲状腺叶切除并获得成功.从此,腹腔镜甲状腺手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作者:胡三元;李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颈淋巴结清扫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清扫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中的价值,指导甲状腺癌再手术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病人中 88例作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88例中,甲状腺肿瘤局部切除术38例,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16例,全甲状腺切除2例,颈淋巴结活检32例.结果甲状腺微小癌11例.颈淋巴结转移率65.91%(58/88),甲状腺残癌率31.59%(12/38).结论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对侵及包膜、颈淋巴结肿大以及甲状腺微小癌应作颈淋巴结清扫术.对复发癌应再次手术.再手术需彻底切除癌灶,保护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

    作者:邵冰峰;蒋松琪;江晓辉;朱汉达;黄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内镜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内镜序贯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深圳市人民医院近9年收治的36例老年ACST患者资料,分成急诊手术组和内镜序贯治疗组.根据急诊期和平稳期的多项指标结果比较两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急诊手术组相比,内镜序贯治疗将死亡率由27.8%降至5.6%,并发症发生率由61.1%降至16.6%,术前准备时间由12.6 h缩短至7.5 h,术后恢复时间由6.5 d缩短至3.5 d,治疗间隔时间由43 d缩短至11 d,总治疗时间由45 d缩短至23 d.结论内镜序贯治疗是老年ACST的理想治疗方案,具有微创、有效、彻底的特点.

    作者:郭跃华;余小舫;鲍世韵;刘嘉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改进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是一个传统经典手术,疗效比较满意,并发症少.但传统手术因大腿及小腿近端静脉剥出道中较多的淤血而引起病人术后发热等症状,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我们自1999年1月至今对29例患者采用改进术式,取得良好效果,与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比较,显示改进术式的病人术后情况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伟强;杨文革;刘宁青;吕鹏飞;郝慧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目的以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 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前认真作好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结果除1例死亡外,根据JOA评分标准,治疗后患者1例达17分,13~16分8例,5~12分68例,0~4分1例;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效果.结论自锁钢板内固定加彻底减压是临床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认真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术后观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陶海鹰;范里;刘世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巨结肠及类缘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巨结肠类缘病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对97例行巨结肠根治术后的病变肠段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肠神经元及神经节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并对21例采用NSE和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巨结肠类缘病(allied HD)标本的神经元与神经节细胞数与正常组及巨结肠症(H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巨结肠类缘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病理特征而定,在HE染色基础上结合NSE及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提高确诊率.

    作者:郑辉明;李善春;叶彤;李娜萍;戴育坚;王英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早期甲状腺癌的颈部体征及鉴别

    甲状腺癌在我国发病率较低,约为1.49/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86%,但在一些肿瘤专科医院中该病的发病率往往占头颈肿瘤的首位,且在我国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作者:杨国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病例临床分析

    我科自2000年10月至2002年2月收治肝癌合并肝管癌栓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军;孙志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