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强;杨文革;刘宁青;吕鹏飞;郝慧泉
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对382例甲状腺一侧腺叶切除手术方法作了一些改进,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夏发明;杨林军;梁勇;陈茂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颈部解剖复杂,其间有较多的重要组织器官.颈部的肿瘤、感染、先天性畸形等均可表现为颈部肿块,临床颇为常见.而许多恶性肿瘤的转移灶及某些全身性疾病亦可在颈部以肿块的形式表现,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涉及外科、内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小儿科等多个学科.因此,外科医师需有较全面的基础知识,根据病史资料、相关检查,综合分析、判断其可能的疾病来源,得出可靠的结论,以指导对患者的下一步治疗.颈部肿块诊断的第一步是确定肿块的来源,第二步是确定肿块的性质.
作者:吴亚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颈部的上界是下颌角下缘、下颌角、乳突上项线和颈外粗隆的连线,下界是胸骨切迹、锁骨、肩峰和第七颈椎椎突的连线.
作者:郑泽霖;孙辉;陈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25年来,我们共收治小儿外伤性脾破裂64例,其中19例施行了脾修补术,均获成功,现报告于下.
作者:慕为民;王重民;张衡;李万林;鱼军;赵世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中晚期诊断较为容易,但早期不论单个或多个(串珠状)淋巴结结核诊断均较为困难,特别不易与颈部慢性淋巴结炎、颈部肿瘤等相鉴别,尤以引起慢性淋巴结炎的原发病灶不复存在时更为困难.
作者:杨维良;张新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残胃癌由Balfour于1992年首次提出,意指良性胃十二指肠疾病行胃部分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癌.有少数学者也将胃癌切除术后5年、10年或1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第二原发癌称为残胃癌.近年来残胃癌的发现率逐年增高,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盛行胃大部切除;二是对残胃这种特殊的癌前状态的认识加深.
作者:李子禹;胡元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灶局部切除加胃窦切除并抗幽门螺杆菌(HP)药物协同治疗的疗效.方法依胃横轴行溃疡灶按纵切横缝原则局部切除,范围超过边缘1 cm,并作保留幽门的胃窦切除行胃十二指肠吻合26例,术后均口服抗幽门螺杆菌药物21 d.结果本组病人术后随访5年,24例术前自觉症状消失,体重增加;2例因肝炎后肝硬化行内科治疗.5年后定期胃镜复查均无溃疡复发,定期HP检查阴性.结论本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能防止复发,且保留幽门,合乎人体生理,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王雄彪;费国嵩;袁观宏;李涛;涂庭义;杨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内镜序贯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深圳市人民医院近9年收治的36例老年ACST患者资料,分成急诊手术组和内镜序贯治疗组.根据急诊期和平稳期的多项指标结果比较两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急诊手术组相比,内镜序贯治疗将死亡率由27.8%降至5.6%,并发症发生率由61.1%降至16.6%,术前准备时间由12.6 h缩短至7.5 h,术后恢复时间由6.5 d缩短至3.5 d,治疗间隔时间由43 d缩短至11 d,总治疗时间由45 d缩短至23 d.结论内镜序贯治疗是老年ACST的理想治疗方案,具有微创、有效、彻底的特点.
作者:郭跃华;余小舫;鲍世韵;刘嘉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对急性盲肠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1999年2月~2001年8月收治5例急性盲肠炎,5例术前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急诊手术,术中分别误诊为肿瘤2例、克罗恩病2例、憩室炎1例.4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行坏死包块切除和末端回肠造瘘术.结果 5例病理结果为盲肠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4~30个月恢复良好.结论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酷似急性阑尾炎,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发现多以盲肠外侧肿块为特征,也难与肿瘤或克罗恩病鉴别.右半结肠切除术是较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士驹;奉典旭;韩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甲状腺瘤的主要治疗措施是外科手术,传统手术颈部留有明显的手术瘢痕、影响美容.随着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体表美,都不愿意在身体暴露的部位留下影响美观的瘢痕.为此,1995年国外学者对腹腔镜甲状腺手术进行了探索.1997年Huscher[1]进行了首例腹腔镜甲状腺叶切除并获得成功.从此,腹腔镜甲状腺手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作者:胡三元;李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提高肝内胆道感染致胆道出血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1例肝内胆管出血病例,应用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等检查,明确胆道出血的病理特点及定位诊断,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3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2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6例行胆总管探查、T形管引流术.除1例外,10例患者治愈,随访2年,效果良好.结论根据胆道出血的不同病理特点及定位诊断,结合病人的全身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能显著提高肝内胆道出血的疗效.
作者:聂磊;邬善敏;张训臣;王竹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儿,女,出生时即被发现左侧臀部一肿块,已9个月,营养发育较同龄儿无异常,肿块随年龄增长而渐大.体检一般情况正常,左侧臀部可触及6 cm×6 cm×5 cm肿块,质地软,基底部较宽,活动度差,透光试验阴性.
作者:费国猛;石晓华;张寿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甲状腺癌在我国发病率较低,约为1.49/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86%,但在一些肿瘤专科医院中该病的发病率往往占头颈肿瘤的首位,且在我国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作者:杨国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颈部肿块是外科常见病,其外露于颈部且多数肿块比较浅表,易被发现.但良性肿块因发展较缓慢加之早期无明显症状,故易被忽略.由于肿块增大常会压迫周围器官,而增加恶变机率和手术难度,因此重视颈部肿块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炳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肠内营养自1858年Busch首次报道后,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1].肠内营养的置管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鼻肠置管和胃肠造口.为了便于肠内营养支持的普及,现将肠内营养的常用置管方法作一简介.
作者:王涌;彭承宏;彭淑牖;刘颖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女,39岁.因腹泻3年余伴反复发热、关节酸痛2年入院.患者3年前开始腹泻,每日3~4次,粪便稀薄,近2年粪中含不消化食物.半年前,外院确诊为十二指肠结核,予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链霉素四联抗痨治疗半年,症状无改善.入院查体:体重29 kg,神清,营养不良,脊柱畸形,漏斗胸.腹软,无明显压痛,无肌卫及反跳痛,
作者:陈润浩;章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股骨颈骨折因为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患病人群多为年老体弱,且治疗手段多较局限,治疗效果仍不十分满意[1].1995年以来,我院采用微创切口+空心钉穿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病人126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亚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Marlex网片修补腹部巨大切口疝的效果.方法对16例巨大切口疝在硬膜外麻醉下使用 Marlex网片.网片放置于腹膜外肌层前后,于网片前常规置闭式负压引流管.结果 16例病人,均为初发切口疝.切口一期愈合者14例,二期愈合者2例.全组病人均获得随访,时间2~24个月,无一例切口疝复发.结论使用Marlex网片行腹部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术后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复发率低.于补片上放置闭式负压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切口疝修补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张启林;吴强;开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结合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治疗组采用外伤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术后即给予亚低温冬眠治疗5~7 d;对照组仍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死亡率、GCS、GOS和颅内压(ICP).结果治疗组GCS、GOS高于对照组,死亡率、ICP低于对照组.结论尽早行外伤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并充分内、外减压,术后尽早给予亚低温冬眠治疗,对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俊;陈为忠;马廉亭;秦尚振;徐国政;龚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单纯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长期疗效以及腹腔镜下穿孔修补的效果.方法采用在腹腔镜下或开腹单纯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人65例.术后口服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及呋喃唑酮1周,随访3~31个月.结果疗程结束后1个月溃疡愈合率为96.9%,术后1年、2年复发率分别为4.2%及5.9%.全组无因溃疡复发而再手术病例.开腹组与腹腔镜组住院天数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结论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术简单安全,配合术后药物治疗,疗效满意,尤其是腹腔镜下溃疡修补术,应作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首选术式.
作者:李君久;覃谦;王爱好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