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部肿块的诊断方法

吴亚群

关键词:颈部肿块, 诊断
摘要:颈部解剖复杂,其间有较多的重要组织器官.颈部的肿瘤、感染、先天性畸形等均可表现为颈部肿块,临床颇为常见.而许多恶性肿瘤的转移灶及某些全身性疾病亦可在颈部以肿块的形式表现,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涉及外科、内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小儿科等多个学科.因此,外科医师需有较全面的基础知识,根据病史资料、相关检查,综合分析、判断其可能的疾病来源,得出可靠的结论,以指导对患者的下一步治疗.颈部肿块诊断的第一步是确定肿块的来源,第二步是确定肿块的性质.
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颈淋巴结清扫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清扫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中的价值,指导甲状腺癌再手术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病人中 88例作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88例中,甲状腺肿瘤局部切除术38例,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16例,全甲状腺切除2例,颈淋巴结活检32例.结果甲状腺微小癌11例.颈淋巴结转移率65.91%(58/88),甲状腺残癌率31.59%(12/38).结论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对侵及包膜、颈淋巴结肿大以及甲状腺微小癌应作颈淋巴结清扫术.对复发癌应再次手术.再手术需彻底切除癌灶,保护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

    作者:邵冰峰;蒋松琪;江晓辉;朱汉达;黄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颈部恶性肿瘤的主要表现

    不同的颈部恶性肿瘤常有类似的临床表现,鉴别有时困难,但经仔细检查常可发现各自的特征,凭借这些特征则有助于明确诊断.下面简述几种常见的颈部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

    作者:刘经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早期诊断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中晚期诊断较为容易,但早期不论单个或多个(串珠状)淋巴结结核诊断均较为困难,特别不易与颈部慢性淋巴结炎、颈部肿瘤等相鉴别,尤以引起慢性淋巴结炎的原发病灶不复存在时更为困难.

    作者:杨维良;张新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颈部肿块的诊断方法

    颈部解剖复杂,其间有较多的重要组织器官.颈部的肿瘤、感染、先天性畸形等均可表现为颈部肿块,临床颇为常见.而许多恶性肿瘤的转移灶及某些全身性疾病亦可在颈部以肿块的形式表现,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涉及外科、内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小儿科等多个学科.因此,外科医师需有较全面的基础知识,根据病史资料、相关检查,综合分析、判断其可能的疾病来源,得出可靠的结论,以指导对患者的下一步治疗.颈部肿块诊断的第一步是确定肿块的来源,第二步是确定肿块的性质.

    作者:吴亚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综合救治法在重度肝脏创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提高重度肝脏创伤救治成功率的综合救治方法及合理救治流程.方法我院15年内收治的46例重度肝脏创伤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术前多次检查确诊和手术治疗,就其院前、院后的综合救治法和救治流程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院前救治时间过长、术前无法明确诊断、伴/不伴合并伤的严重肝裂伤致大量失血无法控制,以上三项与休克持续时间呈多元性线性正相关关系(r=0.55,t=3.38,P<0.005),死亡率随休克持续时间增长而明显增高(P<0.01).结论缩短院前急救时间,迅速纠正休克,快速明确诊断并采用确定性手术,正确处理合并伤,是重度肝脏创伤的合理救治流程,也是提高严重肝脏创伤救治成功率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彪;王大铮;郑元超;夏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早期甲状腺癌的颈部体征及鉴别

    甲状腺癌在我国发病率较低,约为1.49/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86%,但在一些肿瘤专科医院中该病的发病率往往占头颈肿瘤的首位,且在我国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作者:杨国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应用Marlex网片修补巨大切口疝16例体会

    目的探讨应用Marlex网片修补腹部巨大切口疝的效果.方法对16例巨大切口疝在硬膜外麻醉下使用 Marlex网片.网片放置于腹膜外肌层前后,于网片前常规置闭式负压引流管.结果 16例病人,均为初发切口疝.切口一期愈合者14例,二期愈合者2例.全组病人均获得随访,时间2~24个月,无一例切口疝复发.结论使用Marlex网片行腹部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术后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复发率低.于补片上放置闭式负压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切口疝修补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张启林;吴强;开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肠外瘘淋巴漏及切口感染的治疗

    肠外瘘、切口感染、淋巴漏等为外科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我们近十年来对部分肠外瘘患者及手术后淋巴漏、腹部切口感染伴有大量渗液、腹水患者术后腹水从切口溢出者,采用自制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及气囊导尿管悬堵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万福;夏宏才;殷广福;许正昌;王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改进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是一个传统经典手术,疗效比较满意,并发症少.但传统手术因大腿及小腿近端静脉剥出道中较多的淤血而引起病人术后发热等症状,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我们自1999年1月至今对29例患者采用改进术式,取得良好效果,与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比较,显示改进术式的病人术后情况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伟强;杨文革;刘宁青;吕鹏飞;郝慧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目的以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 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前认真作好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结果除1例死亡外,根据JOA评分标准,治疗后患者1例达17分,13~16分8例,5~12分68例,0~4分1例;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效果.结论自锁钢板内固定加彻底减压是临床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认真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术后观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陶海鹰;范里;刘世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颈前肌群内层离断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我科2000年1月~2001年10月间,对39例甲状腺手术病人在手术中只离断舌骨下颈前肌群内层,既能良好地暴露甲状腺,又能有效地减轻术后颈前区疼痛及颈前区皮肤粘连,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昕亮;朱锦德;邵初晓;任翔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胆道急症手术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的疗效观察

    我科自1996年3月~2002年5月共对152例胆道急症患者施行急诊手术治疗.并自1999年12月始加用乌司他丁治疗,疗效明显提高.现将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胡如进;史火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残胃癌

    残胃癌由Balfour于1992年首次提出,意指良性胃十二指肠疾病行胃部分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癌.有少数学者也将胃癌切除术后5年、10年或1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第二原发癌称为残胃癌.近年来残胃癌的发现率逐年增高,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盛行胃大部切除;二是对残胃这种特殊的癌前状态的认识加深.

    作者:李子禹;胡元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肠内营养的置管方法

    肠内营养自1858年Busch首次报道后,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1].肠内营养的置管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鼻肠置管和胃肠造口.为了便于肠内营养支持的普及,现将肠内营养的常用置管方法作一简介.

    作者:王涌;彭承宏;彭淑牖;刘颖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

    支气管异物在胸外科为少见的疾病,所以长期以来未引起医生的重视,加之相当一部分病例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以至造成病人的长期误诊而不能得到正确的治疗.我院胸心外科1992年至2001年间共收治支气管异物9例,其中4例的病程长达数年.现将其在我科的诊治过程做一临床分析.

    作者:潘铁成;刘子雄;严华;汤应雄;魏翔;宋定伟;胡敏;张霓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Mirizzi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

    Mirizzi综合征是以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及其并发症所引起的胆总管狭窄或梗阻,从而导致胆管炎、梗阻性黄疸和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我院自1975年元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3 120例胆结石,其中Mirizzi综合征28例,发病率为0.9%,现总结如下.

    作者:余刚;朱鹏;余启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18例分析

    目的评估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的效果.方法 1995年4月~2001年5月,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18例.恶性3例,良性15例.孤立肾1例,17例单侧肿瘤对侧肾正常.肿瘤直径1.0~8.0 cm,平均3.5 cm.17例行部分肾切除术,1例行肿瘤剜除术.结果 18例手术成功,随访2~72个月,平均32个月,未发现并发症和肿瘤复发.结论保留肾单位治疗肾肿瘤安全有效,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

    作者:陈斌;邢金春;陈实新;周中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脊膜膨出症合并脂肪瘤一例

    患儿,女,出生时即被发现左侧臀部一肿块,已9个月,营养发育较同龄儿无异常,肿块随年龄增长而渐大.体检一般情况正常,左侧臀部可触及6 cm×6 cm×5 cm肿块,质地软,基底部较宽,活动度差,透光试验阴性.

    作者:费国猛;石晓华;张寿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的预防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相关因素较多,现将我们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术胜;孙德宏;逄美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医源性食管穿孔的原因及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医源性食管穿孔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对1981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8例医源性食管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源性食管穿孔种类:硬质食管镜取异物术10例(55.6%),机械性食管扩张术4例(22.2%),Heller's手术2例(11.1%),纤维食管镜取异物术2例(11.1%).全部病人均经手术治疗,痊愈16例(88.9%),死亡2例(11.1%).结论硬质食管镜下取异物是导致医源性食管穿孔的常见原因,其次为食管狭窄时采用机械性扩张术,Heller's手术和纤维食管镜所致者少见.早期诊断,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医源性食管穿孔的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王家顺;王建军;李劲松;翟伟;丁静民;汪文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