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辉明;李善春;叶彤;李娜萍;戴育坚;王英俊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是一个传统经典手术,疗效比较满意,并发症少.但传统手术因大腿及小腿近端静脉剥出道中较多的淤血而引起病人术后发热等症状,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我们自1999年1月至今对29例患者采用改进术式,取得良好效果,与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比较,显示改进术式的病人术后情况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伟强;杨文革;刘宁青;吕鹏飞;郝慧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儿,女,出生时即被发现左侧臀部一肿块,已9个月,营养发育较同龄儿无异常,肿块随年龄增长而渐大.体检一般情况正常,左侧臀部可触及6 cm×6 cm×5 cm肿块,质地软,基底部较宽,活动度差,透光试验阴性.
作者:费国猛;石晓华;张寿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科2000年1月~2001年10月间,对39例甲状腺手术病人在手术中只离断舌骨下颈前肌群内层,既能良好地暴露甲状腺,又能有效地减轻术后颈前区疼痛及颈前区皮肤粘连,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昕亮;朱锦德;邵初晓;任翔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甲状腺癌在我国发病率较低,约为1.49/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86%,但在一些肿瘤专科医院中该病的发病率往往占头颈肿瘤的首位,且在我国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作者:杨国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科自1996年3月~2002年5月共对152例胆道急症患者施行急诊手术治疗.并自1999年12月始加用乌司他丁治疗,疗效明显提高.现将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胡如进;史火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25年来,我们共收治小儿外伤性脾破裂64例,其中19例施行了脾修补术,均获成功,现报告于下.
作者:慕为民;王重民;张衡;李万林;鱼军;赵世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提高重度肝脏创伤救治成功率的综合救治方法及合理救治流程.方法我院15年内收治的46例重度肝脏创伤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术前多次检查确诊和手术治疗,就其院前、院后的综合救治法和救治流程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院前救治时间过长、术前无法明确诊断、伴/不伴合并伤的严重肝裂伤致大量失血无法控制,以上三项与休克持续时间呈多元性线性正相关关系(r=0.55,t=3.38,P<0.005),死亡率随休克持续时间增长而明显增高(P<0.01).结论缩短院前急救时间,迅速纠正休克,快速明确诊断并采用确定性手术,正确处理合并伤,是重度肝脏创伤的合理救治流程,也是提高严重肝脏创伤救治成功率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彪;王大铮;郑元超;夏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中晚期诊断较为容易,但早期不论单个或多个(串珠状)淋巴结结核诊断均较为困难,特别不易与颈部慢性淋巴结炎、颈部肿瘤等相鉴别,尤以引起慢性淋巴结炎的原发病灶不复存在时更为困难.
作者:杨维良;张新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对382例甲状腺一侧腺叶切除手术方法作了一些改进,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夏发明;杨林军;梁勇;陈茂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何杰金病的颈部表现的规律.方法对1999年至2002年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何杰金病患者4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何杰金病可发病于任何年龄组,但以青少年和老年发病率高.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患者.颈部肿大淋巴结直径多在5 cm以内,大可达16 cm.颈部肿大淋巴结在颈部的分布以颈侧区常见,颈前区次之.病理类型以混合细胞型和结节硬化型多见.结论只有了解何杰金病在颈部的发病规律,才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者:郑启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医源性食管穿孔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对1981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8例医源性食管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源性食管穿孔种类:硬质食管镜取异物术10例(55.6%),机械性食管扩张术4例(22.2%),Heller's手术2例(11.1%),纤维食管镜取异物术2例(11.1%).全部病人均经手术治疗,痊愈16例(88.9%),死亡2例(11.1%).结论硬质食管镜下取异物是导致医源性食管穿孔的常见原因,其次为食管狭窄时采用机械性扩张术,Heller's手术和纤维食管镜所致者少见.早期诊断,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医源性食管穿孔的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王家顺;王建军;李劲松;翟伟;丁静民;汪文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肠内营养自1858年Busch首次报道后,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1].肠内营养的置管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鼻肠置管和胃肠造口.为了便于肠内营养支持的普及,现将肠内营养的常用置管方法作一简介.
作者:王涌;彭承宏;彭淑牖;刘颖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RCP与PTC和ERCP在胆系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检查及病因诊断价值.方法总结3年中114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胆系恶性黄疸患者PTC、ERCP和MRCP影像学资料.PTC 42例,ERCP 38例,MRCP 34例.结果 PTC、ERCP、MRCP对胆系恶性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2%、93.8%、85.3%,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10.5%、0,PTC和ERCP与MRCP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胆系恶性黄疸的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PTC和ERCP优于MRCP,三者分别更适合用于肝门部、壶腹部及胆管中段恶性黄疸的检查及病因诊断.
作者:李海民;窦科峰;周景师;高志清;李开宗;付由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颈部转移癌包括颈部器官转移癌和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癌.颈部器官的转移癌临床上非常罕见,一般临床表现明显,属于晚期肿瘤的血运转移,预后极差.需要讨论的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因颈部淋巴组织丰富,是全身淋巴循环的总汇区,发生转移癌的机会较多,其中又分:(1)原发灶明确的颈淋巴结转移癌.如鼻咽癌和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以及胸、腹腔脏器的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此类转移癌均根据原发灶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
作者:吴祥德;刘运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鉴于人类颈部的组织结构致密,以致任何新生物和感染都可使其中的300多个淋巴结及10余个筋膜间隙之一受累,而导致颈部肿块成为病人的始发症状.据亚特兰大医院1972年统计,在232 256例外科住院病人中,有7 748例为颈部肿块,其中46.8%来自甲状腺,53.2%为非甲状腺疾病所致.通常临床较多遇见的是颈部淋巴结肿大,如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转移或原发性淋巴瘤.而非淋巴结病变有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先天性囊肿(甲状舌管囊肿、腮裂囊肿)和腮腺肿瘤.较少见的尚有脂肪瘤、纤维瘤、动脉瘤、动脉体瘤、神经鞘膜瘤、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和化学感受器瘤等.可见颈部肿块常见,虽多数病人经简单的视诊和扪诊可获确诊,但少数病人要确诊仍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作者:姚榛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例1,男性,19岁,因右踝内侧被百步蛇咬伤半小时,出现呕血3次入院.入院前予伤口清创消毒,局封,排毒利尿,抗腹蛇毒血清等处理.入院时体检:精神萎靡,T 38.2℃,HR 110次/分,BP 120/75 mmHg.右踝内侧见一创口,不断向外渗血,周围皮肤局部瘀血水肿.入院后予静脉补液,止血药、抑酸剂、抗生素等应用.患者未见好转,入院10 h后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急查DIC指标均明显延长,入院20 h出现尿量明显减少,同时伴有肉眼血尿出现.出现烦燥不安,点头样呼吸,SaO2下降至70%,且全身皮肤粘膜紫绀严重.
作者:朱健;陈权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院自2001年12月~2002年3月应用福爱乐医用胶25例(当场有记录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爱民;宋光民;李跃华;庞昕焱;朱树干;周茂德;胡国强;黄敬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相关因素较多,现将我们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术胜;孙德宏;逄美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提高肝内胆道感染致胆道出血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1例肝内胆管出血病例,应用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等检查,明确胆道出血的病理特点及定位诊断,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3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2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6例行胆总管探查、T形管引流术.除1例外,10例患者治愈,随访2年,效果良好.结论根据胆道出血的不同病理特点及定位诊断,结合病人的全身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能显著提高肝内胆道出血的疗效.
作者:聂磊;邬善敏;张训臣;王竹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灶局部切除加胃窦切除并抗幽门螺杆菌(HP)药物协同治疗的疗效.方法依胃横轴行溃疡灶按纵切横缝原则局部切除,范围超过边缘1 cm,并作保留幽门的胃窦切除行胃十二指肠吻合26例,术后均口服抗幽门螺杆菌药物21 d.结果本组病人术后随访5年,24例术前自觉症状消失,体重增加;2例因肝炎后肝硬化行内科治疗.5年后定期胃镜复查均无溃疡复发,定期HP检查阴性.结论本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能防止复发,且保留幽门,合乎人体生理,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王雄彪;费国嵩;袁观宏;李涛;涂庭义;杨镇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