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张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特征, 预后
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可能的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对838例临床诊断为AMI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AMI患者临床特征,并进行随访观察预后.结果:838例AMI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42例,占5.0%,CAG正常组年龄、既往心绞痛病史明显低于CAG异常组(P<0.05),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较异常组明显降低(P<0.05),吸烟、起病前诱因较异常组显著增多(P<0.01).CAG正常组预后较好,发生心衰及总心血管事件少(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微小斑块破裂形成血栓,继而发生血栓自溶而致造影无异常,预后相对较好.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及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的再手术常见原因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对22例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再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肝肾功能异常9例,厌食营养不良6例,并发胆漏2例,膈下感染1例,切口疝1例.随访18例患者,15例情况良好.结论:吻合口狭窄、结石复发和胆管炎反复发作是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围手术期处理应强调术前正确评估,术中努力解除病因、通畅引流,术后加强监护支持和随访.

    作者:冯刚;戚仕均;谢立江;方泉;赵萍;葛剑洪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许叔微对《伤寒论》的学术贡献

    叔微治学,尤于<伤寒论>研究颇深,对后世的影响较大.许氏的伤寒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伤寒论著三种>.凡遇仲景有论无方者,采<备急千金要方>等方补之,遇仲景议论尚有不足者,以<诸病源候论>诸说辅之,所言皆浅显晓畅,易于理解.

    作者:刘小河;陈爱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穴位针灸与康复指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005年5月~2007年11月我们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穴位针灸基础上,提供适合患者个体健康需要的康复指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莺儿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育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30例

    笔者于2006年4月~2008年4月,采用育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3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0例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艳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150例

    研究表明[1],多数早期非意愿性妊娠妇女愿意选择药物流产(简称药流)终止妊娠.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是有效、简便的非手术终止早孕的方法,但有10%左右的患者发生不完全流产或流产失败.为探讨米非司酮的剂量因素对药流的影响,我们使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药流观察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金茶花;楼淑芳;吴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环状混合痔520例治疗体会

    环状混合痔是肛肠科常见、多发病,处理不当可致肛门狭窄和残留痔疮复发.笔者于2001年~2007年行内注内扎外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520例,达到治愈痔核的目的,使直肠黏膜固脱回缩,皮赘残留较少,无严重后遗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

    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25~65岁,平均33岁,病程2~15年.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25~64岁,平均33岁,病程2~14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均具可比性.

    作者:梁伟霞;傅理均;张铁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掌跖脓疱病38例

    掌跖脓疱病是以掌跖部红斑、无菌性脓疱、角化脱屑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因其病因不明故治疗颇为棘手.我们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掌跖脓疱病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文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行保留括约肌术,对照组行切开挂线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瘢痕大小、肛门畸形、肛门功能状况、术后复发情况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治疗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短,创面愈合时间短,肛门瘢痕小,肛门畸形发生率低,肛门部分失禁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复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效果较切开挂线术为佳.

    作者:曹波;邓文玲;李绍堂;陈永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保肺汤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文献报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肺原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死亡患者进行的尸检中,发现约有90%的病例合并肺小动脉栓塞[1].我们应用自拟保肺汤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变化,探讨保肺汤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何绿苑;吴俊庆;蔡岗丽;许燕燕;潘宏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625例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研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是儿童时期常见疾病,发病率约占儿科门诊患者的60%以上[1].有资料表明,本病90%以上的原发病原为病毒[2],支原体和细菌占少数.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黏膜失去抵抗能力,细菌乘虚而入,并发混合感染.我们对625例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病毒感染与年龄、季节、病程关系的调查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李燕宁;劳慧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清热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病变,严重者可形成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出现坏疽和坏死等.笔者运用清热通络法治疗本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举隅如下.

    作者:陈武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动脉顺应性的研究进展

    动脉顺应性又称动脉弹性,它是指血管壁的缓冲能力,是动脉血管壁的内在弹性特征.动脉弹性功能受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水平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脉内皮功能状况.动脉弹性功能减退已经成为心血管危险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者:张保珠;石磊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弥可保合利多卡因神经阻滞治疗枕神经痛

    枕神经痛为神经内科门诊的常见病.我们应用弥可保配伍利多卡因神经阻滞治疗该病45例,并与地塞米松及维生素B12治疗作比较.

    作者:朱敏;张小军;俞厚明;张小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腋下皱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66例

    腋臭在皮肤外科就诊者中占有较大比例,对于患者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及日常生活均有较严重影响.未成年患者治疗多以外用药物为主.成年患者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治疗效果确切.笔者采用腋下皱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钟剑波;吴黎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隐蔽性鼻出血23例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大多数前鼻镜检查能够发现出血点的鼻出血,处理比较简单.而对前鼻镜检查无法找到出血点者,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前鼻孔或前后鼻孔填塞,该法不但增加病人痛苦,而且盲目性大,效果不确定.我科2004年6月~2006年3月在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治疗隐蔽性鼻出血,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泽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常用曲类中药及临床应用

    曲类中药是中医临床不可或缺的一类药物,也是家庭生活中所必需的必备药品.曲类中药通过发酵而制成,不同于常见的中药.本文试分析曲类中药的处方及临床应用情况.

    作者:徐志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综合疗法治疗宫颈糜烂48例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4年1月~2007年1月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96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年龄20~56岁,平均36.7岁,病程0.5~9年.糜烂面积均超过宫颈面积的1/3.其中单纯型宫颈糜烂20例,颗粒型35例,乳头型41例.

    作者:傅苏仙;金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8例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复杂,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且缠绵难愈的一种病症.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国权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消风活血、润肺利气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

    目的:观察中医消风活血、润肺利气治法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CV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具有消风活血、润肺利气作用的中药煎剂,对照组应用布地奈德粉吸入剂及盐酸丙卡特罗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诱导痰嗜酸粒细胞(EOS)计数、血清总IgE水平及大呼气峰流速日变异率(PEFR).结果:两组中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2.85%,对照组为78.94%,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诱导痰EOS计数及PEFR%均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IgE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中医消风活血、润肺利气治法对CVA有明确治疗作用,能较快控制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变态反应,减轻气道炎症.

    作者:陈黎;李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