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涛;唐连君
目的 比较袖状肺叶切除术(简称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效果.方法 收集沈阳市胸科医院近5年来收治的中心型肺癌病人75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袖状切除组37例及全肺切除组38例,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生存率.结果 袖状切除组手术时间长于全肺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少于全肺切除组,拔管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均短于全肺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袖状切除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51%,全肺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21%,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袖状切除术组术后复发率10.81%,全肺切除组术后复发率7.89%,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袖状切除术组术后3年生存率56.76%,全肺切除组术后3年生存率52.63%,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袖状切除术治疗中心型肺癌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而且复发及生存情况与全肺切除术效果相当,可作为中心型肺癌的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宗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良好的人际沟通是开展全科医疗的基本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对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动我国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齐殿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探讨联合方案对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6月大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6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辅助检查结果,分析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结果 患儿年龄分布:<3岁和学龄儿童.临床症状:高热39~40℃,发热时程5~14 d.并发症:4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外脏器受累、胸腔积液、肺不张,肝功能受损及神经系统受累多见.影像检查:胸部X线多表现为大灶性肺炎、节段性肺炎及肺实变伴不张等.综合治疗组采用联合治疗方案,有效率100%,显著高于采用单纯治疗方案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症支原体肺炎多发于<3岁和学龄儿童,常伴多系统并发症,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案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刘阳;庄兰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1.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忌用A.利多卡因B.普罗帕酮C.苯妥英钠D.氯化钾E.直流电复律答案:E解析:洋地黄中毒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并存或先后出现,如心动过缓或过速,心律改变如过早搏动、二联律或三联律、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各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和心室静止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可直接危及生命.洋地黄中毒的处理,一般禁用电复律,因为易致心室颤动.如血钾过低可静脉补钾,如血钾不低可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故选E.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超声征象以提高对乳腺癌的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0月抚顺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且术前行超声检查的69例乳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乳腺癌在超声影像中多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后方多衰减,边界多不清晰,部分有恶性晕,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或蟹足样,多见沙粒样钙化,纵横比>1;部分血流信号丰富,呈高速高阻血流频谱;部分可见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病理相比,彩超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81.2%,误诊率18.8%.结论 彩超诊断乳腺癌有其特征性影像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水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左旋甲状腺素片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病人常见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盘锦市中医院2012年至今收治的原发性甲减病人37例,入组时均为未接受治疗的首诊病人.给予左甲状腺素片口服,第1周25 μg/d,之后每周增加25 μg,维持量75~125 μg/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半年的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后,本组病人游离T3、游离T4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甲状腺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同型半胱氨酸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载脂蛋白A变化不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旋甲状腺素片能明显改善甲减病人的甲状腺功能,降低病人血脂和心肌酶,对于稳定机体内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韩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脓毒症肺损伤病人血清IL-6和IL-8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脓毒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姜黄素胶囊,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病人血清IL-6和IL-8的表达水平在治疗后第7日时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血清IL-6和IL-8的表达水平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能够显著降低脓毒症肺损伤病人血清IL-6和IL-8的表达.
作者:陈璐;冯伟;郭轶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截至2014年底,我国农民工人数达2.74亿,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的职业健康.近年来,我国先后公布了《职业病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划和职业卫生标准,监管力度逐步加大,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服务体系持续加强,诊断服务的可及性和诊断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一些用人单位不履行防治主体责任,健康监护不到位,加上部分农民工缺乏职业防护和维权意识,农民工罹患尘肺病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病后得不到及时诊断、救治和赔偿的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0号)有关要求,预防、控制和消除尘肺病危害,切实保护农民工职业健康和相关权益,提出以下意见.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生脉散加味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功能性便秘病人8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生脉散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36%,对照组总有效为6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6,P<0.05).结论 生脉散加味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汪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丹东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出血热肾衰竭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病人透析后,尿素氮、肌酐水平显著下降,血钾水平显著升高,与透析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水平变化不明显,与透析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治疗出血热肾衰竭的疗效确切,肾功能恢复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文章介绍电击伤的急救处理.
作者:武秀艳;贾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成人体质指数(BMI)与血液中总胆固醇(TC)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对沈阳市社区>50岁的2 274例居民进行身高、体重和TC等指标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MI< 18.5、18.6~23.9、24.0~27.9及>28者TC水平分别为4.31 mg/L、4.45 mg/L、4.46 mg/L和4.38 mg/L.当BMI< 28时,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胆固醇浓度逐渐升高;但当BMI> 28时,TC浓度反而有所降低,即达到4.38 mg/L.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不同BMI者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和TC之间有一定关系,但关系不显著,TC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韩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4-2015年朝阳市中心医院收冶的小儿腹泻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应用蒙脱石散(思密达)止泻,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止泻,比较两组患儿各项症状缓解情况,并且对粪便的菌落数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症状改善率为(68.43±7.94)%,对照组患儿症状改善率为(47.92±5.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呕吐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排便恢复时间也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菌落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畅;韩青言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文章介绍烧烫伤的急救处理.
作者:武秀艳;贾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并探讨颌面手术口腔冲洗改良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0例颌面手术病人,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口腔冲洗改良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涂擦法,比较两组舒适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舒适度和并发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颌面手术口腔冲洗改良法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有利于保持病人的舒适度,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谢志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家庭无创通气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病人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9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照组病人接受肺高压的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家庭无创通气治疗(BiPAP).随诊1年,评价病人肺动脉压(PAP)、左右室内径比值(LV/RV)、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脑钠肽(NT-proBNP)、心功能分级、住院频次和生存率.结果 经过1年的治疗,治疗组PAP、LV/RV、LVEF及NT-proBNP水平均有显著改善,心功能分级显著降低,住院频次明显减少.结论 BiPAP能够改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病人的心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王岩;由继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9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总有效率及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4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喹硫平与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佳,且能降低诱发躁狂的风险,优于单用丙戊酸镁缓释片.
作者:赵天辉;都弘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心得体会.方法 收集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9年以来诊断存在颅内压增高的病人41例,对其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干预后,41例病人中35例病人颅内压明显降低,3例病人颅内压降低不明显转外科治疗,1例病人放弃治疗离院,2例病人病情加重死亡.结论 护理人员应给予颅内压增高病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以期平稳降低颅压,保证病人生命安全.
作者:李洪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辽宁省2011 2015年报告的狂犬病病例特征,为狂犬病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5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狂犬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辽宁省共报告狂犬病病例22例,死亡22例;男女性别比为4.5∶1;年龄以中老年为主;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86.36%.结论 强化犬类等动物的规范管理,宣传普及防控知识,做好狂犬病暴露后的规范处置工作,是降低狂犬病发病率的关键.
作者:常琳;王燕;韩悦;姚文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80 mg,1次/d,连用14 d.分别采集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外周血标本,测定血清TNF-α和CRP水平,同时观察NIHSS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TNF-α、CRP水平与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CRP水平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NF-α、C RP水平与NIHSS评分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够降低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梁鑫;夏春义;傅志坚;陈荣举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