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观察

刘波;潘铁军;蔡莹;文瀚东;沈国球;涂忠;钱卫红;杨家荣

关键词: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等离子电切术, 膀胱灌注, 沙培林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均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术后1周开始定期行沙培林(5 KE)膀胱灌注,观察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0.38±3.2)min,术中出血量较少,无膀胱穿孔。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中位时间14.8个月,肿瘤复发率为8%,并发症发生率为20%。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与沙培林膀胱灌注联合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相关文献
  •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4年第4期“继续教育园地”测试题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原发性尿道癌确定治疗后的预后因素和效果:国际协作研究结果

    原发性尿道癌的治疗选择和效果尚无定论,本文目的是根据大样本群体研究判断其存活参数。德国、美国、埃及、捷克和瑞士5国9个中心协作,1993年至2012年共诊断原发性尿道癌126例,男82例,女44例,单元和多元分析评估其独立危险因素。随访时间中位数20个月,四分位数间距4~48个月。确定治疗时年龄中位数63岁,四分位数间距53~74岁。组织学检查结果尿路上皮癌63例(50%);鳞状上皮癌34例(27%);腺癌18例(14%);混合组织学(尿路上皮癌-鳞状上皮癌、尿路上皮癌-腺癌、鳞状上皮癌-腺癌)18例(14%);其他组织学11例(8%)。3、5年无复发存活率分别为60%和45%。临床分期和病理学肿瘤分期高度一致(P<0.001),临床进展的肿瘤更适于行根治性外科手术(P <0.005)和围手术期化疗(P <0.001)。pT3/4期(P <0.001)、pN+(P <0.001)、近侧位置肿瘤(P <0.012)、手术类型(根治性手术 vs 保留尿道手术,P <0.001)和围手术期化疗(P<0.05)无复发存活率低。淋巴结分期(P <0.016)和外科手术范围是无复发存活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淋巴结分期对原发性尿道癌患者是必不可少的,因其与存活率低相关。临床和病理学分期高度一致,对这些患者应充分考虑到多模式疗法。

    作者:周家杰(摘译);李金华(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输尿管软镜、CTU 在肾盂癌诊断中的应用

    2005年至2009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收治肾盂癌患者10例,全部患者均经输尿管软镜及螺旋增强 CT 尿路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检查得以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向利;夏术阶;关海英;韩邦旻;荆翌峰;唐孝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均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术后1周开始定期行沙培林(5 KE)膀胱灌注,观察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0.38±3.2)min,术中出血量较少,无膀胱穿孔。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中位时间14.8个月,肿瘤复发率为8%,并发症发生率为20%。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与沙培林膀胱灌注联合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波;潘铁军;蔡莹;文瀚东;沈国球;涂忠;钱卫红;杨家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 CT 仿真膀胱镜成像对膀胱癌术前诊断及临床分期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仿真膀胱镜(multi-slice spiral CT virtual cystoscopy,MSCTVC)对膀胱癌术前诊断及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的患者,术前分别行MSCT 双期增强扫描,同时结合仿真内镜图像进行分析及普通纤维膀胱镜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膀胱癌检出率,分析 MSCTVC 对膀胱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结果22例患者共发现病灶25个, MSCT 及 MSCTVC 总体检出率为100%(25/25),高于膀胱镜检查(92%,23/25)。单纯双期增强MSCT 分期:T113例、T2a 5例、T2b 5例、T31例、T41例;结合仿真膀胱镜成像后分期:T113例、T2a 4例、T2b 5例、T32例、T41例;术后病理分期:pTl 13例、pT2a 5例、pT2b 4例、pT32例、pT41例。MSCT 多期增强扫描对膀胱癌术前分期总体准确率为72%(18/25),结合仿真膀胱镜成像对膀胱癌分期总体准确率为88%(22/25)。与术后病理分期相比,MSCTVC 对膀胱癌术前分期的一致性(k=0.818)高于 MSCT 扫描术前分期一致性(k=0.574)。尤其当肿瘤浸润膀胱壁外结构时(≥T3期)时,MSCTVC 的术前分期准确率为100%,与术后病理分期完全一致(k =1)。结论MSCTVC 是一种安全、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在膀胱癌术前诊断及临床分期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向从明;孙承文;贺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4年第3期“继续教育园地”测试题答案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4年第4期“继续教育园地”答题卡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成人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2例报告)

    目的:探讨成人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成人肾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年龄16~63岁,表现为肉眼血尿2例,腰腹痛6例,4例为体检发现;术前诊断为肾肿瘤9例,肾盂肿瘤3例。1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母细胞瘤。按照美国国家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WTS)分期标准,本组分别为Ⅰ期5例、Ⅱ期3例、Ⅲ期3例、Ⅳ期1例。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平均随访41个月,3年生存率为48%。结论成人肾母细胞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术前确诊困难,手术治疗并辅以放疗、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星;李刚;权昌益;牛远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小体积肾占位的处理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健康查体的普及,肾脏占位的检出率逐年增高。这其中直径≤4 cm 的小体积肾占位(smallrenalmasses,SRMs)检出率增速快,据一项在美国进行的大规模调查发现,1983年至2002年这20年间,肾癌的发病率从7.1/10万增长至10.8/10万,其中直径<2 cm 和2~4 cm 的肾癌分别增长了285%和244%[1]。此外,由于多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而就诊,>70岁的老年人也是肾占位检出率增速快的人群[2]。

    作者:孙立江;张桂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尿液神经生长因子在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和评价中的作用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常见的排尿功能障碍,它以尿急为核心症状,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同时也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OAB 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主观临床症状,尚缺乏能够客观、准确、无创地反映 OAB 症状及严重程度的临床指标。近年来,尿液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临床试验结果表明 OAB 患者尿液中 NGF 水平显著升高,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在缓解症状的同时降低尿液 NGF 的水平,提示 NGF可能成为 OAB 诊断和疗效评价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将对尿液 NGF 在 OAB 诊断和评价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刘畅;田晓军;马潞林;毕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肾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诊治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009年至2013年收治的2例肾脏 MFH 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2例患者分别以腰痛、血尿症状就诊,影像学均发现肾脏占位性病变,但缺乏特异性,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检确诊为肾脏 MFH,术后均予辅助化疗。结果1例随访26个月,1例随访14个月,均无肿瘤复发。结论肾脏 MFH 是罕见的恶性肾原发肿瘤,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根治性肾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式,辅助治疗是否能改善患者预后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魏峰;李永禄;李金红;李双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输尿管癌透析患者新辅助化疗1例报告

    尿路上皮癌对化学治疗敏感有效。目前吉西他滨+顺铂(GC)的联合化疗方案,因其化疗的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已经成为尿路上皮癌化疗的一线方案。但是在透析患者中同时行术前新辅助化疗(GC 方案化疗)未见文献报道。我院近期对1例接受透析的输尿管癌患者安全地进行了 GC 方案的术前新辅助化疗,报告如下。

    作者:翟建坡;刘宁;王建伟;王海;黄广林;满立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PCA3联合 mMRI 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基因3(prostate cancer gene 3,PCA3)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对56例首次穿刺结果为阴性但 PSA 持续升高的患者在第二次穿刺活检之前行 PCA3和 mMRI 检查。评估 PCA3评分和 mMRI 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度及其对前列腺穿刺结果的预测性。结果 mMRI 结果显示20例(35.7%)患者具有前列腺癌特征;PCA3评分(截断值为35时)显示15例(26.8%)患者疑为前列腺癌;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显示23例(41.1%)患者确诊为前列腺癌。PCA3和 mMRI 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49%及74%、89%。结论 mMRI 增加了PCA3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

    作者:段小雨;胡志全;刘建军;王灵点;李世祥;丁德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脐尿管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附36例报告)

    目的:总结脐尿管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脐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脐尿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50.0±2.5)岁。肉眼血尿31例,血尿伴尿频、尿急5例,血尿中位时间22 d。尿中有黏液者16例。肿瘤直径平均(5.0±1.0)cm。盆腔淋巴结转移3例。TNM 分期:T221例,T312例,T43例。临床分级:G118例,G213例,G35例。均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黏液性腺癌28例,非黏液腺癌混合癌5例(含肠型、印戒细胞亚型),乳头状腺癌3例。术后膀胱内灌注表阿霉素治疗25例。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8年,平均2.5年。术后1年生存率为50%(18/36),5年生存率为19.44%(7/36)。T2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3.81%(5/21),T3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6.67%(2/12)。结论脐尿管癌不容易被早期发现和诊断。血尿是脐尿管癌的常见症状。扩大性膀胱切除术为标准手术方式。脐尿管癌预后较差。

    作者:侯飓;耿秀霞;庄建;宋飞;赵谦;郭环宇;黄伟;韩增箎;邵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膀胱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收治的1例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完善盆腔 CT、MRI、膀胱镜检等检查,按膀胱副神经节瘤完善术前准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检证实为膀胱副神经节瘤。定期随访,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非常罕见,在临床处理过程中,应注意血压波动导致的高血压危象。围手术期应做好充分准备,手术方式以膀胱部分切除术为主,术后需定期随访。

    作者:王黎;刘平;姚启盛;王晓康;杨勇;陈从波;李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切除术:围手术期和肿瘤学效果

    被视为微创手术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切除(RARC),作为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外的另一种治疗选择其意义越来越大,除功能学结果外,人们同时也重视其肿瘤学效果。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德国汉堡 Saarlandes 大学施行 RARC 129例,作者对其临床病程、病理检查结果和患者存活资料进行了评估。患者平均年龄(65.9±10.5)岁,体重指数(27±4.8)kg/m2,男性占比82.9%,曾有腹部手术史者55%。术中行回肠通道98例,新膀胱31例,平均手术时间(388±90)min,失血(454±335)ml。术后(2.70±1.26)d 完全恢复活动,(2.9±1.4)d 后首次肛门排气。病理检查:尿路上皮癌115例,非侵袭性肿瘤(pT1)占30.4%,pT2、pT3和 pT4分别占32.2%、28.7%和8.7%,平均切除淋巴结(14.9±6.2)个,淋巴结转移者占20.9%,2例标本切缘阳性,其中可行尿道切除术者1例。并发症发生率45%,Cla-vien≥3级发生率20.2%。90 d 内重新住院者14.7%。平均术后观察时间18个月,1、2和3年后总存活率分别为86%、73%和73%,存活时间中位数60.5个月。本组经验指出,RARC 除具有侵袭性小和康复加快等优势外,肿瘤学效果也是很有前途的,但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作者:周家杰(摘译);李金华(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嗜铬细胞瘤临床分析(附12例报告)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老年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例老年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先经个体化围手术期准备后,再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12例患者肿瘤均被完整切除,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50~180 min,平均100 min;无术中输血,术中出血量45~300 ml;肿瘤直径23~52 mm,平均36 mm;患者住院时间10~18 d,平均14 d。所有患者术后血压均降至正常范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3年,患者肿瘤无复发,血压正常。结论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老年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且术后恢复快。

    作者:杨营利;邱晓东;王雷;曹润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尿路上皮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尿路上皮癌是我国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在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尿路上皮覆盖部位,以膀胱癌为多见,常表现的临床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为泌尿系肿瘤的传统检查方法之一,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近年来新兴的细胞分子学技术,可以从基因层面检查出肿瘤病变,本研究通过比较血尿患者的尿液 FISH 检查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尿路上皮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探讨其在血尿患者尿路上皮癌筛查研究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卓敏;罗一钊;何鹏;黄翔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氩氦刀冷冻治疗前列腺癌的手术配合

    目的:总结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治疗前列腺癌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对12例氩氦刀超低温冷冻治疗前列腺癌术的术前访视、用物准备和术中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0~120 min,术中顺利,术后均安全返回病房。结论术前做好针对老年患者的访视,充分的手术用物准备,合理安置手术体位,术中配合,熟练掌握温度控制及手术步骤,避免损伤尿道、直肠,是确保氩氦刀冷冻治疗前列腺癌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乔;李红莉;胡志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前列腺癌组织中 HIF-1α和 VEGF-C 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和 VEGF 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测定64例前列腺癌和1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 HIF-1α、VEGF-C 和 VEGFR-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IF-1α、VEGF-C 和 VEGFR-3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0.9%、70.3%和71.9%,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均无表达;HIF-1α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关,VEGF-C 蛋白与病理分级和淋巴转移有关,VEGFR-3蛋白与淋巴转移有关(P <0.05);在前列腺癌组织中 HIF-1α与 VEGF-C、VEGFR-3;VEGF-C 与 VEGFR-3的表达呈正相关(P <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 HIF-1α、VEGF-C 和 VEGFR-3蛋白的高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及淋巴转移相关。

    作者:郭巍;陈美霓;贺晓龙;高继学;张烨;李义;张鸿毅;贾军琪;强亚勇;宋红雄;白安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