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美托咪定联合格拉司琼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刘晓捷;罗富荣;冯宝莹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并发症, 恶心, 呕吐, 预防, 右美托咪定, 格拉司琼
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格拉司琼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6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诱导组(Ⅰ组)、术毕组(EOS组)和格拉司琼组(G组)各20例。Ⅰ组于诱导前1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EOS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泵注相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均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mg。记录术毕至拔气管导管、听从指令时间,麻醉恢复期内患者呼吸抑制、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Ⅰ组拔管时间、听从指令时间,术后0~1h、1~2h恶心呕吐评分,在麻醉后恢复室内止吐药给药人次数均小于EOS组和G组。EOS组术后0~1h、1~2h恶心呕吐评分和在麻醉后恢复室内止吐药给药人次数均小于G组(P<0.05)。EOS组和G组拔管时间、听从指令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h、4~12h、12~24h各组间恶心呕吐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见麻醉恢复期内呼吸抑制、躁动等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格拉司琼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效果较单用格拉司琼更好,诱导前10min使用为佳。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患者全天血糖漂移变化的动态血糖监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全天血糖漂移变化细节及波动趋势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32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h动态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波动系数分为≤2.0组和>2.0组,记录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24h平均血糖、三餐前后平均血糖、大血糖漂移幅度、平均血糖漂移幅度及漂移次数、血糖波动系数、不同血糖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对比评价两组患者全天血糖漂移变化的特点。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血糖水平波动的幅度和频率,血糖波动系数>2.0组较≤2.0组发生高血糖及血糖漂移≥11.1mmol/L的时间及幅度明显增多(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有助于详细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漂移变化趋势及特征,血糖波动是预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罗维思;颜仁嫦;黎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五邑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发病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五邑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发病因素。方法选取五邑地区的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相关指标调查。结果孕期未服用叶酸、家族遗传病史、接触有害有毒物质、孕早期接受药物治疗为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五邑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发病率与孕期未服用叶酸、家族遗传病史、接触有害有毒物质和孕早期接受药物治疗密切相关,临床上要积极根据发病因素进行预防与早期干预。

    作者:卢俊娴;梁春荣;李春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98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比较开放性甲状腺手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和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总结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治疗特点。结果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腔镜辅助下手术及传统开放性手术(P<0.05),三种术式在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既能达到微创的目的,又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

    作者:邓振宇;邱振雄;黄振华;彭俊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1561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1561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率和药敏试验结果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1561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12种抗生素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15610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8856例,阳性率56.73%,其中解脲支原体阳性6846例(77.30%)、人型支原体阳性83例(0.94%)、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混合阳性1927例(21.76%)。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09-2013年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54.34%、56.16%、56.54%、59.38%、57.07%。支原体感染率以<20岁年龄段高,达66.3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解脲支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对交沙霉素敏感性高,分别为91.39%、71.82%;人型支原体对强力霉素敏感,达97.01%。12种抗生素中全耐药者101例。结论支原体感染趋向年轻化,且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应采取积极措施,通过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黄江兵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加强医院图书馆科研支持功能的思考

    医院图书馆在医院科研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医院图书馆的职责与功能,及其在当前形势下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医院科研工作对其提出的具体要求,指出医院图书馆应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加强自身硬件特别是网络信息化的建设,并做好重点学科科研用户的情报服务工作,从而适应医院科研工作的需要,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和保障。

    作者:朱允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及常规药物治疗后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结果治疗1周及1个月后实验组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分钟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及其均值(SDNNindex)、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差50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均较对照组升高,3个月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支架植入术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和心率变异性,从而有效防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

    作者:肖慧敏;李庆军;钟晓明;黄美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蛇毒血凝酶与蒙脱石散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蛇毒血凝酶与蒙脱石散联合鼻饲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顺序编号将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6例应激性溃疡出血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采取禁食、治疗原发病及静脉注射止血药物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蛇毒血凝酶与蒙脱石散联合鼻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74.42%、观察组95.35%;止血时间对照组(1.56±0.65)d、观察组(1.02±0.47)d;两组总有效率、止血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蛇毒血凝酶与蒙脱石散联合鼻饲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出血,止血快、疗效好,利于患儿康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刘书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超声监测输卵管通液术在不孕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输卵管通液术在诊断和治疗不孕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42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1例,实验组给予超声监测输卵管通液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输卵管通液术治疗,比较两组输卵管通畅及妊娠情况。结果实验组双侧输卵管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宫内妊娠率(69.01%)显著高于对照组(2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超声监测输卵管通液术可对输卵管细微结构进行观察,提高诊断准确性,且该方法可有效疏通输卵管,提高受孕率,安全可行。

    作者:郭妮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97例诱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及护理干预效果,以避免出血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方法对97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诱因进行分析,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文化程度进行心理、饮食、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发生出血的主要诱因为饮食不当54.64%(53/97)、劳累21.65%(21/97)、腹压增加9.28%(9/97)、情绪激动6.19%(6/97)、呼吸道感染4.12%(4/97),无明显诱因4.12%(4/97)。全部患者治愈出院94例,1例好转要求出院,2例因并发肝性脑病死亡。结论对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做好基础护理工作,针对诱因采取必要措施以避免出血的发生,重视饮食、心理及预见性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作者:曾海芳;卜桂兰;陈小燕;陈少英;陈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6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采取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β-HCG水平及转为正常所需时间、包块大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综合干预对产后泌乳不足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产后泌乳不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10月在我院产科足月分娩的泌乳不足产妇240例,采用健康宣教、心理指导、饮食调节、用药及理疗等措施进行42d综合干预。结果产妇综合干预前后泌乳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对产后泌乳不足改善效果明显,具有独特的防治优势,能显著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罗增云;张春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分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对86例不同严重程度分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及24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检测。结果各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严重程度分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之间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增高提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失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失调,对治疗及预后存在不利影响。

    作者:龙志伟;钟邦兴;邓复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经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在肺门及纵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在肺门及纵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经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肺部增强CT检查提示纵膈和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未能明确诊断者,进一步接受胸腔镜、纵膈镜或手术活检。结果经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检查后,121例获得明确诊断,其中恶性病变92例、良性病变29例,确诊率91.6%。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在纵膈和肺门肿大淋巴结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3%、100%和94.7%。所有受检者耐受良好,无并发症。结论对于纵膈和肺门肿大淋巴结病变,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是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黄洪;谢桂庭;林灿华;林常青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7例符合换血指征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比较换血前后血液中血清胆红素、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钾、血钙、pH值等变化情况。结果换血后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红蛋白及血糖较换血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血小板及血钙较换血前降低(P<0.01)。胎龄≤32周、体重<1500g、换血时患儿患病为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自动动静脉换血疗法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迅速有效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健;巫雁冰;赖燕;李小红;陆俏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脑卒中早期偏瘫侧肩的保护

    脑卒中后初期,因为肌张力下降、肌肉迟缓、肩部支撑缺乏、牵拉关节囊和韧带等原因,使肩关节受损几率增加,终导致肩痛的发生。早期康复干预并注意使用正确的体位,能够抑制躯干及上肢肌肉痉挛,预防肩胛骨回缩,防止肩痛的发生。

    作者:张子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病因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病因,指导预防和治疗。方法将114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分为2组: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的12例患者为A组,未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的102例患者为B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及其术后下降幅度、停经时间、妊娠部位、手术方式、保守性手术是否术中使用甲氨蝶呤局部注射、盆腔包块大小等。结果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易发因素:术前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高、术后下降幅度小,停经<40d或>60d,峡部妊娠,伞端挤压术,保守性手术中未使用甲氨蝶呤局部注射;盆腔包块大小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对异位妊娠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者,应仔细分析其术前资料,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中仔细操作,以避免手术后续性异位妊娠。

    作者:陈伟明;梁丽珍;李亮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动静脉内瘘吻合术术式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建立长期使用血液透析通路而施行头静脉、桡动脉吻合内瘘术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2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端侧吻合术,B组行端端吻合术,比较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 A组11例患者中10例1次手术成功,1例术后近期内因血管内堵塞而行2次手术,11例使用良好。B组10例患者中8例1次手术成功,2例因血管炎先后施行2次手术;术后4例患者常有手部发冷或无力感,重者有手部疼痛及麻木感。结论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连续缝合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高,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作者:梁翊;范武利;曾伟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系统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58.4±11.6)d、病死率36.00%;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55.1±9.8)d、病死率16.00%;两组平均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进行耐心细致的系统性护理,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作者:廖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方法100例结肠癌患者,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50例(CME组),采用传统根治术50例(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清扫淋巴结数量方面,CME组明显多于传统手术组(P<0.01);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相比不会增加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但是可以达到清扫淋巴结大化以减少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作者:陈伟民;陈少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的疗效。方法60例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挂线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隧道式拖线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术后7dVAS评分、术后1年肛门功能Wexn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操作简便、创伤小,患者恢复好,近远期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何慧斌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