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丰
产后急性乳腺炎是产妇哺乳期常见的疾病之一.现将产后急性乳腺炎48例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8例均为初产妇,年龄22~33岁.产后3周以内发病38例,占79%,产后4周以上发病10例.发病距住院时间:1周内12例,1~2周33例,2周以上3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畏寒、发热、乳房胀痛、硬结.除1例深部脓肿外,均有程度不同的乳房红肿表现.另有乳头疼痛11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4例.作脓液培养32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8例,大肠杆菌2例,无菌生长2例.
作者:邵志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复方藤梨根制剂对高转移性人肺癌细胞(PG)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体外观察4个浓度复方藤梨根制剂对PG细胞的杀伤作用;应用激光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用药后细胞增殖周期分布和PG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结果:4个浓度的复方藤梨根制剂对PG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不能进入S期及G2/M期,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下降.细胞内Ca2+浓度与对照组比较,逐渐上升.结论:复方藤梨根制剂可抑制PG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内Ca2+浓度有关.
作者:张海波;姚庆华;郭勇;陈清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1986年7月~2003年4月,我院应用自制胸钻置管器进行胸腔、腹腔、膀胱置管引流,治疗血胸、气胸、急性胰腺炎及胆漏、肠漏所致的腹膜炎腹腔积液、急性尿潴留,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曹德明;陈炳章;陆葆鳞;王忠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我院自1996年9月~2003年10月共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590例,采用纱布压迫法止血30例,无1例因出血而中转开腹,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雄华;汪建军;周永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自1999年1月~2003年1月,我院门诊采用局部封闭配合小针刀治疗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网球肘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23~75岁,平均52.2岁,病程2个月~3年.其中双肘患病6例.临床特点:起病缓慢,劳累后均感患肘外侧疼痛,疼痛向前臂桡侧扩散,少数累及上臂和肩部,握手无力,以拧毛巾时疼痛尤甚.患处可见明显的压痛点,且可向桡侧伸肌总腱方向扩散,有的甚至伸肌腱上段亦有轻度压痛.Mill征阳性.
作者:徐良;周妙锋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疼痛是影响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往缺少有效止痛的外用药.我科于2000年1月~2003年10月对伴有中度以上疼痛的癌症晚期病人56例应用多瑞吉(芬太尼透皮贴剂)镇痛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爱芬;徐世杰;沈云天 刊期: 2004年第10期
2002年12月至今,收住中风合并尿失禁24例.经采用针刺、温灸,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中风合并尿失禁患者24例,男18例,女6例,70岁以上21例,50~70岁3例.病程1年以内18例,其中2个月3例,其余均6个月以上,2年3例,5年3例.生活均不能自理,经人扶持能行走12例,坐轮椅12例.长期挂尿袋18例,用尿布6例,24例均无便意反应.对答自如15例,思维迟钝,沟通困难9例.24例均符合北美护理协会提出的尿失禁的定义,个人处于持续的不可预测的排尿状态.
作者:沈干枝;沈云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我院用压缩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70例,并与阿莫西林、泰诺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140例,年龄10~62岁,平均3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阿莫西林对照组.治疗组70例中男38例,女32例.对照组70例中男40例,女30例.140例患者中发热、头痛75例,咽痛、扁桃体肿大63例,咳嗽82例,两肺均未闻及干湿罗音.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及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升高32例,X线胸片检查仅肺纹理增粗11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冬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小腿下段、足底、踝部是创伤骨科常见外伤部位.该处局部软组织少,严重损伤时导致皮肤坏死,往往出现骨、肌腱外露,局部可供转移皮肤少,修复困难.我院从2000年~2002年应用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底、踝部皮肤等软组织缺损及骨、肌腱外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见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局灶性脑及视觉功能障碍缺失,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栓塞或血栓性血管性疾病,临床发病率很高,频繁TIA发作预后堪忧.据报道TIA病人1/3会发生脑梗死,1/3不断有新的发作,一部分病人自然停止,鉴于以上情况尽快控制TIA发作的治疗尤为重要.我科采用脑血康治疗频发TIA 37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森;沈建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5例巨块型Ⅱ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术前超选择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宫颈癌5例均系1998年10月~2000年8月间住院病人,年龄29~61岁,平均42.4岁.所有病例术前均经病理证实,其中Ⅱa期1例,Ⅱb期4例,腺癌1例(Ⅱb期),鳞癌4例.
作者:阮雅文;吴美君;付益斌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我院自2000年开展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宫外孕52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手术前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世芬;郑文娴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血浆中白介素-10(IL-10)水平与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颅脑外伤患者30例,依据GCS评分结合瞳孔、呼吸及循环系统改变分为轻度(Ⅰ级)、中度(Ⅱ级)、重度(Ⅲ级)三组.病例纳入标准为患者伤前健康,无肝炎、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史,另选健康人1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伤后第1、3、5、15天血浆IL-10水平.结果:在30例患者中均检测到IL-10,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明显高于轻型患者,其中5例死亡前IL-10再次出现高峰.IL-10水平与颅脑外伤临床分级呈正相关(r=0.645,P<0.05).结论:IL-10水平与颅脑外伤患者预后有相关性.
作者:刘宏;田达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我院从1995~2000年采用钛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1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29~83岁,平均46岁.车祸伤5例,平地滑倒10例,床上跌落3例.
作者:陈宏贤;姜世平;江德高;蒋兴粒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我们利用高分辨螺旋CT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副鼻窦CT扫描,以探讨两者发病关系.1临床资料支气管哮喘患者(简称哮喘组)37例均系我院2000~2002年门诊及住院患者,男22例,女15例,年龄15~45岁,平均21.6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1997年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1].健康成人20例(对照组),男15例,女5例,年龄18~43岁,平均23.2岁,无吸烟史,无心肺疾病史及过敏性鼻炎史.
作者:夏斌;周阿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对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积聚的抑制作用及其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和改善肾功能的作用.方法:对60例慢性肾衰竭2期患者随机分为肾衰康治疗组(治疗组)及苯那普利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尿液中ECM成分及肾功能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前尿中ECM成分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P<0.05);治疗后尿中Ⅳ型胶原(C-Ⅳ)、层粘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及Ⅲ型前胶原(PC-Ⅲ)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治疗组同时有尿液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比治疗前有明显增高(P<0.01);对照组治疗后t-PA反比治疗前更低(P<0.05),t-PA抑制物(PAI-1)比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尿素氮(BUN)及肌酐(Scr)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上升(P<0.05).结论:肾衰康有抑制ECM成分积聚和促进其降解作用,从而延缓慢性肾衰进展和改善肾功能.
作者:朱辟疆;韦先进;刘永平;田军民;邱建军;解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我院于2002年3月~9月使用派瑞松霜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13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入选皮肤浅部真菌病133例均为门诊病人,男90例,女43例,年龄5~81岁,平均32.6岁.病程1周~28年.真菌检查均为阳性,其中花斑癣7例,体癣23例,股癣47例,手癣14例,足癣42例.
作者:马杭霖;陈月珍;温海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电子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清洁效果直接影响电子肠镜的检查和观察.肠道准备方法有多种,近年来我们分别应用全肠道灌洗液、甘露醇+林格氏液两种不同的肠道准备方法进行电子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诚豪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笔者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乳癖82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82例均为笔者近10年中医门诊治疗病例,年龄26~45岁,病程4个月~3年.已婚75例,未婚7例,曾经西医治疗21例.症见乳房胀痛,有结节或肿块、触痛,月经前加重或明显,月经后缓解或消失.每随喜怒而消长,伴胸闷胁胀,精神抑郁,头昏耳鸣,心烦气怒,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月经紊乱,舌红苔薄,脉弦或细.
作者:严宇仙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发热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每日1次;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邪实为主或正虚为主辨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高于对照组的43.3%(P<0.01).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发热疗效好.
作者:杨玮;张学进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