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纱布压迫止血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王雄华;汪建军;周永平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纱布压迫, 止, 血
摘要:我院自1996年9月~2003年10月共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590例,采用纱布压迫法止血30例,无1例因出血而中转开腹,现报道如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Ⅱ期宫颈癌术前超选择髂内动脉化疗疗效分析

    对5例巨块型Ⅱ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术前超选择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宫颈癌5例均系1998年10月~2000年8月间住院病人,年龄29~61岁,平均42.4岁.所有病例术前均经病理证实,其中Ⅱa期1例,Ⅱb期4例,腺癌1例(Ⅱb期),鳞癌4例.

    作者:阮雅文;吴美君;付益斌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乳癖82例

    笔者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乳癖82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82例均为笔者近10年中医门诊治疗病例,年龄26~45岁,病程4个月~3年.已婚75例,未婚7例,曾经西医治疗21例.症见乳房胀痛,有结节或肿块、触痛,月经前加重或明显,月经后缓解或消失.每随喜怒而消长,伴胸闷胁胀,精神抑郁,头昏耳鸣,心烦气怒,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月经紊乱,舌红苔薄,脉弦或细.

    作者:严宇仙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凯西莱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疗效观察

    结核病是我国目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和持续时间长,是结核病化疗的特点[1].常用的药物中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单独使用对肝脏就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联合使用无疑会加重肝脏损伤.我院自1998~2002年采用凯西莱针剂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脏损害5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春仙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常见的原因,它还与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及胃MALT淋巴瘤有关[1].1994年,WHO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定HP为Ⅰ级致癌物.我国又是HP高感染国家,有30%~60%的儿童和成人染有HP[2],因此对HP的治疗,尤其是根除HP的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张维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甲型副伤寒111例

    甲型副伤寒是由甲型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易造成误诊及漏诊,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与伤寒类似,但较伤寒轻[1].以持续性菌血症、网状内皮系统受损、远端回肠微小脓肿及溃疡为基本特征,病变可累及多个脏器.我院自2000年6月~2003年6月共收治副伤寒甲111例,其中并发其它脏器损害103例,报道如下.

    作者:吴叶健;吴月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派瑞松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

    我院于2002年3月~9月使用派瑞松霜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13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入选皮肤浅部真菌病133例均为门诊病人,男90例,女43例,年龄5~81岁,平均32.6岁.病程1周~28年.真菌检查均为阳性,其中花斑癣7例,体癣23例,股癣47例,手癣14例,足癣42例.

    作者:马杭霖;陈月珍;温海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自煎雷公藤治疗肾病综合征中毒1例

    我科于2003年12月19日收治因自煎雷公藤治疗肾病综合征引起雷公藤中毒伴休克、感染患者1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病情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文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脑血康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局灶性脑及视觉功能障碍缺失,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栓塞或血栓性血管性疾病,临床发病率很高,频繁TIA发作预后堪忧.据报道TIA病人1/3会发生脑梗死,1/3不断有新的发作,一部分病人自然停止,鉴于以上情况尽快控制TIA发作的治疗尤为重要.我科采用脑血康治疗频发TIA 37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森;沈建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1256例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筛选分析

    为研究有关海岛地区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病状况,我们对1998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常规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1256例孕妇进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美儿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风病人尿失禁24例护理

    2002年12月至今,收住中风合并尿失禁24例.经采用针刺、温灸,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中风合并尿失禁患者24例,男18例,女6例,70岁以上21例,50~70岁3例.病程1年以内18例,其中2个月3例,其余均6个月以上,2年3例,5年3例.生活均不能自理,经人扶持能行走12例,坐轮椅12例.长期挂尿袋18例,用尿布6例,24例均无便意反应.对答自如15例,思维迟钝,沟通困难9例.24例均符合北美护理协会提出的尿失禁的定义,个人处于持续的不可预测的排尿状态.

    作者:沈干枝;沈云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121例

    笔者于1999年2月~2003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121例,并与常规治疗作比较,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沅;牛胜德;杨新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真菌性角膜溃疡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药物及联合手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30例(30眼).轻度患者局部滴用0.3%二性霉素B滴眼液,2小时1次;中度患者用斯皮仁诺200mg,每日1次,睡前服,联合滴用0.3%二性霉素B滴眼液,2小时1次;重度患者用斯皮仁诺300mg,每日1次,睡前服,联合滴用0.3%二性霉素B滴眼液,2小时1次,必要时行结膜瓣遮盖术.视病情好转减少口服用药.结果:30例中治愈22例,好转5例,无效3例.结论:口服斯皮仁诺联合局部应用二性霉素B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良好.

    作者:陈颖;俞颂平;雷文生;张秀珍;王少云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筛窦癌误诊为视盘缺血双目失明1例

    筛窦癌属于原发性肿瘤.由于筛窦的解剖位置较为隐蔽,早期临床症状较少,故不易发现.笔者临床遇到1例筛窦癌被误诊为视盘缺血性病变,现报道如下.

    作者:宣亚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45例诊治分析

    我院于1995年7月~2003年11月收治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45例,现对其病因、临床特点、诊治结果等加以分析.

    作者:余瑞鹏;许裔敏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笑气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80例临床观察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或意外妊娠补救措施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由于扩宫和吸宫时的伤害性刺激,给受术者造成剧烈的腹痛,甚至导致人流综合征的发生[1].为了提高计划生育手术质量,减少受术者痛苦,降低人流综合征[1]发生率,本站自2003年6月~12月在人工流产术中采用笑气吸入性麻醉取得良好的镇痛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钛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我院从1995~2000年采用钛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1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29~83岁,平均46岁.车祸伤5例,平地滑倒10例,床上跌落3例.

    作者:陈宏贤;姜世平;江德高;蒋兴粒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下叶肺结核18例误诊分析

    随着肺结核病流行病学的变迁,及不正规的抗痨治疗,近年来肺结核的发病率有增多趋势[1].一些临床及X线表现不典型肺结核患者诊断中仍存在较多困难,容易造成误诊.笔者分析了我院2000年3月以来误诊为其它肺部疾病的下叶肺结核18例,旨在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邱小伟;任宏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白芍总苷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目的:评价白芍总苷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1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24例,口服白芍总苷及柳氮磺胺吡啶,连用6个月;对照组27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6个月.观察脊柱晨僵时间、疼痛程度、血沉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6个月总有效率87.5%,明显优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尤其是肝脏损伤明显下降.结论:白芍总苷和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应用是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陈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支气管哮喘与副鼻窦炎相关性分析

    我们利用高分辨螺旋CT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副鼻窦CT扫描,以探讨两者发病关系.1临床资料支气管哮喘患者(简称哮喘组)37例均系我院2000~2002年门诊及住院患者,男22例,女15例,年龄15~45岁,平均21.6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1997年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1].健康成人20例(对照组),男15例,女5例,年龄18~43岁,平均23.2岁,无吸烟史,无心肺疾病史及过敏性鼻炎史.

    作者:夏斌;周阿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

    小腿下段、足底、踝部是创伤骨科常见外伤部位.该处局部软组织少,严重损伤时导致皮肤坏死,往往出现骨、肌腱外露,局部可供转移皮肤少,修复困难.我院从2000年~2002年应用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底、踝部皮肤等软组织缺损及骨、肌腱外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见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