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香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临床上的疑难病,治疗手段虽多,但疗效欠佳.2003年5月-2007年10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羟苯磺酸钙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4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玲;叶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发热的病因复杂,但如能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详尽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并结合动态观察,大多数的发热病因可以查明.以下简述对发热有一定鉴别诊断意义的几个问题.
作者:潘伟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结缔组织疾病是临床常见的非感染性发热,约占临床诊断为不明原因发热的20%~30%左右,常见的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型斯蒂尔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血管炎、干燥综合征等.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风湿热的比例有所下降,但社会老年化的趋势使风湿性多发性肌痛、原发性小血管炎、巨细胞动脉炎等既往罕见疾病的患病率日见上升.遇到发热的病人,必须积极寻找引起发热的原因,才能给予有的放矢的治疗.凡是呈现发热的临床表现而原因不明时,均应想到结缔组织病的可能性.
作者:马江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腰椎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气滞血瘀所致,当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化瘀止痛为治.可选用下列中成药治疗.
作者:胡献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儿童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也是引起小儿慢性咳嗽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因缺少临床体征,极易误诊为其他呼吸道疾病.为提高对基层医生对本病的认识,现结合本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病例70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杜秀丽;范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发热是一种临床上很常见的症状,中西医对其均有较深的认识.中医学一般分为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两大类,虽各有发热的临床表现,但其所表现出的其他症状与采用的治疗方法迥异.对一些西医治疗不佳的患者,中医辨证治疗往往可收到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志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的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炎症,邻近和远处的脏器有不同程度的受累.本病的病因在欧美主要是酒精性胰腺炎,在我国主要是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
作者:邱冰峰;史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1 吗啡1.1 适应证 用于创伤、手术、烧伤等引起的剧痛;心肌梗死;心源性哮喘;麻醉前给药等.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一氧化碳中毒,亦称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一旦泄露,不易被发现,从而导致中毒.
作者:曹春水;黄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湿阻型发热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常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属于临床的疑难病症.在临床中,应用萆薜渗湿汤加减治疗湿阻型发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随英;潘亚敏;曹克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地塞米松是临床应用广泛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之一,常用来治疗过敏性疾病和抗过敏性休克.因此,如果在应用地塞米松等治疗时出现过敏反应,一般很少考虑是地塞米松所致.2004年10月15日,曾遇1例因地塞米松过敏而致休克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詹正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呼吸道疾病引起的热证咳嗽是临床的常见病证.2001年5月-2003年10月,采用复方鲜竹沥液雾化吸入治疗本证,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珍儿;叶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人体的肝脏具有合成、排泄和代谢转化功能,狭义的肝功能试验就是指反映上述肝基本功能的试验,是肝脏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在临床实践中,如何解读肝功能的结果,对临床患者的病情诊断起着重要作用.现着重介绍临床上常用的肝功能检验的一些内容.
作者:姜绯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展的加快,疾病谱与死亡谱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尚未得到完全有效的控制,慢性病又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高血压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乡村医生和社区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疾病,高血压病及其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在系统介绍高血压病的社区管理之前,先来看看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及发病特点.
作者:张晓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我是一名刚刚从业6年的年轻医生.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参加了青岛地区第二批医疗志愿者救援队.这次,青岛地区从100多名志愿者中挑选出4位志愿者,其中3位是乡村医生.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乡村医生这个集体的骄傲.
作者:綦熟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糖尿病患者不宜参加激烈的比赛和剧烈的运动,而应进行有一定耐力的持续、缓慢、消耗的运动,并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因为剧烈的运动可以使体内升糖激素水平升高,使血糖升高;同时,过量的运动还可使脂肪分解产生酮体,在胰岛素不足时,导致酮症酸中毒.
作者:冯建萍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