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奇朝;潘高之胤;王浩
笔者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味熏眼联合青黛粉外敷治疗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纳入标准:受感染的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有红斑或水泡的患者,视力不同程度下降,胞睑难睁,胞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知觉减退.轻者眼内沙涩,微痛不适,畏光流泪;重者碜涩疼痛,灼热羞明,热泪频流.
作者:邱丽娜;许丽萍;郭红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笔者通过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体质分布特征,从中医“治未病”的角度,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15年12月~2016年5月本院骨伤科及康复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32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97例;年龄41 ~ 79岁,平均年龄为62.33±9.16岁.
作者:张培璐;刘华龙;王俊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笔者采用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3月~2016年10月我科的门诊腰椎间突出症患者32例,其中男18例,女性14例;年龄31-54岁.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突出症诊断标准[1]: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作者:余铁英;陈建良;潘文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胡斌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50年,对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治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经验,且疗效卓著.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其治疗慢性胃炎的处方1522例,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的药物核心组合,发现新处方,探讨其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
作者:李海涛;贾素庆;张晓明;楼建国;曹楚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前肠镜检查是发现肠道肿瘤及癌前病变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肠道清洁度是肠镜检查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将生大黄敷脐试用于肠镜检查的肠道准备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在本院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拟行肠镜的患者14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在住院时间、病种、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刘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笔者运用艾箱灸神阙穴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5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治疗的2014年7月~2015年12月1 14例肛肠科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其中男25例,女30例;年龄17 ~ 69岁,平均44.73±13.76岁;对照组59例,其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27 ~ 76岁,平均49.22±11.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赵虞文;何群峰;谢新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圣愈汤出自《兰室秘藏》,由生地黄、熟地黄、川芎、人参、当归、黄芪组成.原方是为“诸恶疮出血多,而心烦不安,不得睡眠”所设.近来笔者运用圣愈汤化裁治疗多种产后病,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1 恶露不下伴腹痛叶某某,女,26岁.2013年3月18日初诊.患者产后1周恶露排出甚少,色淡红,质清稀,小腹绵绵作痛有空坠感,喜按揉,小腹柔软,未及包块,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纳可,便调.问诊得知产时失血较多.
作者:鲁文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笔者采用巨刺法配合胸锁乳突肌松解术治疗顽固性面瘫30例,收效较好,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就诊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顽固性面瘫患者60例,病程均为30天~1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2 ~ 68岁,平均35.0±4.5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36.0±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林楠;林咸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笔者采用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改善鼻饲患者胃肠功能,收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科收治鼻饲伴胃潴留患者8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21例;平均年龄67.24±8.46岁;平均鼻饲时间28.95±14.50天.对照组中男24例,女17例;平均年龄65.37±9.64岁;平均鼻饲时间30.49±13.95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周春亭;徐小燕;郑红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笔者采用中药外敷法联合西医治疗湿热内蕴型阑尾周围脓肿3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临床明确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且B超或CT显示右下腹有包块形成;中医四诊表现为腹部挛急,疼痛拒按,壮热日久不退,烦渴不欲饮,右下腹可触及包块形成,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辨证为湿热内蕴型.
作者:杨卫锋;周余人;陈晓林;闫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2014年“幽门螺杆菌(Hp)胃炎全球共识”将Hp相关性胃炎明确定义为一种感染性的疾病,并指出Hp感染后一般难以自行清除,除非进行根治,或者胃粘膜发生严重肠化生则细菌出现难以定植而自动消失[1].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Hp及其相关性胃炎取得一定成果,现将主要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佳;门江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笔者应用耳迷走神经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结合体针针刺治疗失眠症45例,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从2016年6月~ 2017年1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睡眠障碍门诊患者中筛选9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25例;平均年龄47.49±12.87岁;平均病程4.1±0.8年;平均入睡时间2.1±0.5h.观察组中男14例,女31例;平均年龄48.49±13.36岁;平均病程4.3±0.9年;平均入睡时间2.0±0.4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许旭杰;王文丽;王筝;马睿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为探讨抑郁症不同中医证型与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异常的关系以及精神病理学差异,选取肝郁气滞与心脾两虚两型进行研究,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2月本院精神科住院患者,符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并符合肝郁气滞或心脾两虚证型诊断标准,肝郁气滞型26例,男5例,女21例,年龄18 ~ 60岁.心脾两虚型19例名,男4例,女15例,年龄18 ~ 60岁.两组性别、年龄、文化、婚姻、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作者:高之涵;朱建峰;沈莹;陈正昕;陈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笔者采用益气健脾固冲汤治疗更年期脾虚型崩漏48例,临床疗效满意.兹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于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本院妇科门诊选取符合崩漏及脾虚型诊断标准[1]的患者96例.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年龄47 ~ 55岁,平均49.6±3.6岁;病程10d ~7个月,平均42.6±17.2d.对照组:年龄45~55岁,平均49.2±3.8岁;病程14d~6个月,平均41.7±16.8d.两组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徐敏霞;方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本研究采用补肺健脾益肾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缓解期患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门诊治疗的85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5~7岁25例,8~14岁17例;轻度12例,中度24例,重度6例;病程1~5年,平均2.7±1.7年;对照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5~7岁26例,8~14岁17例;轻度12例,中度25例,重度6例;病程1~5年,平均2.7±1.6年.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蒋建英;章可谓;葛丹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笔者采用益气养血解通络防治化疗药物相关性手足综合征(HFS)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肿瘤科2015年06月~ 2016年06月收治的进行口服希罗达加静脉滴注奥沙利铂方案(XELOX方案)化疗的胃癌、转移性结肠癌患者共40例,其中结肠癌17例,胃癌23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治疗组男10例,女10例;结肠癌7例,胃癌13例.对照组男9例,女11例;结肠癌10例,胃癌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琼晓;王彬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笔者运用消肿止痛散冷敷法治疗骨伤科四肢创伤患者损伤早期患者10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1月~ 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伤患共20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单侧肢体急性软组织损伤或急性闭合性骨折后伴有轻、中度的肿胀、疼痛患者.②患者受伤到入院时间<12小时;③年龄>18岁;④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中男51例,女49例;平均年龄41.7±13.5岁;创伤部位:上肢37例,下肢63例;对照组中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龄42.4±13.9岁;创伤部位:上肢34例,下肢6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俞洁;金利家;万小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小便不利的经典方剂,可以治疗水液代谢失调方面的诸多疾病[1].我们从《伤寒论》原文出发,通过对条文中相关症状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五苓散证的病机,从而更好地进行临床应用.1 五苓散证的症状与病机五苓散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第71、72、73、74条和第156条.在上述条文中,我们发现“口渴”与“小便不利”为其重要临床症状.在74条中提到“水逆”,即“渴欲饮水,水人则吐”,其中隐含着胃中有停饮,这是五苓散证的关键所在.
作者:石镇东;徐玉;刘晓谷;邓金钗;郑小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近年来,本院采用足部熏洗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痛4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本院妇科收治的慢性盆腔痛[1]患者84例,中医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年龄21~45岁,平均35.1±6.2岁;病程3~21月,平均8.6±3.7月.观察组:年龄20 ~ 46岁,平均36.0±6.3岁;病程4 ~22月,平均8.9±3.9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施培华;姚丽娟;曹岐新;段志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1]记载,珍珠母为贝类动物贝壳的珍珠层,其味甘、咸,性寒,归肝、心经,主要成分为碳酸钙(90%以上),另含有机质(3.5%左右)、少量镁、铁等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市场上有生珍珠母和煅珍珠母两种饮片形式.它一般用量是10 ~ 25g,宜先煎,粉碎度愈大愈好,煎煮以40min为佳.
作者:金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