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珠;王楠楠;徐俞悦;苏洁;颜美秋;吕圭源;陈素红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以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为代表的常见病.临床上可占肩关节疼痛患者的44%~65%.肩关节在上举、外展等系列活动中,由于机体机能退变引起解剖结构或长期重复劳动引起动力学原因会造成肩关节稳定性下降引起肩峰下组织反复发生撞击,进而导致肩峰下滑囊炎症、肩袖组织退变、甚至肩袖撕裂等病理变化,对此,笔者在2015年至2016年期间采用温针灸配合肩胛骨贴扎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35例,获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顺喜;刘菲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笔者采用师氏梅花针治疗颈性眩晕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0例颈性眩晕患者均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在30~50岁之间,病程3个月~5年.1.2 诊断标准:①以眩晕为主,有跌倒、步履蹒跚史;②因体位改变或头部位置改变诱发或加重眩晕;③椎间孔挤压试验或臂丛牵拉实验阳性;④放射线提示椎间孔增生狭窄或有椎体错位;⑤排除其他引起眩晕的内科疾病.符合①②④或者①③④即可诊断.
作者:乔凯辉;汤明;於金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俞氏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俞氏灌肠方原剂量组、低剂量组、美沙拉嗪组、模型组各10只,空白对照组8只.予以三硝基苯磺酸建立模型后,分组灌肠给药2周后处死.观察其结肠组织学改变情况,并测定其血清TNF-α、IL-2、IL-10的含量.结果:①俞氏灌肠方原剂量组、低剂量组、美沙拉嗪组治疗后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且原剂量组评分下降较其他2组更为明显(P<0.01).②3个治疗组大鼠的组织学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③3个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TNF-α均有明显的降低(P<0.01),IL-2、IL-10有明显的升高(P<0.01);原剂量组血清IL-2升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俞氏灌肠方能有效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肠道炎症,治疗作用与药物的浓度相关,其主要的优势在于能有效的提高IL-2水平.
作者:叶彬;来丽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全身性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本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皮肤损害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对此,范永升教授在临床上使用“清热于内,散风于外”法治疗SLE皮肤损害,疗效显著.1 病因病机根据SLE患者临床特点,中医学将其归为“日晒疮”“蝶疮流注”“阴阳毒”等范畴.
作者:陈宁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什么是中医学术思想?这一问题在当前中医学术流派及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研究过程中,业界似比较模糊,表述颇不统一.笔者认为,学术思想就是把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提炼成对事物本质及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本文就目前学术思想整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术思想的形成、提炼等问题作了探讨,以期正与同道.
作者:王庆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本文运用中医经络穴位经皮给药系统理论,采用神厥穴经皮给药并联合TDP照射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进一步充实“内病外治”疗法,提高了护理效率,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肝病科肝硬化伴腹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4.68±12.47岁;平均病程7.45±2.17年;40例肝炎肝硬化,7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42±12.96岁;平均病程6.98±1.89年;39例肝炎肝硬化,8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徐霞;李跃;谢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循经按已刺指在针灸临床操作中,以经络辨证为指导,采用循经取穴的方法,对所取腧穴采用先指按后,若有效,再针刺的一种方法.《灵枢·杂病》:“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按而后刺之法,言简意深,循经按而后刺在临床用于痛症时,有立竿见影,针到痛除之效.
作者:潘旭初;陈媛媛;宋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笔者以陈士铎的濡肠饮加味内服联合通便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24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同时符合便秘诊断标准[3].中医诊断符合便秘阴虚肠燥证者:大便于结如羊屎,形体消瘦,头晕耳鸣,盗汗颧红,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细数.
作者:金美娟;唐存祥;董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本研究采用稳心颗粒联合坎地沙坦酯片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6月~ 2016年6月CHF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61 ~ 86岁,平均66.8±6.9岁;NYHA分级:Ⅱ级22例,Ⅲ级14例,Ⅳ级8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63 ~ 83岁,平均66.3±6.2岁;NYHA分级:Ⅱ级20例,Ⅲ级11例,Ⅳ级9例.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徐兴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圣愈汤出自《兰室秘藏》,由生地黄、熟地黄、川芎、人参、当归、黄芪组成.原方是为“诸恶疮出血多,而心烦不安,不得睡眠”所设.近来笔者运用圣愈汤化裁治疗多种产后病,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1 恶露不下伴腹痛叶某某,女,26岁.2013年3月18日初诊.患者产后1周恶露排出甚少,色淡红,质清稀,小腹绵绵作痛有空坠感,喜按揉,小腹柔软,未及包块,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纳可,便调.问诊得知产时失血较多.
作者:鲁文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2014年“幽门螺杆菌(Hp)胃炎全球共识”将Hp相关性胃炎明确定义为一种感染性的疾病,并指出Hp感染后一般难以自行清除,除非进行根治,或者胃粘膜发生严重肠化生则细菌出现难以定植而自动消失[1].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Hp及其相关性胃炎取得一定成果,现将主要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佳;门江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屏障功能失常,形成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浅脱离.本病简称中浆病[1].笔者采用五苓散合桃红四物汤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为探讨抑郁症不同中医证型与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异常的关系以及精神病理学差异,选取肝郁气滞与心脾两虚两型进行研究,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2月本院精神科住院患者,符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并符合肝郁气滞或心脾两虚证型诊断标准,肝郁气滞型26例,男5例,女21例,年龄18 ~ 60岁.心脾两虚型19例名,男4例,女15例,年龄18 ~ 60岁.两组性别、年龄、文化、婚姻、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作者:高之涵;朱建峰;沈莹;陈正昕;陈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突发性耳聋常规治疗疗效不佳,为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笔者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地塞米松针鼓室注射挽救性治疗后期突发性耳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11年3月~ 2013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经过常规治疗14天以上无效的突聋患者57例(58耳).所有患者初次就诊时符合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2005年制定的突聋诊断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均为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经静滴糖皮质激素和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2周后,纯音听阈检查结果,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年分级方法,中度聋8耳,中重度聋6耳,重度聋18耳,极重度聋26耳,所有患者全频段听力下降;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有夜寐不安,烦躁易怒,脉弦细数,舌紫黯或红、苔薄黄,26例患者出现面红口苦,17例患者有腰膝酸软、少气懒言等表现,辨证分型以肝郁气滞,肝火上扰为主,多伴有肾气不足,气滞血瘀的表现.
作者:王铁锋;方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小便不利的经典方剂,可以治疗水液代谢失调方面的诸多疾病[1].我们从《伤寒论》原文出发,通过对条文中相关症状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五苓散证的病机,从而更好地进行临床应用.1 五苓散证的症状与病机五苓散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第71、72、73、74条和第156条.在上述条文中,我们发现“口渴”与“小便不利”为其重要临床症状.在74条中提到“水逆”,即“渴欲饮水,水人则吐”,其中隐含着胃中有停饮,这是五苓散证的关键所在.
作者:石镇东;徐玉;刘晓谷;邓金钗;郑小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陈华德教授从事针灸临床三十余年,擅长于治疗小儿脑瘫、弱智和中风后遗症、血管性痴呆等疾病.笔者有幸跟师临证,现将陈师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整理,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又称为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多发性运动、肌肉快速抽动、不自主的发声和语言障碍,病情常有波动性,属中医学中“筋惕肉”“瘛疭”等范畴.
作者:杨振江;刘健强;辛彦萱;陈华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基于粘连肌肉定位诊断,观察温针灸反阿是-阿是穴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原则将8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43例,A组采用反阿是穴-阿是穴温针灸,B组常规腧穴温针灸.通过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评分、活动功能评分、疗效标准等评价其疗效.结果:A组和B组的愈显率分别为55.49%和4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活动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且A组优于B组.结论:基于肌肉定位诊断温针灸反阿是-阿是穴治疗粘连期肩周炎收效满意,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方面有较明显优势.
作者:吴云锋;房连强;谭朝坚;张全爱;林彬;袁双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笔者在手法整复后利用中医特色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治疗AO-C3型桡骨远端骨折80例,收效良好,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研究160例病例均为我院2011年3月~ 2016年3月诊治的AO-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无皮肤破损,无血管、神经损伤.其中男性69例,女性91例;年龄31 ~81岁,平均65.4岁;右侧88例,左侧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观察组,各8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骨折部位等情况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卢炬锋;卢新安;詹振宇;卢成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范炳华主任中医师,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现将范师诊治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经验整理如下,以期有资于同道.1 案例介绍张某,男,61岁.2016年11月3日初诊.主诉:胸背痛2月余.患者自诉背部僵硬、疼痛,双侧胁肋部放射痛,并有胸闷憋气感,无跌仆闪扭史.每于晨起及夜卧时困难,疼痛加剧,难以忍受,活动后可稍缓解.
作者:柯奇朝;潘高之胤;王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笔者采用热敏灸疗法预防糖尿病患者口服二甲双胍致胃肠道反应30例,取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观察近期内本院内分泌科首次单独使用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2-60岁,平均46.0±1.5岁;糖尿病病程4~15年.治疗组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35~68岁,平均51.5±1.2岁;糖尿病病程3 ~ 2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徐胥;叶会玲;罗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