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晓玲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发于健康男性,女性较少,好发于25~50岁,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失常,进而使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浅脱离性的疾病,其原发部位可能在脉络膜毛细血管,色素上皮层病变是继发于脉络膜病变的结果.病因与病理基础不明确,虽然自限性较大,但仍有1/3~1/2患眼复发影响中心视力.而西药治疗疗效不确定,激光光凝治疗危险性大,因而缺乏从根本上治疗、预防或减少中浆复发的手段.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们运用白虎汤加味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30例,并与西医治疗3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楼金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铁皮石斛提取物(铁皮石斛膏)对易卒中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具有缓和持久的降低血压、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预防中风的作用[1-4].本文进一步观察铁皮石斛提取物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探讨其降低和稳定血压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人照;陈立钻;楼正家;卢瑛;杨兵勋;谢培怡;李静芝;杨芳亮;李亚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前对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的治疗以激素、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等治疗为主,虽能缓解症状,但不良反应较多.作者采用自拟中药外洗方熏洗、热敷患膝来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中男8例,女12例;年龄51~75岁,平均63.20±7.12岁;病程3~15月,平均8.20±3.53月;其中左膝12例,右膝8例.治疗组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52~75岁,平均63.30±7.73岁;病程4~16个月,平均8.55±3.83月,其中左膝10例,右膝10例.治疗前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1]中,治疗组为60.45±7.82分;对照组患为63.55±11.11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国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何任是我国著名中医教育家、理论家、临床家,首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医大师.何老精研岐黄,师法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采用中医药治疗疑难顽疾独具匠心,现举何老消渴验案2则[1]介绍如下.1 翁某案如治翁某,女,35岁.1972年3月9日初诊.去岁起渴欲饮水,尿多,近来入暮嗌干,每天饮水10磅左右,喜冷饮,大便干燥,二三日一行,伴心悸、自汗,以颜面部为甚.
作者:张飞亚;邬洁涛;陶颖莉;黄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提壶揭盖法就是通过升提肺气、升举中气,而使下焦之气通利的方法.现举例如下.例1:张某,男,16岁,2011年7月20日初诊.患者发热咳嗽咽痛,伴水肿1周,小便量少,近几天来水肿日见加重,不思饮食,周身高度水肿,腹部及阴囊肿大,皮色光亮,舌质淡、苔薄,脉浮滑.证属风邪束肺,肺失宣降,肺闭水停,调控失职.当治以解表宣肺,利水消肿.药用:麻黄5g,杏仁6g,桔梗、紫菀各10g,金银花15g,葶苈子(包)、浮萍草、陈皮、大腹皮、赤茯苓、泽泻、车前子(包)各10g.
作者:刘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梅杰氏综合征是一种肌张力障碍性疾病,临床上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双眼睑痉挛、面部肌张力障碍样不自主运动,又称眼睑痉挛一口下颌部肌张力障碍.目前该病以对症治疗为主,有口服药物、手术治疗、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等,虽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比较容易复发.笔者近5年来,诊有16例梅杰氏综合征患者,运用醒脑开窍配合盘龙刺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朱仡;李烨;沈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联合应用散结镇痛胶囊、米非司酮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于我院治疗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在腹腔镜术后,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两组患者的相关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人前列腺素F2α(PGF2α)、CA125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GF2α、CA125数值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GF2α、CA125的数值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结镇痛胶囊联合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顾金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静息心绞痛、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等等.其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加重与发作次数增加,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病.近年来,笔者针对其中“心血瘀阻兼气虚”的中医证型,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自拟化瘀通脉汤治疗5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环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具有病程长、易于反复、致残率高等特点.方剑乔教授长期从事针刺镇痛与免疫调节的研究,经验丰富,尤擅长以针灸为主联合中药内服治疗RA.笔者有幸跟诊于方师左右,受益匪浅,现将方师诊疗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刘芳;王晨瑶;刘婧;梁宜;商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痰鸣多因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各类病原体肺炎等未获得彻底有效治疗,加之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和病理特点,易造成咳嗽、痰鸣难消,病程迁延.笔者采用止咳化痰散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痰鸣患儿共83例,获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文跃;李小新;黄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盗汗是指入睡时汗出、醒来即止的一种病症.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身心造成重大影响,不利于肿瘤的治疗.近年来,我们采用五倍子粉贴敷神阙穴配合玉屏风颗粒内服治疗气阴两虚型中晚期肺癌盗汗患者40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红露;张济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补中益气汤出于李东垣《脾胃论》,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功.笔者灵活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多种病症,取得满意疗效,现举验案数则如下.1 老年便秘如治吴某,男,73岁.患者便秘6年,近半年加重,大便4~7天一行,虽有便意,临厕努挣则汗出、气短,便后乏力,肢倦懒言,时有肛门脱垂或腹部坠胀.诊见面白、神疲、唇甲少华、语言低怯.舌淡嫩、苔白,脉虚弱.
作者:陆登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皮肤科常见病,病程慢性,临床典型皮疹为皮肤红褐色扁平隆起皮损,界限清晰,大直径可达5mm.好发于面部、手背等处,亦可累及四肢.由于皮损累及面部,严重影响外观,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虽然某些皮损在患者免疫状态增强时可以自行缓解,但缓解时间至少需要一年甚至数年,且皮损易反复发作并加重.目前临床上治疗扁平疣方法较多,但多数为联合治疗,单一方法疗效较差,且疗效的个体差异性也较大[1].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方结合外用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5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肖奋;朱敏荣;倪忠根;俞志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传统的平地步行训练无法在早期卒中患者中开展,而减重支持跑台训练因受到治疗师经验与体能方面的限制,疗效缺乏稳定性与客观性.作者采用涤痰汤加减配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卒中患者进行早期步行训练,取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龚剑秋;冯玲;司马振奋;吴月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朱彩凤教授为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主任中医师,浙江省名中医,从医30年,擅长肾系病证辨治,学验俱丰.朱师喜用药对治疗肾病.笔者有幸侍诊左右,今择其常用药对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1 药对1.1 金银花、忍冬藤:金银花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本药质体清扬,气味芬芳,于清热之中又有轻微宣散之功,故擅治外感风热.忍冬藤功效清热疏风,通络止痛,能够改善外感风热咽喉肿痛,头身疼痛等症状.
作者:叶晴晴;朱彩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癌症镇痛散外敷联合扶他林肠溶片口服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4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93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及肿瘤科病房.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确诊为晚期肿瘤,经X线、核素骨扫描或MRI、CT提示有肿瘤溶骨性骨转移,并伴有明显疼痛,无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作者:于雪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甘草干姜汤为张仲景笔下的经典方剂,原治疗“咽中干,烦躁,吐逆”(《伤寒论》)以及“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金匮要略》),是临床常用方剂,但单用此方较少见.近年来,笔者以此方治疗胃癌术后化疗反复呕吐1例,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张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近年来,笔者在恩替卡韦抑制HBV基础上,加用中药垂盆草颗粒治疗乙肝患者40例,并与单纯应用恩替卡韦40例对照,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80例均为2011年9月~2013年8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乙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0.9±6.5)岁;病程1.5~17年,平均病程(11.2±4.3)年.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1.2±7.8)岁;病程2~20年,平均病程(13.5±5.7)年.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史陈波;叶万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陈意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从医50余年.笔者有幸随师临证,受益匪浅.现将陈师治疗阴虚型眩晕的经验介绍如下.阴虚眩晕证是一个极易转化的眩晕类型.可由阴虚极而转至阳亢证;并可兼夹风、火、痰、瘀,由虚转实.阴虚型眩晕在急性发作或加重时往往包含了实证眩晕的证型,如阴虚夹肝风上扰、阴虚夹肝阳上亢、阴虚夹风痰上扰等,所以阴虚型眩晕的治疗横跨虚实两端.陈师认为阴虚型眩晕的治疗当分缓急,即“急治其标,缓治其本”.
作者:邵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电活动的病理现象,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可表现为心动过速、过缓、心律不齐或异位心律.心律失常在临床多见心中动悸不宁,自觉心中跳动,惊慌不安、呈陈发性或持续不止,伴有眩晕、胸闷、心烦易激动、气短乏力,甚者胸痛、喘促肢冷、汗出、晕厥、黑蒙、呼吸困难等症状,属于中医学“心悸”范畴.心悸包括惊悸与怔忡,二者相关,多云“悸久怔忡”.《类经》中有“心中澹澹大动,……病本于心”、“心惕惕如人将捕之”、“心如悬,……若饥状”等记载,形象描述了本病的基本特征.
作者:陈启兰;祝光礼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