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娴;张来
中老年女性七七之后,天癸竭,命门火衰,尿路感染容易反复发生.现代医学对此类疾病常单一地应用抗生素,其虽能有效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但对中老年女性反复发作的慢性尿路感染却难以彻底治愈,长期应用抗生素则更易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并降低机体免疫力.《医贯》曰:“治病者,的以命门为君主,而加意于火之一字”、“立命之门,火乃人身之至宝”.赵氏认为慢性虚损性疾病在于肾水命火的失调,治疗时更应在肾水中补命门之火.文章旨在探讨《医贯》对中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和温补肾阳、补肾养阴类中药对其治疗作用的认识.
作者:刘蕊;陈敏;王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吉非替尼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而皮肤毒性反应是吉非替尼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表现为红斑,脓疱状突起的皮疹,痤疮样药疹,皮肤干燥,皮肤色素沉着,有时伴发痒,与普通药疹不同,一般见于服药后1周内,3~5周达高峰,停药后4周皮疹消失.自2009年8月至2013年10月,笔者采用中药外敷联合面部雾化治疗吉非替尼致皮肤毒性反应,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苏清;吴慧莉;黄珍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作者认为李东垣的“阴火”说,只是脾胃虚衰、元气不足之发热的解释工具.根据李东垣的著述是难以厘清“阴火”与各种火的关系的.李东垣的贡献在于中气不足而生寒热的发现以及有效治疗方法的提出.并指出在甘温除热法中并不忌用苦寒之品.《内外伤辨惑论》的“内外伤十三辨”所辨之证,有不少与临证不相合.
作者:管利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7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1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均为近十年来就诊于我院门诊的患者.均根据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明确诊断.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其中男28例,女29例;年龄小20岁,大63岁,平均36.3岁;病程短30天,长6月,平均2.02月.对照组55例,其中男27例,女28例;年龄小22岁,大64岁,平均36.4岁;病程短33天,长7月,平均1.99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黄颂敏;李驰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天然产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重视中药中的有机酸类成分.建立快速、高效的有机酸检测方法,有利于阐明中药的药效机理,也有助于中药资源的深入开发.离子色谱法检测有机酸含量具有快速、有效、简单和自动化等优点.超声提取因其耗时少、消耗溶剂少、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等特点,已成功应用于药品分析研究.本文采用超声辅助离子色谱-电化学检测法分析木瓜、女贞子、金银花、覆盆子、山茱萸5种中药饮片提取液中的多种有机酸含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娜妮;张扬;黄孝闻;寿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我院自2012年06月~2013年10月采用参蒲五白消痤汤治疗痤疮58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痤疮的诊断标准:①初起在毛囊口呈现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亦可演变为脓疱,此后可形成硬结样白头粉刺或黑头粉刺,严重者可形成硬结性囊肿;②多发于男女青春期之面部及胸背部,伴有皮脂溢出;③多由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感受外邪等诱发.
作者:郭长江;刘洪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静息心绞痛、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等等.其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加重与发作次数增加,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病.近年来,笔者针对其中“心血瘀阻兼气虚”的中医证型,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自拟化瘀通脉汤治疗5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环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前关于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治疗多以温针灸治疗为主,但对于病程较长,有关节间隙变化的患者,效果不佳,笔者采用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病程超过半年的患者,并与单纯温针灸治疗对照,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2005年5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康复科门诊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80例,诊断标准参照《推拿学》[1].随机分为两组,温针推拿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40~76岁,平均59岁,病程6个月~27年,平均7.1年.温针灸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41~75岁,平均58岁,病程6个月~28年,平均7.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徐秋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痰鸣多因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各类病原体肺炎等未获得彻底有效治疗,加之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和病理特点,易造成咳嗽、痰鸣难消,病程迁延.笔者采用止咳化痰散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痰鸣患儿共83例,获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文跃;李小新;黄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梅杰氏综合征是一种肌张力障碍性疾病,临床上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双眼睑痉挛、面部肌张力障碍样不自主运动,又称眼睑痉挛一口下颌部肌张力障碍.目前该病以对症治疗为主,有口服药物、手术治疗、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等,虽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比较容易复发.笔者近5年来,诊有16例梅杰氏综合征患者,运用醒脑开窍配合盘龙刺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朱仡;李烨;沈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三黄粉外敷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人.均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相关检查确诊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且中医辨证属附骨疽湿热瘀阻证.随机分为两组各40名.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51岁,平均15.8±8.6岁;平均病程9.6±4.6天.观察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3~50岁,平均15.4±8.9岁;平均病程9.8±4.5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聂亚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癌症镇痛散外敷联合扶他林肠溶片口服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4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93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及肿瘤科病房.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确诊为晚期肿瘤,经X线、核素骨扫描或MRI、CT提示有肿瘤溶骨性骨转移,并伴有明显疼痛,无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作者:于雪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补中益气汤出于李东垣《脾胃论》,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功.笔者灵活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多种病症,取得满意疗效,现举验案数则如下.1 老年便秘如治吴某,男,73岁.患者便秘6年,近半年加重,大便4~7天一行,虽有便意,临厕努挣则汗出、气短,便后乏力,肢倦懒言,时有肛门脱垂或腹部坠胀.诊见面白、神疲、唇甲少华、语言低怯.舌淡嫩、苔白,脉虚弱.
作者:陆登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提壶揭盖法就是通过升提肺气、升举中气,而使下焦之气通利的方法.现举例如下.例1:张某,男,16岁,2011年7月20日初诊.患者发热咳嗽咽痛,伴水肿1周,小便量少,近几天来水肿日见加重,不思饮食,周身高度水肿,腹部及阴囊肿大,皮色光亮,舌质淡、苔薄,脉浮滑.证属风邪束肺,肺失宣降,肺闭水停,调控失职.当治以解表宣肺,利水消肿.药用:麻黄5g,杏仁6g,桔梗、紫菀各10g,金银花15g,葶苈子(包)、浮萍草、陈皮、大腹皮、赤茯苓、泽泻、车前子(包)各10g.
作者:刘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近年来,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逐年增加,且多见于中老年人,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近年来笔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评价温通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95例患者全部为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邯郸市中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男103例,女92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1.2岁;病程1~12年,平均5.3年.将入选患者通过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即单纯药物组63例、治疗组即药物加温通针法组70例和药物加传统针刺组62例,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心绞痛程度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赵海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羚角钩藤汤,出自清代名医俞根初所著的《通俗伤寒论》.原方为邪热传入厥阴,神昏抽搦而设,为凉肝熄风法的代表方.俞氏羚角钩藤汤的问世,为热盛动风证的治疗提供了有效专方.现就该方的源流、方证含义、后世医家的论述及临床典型病案介绍如下.
作者:沈元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联合应用散结镇痛胶囊、米非司酮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于我院治疗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在腹腔镜术后,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两组患者的相关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人前列腺素F2α(PGF2α)、CA125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GF2α、CA125数值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GF2α、CA125的数值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结镇痛胶囊联合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顾金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皮肤科常见病,病程慢性,临床典型皮疹为皮肤红褐色扁平隆起皮损,界限清晰,大直径可达5mm.好发于面部、手背等处,亦可累及四肢.由于皮损累及面部,严重影响外观,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虽然某些皮损在患者免疫状态增强时可以自行缓解,但缓解时间至少需要一年甚至数年,且皮损易反复发作并加重.目前临床上治疗扁平疣方法较多,但多数为联合治疗,单一方法疗效较差,且疗效的个体差异性也较大[1].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方结合外用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5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肖奋;朱敏荣;倪忠根;俞志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年龄大于60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约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30%,属于祖国医学“痹病”范畴,与痹病中的“历节”、“骨痹”等病相似.以关节肿痛,关节僵硬为主要表现.现代医家称之为“(旭)痹”,“顽痹”等.笔者尝试通过益气活血通络的角度出发,以防己黄芪汤合四物汤加减治疗老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对其临床诊治加以剖析与探讨.
作者:华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桔梗,拉丁文名为PLatycodon grandifLorus(Jacq.) A.DC.为桔梗科桔梗属植物.其主要成分中针对呼吸道疾病的有效成分为多糖与桔梗皂苷[1].考虑到桔梗的药用价值较大,应选择疗效与安全并重的提取试剂与方法.本文通过建立苯酚-硫酸法以及香草醛-高氯酸法分别对桔梗中多糖和桔梗皂苷D的含量进行测定,以L9 (34)正交试验表对各试验组桔梗进行提取,并按拟定的检测方法对上述两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终确定佳提取工艺.
作者:吴应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