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静静;陈宁刚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稳心汤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室性早搏患者73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用益气稳心汤,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2次服;对照组口服心律平,1日3次,每次150mg.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47%.治疗组显效例21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14%,两组总有效率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益气稳心汤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显著,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作者:叶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益气疏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准断标准的慢性乙肝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疏肝汤加味.疗程12个月,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检查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其中治疗组HBV-DNA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Ⅲ型前胶原(PCⅢ)4项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指标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益气疏肝汤联合恩替卡韦能显著改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控制乙肝病毒复制,抑制肝纤维化,疗效良好.
作者:胡益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笔者采用垂盆草冲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1例,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治疗组男25例,女6例;年龄18~68岁,平均40.7±15.9岁;病程2~19年,平均9.7±5.3年.对照组男26例,女5例;年龄19~69岁,平均40.5±16.6岁;病程2~20年,平均8.5±5.0年.所有病人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无酗酒史,无不良用药史,无心、肺、肾、胃及高血压、甲亢等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赵珂佳;杨丹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CKD1-5期的患者均可以合并不同程度的贫血.有效治疗贫血是CKD一体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肾性贫血3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作者:孟叶彩;郑夏芳;金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强直性脊柱炎是脊柱关节炎常见的临床类型.笔者在跟随高祥福教授临床治疗过程中,遇到15例不能耐受生物制剂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用温肾散寒法配合粗盐炒热后热敷脊柱和肾俞穴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作者:骆寒冰;瞿中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冠心病系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窄阻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中老年人是主要发病人群.对此,我们应用通脉活血汤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彭爱萍;孔繁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单纯性乳房早发育(PT)属于部分性性早熟,多为良性自限性疾病,无需治疗.然而,近期的临床调查及研究表明,乳房早发育女童的活动、社交能力和学校情况均较正常女童欠缺,且部分患者可发展成中枢性性早熟[1].对此笔者运用自拟的早熟一号汤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张美琴;金晶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李样云教授系上海市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龙华医院妇科主任医师.从事妇科教学、临床和科研实践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医疗科研心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对李师论治胎元不固略述如下.
作者:刘敛;王珍贞;蔡斌;徐莲薇;马毓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感染后咳嗽是指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在急性期感染症状消失后咳嗽迁延不愈,且病程超过3周的咳嗽,其中以感冒引起的咳嗽为常见,又称为“感冒后咳嗽”.由于咳嗽症状迁延不愈,治疗不及时可以发展成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笔者临床上用解痉止咳汤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4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忠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王泰林,字旭高,清代著名医家,其著作有《西溪书屋夜话录》、《环溪草堂医案》、《王旭高临证医案》等.柳宝诒谓“吾乡有疑难证,无不求治于先生者,先生必沉思渺虑……先生必访悉之,令其再诊,以竟厥功.故其所存方案,无不光坚响切,无模糊影响之谈.”(《评选环溪草堂医案序》)可见王泰林诊治疾病慎重严谨,值得深入研究.兹选择《王旭高临证医案》治疗消渴病经验分析如下,以供学者参考.1 三消劫阴,壮水制阳
作者:宿宝晶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痰湿咳嗽属于内伤咳嗽之一,多发于冬春季节,病程缠绵难愈,易发展为慢性咳嗽,单纯西医治疗往往效果不明显.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来,笔者临床采用三子养亲汤加味结合背部拔罐疗法治疗痰湿咳嗽36例,疗效较满意,兹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观察例共72例,均为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门诊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人,男15例,女21例;年龄小16岁,大60岁,平均40.34岁;病程1~5周.对照组36人,男18例,女17例;年龄小14岁,大66岁,平均44.54岁;病程1~5周.两组一般情况相仿(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丁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梅核气是指以咽部异物感如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开郁顺气祛痰汤治疗梅核气45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我科门诊就诊的梅核气患者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5例中,男性15例,女性30例;年龄小29岁,大52岁,平均46岁;病程短为3个月,长为2年.对照组42例中,男性13例,女性29例;年龄小25岁,大56岁,平均年龄44岁;病程短为1个月,长为2年半.其临床症状为咽中如有物堵,咽之不下,咯之不出,症状时轻时重,情绪焦虑时症状加重明显,心情好转时或转移注意力时症状明显减轻,舌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弦缓.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可比性.
作者:胡镜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可保立苏汤出自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由黄芪、党参、白术、酸枣仁、枸杞、补骨脂、山萸、当归、白芍、核桃、甘草组成.具有大补元气,温养脾肾之功.吾师浙江省基层名中医俞承烈主任中医师运用此方治疗脑鸣,疗效良好,现将验案介绍如下.陈某,男,62岁,农民.2014年3月4日初诊.
作者:金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诊治疾病,从整体观念上说外感与内伤并不能截然分开,治外感病不能光解表,治内伤病也须注意可能有伏邪.在外感病治疗过程中,能否正确的调治脾胃往往是直接影响病程的长短和转归的关键.中医重脾胃思想,源于《内经》,迨至金元李东垣已臻完善,而将重脾胃思想贯穿于外感病证治中,当首推仲景的《伤寒论》.笔者谨以感冒为例,试阐如下.1 脾胃不健,为感冒频发之主因
作者:施义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和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为20%~40%,一旦出现临床DN,即持续性蛋白尿,将很难阻止其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西医治疗以药物控制血糖、血压及饮食调理等为主,疗效往往不佳.对此,笔者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自拟参芪地黄汤治疗,取效颇佳,兹报道如下.
作者:王岱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临床上以红细胞增多为突出表现.笔者随访30例PV患者,比较其经中药干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及与JAK2V617F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参照《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1]中的诊断标准,选择浙江省中医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近10年诊治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5~78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中药组中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患者11例,对照组中占9例.
作者:张蕴;邱仲川;沈建平;胡致平;周郁鸿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我院采用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45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纳入标准:符合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缺血性肠炎、病毒性肠炎等其它原因引起的腹泻者,患儿家长知情同意.1.2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8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0.5~5岁;腹泻严重程度:轻中度39例,重度6例;其中青霉素类9例,头孢菌素类21例,大环内酯类15例.对照组44例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0.6~6岁;腹泻严重程度:轻中度38例,重度6例;抗生素使用情况:青霉素类8例,头孢菌素类20例,大环内酯类1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抗生素使用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曹丽芳;曹岐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是糖尿病(DM)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50%以上的DM患者并发DNB,在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DNB发病率高达85%.即使经治疗血糖得以控制,发生率仍达25%[1].早期主要表现为膀胱感觉减退,排尿无力,膀胱容量及残余尿增加,晚期可出现尿潴留、尿失禁、上尿路扩张及尿液返流,导致反复泌尿系统感染甚至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采用桃红四物汤化裁结合西医治疗DNB2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士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种不明病因、有自愈能力的常见眼底病.多见于30~45岁的青壮年,以后极部视网膜感觉神经层和色素上皮层浆液性脱离为主要特征.临床上表现为患者无明显眼部不适症状,自觉眼前黑幕遮挡,视物变形等.西医治疗多以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为主,但疗效欠佳,而在中医治疗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视功能的恢复.笔者以复方血栓通胶囊为主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患者30例,取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许伊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轮状病毒性肠炎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多发生于秋季,属中医学“泄泻”范畴[1].笔者从2013年2月~2014年12月采用自拟方儿宝膏外敷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12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小儿腹泻病诊断标准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作者:江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