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平;任开明;张亮;李磊;李明江;王旭晖;李明明;刘祥;张卫东;石文君;杨波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耐替莫唑胺(TMZ)胶质母细胞瘤增殖和细胞周期与耐药敏感性基因之间的作用.方法 采取替莫唑胺浓度递增法缓慢刺激诱导U87细胞株建立耐TMZ胶质瘤模型(U87-TMZ),噻唑蓝(MTT)实验检测耐药细胞株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藜芦醇对U87-TMZ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耐药基因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α)、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甲鸟苷DNA甲基转移酶(MGMT),P糖蛋白(P-gp)表达.结果 替莫唑胺浓度稳定在20 μg/ml时间断刺激U87胶质瘤细胞6个月,成功构建U87-TMZ模型.与对照组(DMSO组)和空白组(Blank组)比较,白藜芦醇组(实验组)40 μg/ml作用U87-TMZ模型,24 h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明显降低(P=0.014).白藜芦醇组抑制U87-TMZ细胞周期的时期较对照组不同,导致G1期延长,分裂期减少.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白藜芦醇作用U87-TMZ组(实验组)和U87组(对照组)后细胞周期蛋白及耐药基因表达不同,细胞周期Cyclin D1蛋白表达降低(P=0.023),耐药基因TOPOⅡα、GST-π、MGMT表达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7、0.031).白藜芦醇对U87-TMZ组(实验组)作用前后,耐药基因P-gp表达变化不明显,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1.043).U87-TMZ组Cyclin D蛋白含量变化与白藜芦醇耐药基因变化有关,上调Cyclin D的表达后,TOPOⅡα、GST-π、MGMT、P-gp表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白藜芦醇通过影响Cyclin D蛋白表达调控U87-TMZ细胞周期,抑制肿瘤胞瘤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耐药基因TOPOⅡα、GST-π、MGMT表达敏感性有关.
作者:李晓斌;李云涛;刘东媛;陈小奇;张红波;谈胤求;陈谦学;张世忠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前,心脏瓣膜病主要的治疗方式为瓣膜置换,生物瓣膜植入宿主后存在远期衰败钙化的问题,成为制约心脏瓣膜置换疗效的主要因素.内皮祖细胞作为成熟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参与胚胎时期的血管生成和出生后的血管及内皮新生.内皮祖细胞促进内皮再生的功能为解决生物瓣远期衰败钙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其是否可以促进植入宿主的生物瓣膜再内皮化,进而在体内生长重塑,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樊卿;张丽玉;隋玉龙;常青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1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BGC823中miR-1的表达.利用瞬时转染将表达miR-1的质粒转入胃癌细胞中,检测miR-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中过表达的miR-1对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和EDN-1的表达影响,双报告基因用于分析miR-1与VEGF-A和EDN1 3’端非编码区(3'UTR)的相互作用位点.结果 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比较,胃癌细胞中miR-1表达显著下调(P=0.000),miR-1通过与VEGF-A和EDN-1 3'UTR的特异位点结合,抑制VEGF-A和EDN-1的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结论 miR-1通过抑制人胃癌中的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的作用.
作者:徐勇超;唐礼恭;李星;任莹坤;黄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LSD1)是一种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的去甲基酶,能特异性催化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和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的脱一甲基、二甲基反应(H3 K4me、H3K4me2、H3K9me、H3K9me2),调控靶基因的表达.研究证实,LSD1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增殖、侵袭转移过程密切相关.LSD1及其抑制剂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目前LSD1抑制剂与肿瘤治疗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作者:刘航;丁杰;刘振华;董奇;糜睿;蒋专;李显;樊斐;张旭阳;张龙凤;曾蓉;张忠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FLOT1基因小干扰RNA(siRNA)联合姜黄素对肾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LipofectamineTM 2000为载体,将FLOTl-siRNA转染人肾癌786-0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转染siRNA后的细胞中FLOT1的蛋白表达.后续研究分FLOT1-siRNA组、姜黄素组和FLOT1-siRNA+姜黄素组进行细胞干预,并设置空白对照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4组细胞活力及凋亡率;H2 DCFHDA探针检测4组细胞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4组细胞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下游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结果 FLOT1-siRNA转染786-0细胞后FLOT1的表达(0.087±0.010)明显受到抑制,与空白对照组(0.454±0.0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77,P=0.000).si-FLOT1 (0.491±0.053)或姜黄素(0.542±0.058)均可抑制786-0细胞活力,诱导786-0细胞凋亡(18.22±1.07)%、(12.39±0.86)%及ROS产生(189.5±8.2)、(147.7±7.1),下调p-STAT3(0.118±0.014)、(0.110±0.012)和PCNA(0.229±0.025)、(0.302±0.034)表达,上调bax(0.206±0.021)、(0.123±0.014)表达,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792±0.065)、(1.62±0.25)%、(57.7±3.5)、(0.202±0.023)、(0.577±0.049)、(0.069±0.010)(t=6.736、7.378、12.796、10.112、7.186、2.832,P=0.000、0.000、0.000、0.000、0.000、0.022),联合使用si-FLOT1和姜黄素对786-0细胞活力(0.378±0.044)抑制、细胞凋亡(24.18±1.22)%及ROS产生(249.3±9.4)诱导、p-STAT3(0.054±0.008)和PCNA表达(0.135±0.016)下调及bax表达(0.411±0.038)上调作用更明显,且与单一的si-FLOT1或姜黄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32、4.491、3.456、6.140、10.752、15.106,P=0.001、0.002、0.009、0.000、0.000、0.000).结论 FLOT1 siRNA或姜黄素均可抑制肾癌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两者合用对细胞活力及凋亡作用更明显,机制可能与细胞内ROS提高及抑制STAT3信号有关.
作者:李帅;顾朝辉;冯子煜;兰东阳;姚文诚;刘秉乾;贾占奎;杨锦建;武玉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斯钙素2(STC2)基因在肛瘘患者的表达,并进行其与肛瘘的临床相关分析.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比较12例肛瘘(观察组)和12例同期行痔手术的患者(对照组)的肛管黏膜及血清中STC2的含量,然后回顾我院肛肠科手术的肛瘘患者82例,分析血清中STC2的含量与肛瘘分型等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STC2在观察组的肛管黏膜[(12.31 ±5.91)×104比(7.22±2.91)×104,P =0.036]和血清中[(298.62 ±32.44) ng/ml比(177.66 ±25.39) ng/ml,P=0.042]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在复杂性肛瘘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单纯肛瘘患者[(405.22±21.65) ng/ml比(201.68±17.41) ng/ml,P=0.034].结论 肛瘘患者外周血清中STC2呈现特征性的增高趋势,提示STC2可能在肛瘘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贠健;裘建明;汪鸿涛;陶勇;杨关根;沈忠;骆曦图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草氨酸钠作为乳酸脱氢酶(LDH)抑制剂对人未分化甲状腺癌(ATC)增殖的影响,探讨抑制LDH对未分化甲状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酸脱氢酶a(LDHa)在12例ATC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噻唑蓝(MTT)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草氨酸钠对Hth83、SW1736细胞增殖的影响;乳酸脱氢酶试剂盒和乳酸检测试剂盒检测草氨酸钠对LDH活性及乳酸生成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相关的通路蛋白的改变.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LDHa蛋白在癌及其癌旁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46.0%和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0、5、10、20、40、60、80、100 mmol/L草氨酸钠作用于Hth83、SW1736后,MTT实验显示Hth83细胞组24、48、72 h时50%生长抑制浓度(IC50)分别是64.3、24.4、10.1 mmol/L;而SW1736细胞组其IC50值分别是82.5、51.2、25.3 mmol/L.克隆形成实验提示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受到抑制,且抑制程度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P =0.012).这种抑制作用同时伴有LDH活性的降低和乳酸生成的减少.进一步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增殖相关通路蛋白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磷酸化糖原合成激酶3β (p-GSK-3β)表达量出现下调.结论 LDHa在甲状腺未分化癌组织中高表达,其酶活性抑制剂草氨酸钠可抑制ATC细胞Hth83、SW1736的增殖,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Akt-Cyclin D1蛋白通路实现的.
作者:崔萌;杜伟;罗瑞华;齐金星;刘善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紫铆因(Butein)的抗肺腺癌作用及叉头蛋白转录因子3a(FOXO3a)/p27激酶抑制蛋白1(p27kip1)和氧化应激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A549细胞,分别给予25、50、100 μmol/L的Butein处理24 h后,检测细胞活力、细胞迁移能力、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活性、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活性、活性氧(ROS)含量、总谷胱甘肽(GSH)水平,从而明确Butein通过激活氧化应激抑制A549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FOXO3a、p27kip1、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进而采用小干扰RNA(siRNA)干扰法敲减FOXO3a表达并检测FOXO3a、p27kip1以及bax、bcl-2的表达水平,从而明确FOXO3a/p27kip1通路在该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25、50、100 μmol/L的Butein处理A549细胞24h后,细胞活力分别下降到(78.3±4.6)%、(63.5±4.8)%和(40.1±4.1)%(t=10.330,P=0.000),细胞划痕间距增大到(120.0±8.4)%、(150.0±10.6)%和(175.0±11.1)%(t=4.777,P=0.001).Butein处理后Caspase-3、NADPH氧化酶的活性增强,ROS含量增多,总GSH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utein激活了FOXO3a/p27kip1通路,上调了bax/bcl-2的比值.siRNA处理后阻断了FOXO3a/p27kip1通路,逆转了Butein引起的bax的增多和bcl-2的减少.结论 Butein能显著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FOXO3a/p27kip1信号通路和细胞内氧化应激进而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
作者:刘红岗;闫小龙;张勇;董小平;彭诗元;王小平;李小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200a对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凋亡、迁移、细胞周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脂质体瞬时转染法将miR-200a模拟物(miR-200a组)和无义序列(Mock组)转染至体外常规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同时设立Blank组(Blank组).转染48 h后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3组细胞miR-200a的表达;细胞计数盒8(CCK-8)法检测检测3组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锌指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1(ZEBl)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l)蛋白的表达.结果 转染后48 h,与Mock组和Blank组比较,miR-200a组细胞中miR-200a相对表达量增高(分别为17.51±0.89,1.46±0.33,1.66±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miR-200a组细胞在转染12 h后增殖率开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10);miR-200a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01、0.001),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P=0.011、0.013),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24、0.008);miR-200a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31、0.030),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调控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主要分子ZEB1(P=0.042、0.034)及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分子Cyclin D1表达均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13).结论 上调miR-200a的表达可以促进胶质瘤细胞凋亡,阻滞其细胞周期进程,抑制其迁移能力.
作者:聂晓冬;李晋虎;刘晓东;范益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Yes相关蛋白1(YAP1)的表达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和主动脉夹层(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AD大鼠模型,比较AD模型大鼠血管组织和正常对照大鼠血管组织中细胞凋亡、YAP1的表达.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分成4组:Control组、循环拉伸应力加载(Cyclic stretch)组、Cyclic stretch+pIRES2-blank组、Cyclic stretch+ pIRES2-YAP1组,检测细胞凋亡率和YAP1、生存素(Survivin)表达.AD模型大鼠分成3组:单纯AD组、Ad-NC注射组、Ad-YAP1注射组,比较YAP1、Survivin的表达,检测血管内细胞凋亡,比较AD形成率和AD直径、长度.结果 单纯AD模型组AD形成率为43.1%,AD直径为(6.21±1.13) mm,AD长度为(9.25±1.77) mm;Ad-NC注射组AD形成率为42.3%,AD直径为(6.35±1.22) mm,AD长度为(9.11±1.64)mm;Ad-YAP1注射组AD形成率为28.5%,AD直径为(3.72±0.43) mm,AD长度为(6.42±1.16) mm.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AD血管组织内细胞凋亡明显增加,YAP1的表达明显降低.Cyclic stretch明显诱导VSMC细胞凋亡,过表达YAP1明显上调Survivin的表达,拮抗Cyclic stretch诱导的细胞凋亡.尾静脉注射Ad-YAP1明显上调AD模型大鼠血管组织内YAP1、Survivin的表达,使细胞凋亡明显减少,AD形成率和AD直径、长度也明显降低.结论 YAP1的表达降低在促进VSMC细胞凋亡和AD发病中起作用,上调YAP1的表达则可抑制VSMC细胞凋亡和AD的形成.
作者:刘涛;徐娟;张立;刘华;李亦舒;张群献;张军;郭家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随着临床上应用的金属植入物的不断增多,对植人物本身的结构要求也随之增高.3D打印技术飞速发展和医工交互的深入也使复杂结构的制造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基于有限元分析技术的结构拓扑优化逐步发展并极大地改善了植入物的生物力学性能.该综述介绍了应用拓扑优化技术进行植入物结构设计的理念和案例,并以颌面外科、骨科等研究为主线,对拓扑优化技术在医用植入物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归纳总结.拓扑优化在骨科领域的应用广泛,分别在关节假体、创伤内固定物以及脊柱植人物的结构设计中取得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进步.本文后针对植入物的拓扑优化设计,展望未来医用金属植入物的研究趋势.
作者:吴乃超;韩青;时景伟;李容杭;陈炳鹏;王金成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结肠癌手术中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行结肠癌手术的患者96例,性别不限,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标准(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观察组(TAP组).对照组为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观察两组患者在基础状态(Tl)、切皮时(T2)、切皮后5 min(T3)、切皮后30 min(T4)、缝皮肤(T5)时血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熵指数、手术容积指数、舒芬太尼用量等变化;在术后4个时点:拔管后30 min (T6)、术后6 h(T7),术后24 h(T8)、术后48 h(T9),无线网络镇痛系统自动记录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舒芬太尼用量及术后专人盲法随访镇痛效果.结果 与C组比较,TAP患者舒芬太尼用量在T3(0.64±0.11) μg/kg比(0.71±0.12) μg/kg;T4(0.66 ±0.15) μg/kg比(0.81 ±0.15) μg/kg;T5(0.70 ±0.12)μg/kg比(0.93±0.15) μg/kg;T6(0.99±0.12) μg/kg比(1.07±0.19) μg/kg;T7(1.35±0.20) μg/kg比(1.49±0.16) μg/kg;T8(2.00±0.42) μg/kg比(2.25 ±0.31)μg/kg;T9(2.67±0.50)μg/kg比(3.27±0.47) μg/kg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0、0.000、0.027、0.001、0.002、0.000).T8时镇痛不足由C组17例减少为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1,P=0.036).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在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及术后镇痛中有明显效果.
作者:张才军;钱娟娟;张宏利;周红梅;张梁;朱志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携带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基因短发卡RNA(shRNA)的溶瘤腺病毒(ZD55-SATB1)联合化疗药物多西他赛(DOC)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将MDA-MB-231细胞分为5组进行干预,分别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DOC组(1×10-6 mol/L)、病毒组(ZD55-SATB1)[转染倍数(MOI)=10]、荷载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病毒对照组ZD55-EGFP(10 MOI)、病毒ZD55-SATB1联合DOC组(10 MOI+1×10-6 mol/L).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测定单独给药DOC(1 ×10-9、1×10-8、1×10-7、1×10-6、1×10-5 mol/L)、单独感染病毒ZD55-SATB1(0、0.1、1.0、10.0、100.0 MOI) MDA-MB-231细胞96 h后细胞生存率,与5实验组干预MDA-MB-231细胞48 h后细胞存活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力;Western blot检测早期区1A基因(E1A)、SATB1及细胞侵袭相关蛋白:上皮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间质标志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结果 CCK-8法结果显示10 MOI的ZD55-SATB1联合DOC(1×10-6mol/L)干预MDA-MB-231细胞48 h后存活率为(35.16±2.17)%,与ZD55-SATB1组(58.26±2.02)%(P=0.015)、ZD55-EGFP组(71.25 ±3.49)% (P =0.023)、DOC组(50.16±3.17)% (P=0.0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划痕实验的结果显示10 MOI的ZD55-SATB1联合DOC(1×10-6 mol/L)干预MDA-MB-231细胞细胞48 h后,与相当剂量的ZD55-SATB1(10 MOI)、ZD55-EGFP(10 MOI)、DOC(1×10-6 mol/L)比较,迁移能力显著降低;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ZD55-SATB1联合DOC组干预MDA-MB-231细胞细胞48 h后的细胞穿膜数为(356.2±101.5),与ZD55-SATB1组(576.1±89.4)(P=0.035)、ZD55-EGFP组(935.2±201.3)(P =0.027)、DOC组(878.4±178.7) (P =0.016)比较,其侵袭力显著降低;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病毒ZD55-SATB1、ZD55-EGFP可在细胞中高效复制,且DOC不影响腺病毒的复制;ZD55-SATB1联合DOC高效抑制SATB1的表达,同时MMP-2、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P=0.000).结论 携带靶向SATB1基因shRNA的溶瘤腺病毒ZD55-SATB1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起到抑制作用,并且抑制细胞的迁移侵袭;ZD55-SATB1与DOC联合应用后,可协同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
作者:丁猛;潘俊;于海元;刘渠贺;毛立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α2-巨球蛋白(α2M)和不同时相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就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和股骨近端骨折的患者,根据股骨头坏死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随机分成5组,包括对照组和实验Ⅰ~Ⅳ组,每组20例,总共100例.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等,对比不同组之间各组织α2M的表达水平等.结果 (1)组织病理学:实验组Ⅰ~Ⅳ组的空骨陷窝率[(15.66±2.76)%、(28.29±1.38)%、(39.43 ±5.47)%和(51.27±4.85)%]明显高于对照组[(8.54±3.2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8、0.010);(2)免疫组织化学:对照组的分值(1.88±0.22)明显高于实验Ⅰ~Ⅳ组(1.24±0.16、1.17 ±0.19、0.73±0.11和0.26±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1、0.009);(3)FQ-PCR对照组关节囊滑膜组织α2M的mRNA表达量(18.67±2.37)明显高于实验Ⅱ~Ⅳ组(13.67±1.87、7.59±1.01和4.89±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实验Ⅰ~Ⅳ组关节液α2M的mRNA表达量(13.26±1.06、12.78±1.98、4.56±0.89和3.34±0.56)明显低于对照组(17.87±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000、0.000、0.000);对照组(16.56±2.18)股骨头组织α2M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实验Ⅰ~Ⅳ组(13.01±1.06、10.76±1.93、3.76 ±0.96和1.34±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0.000).结论 α2M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不同时相和不同组织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方善鸿;李泳峰;陈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褪黑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Ⅰ、Ⅲ型胶原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设褪黑素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实验组每天腹腔内注射5.0 mg/kg褪黑激素;空白对照组每天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饲养6周后,收集瘢痕组织、固定标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组织测量瘢痕厚度、天狼星红染色测量胶原所占面积百分比.结果 第42天时观察实验组瘢痕增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瘢痕组织厚度为(920.30±227.56) μm,对照组厚度为(1 033.10±263.59) μm,对照组瘢痕增生程度强于实验组(P=0.000).实验组Ⅰ型胶原含量(0.115 ±0.051)%,对照组Ⅰ型胶原含量为(0.148 ±0.043)%,实验组Ⅰ型胶原含量低于对照组(P=0.026);Ⅲ型胶原含量实验组为(0.145±0.041)%,对照组含量为(0.121 ±0.034)%.实验组Ⅲ型胶原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3).结论 褪黑素可以通过调节Ⅰ、Ⅲ型胶原含量比例,从而减轻瘢痕增生.
作者:张益勋;武明伟;胡逸萍;钟穗航;刘志勇;魏文龙;谢有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胆管癌中微小RNA(miRNA,miR)-218的表达水平及观察其对胆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培养两种胆管癌细胞株(CCLP1)和(QBC939)和非肿瘤胆管细胞株(H69),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iR-218,分为CCLP1、QBC939、H69组,每组随机取3个结果,比较其在胆管癌细胞株与非肿瘤胆管细胞株中的差异.合成miR-218 mimics(miR-218激动剂),将miR-218minics及阴性对照转染CCLP1和QBC939细胞.设立miR-218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每组随机取3个结果.结果 miR-218在胆管癌细胞株CCLP1、QBC939及非肿瘤胆管细胞株中的相对定量分别为:1.000(以CCLP-1为对照)、0.602 ±0.108、25.199±5.128,miR-218在胆管癌细胞株CCLP1、QBC939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非肿瘤胆管细胞株(H69) (P =0.000).CCLP1细胞株中miR-218组细胞凋亡率为0.121±0.010,阴性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0.048±0.021,空白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0.076±0.017;QBC939细胞株中miR-218组细胞凋亡率为0.118±0.039,阴性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0.017±0.036,空白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0.048±0.161.miR-218组较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miR-218组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LP-1细胞株和QBC939细胞株其P值分别为0.005、0.006).结论 miR-218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发挥了抑癌因子的作用,并且增加了胆管癌细胞的凋亡.
作者:刘学青;梁云飞;周泽高;王朝龙;吴卫中;崔忠;刘三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15(TNFSF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生存素(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分析三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生存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5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芯片中癌及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Survivin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TNFSF15的表达水平,分析三者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中VEGF、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而TNFSF15的表达则与之相反,Survivin的阳性表达[风险比(HR):0.122;95%置信区间(CI):0.015 ~0.979;P=0.040],TNFSF15的低表达(HR:0.418;95% CI:0.196 ~0.889;P=0.020)及多枚淋巴结转移(HR:0.317;95% CI:0.131~0.769;P=0.010)与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相关.结论 TNFSF15的低水平表达及Survivin的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明显相关.
作者:李晓平;任开明;张亮;李磊;李明江;王旭晖;李明明;刘祥;张卫东;石文君;杨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果蝇草酸钙结石模型的培养方法,并对果蝇模型的成功率、适用性进行评价.方法 将同天龄雄性黑腹果蝇400只随机分成结石A组(n1 =100)、结石B组(n2=100)、结石C组(n3=100)和对照组D组(n4=100),通过二氧化碳麻醉法,分别将其转入带有0.50%、0.75%、1.00%乙二醇的果蝇培养基和不含乙二醇的正常培养基并放入25℃恒温箱内培养.观察统计果蝇的寿命,并解剖果蝇分离体内的马氏管,观察果蝇的结晶形成情况,对形成的晶体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A、B、C、D组的果蝇马氏管结晶生成率分别为87.0%、92.0%、98.0%和6.0%(x2=273.057,P=0.000).在含0.5%乙二醇培养基(A组)里果蝇中位生存期为36 d,0.75%乙二醇培养基(B组)里果蝇中位生存期为31d,1.0%乙二醇培养基(C组)里果蝇中位生存期为23 d,正常培养基(D组)的中位生存期为52 d,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F=35.403,P=0.000.所得晶体通过定性分析为草酸钙晶体.结论 0.75%的乙二醇浓度由于其诱导结石形成率高,死亡率相对较低被认为是较理想造模的浓度.稳定的果蝇草酸钙结石模型适合进行高通量的药物试验以及大样本量的结石机制研究.
作者:江弘炀;刘卓;刘继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3种血清学指标癌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及间接胆红素(IBIL)的单独及联合检测胆管癌的敏感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胆管疾病患者376例的临床资料,分为胆管癌组57例与胆管良性病变组319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胆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单独及联合检测,分别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等,并分析其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CA19-9(P=0.046)、CEA(P=0.000)及IBIL(P =0.000)是胆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以胆管良性病变组作为对照组,胆管癌组CA19-9+IBIL+CEA联合检测时敏感性为89.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3,其敏感性及AUC在单独及联合检测中均为高.结论 对于胆管癌早期诊断,CA19-9、CEA及IBIL的联合检测要优于单独指标的检测,明显提高胆管癌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作者:李正航;胡志高;李江发;袁观斗;何松青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钙蛋白酶小亚基1(Capn4)的表达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Capn4高表达ccRCC细胞株786-O和低表达的Caki-1细胞株,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Capn4稳定低表达的786-O细胞株(786-O-shCapn4)和稳定过表达Capn4的Caki-1细胞株(Caki-1-Capn4),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验证Capn4在转染肾细胞癌(RCC)细胞株中的表达.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观察Capn4对肾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法验证黏着斑激酶(FAK)、磷酸化FAK、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磷酸化NF-κB的表达.结果 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结果显示,Capn4过表达后细胞增殖能力过表达组高于对照组(P=0.010),而转染Capn4短发卡RNA (shRNA)后细胞增殖能力下调组低于对照组(P =0.010);划痕实验结果表明,24 h Cakil-Capn4细胞的迁移距离过表达组高于对照组(P=0.001),786-O-shCapn4细胞的迁移距离下调组低于对照组(P=0.001);Transwell结果表明,24 h Caki1-Capn4细胞的侵袭细胞数量过表达组高于对照组(P=0.001),786-O-shCapn4细胞的迁移距离下调组低于对照组(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aki1-Capn4组FAK及NF-κB磷酸化水平较各自对照组上调(P=0.010),而786-O-shCapn4组FAK及NF-κB磷酸化水平较各自对照组下调(P=0.010);FAK特异性抑制剂(PF573228)或者NF-κB抑制剂QNZ均可抑制由Capn4过表达引起的癌细胞生长速度的增加.结论 Capn4通过激活FAK和下游信号通路,从而激活NF-κB,进而促进RCC细胞生长.
作者:庄乾锋;沈杰;王恺;钱曦;范敏;王坤;陆皓;徐仁芳;何小舟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