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血流全循环成像技术在正常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中的研究

吴虓;潘力;杨铭;刘鹏;秦杰;黄河;安学锋;李国栋;温建鹏;马廉亭

关键词:脑彩色血流全循环成像, 脑灌注, 血流动力学, 达峰时间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血流全循环成像技术(iFlow)在正常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研究中的价值,以建立正常脑血流动力学的参数.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武汉总医院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颅内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后入院复查全脑血管造影(DSA)者及怀疑颅内血管疾病终DSA未见异常者共60例,测量其各感兴趣区(ROI)的造影剂达峰时间(TTP),将ROI分别设置为:ROI-1:颈内动脉分叉部;ROI-2:大脑中动脉分叉部;ROI-3:上矢状窦中部;ROI-4:窦汇区;ROI-5:基底动脉末端.结果 左侧颈内动脉造影ROI-1~ROI-4和椎动脉造影ROI-5的TTP分别为(2.70±0.37)、(2.85±0.36)、(7.98±1.54)、(8.85±1.77)、(3.02±0.58)s.右侧颈内动脉造影ROI-1~ROI-4及椎动脉造影ROI-5的TTP分别为(2.77±0.35)、(2.87±0.36)、(8.01±1.14)、(8.77±1.26)、(3.06±0.55)s.结论 iFlow为正常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提供了一个参考指标,建立了一种研究脑血流动力学的新方法.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胆囊癌淋巴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现和患者就诊一般较晚,手术切除率低,疗效较差.淋巴转移是胆囊癌常见的转移方式,并且影响患者的手术方式和预后.加强对胆囊癌淋巴转移机制的基础研究,对于探索胆囊癌的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胆囊癌淋巴转移的常见分子机制及淋巴管标志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丛龙龙;刘德春;王林;耿智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斑点型锌指结构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

    目的 探讨在不同前列腺组织中斑点型锌指结构蛋白(SPOP)的表达,及其表达与前列腺癌分期、分级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正常前列腺组织(NP)12例、前列腺增生组织(BPH)12例、前列腺癌旁组织(PC)12例以及前列腺癌组织(PCa)46例.经常规处理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POP表达.结果 PCa组中SPOP表达28例(28/46), NP、PC组表达均为阳性;BPH组11例表达阳性(11/12);PCa组与NP组(P=0.009)、BPH组(P=0.043)及PC组(P=0.009)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leason评分≥8分组(2/11)与2~4分组(9/12, P=0.006)、5~7分组(17/23, P=0.002)比较,SPOP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11)与T1(6/7)期(P=0.040)、T3(4/11)与T2(14/16)期(P=0.006)、T4(4/12)与T1(6/7)期(P=0.027)、 T4(4/12)与T2(14/16)期(P=0.003)、T3+T4(8/23)与 T1+T2(20/23)期(P=0.0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OP表达阳性率在转移组(3/12)与非转移组(25/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PCa组织中SPOP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类型前列腺组织,并与PCa评分、分期明显相关.

    作者:刘辉;侯俊清;赵振华;李铁强;杜信毅;赵小磊;徐卫波;常俊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人LIM矿化蛋白-1重组腺病毒的成骨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目的 利用pAdEasy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人LIM矿化蛋白-1(LMP-1)重组腺病毒,检测其在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促成骨作用并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出人LMP-1全长基因,插入pShuttle-IRES-hrGFP-1中构建成腺病毒穿梭质粒pS-LMP-1-GFP,转化DH5a大肠杆菌,挑选细菌单克隆进行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通过pS-LMP-1-GFP与质粒pAdEasy-1在BJ5183细胞中同源重组,得到携带人LMP-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LMP-1-GFP).经PacⅠ酶切暴露两侧长末端重复序列,脂质体介导线性化质粒转染AD293细胞进行包装得到重组腺病毒Ad-LMP-1-GFP.以腺病毒为载体,将 人LMP-1 基因体外转染于第3代大鼠BMSCs内,检测LMP-1基因在BMSCs的表达,分别观察转染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骨钙素(OCN)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评价LMP-1 基因的成骨能力及其分子机制.结果 成功获取人LMP-1基因,并包装成重组腺病毒.LMP-1基因能在BMSCs 中高效表达,转染后BMSCs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与对照组比较P=0.000,分别为0.096、0.116、0.118、0.119(0.110±0.011)和 0.045、0.057、0.056、0.054(0.053±0.005);骨钙素的表达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01,分别为0.661、0.767、0.651(0.693±0.064)和0.177、0.290、0.222(0.229±0.050);β-catenin的表达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P=0.002,分别为0.841、0.806、0.867(0.838±0.030)和0.185、0.236、0.266(0.229±0.040).结论 成功利用pAdEasy系统构建人LMP-1重组腺病毒载体,包装获得重组腺病毒.Ad-LMP-1-GFP转染BMSCs后,LMP-1基因能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并且可能通过β-catenin信号分子发挥作用.

    作者:王秀利;崔福爱;殷力;王义生;蒋林栋;李邓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胰腺星状细胞在胰腺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胰腺星状细胞(PSCs)在胰腺癌化疗耐药现象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人胰腺癌细胞株与PSCs共培养,将抑制率和半数抑制剂量(IC50)的变化作为评价化疗耐药的指标.在共培养前后,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Hes 1蛋白的表达,以及加用Notch信号通路阻断剂前后进行对比.结果 PANC-1和 BxPC-3细胞以吉西他滨治疗(100ng/ml)后的生长抑制率分别是(52.3±12.1)%和(65.1±16.8)%.与PSCs共培养后,两种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降低至(38.5±11.6)%(PANC-1)和(51.2±10.9)%(BxPC-3).与PSCs共培养后,胰腺癌细胞的IC50值明显升高,PANC-1:(78.2±4.8)ng/ml升至(206.5±8.2)ng/ml;BxPC-3:(65.4±6.5)ng/ml升至(189.6±8.1)ng/ml.胰腺癌细胞中Hes 1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在使用Notch信号通路阻断剂(L1790)和Hes 1 siRNA转染后,胰腺癌细胞的IC50值分别降为:(89.5±16.4)ng/ml(PANC-1,L1790)和(61.6±12.9)ng/ml(BxPC-3,L1790),(94.5±20.4)ng/ml(PANC-1,L1790)和(67.5±11.3)ng/ml(BxPC-3,L1790).结论 PSCs能够导致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化疗的耐药,Notch信号通路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嘉;泽多;曹锋;刘爽;孙海晨;崔叶青;李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兔颅内动脉瘤Toll样受体4及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

    目的 观察兔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形成过程中Toll样受体4(TLR4)及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及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0只,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5只、手术组每组各10只(术后1、4、8周).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造模,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所有动物行颅内多普勒(TCD)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作流体力学分析,处死行病理染色观察血管形态、血管内膜及中弹力层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观察每组TLR4、VCAM-1表达阳性率及表达量.结果 TLR4在基底动脉尖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对照组: (11.091±1.216)%;术后1周组:(21.109±3.227)%(t=-6.496,P=0.001);术后4周组:(22.838±2.130)%(t=-10.709,P=0.000);术后8周组:(27.480±1.981)%(t=-15.762,P=0.000);VCAM-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对照组:(15.702±0.795)%;术后1周组: (24.414±1.523)%(t=-11.341,P=0.000);术后4周组:(28.588±1.517)%(t=-16.830,P=0.000);术后8周组:(34.196±4.196)%(t=-9.681,P=0.000).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LR4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 0.156±0.001;术后1周组: 1.116±0.061(t=-102.613,P=0.000);术后4周组: 1.376±0.083(t=-19.929,P=0.003);术后8周组: 2.178±0.151(t=-23.215,P=0.002);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CAM-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2.178±0.151;术后1周组:0.525±0.027(t=-25.525,P=0.001);术后4周组:0.745±0.021(t=-49.109,P=0.000);术后8周组:0.666±0.030(t=-30.866,P=0.000);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LR4及VCAM-1在兔血流相关性动脉瘤中参与了动脉瘤形成的过程.

    作者:汪子文;赵立文;张鹏飞;赵文可;于耀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肝脏自然杀伤细胞对梗阻性黄疸小鼠模型肝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肝脏自然杀伤(NK)细胞对梗阻性黄疸小鼠模型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A组:手术+聚肌胞苷酸(Poly I∶C)组;B组:手术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C组:假手术+Poly I∶C组;D组:假手术+PBS组,每组20只.手术组行胆总管双重结扎术构建梗阻性黄疸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胆总管.A组、C组每48h腹腔注射1次Poly I∶C,B组、D组注射等量PBS,于第14天处死小鼠,比较各组小鼠血清肝功能指标变化,对肝脏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三染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染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肝脏组织NK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NK1.1、α-SMA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手术组血清肝功能指标高于假手术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A组[(829.78±79.33)、(752.00±67.90)U/L]较B组[(508.69±102.46)、(486.20±126.80)U/L]升高(P=0.032,P=0.030);肝脏组织HE染色、Masson三染色结果表明,A组肝纤维化程度较B组重,α-SMA免疫染色结果根据阳性细胞数及阳性强度评分A组(+++)、B组(++)、C组(+)、D组(+);NK1.1、α-SM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手术组(A组:181.79±13.68、239.67±12.09、12.39±0.87;B组:168.69±12.90、179.96±20.95、7.44±0.66)高于假手术组(C组:91.86±5.95、1.21±0.31、1.51±0.03),NK1.1 mRNA表达量均较D组升高(P=0.029,P=0.031,P=0.027).结论 Poly I∶C 诱导肝脏NK细胞活化并肝内聚集,加重了梗阻性黄疸小鼠模型肝纤维化,梗阻性黄疸减弱了肝脏NK细胞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刘传江;周文婧;许先玲;秦涛;陈琳;付强;胡明星;王玉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人Runt相关转录因子3通过影响蛋白激酶B/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目的 观察人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以及对蛋白激酶B(Akt)/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影响.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55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RUNX3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在SACC-83、SACC-LM细胞中过表达野生型RUNX3后,使用Western blot、RT-qPCR分别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观察RUNX3对Akt/β-catenin的影响;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增殖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查过表达野生型RUNX3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70.9%(39/55)SACC组织中RUNX3 mRNA呈低水平表达.RUNX3低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神经转移(P=0.003)、复发(P=0.043)和临床分期(P=0.003)显著相关,与T分级(P=0.072)接近相关.RUNX3高表达组总生存(OR)显著高于RUNX3低表达组(P=0.031).过表达野生型RUNX3可下调Akt、β-catenin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显著抑制SACC-83、SACC-LM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结论 RUNX3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起着抑癌基因作用,通过影响Ak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

    作者:郑传铭;凌志强;葛明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患者心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对内质网应激(ERS)的影响以及不停跳心脏手术能否减轻ERS诱导的心肌炎性反应,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术(MVR)的风湿性心脏病40例患者,随机分为心脏不停跳组(不停跳组)和心脏停跳组(停跳组)两组,分别于体外循环(CPB)开始和CPB结束时取两组病例右心耳组织标本,检测标本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核因子-κB(NF-κB)p65 mRNA表达及蛋白相对含量.结果 两组组病例在CPB开始时GRP78、NF-κBp65 mRNA表达及蛋白相对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0.383;P=0.760、0.736);CPB结束时,对照组GRP78 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为2.31±0.44、0.096±0.024,实验组为1.56±0.29、0.061±0.021,对照组NF-κBp65 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为2.89±0.93、0.129±0.034,实验组为1.73±0.48、0.085±0.025,和CPB开始比较,两组GRP78、NF-κBp65 mRNA表达及蛋白量均明显升高(P=0.000,0.001;P=0.000,0.003;P=0.000,0.000;P=0.000,0.001),但不停跳组升高幅度较小(P=0.001,0.002;P=0.001,0.001).结论 心内直视手术能激活ERS,诱发心肌局部炎性反应;不停跳心脏手术能减轻ERS,减轻心肌的炎性反应.

    作者:谢晓勇;郑宝石;何巍;罗程;黎玉贵;冯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微管不稳定蛋白和CD133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微管不稳定蛋白(Stathmin)和CD133的表达及其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2例骨软骨瘤患者和70例骨肉瘤患者手术切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tathmin和CD133在组织中表达水平.结果 Stathmin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64.29%比13.64%;x2=17.210, P=0.000),Stathmin表达水平与骨肉瘤Eneeking分期、软组织浸润、肺转移明显相关(x2=5.233, P=0.022;x2=5.223, P=0.022;x2=4.183,P=0.041);CD133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57.14%比22.73%;x2=7.934,P=0.005),CD133表达水平均与骨肉瘤Eneeking分期、肺转移明显相关(x2=5.973,P=0.015;x2=5.647,P=0.018).结论 Stathmin和CD133可能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洪峰;袁高乐;张辉洁;刘康;成少昂;彭晓霞;顾智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11~19赖氨酸富集白血病基因2对前列腺癌细胞C4-2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11~19赖氨酸富集白血病基因2(ELL2) 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C4-2增殖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ELL2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LL2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关系;用人工合成雄激素R1881刺激人前列腺癌细胞株C4-2,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其对雄激素的反应性;分别对C4-2细胞株转染ELL2特异性干扰RNA(ELL2-siRNA)及过表达ELL2质粒,噻唑蓝(MTT)实验评估干预细胞ELL2表达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实验评估细胞DNA合成能力的变化.结果 ELL2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随着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增加进一步降低;对ELL2及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负相关(r=0.836,P=0.000).R1881可在48h内促进ELL2的蛋白表达,在24h及48h的蛋白表达量分别增加(38.27±10.11)%(t=7.573,P=0.005)、(58.34±13.70)%(t=8.519,P=0.003).C4-2细胞转染ELL2特异性干扰RNA后,ELL2在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两条干扰RNA组的细胞ELL2蛋白表达分别下降(56.38±11.26)%(t=10.01,P=0.002)、(65.27±12.10)%(t=10.790,P=0.002);转染过表达ELL2质粒后,ELL2在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过表达组的细胞ELL2蛋白增加(80.23±20.94)%(t=7.662,P=0.005).转染ELL2特异性干扰RNA使C4-2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升高,两条干扰RNA组的细胞增殖能力分别升高(39.28±8.52)%(t=11.300,P=0.000)、(48.20±7.87)%(t=15.000,P=0.000);转染过表达ELL2质粒使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过表达组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42.74±10.38)%(t=10.090,P=0.000).转染ELL2特异性干扰RNA使细胞DNA合成能力增加,而转染过表达ELL2组的DNA合成能力降低.结论 ELL2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其恶性程度呈负相关,ELL2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作者:杨铁军;王道元;马永康;乔保平;何朝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采用骨内液氮冷冻法制作兔股骨头坏死模型

    目的 采用骨内液氮冷冻法制作家兔股骨头坏死模型.方法 取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选择兔一侧股骨头,采用股骨头骨内液氮冷冻法制作兔股骨头坏死模型,另一侧作为正常对照,于术后2、4、8周行大体观察和放射学、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正常对照侧的股骨头无异常变化,空骨陷窝计数为(11.02±1.56)%.实验侧:X线片显示,造模2周股骨头密度增高,4周时出现囊性变和骨密度增高,8周时股骨头内骨密度不均,2个股骨头负重区轻度塌陷.组织病理学结果:造模2周,造血组织明显减少,出现骨小梁坏死,骨髓坏死灶,空骨陷窝明显增多[(73.33±7.21)%].4周时,骨小梁变细、排列紊乱,空骨陷窝显著增多[(81.52±7.35)%],出现纤维组织.8周时,股骨头内坏死范围大,骨小梁明显变细、稀疏、断裂,排列紊乱,可见大量空骨陷窝[(88.13±8.12)%].坏死区可见部分增生结缔组织,坏死区外围出现修复反应,股骨头软骨面无剥脱.全部实验侧出现了股骨头坏死,2、4、8周时空骨陷窝计数均显著高于正常侧(t2周=12.168,P2周=0.007;t4周=13.048,P4周=0.006;t8周=13.048,P8周=0.006).结论 骨内液氮冷冻法制作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简便、易行,可模拟临床早期股骨头坏死,适合于标准化的治疗研究.

    作者:王海涛;王义生;王秀利;刘鸣;李劲峰;李月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罗格列酮抑制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机制

    目的 观察胰腺癌细胞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第10 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基质金属蛋白-9(MMP-9)信号通路,以及基因PTEN和MMP-9 的变化,探讨罗格列酮对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方法 培养人胰腺导管上皮癌细胞(PANC-1),经40μmol/L 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和10μmol/L抑制剂GW9662 处理24h后,用细胞的活力测定[四唑氮化合物(MTS)法]测胰腺癌细胞活力,用伤口愈合实验和基质胶(Matrige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PTEN 和MMP-9 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 罗格列酮对PANC-1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增加(2.51±0.05)倍PTEN mRNA,减少(0.39±0.02)倍MMP-9 mRNA;而GW9662无此作用.结论 胰腺癌细胞可能存在PPARγ/PTEN/MMP-9信号通路,通过上调PTEN和下调MMP-9的表达,来抑制胰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王闯;周晓华;曾宪成;黄延年;薛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非浸润性膀胱癌中p16及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基因的甲基化

    目的 探讨p16及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启动子在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血清中的甲基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实验组,25例)及健康志愿者(对照组,25例)的血清游离DNA中p16及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实验组血清中的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52%(13/25),高于对照组的24%(6/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0,P=0.041);实验组血清中的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60%(15/25),高于对照组的32%(8/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45,P=0.047).p16及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吸烟史(x2=0.187,P=0.665;x2=0.109,P=0.741)、年龄(x2=0.000,P=0.991;x2=0.038,P=0.845)、性别(x2=0.746,P=0.382;x2=1.288,P=0.256)及肿瘤级别(P=1.000;P=1.000)无明显相关.结论 p16和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非浸润性膀胱癌关系密切.

    作者:陈炳;姜应传;邬嘉波;吴海如;俞加法;张小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丹参对高铁环境下MC3T3-E1细胞凋亡、成骨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 观察丹参对高浓度铁离子环境下的MC3T3-E1小鼠前成骨细胞的凋亡、成骨分化、矿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培养基中加入200μmol/L的枸橼酸铁铵(FAC)模拟铁过载(F组),然后以75~300mg/L浓度梯度的丹参加入高铁培养液中(DF1、DF2、DF3组);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组钙结节生成;流式细胞术检查细胞凋亡率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各组成骨相关基因骨钙素(BGP)、Runt相关基因2(Runx2)、Ⅰ型胶原α链(COL1A)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p38(p-p38)表达.结果 茜素红染色结果提示DF2组的钙结节生成率明显大于F组;在高铁培养环境中加了不同浓度丹参(DF1、DF2、DF3组)的细胞凋亡率小于高铁组(F组)[(2.68±0.60)%、(2.21±0.49)%、(1.35±0.11)%比(8.34±0.31)%,F=145.160,P=0.000];经过FQ-PCR检测,在高铁环境中加了不同浓度丹参组的BGP、Runx2、COL1A mRNA表达量均比高铁组明显增加(1.95±0.04、2.08±0.17、2.78±0.10比0.78±0.08;0.64±0.02、0.75±0.02、0.83±0.03比0.58±0.02;0.39±0.02、0.74±0.02、0.94±0.02比 0.35±0.03);p-p38蛋白的表达量高铁组低于高铁加丹参组(0.42±0.03 比0.30±0.01,F=126.370,P=0.000).结论 丹参能拮抗高浓度铁离子环境对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矿化的抑制作用,并且减少细胞凋亡,其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丹参抑制了p38信号通路的激活.

    作者:张晓;王啸;顾伯林;周湘明;杨帆;徐又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表观遗传修饰在胰腺癌发生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不仅仅依赖于关键基因的突变,也需要表观遗传修饰的共同作用.表观遗传修饰影响了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和耐药等多种分子生物学行为.本文结合目前文献,拟对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的调控和染色质重塑等表观遗传修饰在胰腺癌发生机制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杜冲;田孝东;杨尹默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关节松解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外伤性近指间关节僵硬

    指骨骨折、关节脱位及肌腱、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均可导致指间关节僵硬,单纯采用物理治疗或手术松解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1].我科于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采用关节松解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外伤性近指间关节僵硬,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余湘;邢丹谋;冯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埃兹蛋白在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埃兹蛋白(Ezrin)在正常结肠黏膜、不同类型的结直肠腺瘤及结肠癌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内镜下切除的结肠腺瘤患者共80例,其中包括管状腺瘤30例、管状绒毛状腺瘤30例和绒毛状腺瘤20例;以及外科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30例和癌旁组织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Ezr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 Ezrin蛋白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2.5%、86.7%;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直肠管状腺瘤、混合型腺瘤、绒毛状腺瘤中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60.0%、70.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Ezrin mRNA 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绒毛状腺瘤、结直肠混合性腺瘤、结直肠管状腺瘤、正常结直肠黏膜中分别为16.466±3.233、9.778±0.820、5.966±0.571、3.043±1.053、0.688±0.351.SNK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任意两组间总体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628,P=0.017).结论 Ezrin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瘤的增殖、恶变明显相关.

    作者:李洵;樊丽伟;张东姣;付晓霞;孟晓明;王爱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双锥面螺旋臼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晚期需要全髋关节置换(THA)来恢复髋关节功能,Crowe Ⅱ、Ⅲ及Ⅳ型存在不同程度的髋臼缺损及肢体缩短等特点,治疗上存在诸多难点.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9例患者,男13例,女16例,Crowe Ⅰ型8例,Ⅱ型12例,Ⅲ型9例.2.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切一长10~12cm皮肤切口,暴露股骨颈并截骨,清理磨挫髋臼及股骨端扩髓,安装合适假体,髋臼缺损处植骨.

    作者:赵良军;劳山;赵劲民;薄占东;花奇凯;罗高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胰腺腺泡细胞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是急性胰腺炎中常见的类型,病死率较高,易复发,重症型临床治理棘手.目前认为胰腺腺泡细胞损伤是BAP发病的始动因素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探讨腺泡细胞的损伤机制对阐明BAP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胆汁酸特异性受体、细胞因子的级联激活、细胞内钙超载以及细胞死亡方式等机制与腺泡细胞损伤关系密切,本文主要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詹晨;陈海龙;尚东;张桂信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白细胞介素-6单克隆抗体诱导大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白细胞介素-6单克隆抗体(IL-6 mAb)对大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供体SD大鼠和受体Wistar大鼠各20只随机分成4组:Ⅰ组:SD大鼠到Wistar大鼠同种异位腹腔心脏移植;Ⅱ组:受体术前连续5d和术后连续3d经颈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每天0.2ml;Ⅲ组:受体术前连续5d和术后连续3d经颈静脉输注MSCs,每天0.2ml(MSCs:1.0×106/0.2ml);Ⅳ组:受体术前连续5d和术后连续3d经颈静脉输注MSCs和IL-6 mAb[100μg/(kg·d)].检测供心存活时间、供体心脏病理改变,受体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比例,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蛋白表达率,辅助性T细胞17(Th17)比例和外周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IL)-10、IL-2、IL-6、IL-17的变化.结果 Ⅳ组平均存活时间[(40.800±8.815)d]较其他组[Ⅰ:(7.600±1.140)d;Ⅱ:(8.600 ±1.817)d;Ⅲ:(21.800 ±1.304)d]明显延长;CD4+CD25+Treg细胞比例[Ⅰ:(4.70±0.15)%;Ⅱ:(4.90±0.40)%;Ⅲ:(11.22±0.28)%;Ⅳ:(21.40±0.62)%]、FoxP3蛋白表达率[Ⅰ:(71.21±1.05)%;Ⅱ:(71.07±1.41)%;Ⅲ:(72.69±3.84)%;Ⅳ:(96.24±1.42)%]、IL-10[Ⅰ:(29.03±1.05)pg/ml;Ⅱ:(30.40±1.63)pg/ml;Ⅲ:(88.65±1.84)pg/ml;Ⅳ:(136.14±2.32))pg/ml]、TGF-β1[Ⅰ:(165.52±8.68)pg/ml;Ⅱ:(169.73±3.45)pg/ml;Ⅲ:(339.38±13.40)pg/ml;Ⅳ:(475.79±10.11)pg/ml]检测结果Ⅲ、Ⅳ组高于Ⅰ、Ⅱ组,Ⅳ组高于Ⅲ组;Th17细胞比例[Ⅰ:(7.18±0.48)%;Ⅱ:(6.98±0.61)%;Ⅲ:(4.16±0.23)%;Ⅳ:(1.28±0.19)%]、IL-6[Ⅰ:(70.96±1.20)pg/ml;Ⅱ:(70.06±2.10)pg/ml;Ⅲ:(42.94±2.14)pg/ml;Ⅳ:(16.57±1.05)pg/ml]、IL-2[Ⅰ:(112.94±3.52)pg/ml;Ⅱ:(111.48±2.71)pg/ml;Ⅲ:(66.96±1.04)pg/ml;Ⅳ:(33.31±1.41)pg/ml]、IL-17[Ⅰ:(96.86±1.15)pg/ml;Ⅱ:(92.72±4.91)pg/ml;Ⅲ:(49.49±1.63)pg/ml;Ⅳ:(21.22±0.82)pg/ml]检测结果:Ⅳ组和Ⅲ组明显低于Ⅰ组、Ⅱ组,Ⅳ组低于Ⅲ组.结论 MSCs联合IL-6 mAb可显著提高受体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降低Th17细胞比例,下调IL-2、IL-17,上调IL-10、TGF-β1等免疫抑制因子的表达,从而达到显著延长大鼠同种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作者:章传凯;沈振亚;滕晓梅;张有斌;余云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