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针、华法令治疗深静脉血栓21例

翁永龙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钙, 华法令, 深静脉血栓, 临床观察
摘要: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好发于下肢.近年来,笔者通过丹红针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华法令治疗深静脉血栓2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患者共42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1例(平均年龄56.5岁),其中男12例,女9例;观察组21例(平均年龄54.8岁),其中男11例,女10例.
浙江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工艺三叶青制剂对人肺癌A549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工艺加工的三叶青制剂抗人肺癌A549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方法:将相同生药剂量的三叶青冻干粉、水煎剂和饮片粉灌胃人肺癌A549移植瘤裸鼠,测定其肿瘤生长动态体积和抑瘤率.结果:三种不同工艺制备的三叶青对人肺癌A549裸鼠移植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在10.5%~28.0%之间,其中三叶青冻干粉和饮片粉高、中剂量均可明显抑制人肺癌A549裸鼠移植瘤的生长(P<0.05),但肿瘤体积的动态测定表明三叶青冻干粉发挥抑瘤作用的时间要早于饮片粉.水煎剂的抑瘤作用不显著(P>0.05).结论:三叶青冻干粉和饮片粉抗人肺癌A549裸鼠移植瘤的作用强于水煎剂,而冻干粉发挥抑瘤效果的时间要早于饮片粉.

    作者:严余明;王忆黎;童晔玲;戴关海;任泽明;杨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陈意治疗食后困顿验案

    陈意教授乃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数十载,学验俱丰.其对食后困顿的治疗,重视调畅脾胃气机,结合脏腑虚实辩证,以调气悦脾为先,兼顾时令节气,用药轻灵活泼,疗效显著.兹择案介绍如下.来某,男,43岁.2002年7月15日初诊.主诉进餐时即困倦,伴有头身困重感,胸闷,口苦,口中粘腻不爽,口干不欲凉饮,肢体麻木,大便初时溏、近来偏干,时有潮热.

    作者:江松平;祝智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维生素K1肌注过敏26例

    笔者从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420例脑出血患者,给予维生素K1肌注后,出现肌注部位大片皮疹伴局部肿块及渗液,经如意金黄散外敷后,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420例中,男235例,女185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2.3±3.35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225例,脑室内出血195例.经维生素K110mg肌注,每日1次,治疗3~5天后,有16例肌注区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环形皮疹伴局部肿块、渗液,触及皮肤温度高,伴明显疼痛感;10例肌注区皮肤仅为压之不褪色的红色皮疹,疼痛轻度.

    作者:陶晓瑶;孙英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王泰林治疗消渴经验浅探

    目的:总结王泰林治疗消渴经验;方法:通过对王泰林《环溪草堂医案》、《王旭高医案》、《医学刍言》等著作中关于消渴论治理论及其医案的分析,总结王泰林论治消渴的特色;结果:王氏把消渴病机概括为“火证”;分上、中、下三消论治,又因往往兼夹他证,故提出了许多相应的治疗法则;结论:王氏对消渴的治疗,既有继承又有发挥,值得学习借鉴.

    作者:朱美香;吴小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健脾化瘀法治疗小儿支原体所致反复呼吸道感染80例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并导致呼吸道免疫功能下降,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在治疗上较为困难.笔者采用健脾化瘀法治疗此病80例,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50例,所有患儿血清中MP IgM均为阳性,其中男79例,女71例;年龄8个月~10岁;均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1].原发病有上感95例,肺炎55例,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80例,对照组7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郑仪宁;杨正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溃疡40例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溃疡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2012年经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活动(A1)期,诊断标准参照《浙江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诊疗规范》[1],快速尿素酶实验或呼气试验检测Hp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5~66岁,平均45.4岁.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4~65岁,平均43.6岁.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可比性.

    作者:刘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30例

    近年来,关于2型糖尿病从脾论治的报道屡见不鲜,且获效良好.笔者在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用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30例,与单纯西药治疗30例做对照,亦收到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的60例肥胖糖尿病患者,中医符合脾虚湿困证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0.7岁;病程1~36月,平均18月;体重指数25~30kg/m2,平均26.5kg/m2.治疗组30例,年龄36~66岁,平均年龄51.2岁;病程1~36月,平均18.1月;体重指数25~30kg/m2,平均26.84kg/m2.两组在年龄、病程、体重指数、主要症状方面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黄婷;卢巧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细辛脑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4、IL-8浓度变化的影响及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炎症过程由多种炎症介质如白介素IL-6、IL-8和IL-10等介导[1].笔者采用细辛脑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50例,并观察血清IL-4、IL-8的浓度变化.现将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00例来自本院呼吸内科收治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11年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9~80岁,平均62.1±6.8岁;对照组50例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50~81岁,平均62.4±7.3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作者:钱国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伴心肌损害58例疗效观察

    轮状病毒(RV)是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近年来其感染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的报道逐渐增多,RV除了常侵犯胃肠道、呼吸道外,还可引起心肌损害和病毒性心肌炎,甚至导致心源性休克或猝死.为了探讨喜炎平在轮状病毒腹泻伴心肌受损患儿治疗中的疗效,现将笔者收治的11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周文;罗友昌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针刺与超声波治疗游泳运动员冈上肌腱炎疗效的对照分析

    目的:比较针刺与超声波两种治疗方法对游泳运动员冈上肌腱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患冈上肌腱炎的游泳运动员25名,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超声波治疗组.针刺治疗组:在冈上肌的止点采用齐刺法,另外,沿冈上肌走行,取秉风,肩髎,肩髃穴,其中秉风穴沿冈上肌长轴斜刺,肩髎,肩髑穴直刺.得气后加电针,留针20min,每天1次,共治疗16次2个疗程.超声波治疗组:选用频率1MHz,强度1W/cm2,每次治疗10min,每天1次,共治疗16次2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级法(VAS)评估患者肩关节做自由泳抱水动作时的疼痛程度.结果: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优于超声波治疗组(75%).针刺组和超声波组治疗1个疗程后和2个疗程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针刺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超声波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和超声波治疗对游泳运动员冈上肌腱炎的疼痛缓解具有显著作用,且针刺治疗的疗效优于超声波治疗.

    作者:叶利萍;薛堂;周春龙;蒋阿丹;杨帆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针刀为主治疗运动员髌腱周围损伤15例疗效观察

    髌腱周围损伤是运动员膝关节损伤中较为常见、也是临床上较难解决的疾患之一,给运动员训练和生活带来不便.笔者临床采用针刀为主治疗方法,取得较满意效果.1 一般资料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髌腱周围损伤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6~25岁;病程20天~3年.其中左膝6例,右膝12例,双膝4例.

    作者:潘江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李学铭医案六则

    李学铭老师,生前系浙江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李师熟悉内科疾病之辨治,尤擅肾脏疾病之诊疗,学验俱丰.临证辨治,独具匠心,强调整体,审证求因.笔者曾有幸侍诊案侧,亲聆教诲,并留存处方底稿,受益良多.兹拾其鳞爪,整理于次,以飨同好,亦为老师仙逝周年之纪念.

    作者:周富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自拟温阳益气针灸方治疗阳虚型失眠临床观察

    失眠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是指无法入睡或保持睡眠状态的一种常见病,大多由于心理因素造成,因睡眠困难、睡眠质量差等导致人体疲劳、情绪低落、精神焦虑,从而加重失眠.失眠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1],患者往往自觉痛苦不堪,对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笔者所在的针灸科门诊采用自拟温阳益气针灸处方治疗阳虚型失眠,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伊莞;周波;周翔;童炜炜;郑欢;刘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银翘散合六一散加减治疗水痘112例临床观察

    近年来,笔者以银翘散合六一散加减治疗水痘患儿112例,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222例水痘患儿均为我院门诊病人.西医诊断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传染病学》[2]标准确诊;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儿科学》[3]、《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水痘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112例,男51例,女61例;年龄平均8.3±2.8岁;病程4.2±1.3d.对照组110例,男50例,女60例;年龄平均7.6±2.2岁;病程4.1±1.4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胡根彪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刺果番荔枝叶片提取物的体外抑菌研究

    目的:研究刺果番荔枝叶片的甲醇、石油醚和水可溶性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对3种革兰氏阳性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5种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沙门氏菌、溶藻弧菌和霍乱弧菌)进行了体外抑菌效果试验.结果:刺果番荔枝的甲醇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性强,其次是石油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试验中枯草芽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和溶藻弧菌对3种提取物为敏感.结论:刺果番荔枝叶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作者:吴志华;王伟;陈晓芳;周凤芝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健康体检中甲状腺结节人群中医体质初探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及其与年龄、性别、职业等的关系,同时分析其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1491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测.并随机进行体质辨识.结果: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为38.70%;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患病率(46.17%∶3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和女性结节性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质辨识示,甲状腺结节患者以血瘀质为多见,其次为气虚质、气郁质,而女性患者以气郁质为主.结论:通过体检发现健康人群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应积极采用超声检查,并定期复查,早期发现和干预甲状腺结节;血瘀质、气虚质、气郁质多见于甲状腺结节患者,此类体质患者需予重视及预防.

    作者:沈宏平;周建扬;周晓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抵当汤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症30例

    近年来,笔者运用抵当汤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症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58例病人均来源于在我校门诊部就诊的病人.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失眠症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7例,女23例;年龄19岁~62岁;病程短2年,长9年.对照组28例,男3例,女25例;年龄23岁~59岁;病程短2年,长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习东;薛国新;常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针、华法令治疗深静脉血栓21例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好发于下肢.近年来,笔者通过丹红针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华法令治疗深静脉血栓2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患者共42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1例(平均年龄56.5岁),其中男12例,女9例;观察组21例(平均年龄54.8岁),其中男11例,女10例.

    作者:翁永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逍遥蒌贝散治疗乳癖验案

    乳癖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乳腺囊性增生,为妇科常见和多发病,近年来,笔者尝试用逍遥蒌贝散加减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如治王某某,女,37岁.服务员.就诊时间2011年9月26日.主诉经前期双乳胀痛,心情不好时可加重,伴经期延长,饮食,睡眠尚可,小便黄,便秘.脉缓,苔薄黄.2010年9月及2011年9月B超提示:双侧乳腺增生.中医诊断乳癖,西医诊断双乳乳腺增生.治则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用逍遥蒌贝散加减:当归9g,柴胡、生白芍、白茯苓、炒白术、全瓜蒌、浙贝母、胆南星、生牡蛎、山慈姑、制半夏、生甘草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服.服3剂后,患者感到倦怠乏力.

    作者:徐文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三步复位法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0例临床观察

    肱骨髁上骨折是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占小儿骨折的26.7%,其中伸直型占95%以上[1].笔者自2007年12月~2011年12月采用三步复位法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患者,并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及《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3]制定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儿童新鲜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黄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浙江中医杂志

浙江中医杂志

主管: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