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瑛;刘红怡;吴传良
腹部手术是外科常见手术,术后尽快恢复病人的肠功能非常重要.我们自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采用艾箱灸配合双侧足三里穴位拔罐对此类患者进行干预,有效地促进了肠功能恢复,获效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共200例,均为我院2011年3月~2012年4月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10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17~74岁,平均49.40±14.54岁.阑尾切除术71例,LC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2例,开腹胆囊切除术3例,胃肠手术(胃大部切除、直肠Ca根治术等)4例.
作者:羊馥华;蒋群英;章月燕;王文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便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病证,若排便用力过猛可诱发脑溢血、心绞痛、心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近年来,笔者采用耳穴埋豆配合按摩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9月我科脑卒中伴便秘患者80例,所有患者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诊断为便秘,辨证属肠道气滞证(气秘),病程5~7天,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6~89岁,平均年龄72岁,住院时间2~4个月;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1岁.两组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陈燕娣;姜爱华;李唯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黄芪注射液辅助钙通道阻滞剂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冠心病5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在2010年8月~2011年4月期间收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03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1例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4.02±10.27岁.对照组52例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2.89±12.6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体征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及排除标准:符合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并排除患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损害以及恶性肿瘤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
作者:丁立瑛;刘红怡;吴传良 刊期: 2012年第12期
2010年7月~2011年7月我们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并跟踪观察随访,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7月~2011年7月共收治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90例.男39例,女51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3.2岁;骨折部位:右侧38例,左侧52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所有病例复位前均摄桡骨远端正侧位片,证实为桡骨远端骨折.按AO分型[1]:A2型12例,A3型23例,B1型8例,B2型8例,B3型6例,C1型13例,C2型15例,C3型5例.复位固定后均马上再次摄片复查,所有患者均进行定期复查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9个月.
作者:李武峰;宋贤武;郑海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病证之一,临床以腹部不适或胀或痛及慢性间歇性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的改变为特点.根据临床症状特点,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但以便秘为多见,笔者自2009年以来采用祛湿导滞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2月门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13例,女22例;年龄22~60岁;病程1~3年.对照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21~58岁;病程10月~3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郑岳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近几年来,笔者以清肺逐饮法随证加减组方内服中药的同时在胸腔内注入鸦胆子油乳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48例,取得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48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为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男31例,女17例;年龄35~80岁,平均58.6岁.病理分型:腺癌21例,小细胞癌9例,鳞癌15例,未分型3例.胸腔积液量根据X线胸片判定,积液在第二前肋肋间以上为大量,第4前肋肋间以下为少量,两者之间为中量[1].本组有大量胸水32例,中等量16例,无少量者.治疗前1个月内胸腔未注射药物,也未作化疗和全身化疗.无严重器质性疾病,预计生存期>3个月,Karnofsky评分≥60分.
作者:汪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神经一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以反复发作的偏头痛或双侧头痛为特征,常有家族史,发病女性多于男性,本病属于中医学头痛等病症范畴.2007年6月~2012年6月期间,笔者运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偏头痛130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30例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77例;年龄大61岁,小23岁,平均44岁;病程长15年,短1年,平均3年.其中左侧头痛31例,右侧头痛60例,两侧头痛15例,巅顶头痛17例,头枕项部头痛2例,前额头痛5例.所有病例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作者:黄春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笔者自2001年1月至2011年2月采用自拟中药方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收集肩周炎患者80例,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肩周炎的诊断拟定.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44~71岁,平均57.4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45~71岁,平均57.1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桂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以心血管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如胸闷、心悸、气急、胸痛,可兼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症状,一般无心脏器质性方面证据,以青中年女性居多,部分以急诊形式入院.本文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青年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6月~2012年3月在本院门急诊就诊的青年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66例,男性8例,女性58例,年龄16~38岁,平均26.2岁,病程3个月~5年,病例选择符合《实用内科学》中的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胸闷心悸、头痛头晕、乏力,部分患者伴有胸痛、焦虑、失眠、肢体麻木、窒息感等.
作者:郑杨剑;刘松鹤;胡水君;邬燕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刘沈林教授系著名脾胃病学专家,从医多年,经验丰富,建树颇多.在治疗脾胃病、肠道病、肿瘤疾病及疑难杂病方面学验俱丰.肠道疾病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病种众多,中医大体归于泄泻或便秘范畴,其病机总属肠腑传导失司,同时亦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兼见寒热虚实之别,初病久病之异,证情较为复杂,临证施治难度颇大.刘教授治疗肠道病善用经方,审证求因,圆机活法,多方组合,多法组方,精心配伍,病证结合,临证屡获佳效.
作者:肖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主要侵及结肠直肠黏膜层,常形成溃疡、糜烂、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性大肠炎症性病变[1].近2年来,笔者采用自拟七白益肠汤治疗UC36例,获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2例病人均为我院中医门诊和消化内科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小19岁,大67岁,平均年龄38.6岁;病程短5个月,长21年,平均3.73年.对照组36例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小21岁,大72岁,平均35.8岁;病程短6个月,长15年,平均4.27年.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薪景;王立春;张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慢性咽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笔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发现,胃病与慢性咽炎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笔者采用胃咽同治法,自拟和胃利咽方治疗本病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收集慢性咽炎患者32例,均符合《耳鼻咽喉全书·咽科学》中慢性咽炎的诊断标准[1].其中慢性单纯咽炎19例,慢性肥厚性咽炎13例.均经胃镜确诊慢性胃炎,其中伴食管炎者17例,胸骨后烧灼感者22例,心窝部疼痛者27例.32例病例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21~42岁,病程6个月~7年.
作者:卢庆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近3年来,笔者运用健脾利湿法化裁治疗小儿泄泻8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0例患儿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年龄2岁零8个月;病程短3天,长3个月.对照组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年龄2岁零6个月;病程短3天,长2个半月.两组患者病情、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 病例选择:从门诊患儿中选择泄泻2天以上,经大便常规检查排馀细菌性痢疾患者.临床表现:患儿大便次数增多,每天3次以上,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或粪如水样,迁延日久,时发时止.伴轻度腹胀,腹痛,肠鸣.常因外邪,饮食等因素诱发.
作者:魏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枸缘酸他莫昔芬(TAM)是一种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乳痛症效果确切,但是仍有一部分中重度的周期性乳腺痛患者不能从TAM治疗中获益,为了进一步提高该部分患者的疗效,我们在TAM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制剂乳疾灵颗粒,探索联合治疗对中重度周期性乳腺痛的疗效,兹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10年5月~2011年9月,本院门诊360例中重度周期性乳痛症女性病人纳入观察,查体可扪及乳腺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部分患者合并结节竹状或团块状肿块,接受治疗前年龄小于40周岁采用双侧乳房彩超排除肿瘤性疾病,年龄大于40岁采用乳腺彩超加钼靶的方法排除肿瘤性疾病.
作者:金珍;赵文生;柳献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便秘是指排便间隔时间延长超过3日以上,以大便于结难解为主要临床表现.中风患者中便秘是常见的并发症,也导致中风病再次发作的常见诱因之一.本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普通通便药长期服用,疗效欠佳.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疗法,以头针腹针为主,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便秘4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中风后便秘患者40例,其中脑梗死33例,脑出血7例,均经头颅CT或MRI明确诊断,且无严重并发症.40例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46~78岁,平均64岁.中风后未排便时间短72小时,长144小时.
作者:郑巧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药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痛患者68例,获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32例病人均为本院门诊盆腔痛患者.所有患者均按曹泽毅主编的《中华妇产科学》的诊断标准诊断[1],诊断明确为盆腔炎性疾病31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37例,子宫腺肌病9例,盆腔粘连17例,盆腔瘀血综合征4例,残余卵巢综合征或盆腔包裹性积液13例,妇科不明原因慢性盆腔痛21例.有妇科手术史者89例,无手术史43例.病程6月~10年不等,平均4.9±1.3年;年龄26岁~55岁,平均37.4±3.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马瑞芬;陆金霞;沈姚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乳腺增生症是成年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对此,笔者于2007年1月~2010年1月,临床采取自拟乳散方加减治疗122例本病患者,获效较好,兹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所观察的239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女性;年龄20~50岁;病程短者3个月,长3年.临床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乳腺弥漫性隐痛或胀痛或钝痛,体检时病人乳房内可触及片状、结节状、条索状肿块,所有病例经彩超、钼靶检查,排除乳腺癌及纤维瘤等其他乳腺疾病,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乳腺增生病的诊断标准[1].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2例,采用自拟乳散方治疗;对照组117例,采用口服乳癖消片治疗.
作者:陈杨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后偏瘫的常见并发症.笔者采用针灸推拿配合康复锻炼治疗本病40例,获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收治2008年6月~2011年12月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共80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中脑卒中诊断标准[1],经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并伴有偏瘫体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意识障碍和感觉性失语.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依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标准[2],并排除由肩周炎、颈椎病、心肌梗死或丘脑痛等引起的疼痛.其中男39例,女41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55.7岁;病程:急性脑卒中后短32天,长3个月.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作者:黄建华;马桂芝;陈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室性早搏作为临床中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较早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干扰及远期对患者心功能影响使其成为临床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故寻找一种有良好治疗效果、副作用少、疗效确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重点.步长稳心颗粒是目前拥有较多循证医学证据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观察研究旨在验证其对单纯性室性早搏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门诊中初次诊断的单纯性室性早搏患者172例,所有患者有心悸症状且DCG检查室性早搏大于720次/24h(>30次/h).
作者:何伟;王春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代谢综合征(MS)是以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高血压、血脂异常为主要表现,以胰岛素抵抗(IR)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而肥胖作为MS的发病基础也早已成为共识.近年来,中医学对于MS病机的认识已基本达成一致,即脏腑(以脾虚失运为主)虚损,气血津液代谢失司而变生瘀、湿、痰、浊诸病理产物.故笔者以益气活血化浊为法,选用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葛琳仪的减肥经验方,通过对介导MS发病的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γmRNA)等指标的检测,探讨中医药防治MS的作用机制.
作者:关昊;夏瑢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