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奕顺;高军;高品;吕春龙;郑淑龙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七氟烷对幼年大鼠皮层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出生14 d大鼠,建立大脑皮层脑电图(EEG)监测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组)、低浓度七氟烷组(S1组)、高浓度七氟烷组(S2组).动物模型建立后持续记录EEG.D组只记录EEG不给予七氟烷麻醉;S1组吸入6.0%七氟烷麻醉诱导,2.1%维持;S2组吸入8.0%的七氟烷诱导,3.5%维持,七氟烷麻醉1h停止吸入.记录麻醉诱导期间及维持期间EEG棘波的振幅和频率.实验结束后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皮质酮浓度.结果 麻醉诱导期间S2组棘波频率及振幅显著高于S1组(P<0.05),麻醉维持期间S2组棘波频率高于D组(P<0.05).D组、S1、S2组的皮质酮浓度分别为(26.8±3.8)、(106.5±15.1)、(155.9±13.6) μg/L,S1、S2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麻醉期间幼年大鼠皮层EEG可出现棘波,其机制可能与皮质酮有关.
作者:王建平;张加强;李宁涛;苌恩强;阮孝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脊髓损伤(SCI)是脊柱外科严重的创伤性疾病,具有高致病性、高致残率的特点[1].目前对于SCI缺乏有效的评估和治疗措施.SCI包括初损伤和二次损伤.研究表明由于创伤后较长时间严重病生理的级联反应,导致二次损伤的危害要远大于创伤本身.二次损伤包括脑脊髓屏障通透性增加,局部缺血炎症水肿,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损伤,细胞的坏死和凋亡等[2].但是目前对于二次损伤生物化学通路途径和病生理分子机制尚未得以明确阐述.蛋白组学为SCI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手段,现将SCI后的差异蛋白的功能分类和表达变化进行综述.
作者:姚立炜;张超;冯世庆;赵化冰;李德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不同临床分期膀胱移行上皮癌(BTCC)组织中微小RNA(miRNA,miR)-107的表达水平,探讨miR-107调控通路与BT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BTCC手术切除标本56例,每例标本均选用癌组织中心及其远端正常黏膜对照.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切除标本中的miR-107、let-7、Dicer、Ras/高迁移率族蛋白A2 (HMGA2)、锌指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1(ZEB1)/锌指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2(ZEB2)的表达,并分析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1) miR-107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14.983±6.215比9.124±5.595),其在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高于非浸润性,并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有关(15.183±6.035比11.728±5.472,14.663±5.215比10.983±5.674,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let-7下游调控因子Ras/HMGA2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89.3%比23.2%,80.3%比28.6%,P<0.05);let-7、Dicer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黏膜(P<0.05);(2) miR-107与let-7、Dicer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miR-107与BTCC临床分期相关,可能通过调控let-7、Dicer通路,从而介导膀胱癌发生、发展.
作者:王智宇;顾朝辉;杨锦建;朱朝晖;曾甫清;魏金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X线照射成骨细胞后,细胞形态、胞内微结构及纤维肌动蛋白的变化.方法 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以0、0.5、5.0Gy作用成骨细胞(MC3T3-E1)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微结构变化以及异硫酸氢荧光素-鬼笔环肽(FITC-phalloidin)对各实验组细胞的纤维肌动蛋白(F-actin)进行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实验组F-actin细胞骨架的变化.结果 X线照射后2h,0.5、5.0Gy组细胞F-actin绿色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未照射组(25.329±12.209、27.021±13.049比29.107±13.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4h后0.5、5.0Gy组细胞肌动蛋白骨架发生重构,F-actin染色逐渐增强、纤维增粗,照射后第3天时为显著(38.687±18.072、36.039±12.128比35.645±17.213),至第5天时F-actin染色逐渐恢复正常,与0Gy组接近(28.527±14.107、27.258±13.322比27.309±15.039).结论 X线辐射短时间内能使成骨细胞骨架破坏、F-actin解聚,但随后细胞肌动蛋白骨架发生重构,F-actin表达增强,至第5天时逐渐恢复正常.
作者:黄群;董启榕;陈明;徐炜;王创利;史高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SW480结肠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后β1整合素表达变化,探讨其对结肠癌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用10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72 h后检测SW480结肠癌细胞发生EMT.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转化前后癌细胞β1整合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体外侵袭实验检测转化前后SW480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结果 EMT后结肠癌细胞β1整合素mRNA表达较转化前明显增强(t=3.764,P<0.05);EMT后结肠癌细胞β1整合素蛋白表达(0.430±0.021)较转化前(0.172 ±0.034)明显增强(P< 0.05);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显示EMT后结肠癌细胞的穿膜细胞数[(137±9)个]较转化前[(36±4)个]明显增多(P<0.05).结论 结肠癌细胞EMT后β1整合素表达升高,其体外侵袭力增强.
作者:纪奕顺;高军;高品;吕春龙;郑淑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扭曲肉芝甲酯对人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随机将LoVo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10、30、50 μmol/L),扭曲肉芝甲酯处理LoVo细胞后对凋亡率、迁移能力、凋亡信号通路蛋白改变进行测定.结果 经10、30、50 μmol/L扭曲肉芝甲酯处理24 h后,LoVo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0±0.93)%、(11.03±0.14)%和(16.29±1.98)%,对照组凋亡率为(2.09±0.97)%,而50μmol/L扭曲肉芝甲酯处理0、6、12、24h后凋亡率分别为(2.67±0.97)%、(5.08±1.03)%、(5.04±0.83)%和(13.50±1.16)%(P<0.05);利用Transwell小室检测提示扭曲肉芝甲酯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迁移、侵袭(P<0.05).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扭曲肉芝甲酯处理后结肠癌细胞磷酸化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蛋白升高(P<0.05).结论 扭曲肉芝甲酯通过激活凋亡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从而诱导结肠癌细胞的凋亡,并进一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迁移、侵袭.
作者:蓝球生;曾育杰;许鹤洋;张旸;李守峰;褚忠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RNAi)沉默DNA结合蛋白A(dbpA)基因对大肠癌细胞株SW620增殖的影响,探讨该基因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3组:慢病毒干扰组(shRNA-dbpA组)、非特异性序列组(CON组)和空白对照组(NC组).制备dbpA-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聚合酶链反应(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转染SW620细胞48h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细胞中dbpA 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Western blot检测SW620细胞的dbpA蛋白表达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并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结果 PCR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shRNA-dbpA病毒表达载体,shRNA-dbpA显著下调了SW620细胞中dbpA的表达,所构建的重组慢病毒有较高的基因沉默效率,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shRNA-dbpA组的dbpA表达水平下调.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凋亡率分别为(26.60±0.38)%、(1 2.54±0.25)%和(4.46±0.19)%,shRNA-dbpA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且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增多(P<0.0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各组的增殖第5天吸光度值分别为1.183±0.226、5.295±0.282和10.207±0.383,shRNA-dbpA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细胞克隆数分别为(37±3)、(64±5)和(175±10)个,shRNA-dbpA组显著低于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 以dbpA为靶标的RNA干扰能下调大肠癌细胞株SW620中的dbpA表达,显著增加细胞的凋亡,阻滞细胞于G0/G1期,降低了细胞的增殖克隆能力.
作者:刘瑞廷;王国荣;邱健;阎立昆;李小军;王小强;刘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膝关节高屈曲活动度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我院骨科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8例,术后随访24~ 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0.3个月,将术后随访时的关节活动度,以130°为界点分为高屈曲组(≥130°)共30例与对照组(<130°)共38例.根据患者术前与术后关节活动度、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等数据结果,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高屈曲组的关节功能、活动度、HSS评分平均值分别为(16.8±3.6)、(17.1±0.3)、(90.9±6.6)分,高于对照组[(14.3±3.0)、(15.3±1.2)、(86.4±5.4)分,P<0.05].SF-36中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5.3±15.5)、(75.0±10.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0.4±19.0)、(57.6±29.3)分,P<0.05].术后屈曲度≥130°组的患者满意度高达96.7%.结论 TKA术后膝关节高屈曲活动度功能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赵辉;殷力;韩奇财;娄超举;范会军;王义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Notch1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患者预后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检索筛选出15篇高质量文献,运用Meta分析研究Notch1受体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Notch1表达水平是正常肺组织10.5倍(P<0.01),其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与NSCLC的术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Ⅲ+Ⅳ期”患者的Notch1高表达比值为“Ⅰ+Ⅱ期”的2倍(P<0.01);同高表达组比较,Notch1低表达组具有更高的5年生存率,并且降低了63%的死亡风险(P<0.01).结论 Notch1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与术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高表达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金柯;李钰泉;潘越江;王梅;张惠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促进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磁珠分选法从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细胞中分选出CD133+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10-6 mol/L ATRA处理3d后CD133+细胞比例的变化.采用成球实验观察1.0×10-6 mol/LATRA对结直肠癌干细胞处理后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1.0×10-6 mol/LATRA处理后β-链蛋白(β-catenin)及其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 SW620细胞中CD133+细胞富集肿瘤干细胞,CD133+和CD133-细胞的成球率分别为(51.00±7.67)%和(4.58±2.52)%(P<0.01).ATRA能促进SW620细胞中CD133+细胞分化为CD133-细胞,用1.0×10-6mol/L ATRA处理细胞后,CD133+细胞的比例为(47.90 ±7.87)%,对照组CD133+细胞的比例为(95.33±2.24)%(P<0.01).ATRA能抑制CD133+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ATRA处理组成球率为(12.67±2.08)%,对照组成球率为(24.33±2.52)%(P<0.01).ATRA处理后CD133+细胞β-catenin的41号苏氨酸/45号丝氨酸位点(Thr41/Ser45)的磷酸化增加,β-catenin表达降低.结论 ATRA能促进结直肠癌干细胞中β-catenin的Thr41/Ser45位点磷酸化,促进β-catenin降解,抑制Wnt/β-catenin通路,诱导其分化为非肿瘤干细胞并降低自我更新能力.
作者:颜畅;胡艺冰;穆磊;黄开禹;张哲;罗智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模拟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后颅内出血转化(-HT)的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诱发高糖血症联合线栓法闭塞大鼠大脑中动脉5h再通的方法,观察血管再通19 h后大鼠HT的情况.结果 24只模型组大鼠在基底节和皮层出现不同程度HT,以脑实质血肿为主.联合多次高糖注射比单次高糖注射更易形成HT[88.5 (23/26)比25.0(1/4),P<0.05].血管再通后闭塞侧血脑屏障破坏,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蛋白较假手术组明显表达(0.65±0.06比0.37±0.13,P<0.01),而基底膜胶原酶(Collagen)Ⅳ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0.48 ±0.10比0.84±0.08,P<0.01).结论 多次高糖注射诱发大鼠高糖血症联合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5h后再通的方法可成功模拟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后HT的发生.
作者:刘忠;陈健文;戴刚;汪青园;张珑涓;郭键;陀泳华;石忠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利用恶性胸腔积液(MPE)对晚期肺腺癌患者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41例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肺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与其配对的胸水标本,利用扩增阻遏突变系统(ARMS)检测EGFR基因18、19和21外显子的突变,分析不同样本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 41例晚期肺腺患者肿瘤组织中检测EGFR基因突变,突变率为53.7% (22/41).41例患者配对的恶性胸腔积液中脱落细胞标本和胸水上清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1.2% (21/41)和41.5%(17/41).和肿瘤组织样本比较,与其配对的胸水脱落细胞样本和胸水上清液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灵敏度分别为81.8% (18/22)和72.7% (16/22),特异度分别为84.2% (16/19)和94.7% (18/19).结论 对于肿瘤组织标本不易获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其恶性胸水中的脱落细胞和胸水上清液可作为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较为可信的替代检测样本.
作者:胡述提;金冰;林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湖北汉族人群多药耐药基因(MDR1)3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1b外显子-129T→C突变、21外显子2 677G→T/A突变、26外显子3 435C→T突变)与大肠癌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多重单碱基延伸反应[SNaPsho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技术]检测133例大肠癌患者和383例对照组的MDR1 T-129C、G2 677T/A、C3 435T基因型分布.统计各位点基因型频率以及T-129C-G2 677T/A-C3 435T单倍体型频率.结合临床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单倍体型与大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MDR1 T-129C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MDR1 T-129C位点的C等位基因频率(6.4%)明显高于对照组中C等位基因频率(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1-129位点的基因型TC频率在大肠癌组(12.8%)较对照组(6.3%)显著增高,与大肠癌发病相关[比值比(OR)=2.186,P<0.05].MDR1的3个位点间-129、2677、3 435存在连锁不平衡性,共检出11种单倍体型(T-129C-G2 677T/A-C3 435T),其中以TGC (40.27%)、TTT(36.96%)、TAC (9.97%)、TTC (5.02%)4种单倍体型为主.单倍体型CGC、CTT在病例组(1.98%,1.25%)与对照组(0.51%,0.17%)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倍体型TGC/TTT在结肠癌组(35.5%)分布频率较直肠癌(15.5%)高(P<0.05).结论 MDR1 T-129C的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易感性明显相关.
作者:姜黎;周瑞;周峰;叶梅;汤小燕;夏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短程化疗治疗脊柱结核临床疗效与外周血mRNA基因表达谱的关系.方法 实验组为27例脊柱结核患者,分为3组:A组(未治疗时段组)8例、B组(治疗结束时段组)9例、C组(1年随访时段组)10例.对照组为5例非结核患者.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及核转录因子(NF)-κB检测.结果 临床结果显示A组结核病灶活动;B、C两组结核病灶治愈.基因表达谱提示实验组、对照组有1 89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A、B组之间显著差异表达基因942个,上调936个,下调6个,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炎症及宿主的免疫调节机制;B、C组之间表现为30条非特异性差异基因.A组较B、C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y)、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这与NF-κB的表达水平相一致.结论 超短程化疗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与外周血mRNA基因表达水平相一致;外周血mRNA表达谱芯片可用于评估超短程化疗疗效.
作者:牛宁奎;王骞;施建党;王自立;耿广起;金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我们以人肝癌细胞BEL-7402为研究对象,观察布洛芬对BEL-740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布洛芬购自美国Sigma公司.MuseTM细胞早期凋亡检测试剂盒,β-肌动蛋白(β-actin)、细胞增殖性核抗原(PCNA)、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环氧合酶-2(COX-2)抗体购自美国Millipore公司.人前列腺素E2(PGE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购自北京艾然公司.
作者:张婷;吴惠毅;张欢欢;杨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的气道重构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star雄性大鼠48只分为3组,每组16只.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16只:于第1、14天在无菌操作下行颈前气管穿刺术,向气管内注入无菌注射用水0.2ml;COPD模型组(B组)16只:第1、14天向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200 μg(200 μl),第2~13、15 ~ 28天每天置于自制的烟熏箱内进行被动吸烟,每次10支,每天2次,每次持续60 min,连续28 d;断烟组(C组)16只:第1、14天向气道内注入LPS溶液200 μg(200 μl),第2~13、15~ 21天每天置于自制的烟熏箱内进行被动吸烟,每次10支,每天2次,每次持续60 min,连续21 d,实验后1周断烟正常饲养.造模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气道炎症、气道重构及肺组织的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3组肺组织HMGB1蛋白的表达.结果 (1)B、C组气道重构指标细支气管管壁厚度与气管外径比值(MT,%)(B组9.21±3.54、C组8.23±3.32)、管壁面积与气管总面积比值(MA,%)(B组20.25±3.23、C组17.44±2.57)与A组[MT(4.62±2.58)%、MA(10.72±1.12)%]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C组较B组比较降低(P<0.05).(2)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C组HMGB1蛋白表达[B组(1.621±0.254)、C组(1.234±0.327)]与A组(0.462±0.581)比较明显增强(P<0.05),C组较B组HMGB1蛋白表达减弱(P<0.05).结论 COPD疾病进展出现气道重构,且HMGB1的表达增强,说明HMGB1的表达可能与COPD的气道重构有关.
作者:刘英;余海彬;刘小军;法宪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内毒素休克大鼠海马炎性反应和认知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内毒素休克组、高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内毒素血症组(High-dose Dex组)和低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内毒素血症组(Low-dose Dex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海马白细胞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中凋亡标志物活化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水平.Morris水迷宫法测定认知功能.结果 每小时2.0μg/kg和0.5μg/kg右旋美托咪啶分别使内毒素休克大鼠海马IL-6表达下降67.1%和36.5% (P<0.05),TNF-α表达下降56.7%和53.1%(P<0.05),活化Caspase-3水平下降32.5%和38.5% (P <0.05),并缓解内毒素休克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可缓解内毒素休克大鼠海马炎性反应并减轻内毒素休克导致的认知功能损伤.
作者:陈岱莉;黄晓雷;齐晓非;曹君;李元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免疫治疗可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重建的能力,在肿瘤综合治疗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在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同时,细胞免疫治疗也伴有一定的不良反应[2].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为协同共刺激分子,在免疫反应中起负性调节作用[3].应用抗PD-1或抗PD-L1抗体阻断PD-L1/PD-1的免疫卡控点疗法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系统抗肿瘤能力[4],在肺癌、黑色素瘤和肾癌等患者体内均可诱导肿瘤消退,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研究免疫卡控点PD-L1/PD-1阻断疗法在治疗中的作用可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依据.
作者:邓旭;吴昌平;卢斌峰;蒋敬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RIP3)是一个有效的诱导凋亡蛋白[1].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凋亡诱导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收集结直肠癌及正常组织配对标本68例.2.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将总RNA反转录为cDNA后进行FQ-PCR检测.RIP3上、下游引物序列分别为5’-TGCTGAAAGAAGTGGTGCTT-3’,5’-AGCCTCCCTGAAAT-GTGGAC-3’.3.Westem blot:将组织蛋白电泳分离后转至聚偏氟乙烯(PVDF)膜;经封闭、一抗及酶标二抗体孵育,以二氨基联苯胺显色.
作者:冯晓冬;宋琦;李传伟;唐华美;彭志海;王学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组织特异性的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ATB1)与胶质瘤的增殖、侵袭等密切相关[1].为了解SATB1和胶质瘤的关系,我们通过RNA干扰技术和裸鼠内U251成瘤实验,观察SATB1在裸鼠体内是否敲低,以及对U251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作者:楚胜华;朱志安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