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张加强;李宁涛;苌恩强;阮孝国
肺癌是人类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Syk是重要的抑癌基因,DNA启动子甲基化是影响抑癌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该机制可被地西他滨逆转,我们拟探讨地西他滨对肺癌Syk表达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地西他滨逆转脾酪氨酸激酶DNA启动子甲基化在肺癌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耀文;董尚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RNAi)沉默DNA结合蛋白A(dbpA)基因对大肠癌细胞株SW620增殖的影响,探讨该基因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3组:慢病毒干扰组(shRNA-dbpA组)、非特异性序列组(CON组)和空白对照组(NC组).制备dbpA-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聚合酶链反应(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转染SW620细胞48h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细胞中dbpA 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Western blot检测SW620细胞的dbpA蛋白表达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并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结果 PCR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shRNA-dbpA病毒表达载体,shRNA-dbpA显著下调了SW620细胞中dbpA的表达,所构建的重组慢病毒有较高的基因沉默效率,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shRNA-dbpA组的dbpA表达水平下调.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凋亡率分别为(26.60±0.38)%、(1 2.54±0.25)%和(4.46±0.19)%,shRNA-dbpA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且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增多(P<0.0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各组的增殖第5天吸光度值分别为1.183±0.226、5.295±0.282和10.207±0.383,shRNA-dbpA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细胞克隆数分别为(37±3)、(64±5)和(175±10)个,shRNA-dbpA组显著低于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 以dbpA为靶标的RNA干扰能下调大肠癌细胞株SW620中的dbpA表达,显著增加细胞的凋亡,阻滞细胞于G0/G1期,降低了细胞的增殖克隆能力.
作者:刘瑞廷;王国荣;邱健;阎立昆;李小军;王小强;刘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短程化疗治疗脊柱结核临床疗效与外周血mRNA基因表达谱的关系.方法 实验组为27例脊柱结核患者,分为3组:A组(未治疗时段组)8例、B组(治疗结束时段组)9例、C组(1年随访时段组)10例.对照组为5例非结核患者.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及核转录因子(NF)-κB检测.结果 临床结果显示A组结核病灶活动;B、C两组结核病灶治愈.基因表达谱提示实验组、对照组有1 89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A、B组之间显著差异表达基因942个,上调936个,下调6个,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炎症及宿主的免疫调节机制;B、C组之间表现为30条非特异性差异基因.A组较B、C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y)、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这与NF-κB的表达水平相一致.结论 超短程化疗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与外周血mRNA基因表达水平相一致;外周血mRNA表达谱芯片可用于评估超短程化疗疗效.
作者:牛宁奎;王骞;施建党;王自立;耿广起;金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62P在脓毒症小鼠炎性反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小鼠脓毒症模型;将6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假手术组、CLP组、CLP+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检测处理后24 h外周血血小板CD61、CD62P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结果 CLP组血小板计数为(167.0 ±31.4)×106/L较阴性对照组[(289.7 ±45.9)×106/L]、假手术组[(267.7±25.4)×106/L]、替罗非班组[(217.0 ±29.7) ×106/L]明显降低(P<0.01);CLP组CD61、CD62P[(91.22 ±2.96)%、(7.87±2.90)%]及TNF-α、IL-6[(723.51±96.65)、(757.35±131.48) ng/L]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替罗非班组CD61、CD62P[(67.50±8.67)%、(3.53±0.78)%]及TNF-α、IL-6[(426.38±16.69)、(482.32±56.73)ng/L]表达较CLP组降低(P<0.01);脓毒症小鼠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62P表达与炎性因子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62P可能通过调控炎性因子表达参与脓毒症炎性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孙运秀;薛寅凯;刘延军;朱鹏程;窦东伟;陈立波;程平;杨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甘露糖敏感性绿脓杆菌制剂(PA-MSHA)对肝细胞肝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 培养人肝癌细胞株MHCC97L及HepG2,以不同剂量的PA-MSHA作用于肝癌细胞,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技术及Western blot检测PA-MSHA作用前后肝癌细胞EMT相关基因及转录因子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PA-MSHA治疗前后裸鼠模型肝癌组织中钙黏蛋白(E-cadherin)及转录因子Snail和Slug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A-MSHA治疗组肝癌细胞E-cadherin表达显著增强,而波形蛋白(Vimentin)、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in)、核因子-kappa B(NF-κB)以及转录因子Snail和Slug的表达显著降低,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而外源性甘露糖显著抑制PA-MSHA对上述蛋白的调控作用.免疫荧光也显示PA-MSHA上调肝癌细胞E-cadherin表达而抑制Vimentin的表达,显微镜下细胞形态也由不规则的梭形转变为相对规则的卵圆形.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荷瘤裸鼠经PA-MSHA治疗后肝癌组织E-cadherin的表达显著增强,而Snail及Slug的转录则受到显著抑制(P<0.05).结论 PA-MSHA可以通过识别结合肝癌细胞表面的甘露糖显著抑制肝癌EMT的发生.
作者:李登科;肖宇;黄涛;智绪亭;陈泽婷;陈阳;毕建坤;侯金坪;陈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DHA)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胶质瘤C6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DHA对C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Raf/丝裂原细胞外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及凋亡蛋白的表达.结果 DHA对C6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呈剂量时间依赖性,DHA作用24、48 h后半数抑制剂量(IC50)分别为96.52、48.70 μmol/L;50、100 μmol/L DHA作用C6细胞10h后,其凋亡率分别为(10.32±0.63)%、(24.48 ±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HA可明显下调MEK和ERK蛋白磷酸化水平,抑制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表达,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DHA对C6细胞具有诱导凋亡和抑制增殖的 作用.
作者:杜伟;庞长河;王栋梁;薛亚轲;宋来君;魏新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大肠癌组织中Girdin蛋白的表达,探讨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对84例大肠癌及40例腺瘤、30例癌旁黏膜组织进行Girdin蛋白检测,统计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84例大肠癌组织中Gird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2.9%,癌旁黏膜组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腺瘤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腺瘤Gird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11.1%、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52,P<0.01;x2=6.391,P<0.05x2 =4.518,P<0.05).大肠癌组织中Gird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1),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P>0.05).大肠癌Girdin蛋白阳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为30.6%,阴性组5年生存率为8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ird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作者:邓晓娥;平金良;鲁萍;朱平;许炳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丙泊酚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丙泊酚对A549细胞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测定丙泊酚对A549细胞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应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AQP1蛋白表达对肺癌A549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MTT法和流式细胞法显示不同浓度丙泊酚作用A549细胞株48h后,细胞抑制率和凋亡率分别为(52.8±5.2)%、(61.2±5.9)%、(69.4±6.1)%;(42.8±4.1)%、(59.8±11.2)%、(71.4±13.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丙泊酚作用A549细胞48h后,AQP1蛋白的表达水平为0.87±0.12、0.54±0.07、0.31 ±0.04;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不同浓度丙泊酚作用于A549细胞后,迁移细胞数分别为(61.35±8.98)、(51.78±7.58)、(40.35±5.12)个.结论 丙泊酚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能抑制肺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QP1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赵佳;刘东雷;杨洋;吴恺;赵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粪便DNA中p33生长抑制基因1b(p33ING1b)启动子甲基化,探讨其在两种标本中检测的一致性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粪便标本及对照组粪便标本,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MSP)检测p33ING1b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结果 37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粪便中p33ING1b启动子甲基化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78%、78.38%,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4.60%,具有明显相关性(r=0.838,P<0.01).粪便DNA中p33ING1b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癌组织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检测粪便DNA中p33ING1b启动子甲基化能反映其在肿瘤组织中甲基化状况.
作者:黄沁园;何纯刚;陈利生;吴鸿根;邓洪强;潘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凋亡的影响.方法 癌灶黏膜送检45例Ⅲ、Ⅳ期中低位直肠癌观察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并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化疗前1d、化疗结束后1、3、5d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表达,比较淋巴细胞的凋亡及坏死.结果 实验组直肠癌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表达下降以化疗结束后24 h低,7~10d可恢复到化疗前水平.化疗开始2d后,CD3、CD4、CD8细胞数量与化疗前1d比较下降明显[(32.19±2.89)%比(58.17±6.95)%、(22.32±2.72)%比(40.25±9.22)%、(15.76±5.41)%比(23.72±3.62)%,P<0.05].化疗结束3d后各指标全面回升,CD3、CD4细胞数量与化疗1d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5d,外周血CD3+、CD4+均升高,与化疗前比较,CD4 +/CD8+明显升高[(4.55±1.31)%比(1.28±0.58)%],而CD8+T淋巴细胞则明显下降[(11.18±7.21)%比(23.72±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能明显抑制直肠癌肿瘤细胞的增殖,化疗结束至手术间歇期以7 ~10d为宜.有效的新辅助化疗可通过调节肿瘤环境T细胞水平促使患者免疫功能的好转.
作者:周军;徐鋆耀;阿不都斯木·艾沙;阿合提别克·塔布斯;孙存山;王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RIP3)是一个有效的诱导凋亡蛋白[1].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凋亡诱导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收集结直肠癌及正常组织配对标本68例.2.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将总RNA反转录为cDNA后进行FQ-PCR检测.RIP3上、下游引物序列分别为5’-TGCTGAAAGAAGTGGTGCTT-3’,5’-AGCCTCCCTGAAAT-GTGGAC-3’.3.Westem blot:将组织蛋白电泳分离后转至聚偏氟乙烯(PVDF)膜;经封闭、一抗及酶标二抗体孵育,以二氨基联苯胺显色.
作者:冯晓冬;宋琦;李传伟;唐华美;彭志海;王学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组织特异性的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ATB1)与胶质瘤的增殖、侵袭等密切相关[1].为了解SATB1和胶质瘤的关系,我们通过RNA干扰技术和裸鼠内U251成瘤实验,观察SATB1在裸鼠体内是否敲低,以及对U251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作者:楚胜华;朱志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本实验旨在观察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炎症模型中,载脂蛋白M(apoM)是否能够影响小鼠血清中炎性因子的水平,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6 ~8周龄C57BL/6雄性载脂蛋白M基因野生型(apoM+/+)小鼠和载脂蛋白M基因缺失型(apoM-/-)小鼠各12只,在苏州大学SPF级的层流动物房内进行饲养繁殖,LPS(纯度>97%)购自美国Sigma公司;MILLIPLEX MAPmate Buffer试剂盒购自美国默克密理博(Merck Millipore)公司;Luminex 200多功能液相芯片分析仪购自上海透镜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刘洪尧;梁云;刘中华;邵朋朋;王志刚;罗光华;徐宁;张晓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193b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作为CRC诊断标记的潜能.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析miR-193b在Ⅱ、Ⅲ、Ⅳ期及整体CRC中的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及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miR-193b作为CRC诊断标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应用Cluster聚类法分析其表达水平与CRC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miR-193b在Ⅱ、Ⅲ、Ⅳ期及整体CRC中分别下调3.860倍(P<0.05)、2.680倍(P<0.05)、5.280倍(P<0.05)、3.410倍(P<0.05).miR-193b筛查CRC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61.29%和77.42%,曲线下面积(AUC)为0.728.而其表达水平和CRC的分期无明显相关.结论 miR-193b具有作为CRC诊断标记的潜能.
作者:徐学虎;吴小兵;伍尚标;孙嫣;刘海波;陈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核受体辅激活蛋白5(NCOA5) mRNA及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74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NCOA5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中NCOA5 mRNA (74.3%)和蛋白(83.8%)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结直肠癌组织中NCOA5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而与肝脏转移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 NCOA5的低表达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转移.
作者:马从乾;王雅;杨轲;赵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6 (IL-6)基因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的影响.方法 将携带IL-6及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腺病毒载体(Ad-IL-6-GFP)及空载体(Ad-GFP)感染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IL-6 mRNA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周期;细胞迁移实验和黏附实验检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 IL-6腺病毒载体感染脊髓星形胶质细胞96 h后,Ad-IL-6-GFP组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Ad-G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结果显示,Ad-IL-6-GFP组吸光度(A)值明显降低,与Ad-GF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结果显示,IL-6基因减少了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在G1期[(5.40±0.90)%]的比例,而S期[(7.26±0.40)%]和G2期[(83.52 ±0.50)%]细胞比例显著增加,与Ad-GF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迁移实验和黏附实验结果显示,IL-6载体能够促进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论 IL-6腺病毒载体能够促进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周期进程、增殖、迁移及黏附能力.
作者:刘涛;曹富江;徐云强;冯世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诱导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p38的高表达可诱导神经细胞死亡.但SAH后两者的关系鲜有研究.本研究旨在观察p38对iNOS活性的调控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AH组、溶剂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和p38抑制剂组(SB203580).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38和磷酸化p38(p-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anta Cruz公司)的表达.参照南京建成试剂盒说明书检测iNOS活力.
作者:赵舒杨;黄立勇;周文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不同临床分期膀胱移行上皮癌(BTCC)组织中微小RNA(miRNA,miR)-107的表达水平,探讨miR-107调控通路与BT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BTCC手术切除标本56例,每例标本均选用癌组织中心及其远端正常黏膜对照.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切除标本中的miR-107、let-7、Dicer、Ras/高迁移率族蛋白A2 (HMGA2)、锌指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1(ZEB1)/锌指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2(ZEB2)的表达,并分析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1) miR-107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14.983±6.215比9.124±5.595),其在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高于非浸润性,并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有关(15.183±6.035比11.728±5.472,14.663±5.215比10.983±5.674,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let-7下游调控因子Ras/HMGA2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89.3%比23.2%,80.3%比28.6%,P<0.05);let-7、Dicer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黏膜(P<0.05);(2) miR-107与let-7、Dicer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miR-107与BTCC临床分期相关,可能通过调控let-7、Dicer通路,从而介导膀胱癌发生、发展.
作者:王智宇;顾朝辉;杨锦建;朱朝晖;曾甫清;魏金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生存素(Survivin)、核因子-κB (NF-κB)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36例肝癌组织、32例相应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Survivin、NF-κB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Survivin蛋白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0/10),存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1.7%,在癌旁组织为15.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2,P<0.05);Surviv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在正常组织中NF-κB不表达(0/10),而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80%,在癌旁组织为9.68%,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比较,明显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61,P<0.05);NF-κ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x2值分别为11.32、7.86、7.17,P<0.05),然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直径无相关(P>0.05).Survivin、NF-κ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之间无明显相关(r=-0.712).结论 Survivin、NF-κB在原发性肝癌中的高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病理生理机制相关.Survivin、NF-κB两者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
作者:李力;邓敏;杨桂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泛素样含PHD和环指域1(UHRF1)沉默对人肿瘤细胞HO-8910和HO-8910 PM的影响.方法 以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和HO-8910 PM为研究对象,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下调UHRF1在上述细胞中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O-8910和HO-8910 PM细胞转染前后UHRF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UHRF1蛋白的表达水平;转染第4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株细胞转染前后的凋亡水平;转染后24、48、72、96、120 h,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UHRF1敲减前后两株细胞增殖水平的变化.结果 RNAi技术敲减UHRF1在HO-8910和HO-8910 PM细胞中的表达后,实验组(kd组)中UHRF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低于阴性对照组(nc组)和空白组(bl组,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HO-8910细胞在kd、nc和bl组的凋亡率分别为(16.04±1.41)%、(8.43±0.94)%、(7.76±0.36)%,kd组细胞凋亡率高于nc组和bl组(P<0.01),nc组和b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8910 PM细胞在kd、nc、bl组的凋亡率分别为(17.98±4.39)%、(8.92±2.39)%、(8.18±0.83)%,kd组细胞凋亡率高于nc组和bl组(P<0.05),nc组和b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K-8结果显示,HO-8910和HO-8910 PM细胞从转染后48 h开始,kd组细胞增殖率低于nc组和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nc组和bl组细胞比较,细胞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制UHRF1在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和HO-8910 PM的表达后,细胞的凋亡水平增高,增殖能力减弱.
作者:邵丽佳;沈利洪;葛梦圆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