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胜华;朱志安
目的 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及谷氨酸转运体(EAAT2)在心肌肥厚大鼠心脏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结扎制备心肌肥厚模型,64只F344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结扎后2、3、4和8周组,每组组内再进一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8).采用超声心动图证实心肌肥大模型的建立,并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连接蛋白43(Cx43)、NMDAR1和EAAT2的表达.结果 通过测定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和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PWLVd),证实心肌肥厚模型建立成功.腹主动脉结扎术后3周,心肌肥厚达到大[(1.72±0.17) mm比(1.29±0.24) mm、(2.12±0.12) mm比(1.43±0.37) mm,P< 0.05].在腹主动脉结扎术后3周及4周,心肌NMDAR1及EAAT2的阳性表达面积(Area,%)和积分吸光度(IA,%)显著升高(术后4周,NMDAR1:1.51±0.45比0.79±0.63、1.11±0.29比0.60 ±0.17,EAAT2:1.69±0.47比0.99±0.53,1.31±0.39比0.90±0.47,P<0.05);术后3、4及8周,心肌Cx43 Area(%)和IA(%)也明显升高(术后4周:2.51±0.85比1.11 ±0.33、1.94±0.66比0.80±0.55,P<0.05).结论 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细胞中NMDAR1和EAAT2的表达明显上调,证实谷氨酸信号系统参与了心肌肥厚的重构过程.在心肌肥厚重构后第8周,NMDAR1和EAAT2的效应降低,而Cx43的效应则相对持续较长时间.
作者:理国富;刘子由;陈光献;杜尚明;梁孟亚;姚尖平;吴钟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结直肠癌(CRC)诊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国各地的教学医院和大型医院的诊治模式在强调个体化的基础上渐趋规范,从而使CRC患者能够接受更加专业、优质的诊治.但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地域性结直肠外科学术水平发展的不平衡.现就我国目前CRC的诊疗现状进行分析.
作者:王磊;刘志华;汪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甲状腺癌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乳头状癌(PTC)、滤泡状癌(FTC)、髓样癌(MTC)和未分化甲状腺癌(ATC),PTC为主要类型,约占80%.目前甲状腺癌的常规治疗方式有外科手术、放射碘治疗和促甲状腺素抑制疗法[1].面对难治性甲状腺癌包括髓样癌、未分化癌和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常规治疗方法均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近年来以分子标志物为指导的患者个体化治疗和靶向治疗药物的不断涌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希望.现针对甲状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晓意;林晓东;杜嘉林;赵刚;吴泽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过继性T细胞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近年来被广泛研究.随着应用肿瘤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TIL)、嵌合型受体(CAR-T)淋巴细胞及γδ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1],进行了大量临床试验,过继性T细胞治疗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对γδT淋巴细胞,包括其各亚型(Vδ1、Vδ2及Pan-γδ)的体外扩增方法及临床应用研究加以综述.
作者:鲍轶;莫娟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53抗体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因食管鳞癌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8例,其中男68例,女30例,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7、30、90、180天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p53抗体,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结合进行研究.结果 (1)食管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浓度[(338.96±104.14) ng/L比(242.30±39.79) ng/L]和阳性率(37.8%比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食管癌患者血清p53抗体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体积无关(P>0.05),而与患者吸烟量、肿瘤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3)在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浓度呈下降趋势,术后第30天基本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1)血清p53抗体可以作为食管鳞癌诊断和判断其预后的潜在标志物.(2)监测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的血清p53抗体水平对早期发现其复发或转移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杨海平;吴骏;刘俊峰;刘紫强;李卫强;郝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是核苷酸切除修复途径的关键基因,ERCC1基因多态性可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增加.我们采用测序法探讨ERCC1基因rs11615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作者:汝干;杨晓东;邢春根;张舒羽;徐小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在多种诱因下发生表型转变、迁移和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线粒体会出现复杂的变化.从调节细胞能量代谢的线粒体入手,研究抗AS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发现,生理浓度的睾酮具有抗AS作用.本实验旨在观察睾酮对VSMC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探讨睾酮抗AS的机制.
作者:周炜;刘玮;廖华;曹喆;谢寒;张韶英;陈曼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X线照射成骨细胞后,细胞形态、胞内微结构及纤维肌动蛋白的变化.方法 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以0、0.5、5.0Gy作用成骨细胞(MC3T3-E1)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微结构变化以及异硫酸氢荧光素-鬼笔环肽(FITC-phalloidin)对各实验组细胞的纤维肌动蛋白(F-actin)进行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实验组F-actin细胞骨架的变化.结果 X线照射后2h,0.5、5.0Gy组细胞F-actin绿色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未照射组(25.329±12.209、27.021±13.049比29.107±13.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4h后0.5、5.0Gy组细胞肌动蛋白骨架发生重构,F-actin染色逐渐增强、纤维增粗,照射后第3天时为显著(38.687±18.072、36.039±12.128比35.645±17.213),至第5天时F-actin染色逐渐恢复正常,与0Gy组接近(28.527±14.107、27.258±13.322比27.309±15.039).结论 X线辐射短时间内能使成骨细胞骨架破坏、F-actin解聚,但随后细胞肌动蛋白骨架发生重构,F-actin表达增强,至第5天时逐渐恢复正常.
作者:黄群;董启榕;陈明;徐炜;王创利;史高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抑制气管移植物核因子-κB (NF-κB)蛋白表达对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取50只BALB/c和C57BL/6小鼠分为3组:同基因移植组(A组)、脂质体对照组(B组)和小干扰RNA (siRNA)干扰组(C组).体外建立siRNA干扰NF-κB蛋白低表达支气管移植物以及气管移植动物模型,后比较各组移植后第7、14和28天排斥反应的程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F-κ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炎性细胞浸润、气管通畅度和上皮细胞存活率.结果 与A组比较,气管移植后第14天,B组支气管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管腔出现纤维阻塞,通畅度为(62.0±16.7)%,支气管上皮细胞存活率为(11.0±24.6)%;而C组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管腔通畅度为100% (P <0.05),C组支气管上皮细胞存活率为(78.80±4.41)%(P<0.05);气管移植后第21天,B、C两组管腔通畅度及上皮细胞存活率均为0.结论 siRNA沉默支气管上皮细胞NF-κB蛋白表达可通过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的水平,延长气管管腔的通畅时间和上皮细胞存活时间,从而延缓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展.
作者:何筱天;吴多光;姜明;王稳健;王铭辉;张惠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调节性T细胞(Tregs)是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稳态的关键成分之一.微小RNA (miRNA)的发现及功能研究是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之一.然而对于其确切功能的了解,特别是在免疫反应中作用与意义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初步研究提示,miRNA在Tregs发育、成熟及功能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现阐述生理和病理条件下miRNA对Tregs的影响及其意义.
作者:赵洪强;李为民;姚咏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RIP3)是一个有效的诱导凋亡蛋白[1].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凋亡诱导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收集结直肠癌及正常组织配对标本68例.2.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将总RNA反转录为cDNA后进行FQ-PCR检测.RIP3上、下游引物序列分别为5’-TGCTGAAAGAAGTGGTGCTT-3’,5’-AGCCTCCCTGAAAT-GTGGAC-3’.3.Westem blot:将组织蛋白电泳分离后转至聚偏氟乙烯(PVDF)膜;经封闭、一抗及酶标二抗体孵育,以二氨基联苯胺显色.
作者:冯晓冬;宋琦;李传伟;唐华美;彭志海;王学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RNAi)沉默DNA结合蛋白A(dbpA)基因对大肠癌细胞株SW620增殖的影响,探讨该基因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3组:慢病毒干扰组(shRNA-dbpA组)、非特异性序列组(CON组)和空白对照组(NC组).制备dbpA-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聚合酶链反应(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转染SW620细胞48h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细胞中dbpA 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Western blot检测SW620细胞的dbpA蛋白表达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并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结果 PCR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shRNA-dbpA病毒表达载体,shRNA-dbpA显著下调了SW620细胞中dbpA的表达,所构建的重组慢病毒有较高的基因沉默效率,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shRNA-dbpA组的dbpA表达水平下调.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凋亡率分别为(26.60±0.38)%、(1 2.54±0.25)%和(4.46±0.19)%,shRNA-dbpA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且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增多(P<0.0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各组的增殖第5天吸光度值分别为1.183±0.226、5.295±0.282和10.207±0.383,shRNA-dbpA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细胞克隆数分别为(37±3)、(64±5)和(175±10)个,shRNA-dbpA组显著低于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 以dbpA为靶标的RNA干扰能下调大肠癌细胞株SW620中的dbpA表达,显著增加细胞的凋亡,阻滞细胞于G0/G1期,降低了细胞的增殖克隆能力.
作者:刘瑞廷;王国荣;邱健;阎立昆;李小军;王小强;刘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核受体辅激活蛋白5(NCOA5) mRNA及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74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NCOA5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中NCOA5 mRNA (74.3%)和蛋白(83.8%)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结直肠癌组织中NCOA5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而与肝脏转移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 NCOA5的低表达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转移.
作者:马从乾;王雅;杨轲;赵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为了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和ABO血型分布之间的相关性,我们收集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院1999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AS患者702例,并对其ABO血型分布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病例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院1999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确诊为AS的患者,共702例.正常对照组:采用蔡振华等[1]报道健康人ABO血型分布结果,共3 694例健康体检者.
作者:刘文杰;马梦君;黄霖;杨睿;陈铿;蔡兆鹏;王鹏;吴燕峰;沈慧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及血浆胱抑素C(Cys C)、血浆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及肾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62例脓毒症确诊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C组,n=31)接受常规的常规治疗,包括:早期复苏、监测乳酸指导补液、抗菌药物应用、机械通气、血液净化,联用乌司他丁组(UTI组,n=31)在接受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天测定尿液NGAL、Kim-1及血浆Cys C、IL-18.结果 C组治疗后NGAL(3.43±0.35) μg/L、Kim-1 (5.37 ±0.30) μg/L、Cys C (9.29±0.28) mg/L及IL-18水平(136.87±6.43) ng/L与治疗前[NGAL(0.92 ±0.10) μg/L、Kim-1(4.13±0.22) μg/L、Cys C (3.53±0.25) mg/L及IL-18水平(83.37±7.65)n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UTI组差异更为明显[治疗后NGAL(2.71±0.22) μg/L、Kim-1(4.79±0.23) μg/L、Cys C (7.29±0.33) mg/L及IL-18水平(110.28±6.86) ng/L比治疗前NGAL(0.99 ±0.37) μg/L、Kim-1 (4.21±0.25) μg/L、Cys C(3.50±0.25) mg/L及IL-18水平(84.27±7.51) ng/L,P<0.01].结论 联用乌司他丁能显著降低NGAL、Kim-1、Cys C及IL-18水平,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所致急性肾损伤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孙小聪;邵义明;黄河;麦振华;观春明;谢玉柳;尹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的气道重构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star雄性大鼠48只分为3组,每组16只.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16只:于第1、14天在无菌操作下行颈前气管穿刺术,向气管内注入无菌注射用水0.2ml;COPD模型组(B组)16只:第1、14天向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200 μg(200 μl),第2~13、15 ~ 28天每天置于自制的烟熏箱内进行被动吸烟,每次10支,每天2次,每次持续60 min,连续28 d;断烟组(C组)16只:第1、14天向气道内注入LPS溶液200 μg(200 μl),第2~13、15~ 21天每天置于自制的烟熏箱内进行被动吸烟,每次10支,每天2次,每次持续60 min,连续21 d,实验后1周断烟正常饲养.造模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气道炎症、气道重构及肺组织的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3组肺组织HMGB1蛋白的表达.结果 (1)B、C组气道重构指标细支气管管壁厚度与气管外径比值(MT,%)(B组9.21±3.54、C组8.23±3.32)、管壁面积与气管总面积比值(MA,%)(B组20.25±3.23、C组17.44±2.57)与A组[MT(4.62±2.58)%、MA(10.72±1.12)%]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C组较B组比较降低(P<0.05).(2)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C组HMGB1蛋白表达[B组(1.621±0.254)、C组(1.234±0.327)]与A组(0.462±0.581)比较明显增强(P<0.05),C组较B组HMGB1蛋白表达减弱(P<0.05).结论 COPD疾病进展出现气道重构,且HMGB1的表达增强,说明HMGB1的表达可能与COPD的气道重构有关.
作者:刘英;余海彬;刘小军;法宪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组织特异性的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ATB1)与胶质瘤的增殖、侵袭等密切相关[1].为了解SATB1和胶质瘤的关系,我们通过RNA干扰技术和裸鼠内U251成瘤实验,观察SATB1在裸鼠体内是否敲低,以及对U251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作者:楚胜华;朱志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胰腺疾病主要包括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急性胰腺炎(AP)约有20% ~ 30%的患者会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高达20%.慢性胰腺炎括酒精性、非酒精性、遗传性胰腺炎,常与胰腺癌发病有一定联系,其胰腺癌发病风险增加约10~20倍.近年来胰腺外科的实验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胰腺炎和胰腺癌方向.现就相关热点问题进行阐述.
作者:王谦;赵青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前列腺癌(PCa)相关成纤维细胞(CAF)中雄激素受体(AR)对PCa生长能力的作用.方法 用RNA干扰方法降低已经永生化的CAF细胞中AR的表达,得到CAF-ARsi细胞及对照组CAF-sc细胞;用噻唑蓝(MTT)实验、软琼脂糖凝胶实验分别检测CAF中AR表达水平对PCa细胞体外贴壁生长、悬浮生长能力的影响;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AR及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建立CAF-ARsi细胞及对照组CAF-sc细胞,MTT实验结果显示在第6天时CAF-ARsi细胞生长速度要比CAF-ARsc细胞慢32.40%;软琼脂糖凝胶实验显示PC3与CAF-ARsi共培养时生成的克隆数较CAF-ARsc细胞下降33.47%;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干扰CAF细胞中AR表达可明显抑制CAF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多种生长因子的分泌.结论 CAF细胞中AR通过调控多种生长因子分泌对PCa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光磊;包益平;石磊;高振利;万峰春;林春华;于胜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下调胶质瘤细胞株LN229中微丝相关蛋白1L2 (AFAP1L2)的表达对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LN22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无义序列小于扰RNA (siRNA)转染组和AFAP1 L2 siRNA转染组进行细胞培养,细胞转染siRNA后,采用Transwell、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FAP1L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转染siRNA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无义序列siRNA转染组、AFAP1L2 siRNA转染组AFAP1L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10、1.00±0.13、0.5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12、0.92±0.08、0.21±0.02,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13、1.12±0.07、0.17±0.01,表明AFAP1 L2 siRNA转染组MMP-2和MMP-9蛋白表达降低(P<0.05).侵袭和迁移实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无义序列siRNA转染组、AFAP1 L2 siRNA转染组Transwell侵袭实验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46.74±10.52)、(236.85±11.74)、(40.14±8.32)个,Transwell迁移实验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58.36±11.46)、(230.52±9.87)、(56.43±7.16)个,细胞划痕实验48 h迁移到空白处的细胞数分别为(296.60±27.14)、(113.80±25.43)、(51.20±13.25)个,说明转染AFAP1L2 siRNA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沉默胶质瘤细胞中AFAP1L2的表达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作者:孙树鹏;王琼;王修玉;尚超;王金环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