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球生;曾育杰;许鹤洋;张旸;李守峰;褚忠华
目的 观察急性子不同提取部位对人膀胱癌EJ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急性子进行提取分离,得到水部、醇部、石油醚部、乙酸乙酯部及正丁醇部,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各提取部位对人膀胱癌EJ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结果 急性子乙酸乙酯部、正丁醇部、水部、醇部、石油醚部对EJ细胞增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其对EJ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依次为0.041、0.442、2.224、1.254、1.671 g/L.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0.08 g/L的急性子乙酸乙酯部作用于EJ细胞24 h后,G2/M期细胞比例为(22.3±3.1)%,较空白对照组的(14.5±2.5)%显著增高(P<0.05).不同浓度的乙酸乙酯部作用于EJ细胞24h后,EJ细胞的凋亡率由对照组的(14.27±1.42)%分别增至(29.88±1.29)%、(36.91±2.35)%、(43.77±3.48)%、(77.73±3.18)%和(80.35±5.41)%.结论 急性子不同提取部位对人膀胱癌EJ细胞株的增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部抑制作用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分裂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蔡阳;宋文;丁玉峰;杨俊;陈瑞宝;刘卓;杨竣;王涛;王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内毒素休克大鼠海马炎性反应和认知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内毒素休克组、高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内毒素血症组(High-dose Dex组)和低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内毒素血症组(Low-dose Dex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海马白细胞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中凋亡标志物活化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水平.Morris水迷宫法测定认知功能.结果 每小时2.0μg/kg和0.5μg/kg右旋美托咪啶分别使内毒素休克大鼠海马IL-6表达下降67.1%和36.5% (P<0.05),TNF-α表达下降56.7%和53.1%(P<0.05),活化Caspase-3水平下降32.5%和38.5% (P <0.05),并缓解内毒素休克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可缓解内毒素休克大鼠海马炎性反应并减轻内毒素休克导致的认知功能损伤.
作者:陈岱莉;黄晓雷;齐晓非;曹君;李元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K-ras、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BRAF)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突变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412例结直肠癌组织K-ras、BRAF基因常见密码子突变特征,分析K-ras、BRAF突变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412例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率为37.9%,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率为45.2%,高于结肠癌(28.8%,P <0.05).K-ras基因突变中单个位点突变率为35.4%,2个位点的突变率为2.2%,3个位点突变率为0.2%.K-ras突变常见于12和13位密码子,12位密码子占32.0%,分别为G12D(15.0%)、G12V(9.5%)、G12C(3.9%)、G12S (2.9%)、G12A(2.4%)和G12R (0.7%),13位密码子占6.1%,均为G13D.K-ras基因突变方式以G→A为主.Ⅰ+Ⅱ期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率(30.4%)低于Ⅲ+Ⅳ期(45.2%,P<0.05),基因位点突变分析只发现G12V突变率在TNM分期Ⅰ+Ⅱ期的突变率(5.9%)低于Ⅲ+Ⅳ期(13.0%,P<0.05).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大体类型、组织学分型以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直肠癌中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为2.4%,其中结肠癌中的BRAF基因的突变率(4.9%)高于直肠癌(0.4%,P<0.05).结论 在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以单个位点突变为主,其中又以G12D为常见,其中G12V突变可能与结直肠癌进展相关.直肠癌K-ras突变率高于结肠癌,而结肠癌BRAF突变率高于直肠癌.K-ras、BRAF基因突变在结肠癌和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不同.
作者:杨常顺;李伟华;蔡少鑫;王欢;王乐;周飙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稳定的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探讨早期联合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其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Hatteras Instruments PCI3000精密打击器,将120只SD雄性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并完全随机分为4组,A组为损伤对照组,B组为EPO治疗组,C组为BMSCs治疗组,D组为BMSCs联合EPO治疗组.术后1、3、7、14、28d每组分别取6只大鼠,观察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评分、细胞凋亡指数和核因子(NF)-200的表达,其中C组和D组加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的BMSCs在损伤区的阳性率.结果 术后7、14、28 d,B、C、D组BBB运动功能评分高于A组,D组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损伤区细胞明显凋亡,3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细胞凋亡指数在各时间段内组间比较均为:A>B>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200表达水平于术后迅速下降,3d以后逐渐升高,各时间段内组间比较均为:A<B<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dU标记的BMSCs阳性率在术后各时间段D组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BMSCs和EPO早期联合应用可通过减少细胞凋亡、促进神经蛋白表达对损伤组织起保护和修复作用,提高疗效.
作者:曾智谋;范忠诚;张寿;刘亦恒;吴多庆;韩贵宾;王琮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过继性T细胞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近年来被广泛研究.随着应用肿瘤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TIL)、嵌合型受体(CAR-T)淋巴细胞及γδ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1],进行了大量临床试验,过继性T细胞治疗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对γδT淋巴细胞,包括其各亚型(Vδ1、Vδ2及Pan-γδ)的体外扩增方法及临床应用研究加以综述.
作者:鲍轶;莫娟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组织特异性的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ATB1)与胶质瘤的增殖、侵袭等密切相关[1].为了解SATB1和胶质瘤的关系,我们通过RNA干扰技术和裸鼠内U251成瘤实验,观察SATB1在裸鼠体内是否敲低,以及对U251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作者:楚胜华;朱志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53抗体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因食管鳞癌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8例,其中男68例,女30例,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7、30、90、180天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p53抗体,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结合进行研究.结果 (1)食管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浓度[(338.96±104.14) ng/L比(242.30±39.79) ng/L]和阳性率(37.8%比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食管癌患者血清p53抗体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体积无关(P>0.05),而与患者吸烟量、肿瘤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3)在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浓度呈下降趋势,术后第30天基本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1)血清p53抗体可以作为食管鳞癌诊断和判断其预后的潜在标志物.(2)监测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的血清p53抗体水平对早期发现其复发或转移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杨海平;吴骏;刘俊峰;刘紫强;李卫强;郝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烟碱对严重腹腔感染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腹腔感染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腹腔感染组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法(CLP)制作严重腹腔感染模型;治疗组CLP后烟碱治疗;对照组仅行单纯剖腹手术.各组术后24、48 h分别取小肠组织行病理学观察、核因子(NF)-κBp6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mRNA检测.结果 腹腔感染组小肠黏膜病理损害明显,小肠NF-κBp65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48.67±15.04比13.00±5.76,P<0.05),且HMGB1 RNA表达增强(0.466 ±0.068比0.255±0.033,P<0.05),48 h组显著性高于24h组(0.661±0.069比0.466±0.068,P<0.01);治疗组较腹腔感染组小肠黏膜病理性损害明显减轻,NF-κBp65指数显著性降低(17.33±7.97比48.67±15.04,P<0.05),HMGB-1 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0.391±0.139比0.466±0.068,P<0.05).结论 烟碱对严重腹腔感染大鼠肠黏膜屏障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李锟;吴承堂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D3淋巴结清扫联合盆底自主神经保留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我院2010年以来行直肠癌D3淋巴结清扫联合盆底自主神经保留术的2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131例和开腹组80例,并对两组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3.33±0.72)h,术后1~4d下床活动,术后平均排气时间为(3.48 ±0.82)d,术后病理报告切除淋巴结数(14.94±3.41)枚/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2%(16/131),其中切口感染9例,肺部感染2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出血4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P>0.05)和术后并发症(P>0.0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P<0.01)和住院时间(P<0.05)低于开腹组,开腹组手术时间(P<0.01)低于腹腔镜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性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直肠癌D3淋巴结清扫联合盆底自主神经保留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且患者术后恢复快,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同时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霆;孟翔凌;张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肺癌是人类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Syk是重要的抑癌基因,DNA启动子甲基化是影响抑癌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该机制可被地西他滨逆转,我们拟探讨地西他滨对肺癌Syk表达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地西他滨逆转脾酪氨酸激酶DNA启动子甲基化在肺癌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耀文;董尚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G2(CCNG2)和SiSo细胞表达的受体结合肿瘤抗原(RCAS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CNG2和RCAS1在57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CCNG2大肠癌组织的表达率为45.61% (26/5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表达率(89.47%,51/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CNG2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RCAS1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率为80.70%(46/5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表达率(47.37%,27/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CAS1与大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联合检测大肠癌组织中CCNG2和RCAS1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大肠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
作者:叶松;张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雨蛙素小鼠腹腔注射时其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变化.方法 采用C57小鼠以雨蛙素50 μg/kg分别间断腹腔注射3、6、9、12次诱发胰腺炎,检测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胰腺水含量、胰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组织学病理评分、肺脏组织HE染色.结果 常规雨蛙素剂量(50 μg/kg)分别注射3、6、9、12次时,实验组血清淀粉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9次时达到高峰[(25 966.67±3 787.02) U/L];胰腺水含量在实验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注射6次时达到峰值[(81.13±1.03)%];胰腺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注射3次胰腺HE染色仅有轻度水肿和少量炎细胞浸润,6次时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水肿,9次时胰腺小叶边缘出现少量的坏死灶,12次可见到大范围的腺泡坏死灶[组织病理评分(8.20±0.84)分],镜下表现出坏死性胰腺炎改变.结论 在C57小鼠体内,常规雨蛙素剂量(50 μg/kg)间断腹腔注射6次可诱发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而12次可诱发出坏死性胰腺炎改变.
作者:余鹏飞;白槟;徐斌;郝一鸣;邱兆岩;王谦;冯全新;赵青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62P在脓毒症小鼠炎性反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小鼠脓毒症模型;将6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假手术组、CLP组、CLP+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检测处理后24 h外周血血小板CD61、CD62P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结果 CLP组血小板计数为(167.0 ±31.4)×106/L较阴性对照组[(289.7 ±45.9)×106/L]、假手术组[(267.7±25.4)×106/L]、替罗非班组[(217.0 ±29.7) ×106/L]明显降低(P<0.01);CLP组CD61、CD62P[(91.22 ±2.96)%、(7.87±2.90)%]及TNF-α、IL-6[(723.51±96.65)、(757.35±131.48) ng/L]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替罗非班组CD61、CD62P[(67.50±8.67)%、(3.53±0.78)%]及TNF-α、IL-6[(426.38±16.69)、(482.32±56.73)ng/L]表达较CLP组降低(P<0.01);脓毒症小鼠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62P表达与炎性因子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62P可能通过调控炎性因子表达参与脓毒症炎性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孙运秀;薛寅凯;刘延军;朱鹏程;窦东伟;陈立波;程平;杨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近年来人们认识到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点不仅取决于肿瘤细胞自身特性,与肿瘤细胞所处的微环境也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的构成和功能变化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终影响疗效和预后.恶性肿瘤微环境中含有大量的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s)以及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如集落刺激因子-1(CSF-1)、白细胞介素-6(IL-6)及一系列趋化因子等.细胞因子可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释放调节细胞间信号蛋白,是微环境中调节肿瘤细胞与TAMs的“纽带”[1].CSF-1、IL-6与TAMs的关系以及其促肿瘤侵袭转移的可能机制如下所述.
作者:裴宝祥;孙冰生;张钰;王安雷;张真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RIP3)是一个有效的诱导凋亡蛋白[1].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凋亡诱导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收集结直肠癌及正常组织配对标本68例.2.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将总RNA反转录为cDNA后进行FQ-PCR检测.RIP3上、下游引物序列分别为5’-TGCTGAAAGAAGTGGTGCTT-3’,5’-AGCCTCCCTGAAAT-GTGGAC-3’.3.Westem blot:将组织蛋白电泳分离后转至聚偏氟乙烯(PVDF)膜;经封闭、一抗及酶标二抗体孵育,以二氨基联苯胺显色.
作者:冯晓冬;宋琦;李传伟;唐华美;彭志海;王学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为了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和ABO血型分布之间的相关性,我们收集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院1999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AS患者702例,并对其ABO血型分布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病例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院1999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确诊为AS的患者,共702例.正常对照组:采用蔡振华等[1]报道健康人ABO血型分布结果,共3 694例健康体检者.
作者:刘文杰;马梦君;黄霖;杨睿;陈铿;蔡兆鹏;王鹏;吴燕峰;沈慧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膝关节高屈曲活动度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我院骨科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8例,术后随访24~ 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0.3个月,将术后随访时的关节活动度,以130°为界点分为高屈曲组(≥130°)共30例与对照组(<130°)共38例.根据患者术前与术后关节活动度、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等数据结果,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高屈曲组的关节功能、活动度、HSS评分平均值分别为(16.8±3.6)、(17.1±0.3)、(90.9±6.6)分,高于对照组[(14.3±3.0)、(15.3±1.2)、(86.4±5.4)分,P<0.05].SF-36中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5.3±15.5)、(75.0±10.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0.4±19.0)、(57.6±29.3)分,P<0.05].术后屈曲度≥130°组的患者满意度高达96.7%.结论 TKA术后膝关节高屈曲活动度功能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赵辉;殷力;韩奇财;娄超举;范会军;王义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下调胶质瘤细胞株LN229中微丝相关蛋白1L2 (AFAP1L2)的表达对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LN22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无义序列小于扰RNA (siRNA)转染组和AFAP1 L2 siRNA转染组进行细胞培养,细胞转染siRNA后,采用Transwell、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FAP1L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转染siRNA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无义序列siRNA转染组、AFAP1L2 siRNA转染组AFAP1L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10、1.00±0.13、0.5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12、0.92±0.08、0.21±0.02,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13、1.12±0.07、0.17±0.01,表明AFAP1 L2 siRNA转染组MMP-2和MMP-9蛋白表达降低(P<0.05).侵袭和迁移实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无义序列siRNA转染组、AFAP1 L2 siRNA转染组Transwell侵袭实验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46.74±10.52)、(236.85±11.74)、(40.14±8.32)个,Transwell迁移实验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58.36±11.46)、(230.52±9.87)、(56.43±7.16)个,细胞划痕实验48 h迁移到空白处的细胞数分别为(296.60±27.14)、(113.80±25.43)、(51.20±13.25)个,说明转染AFAP1L2 siRNA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沉默胶质瘤细胞中AFAP1L2的表达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作者:孙树鹏;王琼;王修玉;尚超;王金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抑制气管移植物核因子-κB (NF-κB)蛋白表达对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取50只BALB/c和C57BL/6小鼠分为3组:同基因移植组(A组)、脂质体对照组(B组)和小干扰RNA (siRNA)干扰组(C组).体外建立siRNA干扰NF-κB蛋白低表达支气管移植物以及气管移植动物模型,后比较各组移植后第7、14和28天排斥反应的程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F-κ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炎性细胞浸润、气管通畅度和上皮细胞存活率.结果 与A组比较,气管移植后第14天,B组支气管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管腔出现纤维阻塞,通畅度为(62.0±16.7)%,支气管上皮细胞存活率为(11.0±24.6)%;而C组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管腔通畅度为100% (P <0.05),C组支气管上皮细胞存活率为(78.80±4.41)%(P<0.05);气管移植后第21天,B、C两组管腔通畅度及上皮细胞存活率均为0.结论 siRNA沉默支气管上皮细胞NF-κB蛋白表达可通过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的水平,延长气管管腔的通畅时间和上皮细胞存活时间,从而延缓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展.
作者:何筱天;吴多光;姜明;王稳健;王铭辉;张惠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顺铂耐药卵巢癌细胞株COC1/DDP中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反义寡核苷酸对COC1/DDP顺铂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 设计合成针对GSTπ的硫代脱氧寡核苷酸(ASODN),以200 nmol/L浓度转染COC1/DDP细胞,用噻唑蓝法观察顺铂对细胞抑制率的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的改变.结果 (1)COC1/DDP细胞中GSTπ基因呈高表达,其mRNA相对表达值为0.78±0.13.而COC1细胞中无表达.(2)与COC1/DDP细胞组比较,GSTπ-ASODN组GSTπ-mRNA降低,相对表达值为0.058±0.022,耐药指数(RI)降低为3.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错义寡核苷酸组,GSTπ表达及RI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GSTπ基因高表达与COC1细胞获得顺铂耐药性有密切关系.(2) GST-ASODN能有效逆转COC1/DDP细胞株对顺铂的耐药性.
作者:张珂;杨兴升;孙彩萍;胡滨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