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腺炎严重程度与雨蛙素剂量依赖关系

余鹏飞;白槟;徐斌;郝一鸣;邱兆岩;王谦;冯全新;赵青川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雨蛙素, 模型, 动物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雨蛙素小鼠腹腔注射时其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变化.方法 采用C57小鼠以雨蛙素50 μg/kg分别间断腹腔注射3、6、9、12次诱发胰腺炎,检测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胰腺水含量、胰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组织学病理评分、肺脏组织HE染色.结果 常规雨蛙素剂量(50 μg/kg)分别注射3、6、9、12次时,实验组血清淀粉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9次时达到高峰[(25 966.67±3 787.02) U/L];胰腺水含量在实验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注射6次时达到峰值[(81.13±1.03)%];胰腺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注射3次胰腺HE染色仅有轻度水肿和少量炎细胞浸润,6次时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水肿,9次时胰腺小叶边缘出现少量的坏死灶,12次可见到大范围的腺泡坏死灶[组织病理评分(8.20±0.84)分],镜下表现出坏死性胰腺炎改变.结论 在C57小鼠体内,常规雨蛙素剂量(50 μg/kg)间断腹腔注射6次可诱发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而12次可诱发出坏死性胰腺炎改变.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甘露糖敏感性绿脓杆菌制剂抑制肝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

    目的 观察甘露糖敏感性绿脓杆菌制剂(PA-MSHA)对肝细胞肝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 培养人肝癌细胞株MHCC97L及HepG2,以不同剂量的PA-MSHA作用于肝癌细胞,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技术及Western blot检测PA-MSHA作用前后肝癌细胞EMT相关基因及转录因子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PA-MSHA治疗前后裸鼠模型肝癌组织中钙黏蛋白(E-cadherin)及转录因子Snail和Slug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A-MSHA治疗组肝癌细胞E-cadherin表达显著增强,而波形蛋白(Vimentin)、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in)、核因子-kappa B(NF-κB)以及转录因子Snail和Slug的表达显著降低,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而外源性甘露糖显著抑制PA-MSHA对上述蛋白的调控作用.免疫荧光也显示PA-MSHA上调肝癌细胞E-cadherin表达而抑制Vimentin的表达,显微镜下细胞形态也由不规则的梭形转变为相对规则的卵圆形.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荷瘤裸鼠经PA-MSHA治疗后肝癌组织E-cadherin的表达显著增强,而Snail及Slug的转录则受到显著抑制(P<0.05).结论 PA-MSHA可以通过识别结合肝癌细胞表面的甘露糖显著抑制肝癌EMT的发生.

    作者:李登科;肖宇;黄涛;智绪亭;陈泽婷;陈阳;毕建坤;侯金坪;陈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不同Notch1表达水平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目的 探讨Notch1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患者预后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检索筛选出15篇高质量文献,运用Meta分析研究Notch1受体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Notch1表达水平是正常肺组织10.5倍(P<0.01),其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与NSCLC的术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Ⅲ+Ⅳ期”患者的Notch1高表达比值为“Ⅰ+Ⅱ期”的2倍(P<0.01);同高表达组比较,Notch1低表达组具有更高的5年生存率,并且降低了63%的死亡风险(P<0.01).结论 Notch1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与术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高表达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金柯;李钰泉;潘越江;王梅;张惠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诱导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p38的高表达可诱导神经细胞死亡.但SAH后两者的关系鲜有研究.本研究旨在观察p38对iNOS活性的调控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AH组、溶剂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和p38抑制剂组(SB203580).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38和磷酸化p38(p-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anta Cruz公司)的表达.参照南京建成试剂盒说明书检测iNOS活力.

    作者:赵舒杨;黄立勇;周文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在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曲张静脉壁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本研究旨在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下肢慢性酶静脉疾病(CVI)患者曲张静脉壁及正常大隐静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血管重塑中作用.一、材料与方法

    作者:刘群亮;周云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晚期肺腺癌患者胸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

    目的 探讨利用恶性胸腔积液(MPE)对晚期肺腺癌患者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41例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肺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与其配对的胸水标本,利用扩增阻遏突变系统(ARMS)检测EGFR基因18、19和21外显子的突变,分析不同样本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 41例晚期肺腺患者肿瘤组织中检测EGFR基因突变,突变率为53.7% (22/41).41例患者配对的恶性胸腔积液中脱落细胞标本和胸水上清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1.2% (21/41)和41.5%(17/41).和肿瘤组织样本比较,与其配对的胸水脱落细胞样本和胸水上清液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灵敏度分别为81.8% (18/22)和72.7% (16/22),特异度分别为84.2% (16/19)和94.7% (18/19).结论 对于肿瘤组织标本不易获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其恶性胸水中的脱落细胞和胸水上清液可作为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较为可信的替代检测样本.

    作者:胡述提;金冰;林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性血液稀释技术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

    需要复杂手术操作的活体动物实验往往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容易造成术中、术后动物休克死亡而使实验失败.我们在犬后肢深低温冷冻再植实验中,引入了急性血液稀释技术(ANH),对比术中、术后犬血液指标及全身状态.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成年实验用比格犬16条,体质量(15.0±0.5) kg,随机分为A、B两组.

    作者:朱泽兴;乔林;张树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经沉默免疫负调控基因技术处理的树突状细胞联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抑制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研究

    我们2014年1至2014年5月进行经沉默免疫负调控基因(iAPA)技术处理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iAPA-DC/CTL)抑制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作者:付海峰;周文波;魏英;吴红伟;汪斌;徐军辉;徐彦哲;丁佑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靶向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的RNA干扰对人胶质瘤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组织特异性的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ATB1)与胶质瘤的增殖、侵袭等密切相关[1].为了解SATB1和胶质瘤的关系,我们通过RNA干扰技术和裸鼠内U251成瘤实验,观察SATB1在裸鼠体内是否敲低,以及对U251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作者:楚胜华;朱志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细胞周期素G2和SiSo细胞表达的受体结合肿瘤抗原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G2(CCNG2)和SiSo细胞表达的受体结合肿瘤抗原(RCAS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CNG2和RCAS1在57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CCNG2大肠癌组织的表达率为45.61% (26/5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表达率(89.47%,51/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CNG2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RCAS1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率为80.70%(46/5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表达率(47.37%,27/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CAS1与大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联合检测大肠癌组织中CCNG2和RCAS1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大肠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

    作者:叶松;张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脊髓损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SCI)是脊柱外科严重的创伤性疾病,具有高致病性、高致残率的特点[1].目前对于SCI缺乏有效的评估和治疗措施.SCI包括初损伤和二次损伤.研究表明由于创伤后较长时间严重病生理的级联反应,导致二次损伤的危害要远大于创伤本身.二次损伤包括脑脊髓屏障通透性增加,局部缺血炎症水肿,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损伤,细胞的坏死和凋亡等[2].但是目前对于二次损伤生物化学通路途径和病生理分子机制尚未得以明确阐述.蛋白组学为SCI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手段,现将SCI后的差异蛋白的功能分类和表达变化进行综述.

    作者:姚立炜;张超;冯世庆;赵化冰;李德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对人肺腺癌细胞GLC-8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磷脂酶Cγ1-蛋白激酶Cα信号转导的研究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对人肺腺癌细胞GLC-82增殖的抑制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磷脂酶Cγ1(PLCγ1)-蛋白激酶Cα(PKCα)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用噻唑蓝(MTT)法检测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对GLC-8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对GLC-82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相关蛋白PDGFRα、PLCγ1、PKCα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对GLC-82细胞PDGFRα、PLCγ1、PKC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TI法显示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作用GLC-82细胞株后,抑制率较单独应用TRAIL和MG132均显著增高,抑制率分别为(34.92±3.95)%、(33.17±1.78)%和(76.96±1.28)%(P<0.05);流式细胞仪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作用GLC-82细胞48 h后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能明显诱导GLC-82细胞凋亡(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作用GLC-82细胞株后能使PDGFRα、PLCγ1、PKCα蛋白表达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明显抑制PDGFRα、PLCγ1、PKCα蛋白的表达.结论 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对人肺腺癌GLC-82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降低GLC-82细胞PDGFRα-PLCγ1-PKCα信号通路各蛋白表达的水平,肺腺癌的发病和PDGFRα-PLCγ1-PKCα转导通路信号增强关系密切.

    作者:朱登彦;余旸;李向楠;杨洋;赵佳;吴恺;赵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免疫卡控点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程序性死亡分子-1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免疫治疗可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重建的能力,在肿瘤综合治疗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在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同时,细胞免疫治疗也伴有一定的不良反应[2].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为协同共刺激分子,在免疫反应中起负性调节作用[3].应用抗PD-1或抗PD-L1抗体阻断PD-L1/PD-1的免疫卡控点疗法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系统抗肿瘤能力[4],在肺癌、黑色素瘤和肾癌等患者体内均可诱导肿瘤消退,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研究免疫卡控点PD-L1/PD-1阻断疗法在治疗中的作用可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依据.

    作者:邓旭;吴昌平;卢斌峰;蒋敬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血栓的治疗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超过20%或更多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发生血栓,而PV所致的血栓事件缺乏特异性,在临床中易被忽视而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PV合并血栓的治疗.一、资料与方法

    作者:胡国华;何晓红;符伟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右旋美托咪啶缓解内毒素休克大鼠海马炎性反应及认知功能损伤

    目的 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内毒素休克大鼠海马炎性反应和认知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内毒素休克组、高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内毒素血症组(High-dose Dex组)和低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内毒素血症组(Low-dose Dex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海马白细胞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中凋亡标志物活化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水平.Morris水迷宫法测定认知功能.结果 每小时2.0μg/kg和0.5μg/kg右旋美托咪啶分别使内毒素休克大鼠海马IL-6表达下降67.1%和36.5% (P<0.05),TNF-α表达下降56.7%和53.1%(P<0.05),活化Caspase-3水平下降32.5%和38.5% (P <0.05),并缓解内毒素休克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可缓解内毒素休克大鼠海马炎性反应并减轻内毒素休克导致的认知功能损伤.

    作者:陈岱莉;黄晓雷;齐晓非;曹君;李元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SP600125对脑死亡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传导通路特异阻断剂SP600125对脑死亡状态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空白对照(Sham)组:仅给予颅内置管,不加压诱导脑死亡;脑死亡(BD)组:仅诱导大鼠脑死亡并维持脑死亡6 h;SP600125组:在诱导脑死亡前1h腹腔注射SP600125(10 mg/kg),并维持脑死亡6h;二甲基亚砜(DMSO)组:在诱导脑死亡前1h腹腔注射DMSO(10 mg/kg),并维持脑死亡6h.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与细胞色素C(Cyt-C)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比较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BD组Caspase-3mRNA和Cyt-C mRNA表达(2.37 ±0.12、2.03±0.08)显著高于Sham组(P <0.05);BD组Caspase-3 mRNA和Cyt-C mRNA表达与DMSO组(2.38±0.11、2.06±0.09)接近(P>0.05);SP600125组Caspase-3mRNA和Cyt-C mRNA表达(1.21±0.05、1.23±0.24)显著低于BD组(P<0.05).(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D组Caspae-3和Cyt-C表达(145.63±7.21、73.67±7.35)比Sham组(38.86±8.95、18.74±8.77)显著增多(P<0.05);BD组Caspase-3和Cyt-C表达与DMSO组(146.56±6.87、72.45±6.84)接近(P >0.05);SP600125组Caspase-3和Cyt-C表达(39.45±5.73、20.34±5.69)显著低于BD组(P<0.05).(3) TUNEL法结果显示,BD组心肌细胞凋亡率[(26.39±4.99)%]比Sham组[(1.41±0.35)%]显著增加(P<0.05),DMSO组[(26.28±4.92)%]与Sham组凋亡率接近(P>0.05),SP600125组[(7.63±3.09)%]比BD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SP600125通过特异性地抑制JNK活性显著地减轻脑死亡状态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王伟涛;曹胜利;方红波;郭文治;李捷;阎冰;张水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结肠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后β1整合素表达变化及意义

    目的 观察SW480结肠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后β1整合素表达变化,探讨其对结肠癌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用10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72 h后检测SW480结肠癌细胞发生EMT.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转化前后癌细胞β1整合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体外侵袭实验检测转化前后SW480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结果 EMT后结肠癌细胞β1整合素mRNA表达较转化前明显增强(t=3.764,P<0.05);EMT后结肠癌细胞β1整合素蛋白表达(0.430±0.021)较转化前(0.172 ±0.034)明显增强(P< 0.05);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显示EMT后结肠癌细胞的穿膜细胞数[(137±9)个]较转化前[(36±4)个]明显增多(P<0.05).结论 结肠癌细胞EMT后β1整合素表达升高,其体外侵袭力增强.

    作者:纪奕顺;高军;高品;吕春龙;郑淑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微丝相关蛋白1L2对胶质瘤细胞株LN229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下调胶质瘤细胞株LN229中微丝相关蛋白1L2 (AFAP1L2)的表达对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LN22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无义序列小于扰RNA (siRNA)转染组和AFAP1 L2 siRNA转染组进行细胞培养,细胞转染siRNA后,采用Transwell、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FAP1L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转染siRNA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无义序列siRNA转染组、AFAP1L2 siRNA转染组AFAP1L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10、1.00±0.13、0.5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12、0.92±0.08、0.21±0.02,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13、1.12±0.07、0.17±0.01,表明AFAP1 L2 siRNA转染组MMP-2和MMP-9蛋白表达降低(P<0.05).侵袭和迁移实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无义序列siRNA转染组、AFAP1 L2 siRNA转染组Transwell侵袭实验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46.74±10.52)、(236.85±11.74)、(40.14±8.32)个,Transwell迁移实验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58.36±11.46)、(230.52±9.87)、(56.43±7.16)个,细胞划痕实验48 h迁移到空白处的细胞数分别为(296.60±27.14)、(113.80±25.43)、(51.20±13.25)个,说明转染AFAP1L2 siRNA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沉默胶质瘤细胞中AFAP1L2的表达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作者:孙树鹏;王琼;王修玉;尚超;王金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p33生长抑制基因1b甲基化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粪便中的检测

    目的 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粪便DNA中p33生长抑制基因1b(p33ING1b)启动子甲基化,探讨其在两种标本中检测的一致性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粪便标本及对照组粪便标本,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MSP)检测p33ING1b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结果 37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粪便中p33ING1b启动子甲基化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78%、78.38%,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4.60%,具有明显相关性(r=0.838,P<0.01).粪便DNA中p33ING1b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癌组织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检测粪便DNA中p33ING1b启动子甲基化能反映其在肿瘤组织中甲基化状况.

    作者:黄沁园;何纯刚;陈利生;吴鸿根;邓洪强;潘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β-链蛋白与TAZ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本研究旨在检测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β-链蛋白(β-catenin)与Hippo信号通路的关键信号分子TAZ的表达,并探讨两者在肝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2011至2013年经10%甲醛固定和石蜡包埋的肝癌组织标本100例,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所有病例临床资料完整,术后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100例患者中男7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2.88±10.54)岁.根据Edmondson和Steiner组织学分级标准,Ⅰ级16例(16%),Ⅱ级64例(64%),Ⅲ级16例(16%),Ⅳ级4例(4%).

    作者:沈维亮;袁玉峰;龚铖;吴龙;王海涛;喻满成;刘志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脑损伤后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有研究认为,右美托咪定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而颅脑外伤灶的炎性反应是引起继发性脑损伤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脑损伤后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中S-100β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减轻脑损伤的机制.

    作者:邱永升;贾英萍;张德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