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对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镇痛和早期下肢运动的影响

高友光;林献忠;林财珠;林群;陈婷;曾金华

关键词:股神经阻滞, 超声检查, 镇痛, 静脉曲张
摘要: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与单纯喉罩全身麻醉以及连续硬膜外麻醉对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患者术后镇痛和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n=20),硬膜外阻滞组(A组);单纯喉罩全身麻醉组(B组)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组(C组).记录术后1h和3 h 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记录术后24 h内麻醉并发症:包括呼吸抑制、咽喉疼痛、尿潴留、寒战、腰背部穿刺点疼痛、神经损伤和穿刺部位血肿形成,并在出院前随访患者,记录患者对此次麻醉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与硬膜外麻醉组比较,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组,术后1h和3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方面,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组为(3.57±0.68)h,较硬膜外麻醉组的(5.46±0.76)h明显提早(P<0.05);在患者对此次麻醉的满意度评价方面,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组(6.95±1.47)分,较硬膜外麻醉组的(4.85±1.35)分明显提高(P<0.05).与单纯喉罩全身麻醉组比较,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轻微延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h和3 h VAS评分方面,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组(2.1±1.4)分和(2.9±1.3)分,较单纯喉罩全身麻醉组的(5.9±1.1)分和(5.6±1.5)分,均明显降低(P<0.05);患者对此次麻醉的满意度评价方面,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组6.95±1.47分,较单纯喉罩全身麻醉组的(4.35±1.53)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选择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有利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并且术后早期镇痛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与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 探讨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与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前列腺癌和30例前列腺增生症组织中SATB1、E-cadherin、Vimentin基因的表达,并分析SATB1基因与E-cadherin、Vimentin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ATB1在60例前列腺癌组织中有54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90.00% (54/60);而在3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仅有4例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率为13.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60例前列腺癌组织中有21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35.00%(21/60);而在3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有28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93.33%(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在60例前列腺癌组织中有37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1.67%(37/60);而在3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有1例弱阳性表达,阳性率为3.33%(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中,SATB1和E-cadherin、Vimentin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SATB1和E-cadherin、Viment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且与E-cadherin呈负相关,而与Vimentin呈正相关.结论 SATB1可能通过调控侵袭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转移.

    作者:杨春华;刘宁;曹航;范例;毛立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转移抑制因子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转移抑制因子1(MTSS1)在膀胱癌中组织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T24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120例膀胱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TSS1基因的表达.采用基因共转染法,将膀胱癌T24细胞设为3组:空白对照组未进行转染.实验组用PEF MTSS1质粒和PSV2neo共转染,阴性对照组用PEF和PSV2neo共转染.成功转染后,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3组细胞MTSS1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法检测3组T24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比较,膀胱癌组织中MTSS1 mRNA表达明显降低,仅为癌旁组织表达量的1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Real-time PCR和免疫细胞组织化学证实转染后膀胱癌T24细胞中有MTSS1稳定表达.(3)MTT法结果显示:培养0、24 h时各组T24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转染组T24细胞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0.05),而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T24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中的T24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率明显降低,细胞增殖活力明显增加,而且凋亡率明显降低,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形态学观察:实验组中,MTSS1作用于膀胱癌T24细胞株24h后,细胞发生明显凋亡或坏死.而两对照组仍以正常T24膀胱癌细胞为主.结论 MTSS1基因在膀胱癌中低表达,MTSS1在体外促进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

    作者:牛凌卫;申长发;乔明州;王卫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即使对于已经接受过手术的患者,仍有相当一部分死于转移.循环肿瘤细胞(CTCs)——因人为操作或自发地由原发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肿瘤细胞——作为肿瘤原发灶与转移灶之间的桥梁,在肿瘤远处转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CTCs这一概念的提出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但由于它的稀有性,富集及分离一直存在很大困难.直至近年来,随着CTCs分离及分析技术的发展,才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CTCs的检测方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做一综述并简要介绍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波;荆结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精子相关抗原9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精子相关抗原9(SPAG9)在人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前列腺癌和30例前列腺增生症组织中SPAG9的表达,并分析与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基因、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及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PAG9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1.67% (49/60),而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AG9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SATB1表达水平、临床分期和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P<0.05),且与转移的前列腺癌组织中呈正相关(P <0.01),而与PSA水平和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SPAG9可能参与人前列腺癌的发生、转移.

    作者:毛立军;刘宁;曹航;范例;陈家存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2 (HMG-CS2)是HMG-CS家族的一员,位于染色体1p13~p12[1].有研究证实,该基因参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2],我们构建该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MG-CS2,为进一步研究HMG-CS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陆翰杰;刘艳杰;秦艳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21例诊治分析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是一种少见的具有恶变潜能胰腺肿瘤,1982年Ohhashi等[1]报告了4例发生在胰腺的黏液性肿瘤,称之为胰腺产黏液的癌,它曾被称为乳头状肿瘤、绒毛状腺瘤、胰腺黏液导管扩张症、乳头状癌及胰腺产黏液性肿瘤等,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0年正式命名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我们近年收治21例患者,现对IPMN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分析.

    作者:肖瑶;肖广发;黄明;杨超;龚连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白细胞介素-11受体介导的放射性探针对前列腺癌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1受体(IL-11R)介导的放射性探针对前列腺癌细胞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IL-11Rα亚基靶向的放射性标记探针;免疫荧光评估靶向载体修饰肽对前列腺癌细胞结合能力;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Transwell及划痕法检测放射性标记探针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抑制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131I-Tyr-CGRRAGGSC,放化纯达99%以上;修饰肽与前列腺癌细胞显著结合.1.85、3.70、7.40、14.80 MBq/ml剂量组对PC-3M、DU-145抑制率分别为(9.83±2.55)%、(22.20±2.31)%、(38.87±4.98)%、(65.24±4.99)%和(6.23±3.27)%、(19.48±3.89)%、(32.27±2.87)%、(58.13±4.45)%;Transwell实验示1.85、5.55 MBq/ml剂量组迁移率分别为(75.22±6.27)%、(25.58±6.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亦证实迁移抑制.结论 经IL-11Rα介导的131I-Tyr-CGRRAGGSC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抑制作用明确.

    作者:孙晋;陈道桢;刘璐;邵国强;胡瑶;李天女;谢彦;王强;刘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阿里阿德涅同族体1在大鼠颅脑损伤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泛素结合酶E2Q1的相互作用机制

    我们通过外伤性脑损伤(TBI)及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反应模型,观察TBI后阿里阿德涅同族体1(Triad1)表达的变化,探讨Triad1和泛素结合酶E2Q1(Ube2q1)相互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清洁及健康成年SD大鼠及SD孕鼠,由南通大学动物中心提供.抗Triad1抗体、抗Ube2q1抗体购自Santa Cruz公司及Abcam公司.2.动物模型的制备及分组: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8组(假手术组、脑损伤后12h、1、3、5、7、14、28 d组);腹腔麻醉大鼠后,无菌条件下行脑锐器伤模型.

    作者:徐希德;施炜;张宇;陈建;邹飞辉;倪兰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目的 观察不同临床分期前列腺癌的抗原提呈路径的表达差异,探讨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1(TAP1)与肿瘤发生及恶性程度相关性.方法 收集前列腺癌、正常前列腺组织以及前列腺增生症(BPH)标本,进行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根据蛋白条带的灰度值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定量评分.结果 Western blot显示前列腺癌标本中TAP1表达灰度为0.210±0.093,比较正常前列腺组(0.310±0.021)和BPH组(0.250±0.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前列腺癌中TAP1阳性染色评分为(1.200±0.316)分,比较正常前列腺组的(2.600±0.244)分和BPH组的(2.000±0.2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AP1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分期和Gleason评分相关.结论 检测TAP1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前列腺癌的预后.

    作者:邱涛;刘修恒;周江桥;祝恒成;陈志远;汪志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微小RNA-301a介导高血糖对前列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促生长作用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301a介导高血糖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裸鼠移植瘤的促生长作用.方法 以40 mg/kg链脲佐菌素连续5d腹腔注射建立高血糖裸鼠模型,以慢病毒构建miR-301a过表达载体(LV-miR-301a)及其阴性对照,并构建miR-301a抑制剂载体(LV-miR-301 a-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转染PC3细胞,得到稳转细胞株.将上述稳转细胞(5×106个)分别接种到高血糖及正常糖裸鼠的皮下,成瘤后连续观察移植瘤的生长.5周后处死裸鼠,剥离瘤体组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301a的表达.结果 接种空白PC3细胞后,高血糖组裸鼠瘤体组织miR-301a的表达量是正常组的(30.83 ±5.42)倍(P<0.01),且前者终瘤体体积[(850.46±72.54) mm3]明显比后者瘤体体积[(430.35±49.56)mm3]大(P<0.01).在正常组中,过表达miR-301a的移植瘤体积为(925.26±83.43) mm3,明显大于其阴性对照组瘤体(461.25±58.74) mm3(P<0.01).在高血糖组中,miR-301a抑制型移植瘤体积为(550.13±55.12) mm3显著小于其阴性对照组的(830.16 ±64.86) mm3 (P<0.01).结论 高血糖可以通过上调前列腺癌细胞miR-301a的表达,促进肿瘤生长,抑制miR-301a的表达,可以部分阻断高血糖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促生长作用.

    作者:李骏;王骏;高漓;彭叔彬;王喻;陈锐涵;葛波;陶奕然;陈延雄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纳米碳悬浊液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纳米碳悬浊液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应用.方法 对就诊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12例,随机对照入组,分别采用纳米碳悬浊液(A组,60例)和亚甲蓝+核素(B组,62例)作为SLNB的示踪剂,SLNB后随即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采用两组率的非劣效性检验比较A组和B组的SLN检出率和假阴性率.结果 A组SLN检出率为96.70%,假阴性率为6.25%,B组SLN检出率为95.20%,假阴性率为0.两组SLNB检出率及假阴性率在非劣效性检验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5).结论 纳米碳悬浊液可作为新型的SLNB示踪剂,可以达到不亚于亚甲蓝与放射性核素联合示踪的效果.

    作者:屠俊浩;张浩;陆奕含;王水;凌立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FK506结合蛋白5对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株及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抑制FK506结合蛋白5(FKBP5)基因表达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株及裸鼠移植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利用特异性针对FKBP5的短发夹RNA(shRNA)和FKBP5抑制剂他克莫司(FK506)处理前列腺癌LNCaP细胞,然后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生长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FK506处理过的LNCaP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另外构建LNCaP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用FK506给裸鼠灌胃,对比实验组及对照组皮下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利用shRNA抑制LNCaP细胞中FKBP5的表达后,实验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MTT法检测实验组的吸光度(A)值为0.359±0.021,而对照组为0.631 ±0.025 (P <0.05).此外,FK506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MTT法检测实验组(0.1、1.0、10.0 μmol/L)A值分别为1.309±0.209、0.875±0.142、0.390±0.046,对照组为1.403 ±0.103(P <0.05).Western blot检测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量亦随之增加;此外,利用FK506抑制体内FKBP5的表达后,小鼠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非去势组中,处理组小鼠肿瘤体积为(123.53 ±6.56) mm3明显小于对照组[(220.88±6.44) mm3,P<0.05];去势组中,处理组小鼠肿瘤体积为(103.71 ±-7.17) mm3,而对照组为[(194.07 ±4.93) mm3,P<0.05].结论 FKBP5对于前列腺癌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强;胡斌;郝海峰;尚芝群;牛远杰;权昌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白藜芦醇对肺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Res)对肺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干预作用并探讨机制.方法 建立肺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将32只荷瘤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不同浓度Res(10、20、40 mg/kg)干预组,连续给药2周,动态观察各组荷瘤鼠体质量和皮下移植瘤体积.2周后处死荷瘤鼠,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皮下移植瘤组织中活化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leaved-Caspase)-3、生存素(Surviv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体外培养A549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膜联蛋白Ⅴ(Annexin Ⅴ)-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碘化丙锭(PI)标记法检测不同浓度Res(10、20、40 mol/L)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Res对荷瘤鼠体质量均无明显影响(P>0.05),但对皮下移植瘤体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P<0.05).40 mg/kg Res干预2周的荷瘤鼠皮下移植瘤体积为对照组荷瘤鼠皮下移植瘤体积的36.1%.Real-time 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40 mg/kg Res显著上调移植瘤组织Cleaved-Caspase-3 mRNA表达(1.98 ±0.46比1.04±0.3,P<0.05),下调Survivin mRNA表达(1.15 ±0.54比2.38±0.67,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40 mg/kg Res上调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0.69 ±0.11比0.04±0.01,P<0.05),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0.12±0.02比0.94 ±0.08,P< 0.05).体外实验证实,40 mol/L Res抑制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为(40.69±10.32)%,同时诱导细胞凋亡,凋亡率为(8.85±2.07)%.结论 白藜芦醇对肺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Cleaved-Caspase-3表达,下调Survivin表达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戴莉;冯茂辉;杨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膜透析液短期间歇性闭合式腹腔灌洗治疗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

    目的 探讨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腹膜透析液短期间歇性闭合式腹腔灌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灌洗组采用腹膜透析液短期间歇性闭合式腹腔灌洗治疗;观测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7天C反应蛋白(CRP)、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持续时间、中性粒细胞计数(NUE)水平以及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器官数和死亡人数.结果 灌洗组治疗后第7天CRP为(42.30 ±23.78) mg/L,APACHE-Ⅱ为(3.31 ±1.81)分,NUE为(4.79±1.82)×109/L,SIRS持续时间为(4.07 ±2.00)d,出现MODS器官数为(0.23±0.43)个,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治疗后第7天CRP为(89.19 ±58.21) mg/L,APACHE-Ⅱ为(4.67±1.72)分,NUE为(9.85±3.27)×109/L,SIRS持续时间为(7.83 ±4.62)d,出现MODS器官数为(0.85±0.94)个,2例死亡;结论 腹膜透析液短期间歇性闭合式腹腔灌洗可有效改善早期SAP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死率和MODS的发生率,阻断SIRS的发展.

    作者:郭志松;冯凌霄;代荣钦;邵换璋;张慧峰;刘卫青;秦秉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原位膀胱肿瘤动物模型构建及活体检测体系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诱导大鼠原位膀胱肿瘤的模型特点,探索建立活体检测体系.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甲组(20只)为N-甲基亚硝基脲(MNU)造模组,每两周予膀胱灌注MNU溶液0.1 ml(0.2 mg),共4次;乙组(20只)为N-正丁基-N-(4-羟丁基)亚硝胺(BBN)造模组,给予0.05% BBN溶液连续喂养8周;丙组(10只)为对照组,予甲组同法膀胱灌注枸橼酸缓冲液0.1ml.3组大鼠造模诱导期后均常规饲养,观察一般症状体征.22周时,利用超声、核磁共振(MR)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方法对存活大鼠成瘤情况进行活体检测;其中CT平扫前辅以碘造影剂膀胱灌注,三维重建以进行大鼠尿路成像(CTU).活体检测完成后处死所有大鼠,取膀胱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分析大鼠原位膀胱肿瘤的模型特点,比较不同活体检测方法的鉴定效果.结果 甲组大鼠死亡5只,原因包括麻醉过量、感染和恶病质;乙组死亡6只,可能因药物肝肾毒性所致.22周时成瘤率甲组94%,乙组71%.与乙组比较,甲组膀胱肿瘤体积更大、浸润范围更广,光镜下肿瘤细胞异型更明显,多见肌层浸润.超声、MR和改良CT对成瘤大鼠检出率分别为96.0%、62.5%和100%;大鼠膀胱在CTU下得到立体呈现,原位肿瘤大小、边界、定位清晰.结论 通过比较学研究,明确了不同大鼠原位膀胱肿瘤诱导方法的安全性、建模效果及病理特征,并建立了包括超声、MR、CT和CTU在内的活体检测体系.

    作者:许天源;朱照伟;王先进;夏磊磊;秦亮;张祥;钟山;张敏光;沈周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对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代谢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C57BL/6J小鼠关节软骨细胞,实验用第2代细胞,随机分为4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4组均加入10 μg/L TNF-α刺激,作用时间分别为24、48、72 h.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对各组软骨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细胞进行染色与鉴定,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的增殖活力,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内目的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蛋白聚糖(aggrecan)、Ⅱ型胶原(collagenⅡ)的mRNA表达.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可见,正常软骨细胞向圆形、多角形转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第2代软骨细胞collagenⅡ染色胞质呈明显棕黄色.MT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时间段的TNF-α刺激组吸光度(A)值明显降低(P<0.01),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明显(24 h:86.7%,48 h:78.0%,72 h:73.5%).Real-time PCR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TNF-α刺激组的MMP-13及SREBP-2 mRNA的表达量均上调,且随时间延长而升高[24 h:0.142±0.073、1.555 ±0.087(P<0.05);48 h:0.178 ±0.005、1.917 ±0.153(P<0.01);72 h:0.197±0.062、2.187 ±0.135(P<0.01)].aggrecan、collagenⅡmRNA表达量则随时间延长而降低[24 h:0.689±0.064、0.567 ±0.038(P<0.05);48 h:0.620 ±0.049(P<0.01)、0.304 ±0.029(P<0.05);72 h:0.114 ±0.078、0.092 ±0.009(P<0.01)].结论 TNF-α能诱导软骨细胞产生MMP-13,破坏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平衡,促进降解代谢作用.此外,在此过程中SREBP-2的表达与软骨关键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

    作者:翁鉴;曾晖;肖德明;梁浩锋;雷鸣;辛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胎球蛋白A及其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人胎球蛋白A (AHSG)作为血清蛋白的主要成分,在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包括胰岛素抵抗、调节钙化以及负性应激等.随着对AHSG研究的深入,该蛋白在肿瘤中的作用也逐渐显现.乳腺癌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成为影响女性生存质量、危害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AHSG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在乳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的潜在价值等可能对乳腺癌的研究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通过文献复习,了解AHSG以及AHSG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刘利;章佳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小干扰RNA沉默赖氨酸去甲基化酶2A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小干扰RNA(siRNA)沉默赖氨酸去甲基化酶2A (KDM2A)基因对结肠癌细胞株LoVo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KDM2A的特异性siRNA(siKDM2A),瞬时转染LoVo细胞,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LoVo细胞中KDM2A基因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增殖实验检测LoVo细胞转染siKDM2A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侵袭实验观察低表达KDM2A对bVo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LoVo细胞低表达KDM2A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验证siKDM2A转染成功;CCK-8增殖实验中,KDM2A低表达可抑制LoVo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实验中低表达KDM2A细胞穿膜数目(33.0±3.3)个,较Blank组[(91.0±3.3)个]和siControl[(87.7±2.9)个]明显减少(P<0.05);低表达KDM2A细胞中PC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低表达KDM2A基因可抑制结肠癌细胞株LoVo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

    作者:谢二娟;李海杰;罗学来;方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炎性因子与脂肪因子在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腰痛患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FJOA)是引起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检测腰痛患者腰椎小关节软骨中的炎性因子与脂肪因子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FJOA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收集因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我科接受后路腰椎手术的患者共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1~86岁,平均52岁.平均病程为40.95个月(3~240个月).术前所有患者均行腰椎CT及MRI检查.采用Weishaupt等[1]提出的影像学分级方法将小关节退变分为4级.所有患者均行后路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作者:周鑫;张斌;杨勇;傅小星;刘远;付长林;于小龙;戴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与p120-连环蛋白在兔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我们通过建立兔颅内动脉瘤(IA)模型,检测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与p120-连环蛋白(p120ctn)在不同阶段动脉瘤壁的表达情况,探讨VE-cadherin与p120ctn参与IA形成的可能机制.一、对象与方法1.IA标本制作及取材:(1)实验性兔IA的建立[1]:将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0只)建立基底动脉瘤,另10只为正常对照组,12周后,取基底动脉分叉处血管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及免疫荧光染色.(2)实验性大鼠IA的建立[2]: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5只)建立肾性高血压IA模型;另5只为正常对照组.12周后取右大脑前-嗅动脉瘤(ACA-OA)分叉处血管行HE及免疫荧光染色.

    作者:肖志朋;熊秋迎;荣威林;赵剑斓;胡祖力;李美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