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科;莫乃新;吕忠
目的 探讨肝胆恶性肿瘤外周血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肿瘤科经病理确诊并且未接受过放化疗的肝癌、胆囊癌及胆管癌患者各30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复发时采取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单个核细胞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hTERT mRNA测定.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 (1)术前健康受试者30例,肝癌患者30例,胆囊癌患者30例,胆管癌患者30例,hTERT mRNA水平分别为3.42±1.75、8.42±2.42、8.47 ±2.39、8.17±2.63;(2)肝胆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hTERTmRNA水平与患者的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而与性别、年龄和肿瘤类别无明显相关(P>0.05);(3)肝癌患者30例,胆囊癌患者30例,胆管癌患者30例,术前hTERTmRNA水平分别为8.42 ±2.42、8.47 ±2.39、8.17 ±2.63,术后hTERT mRNA水平分别为5.06±1.58、5.16±1.57、5.13±1.60;(4)随访时期有54例患者复发,复发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外周血hTERT mRNA水平均较未复发患者显著升高(P<0.01);(5)复发患者肿瘤复发时外周血hTERTmRNA较术后3个月时显著升高(P<0.01).结论 肝胆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患者的临床预后有关.
作者:王鸿康;李鸣;游建;谢隽;辛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生物可降解紫杉醇尿道支架在修复战创伤性尿道狭窄中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选取成年新西兰雄兔20只,成功建立尿道狭窄动物模型后,将其随机分为生物可降解紫杉醇尿道支架组和单纯生物可降解支架组,生物可降解紫杉醇尿道支架含有紫杉醇2 050 μg.所有支架均通过外科手术植入.分别在术后4、8、12周行尿道镜检查和组织学检查,比较评估两组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所有支架均成功置入原狭窄段尿道.随访期间未发生支架移位.4周时,单纯生物可降解支架组可见严重的支架相关性组织反应,包括黏膜水肿、乳头状新生物.12周时,所有支架均大部分降解,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单纯支架组修复的尿道黏膜粗糙、僵硬.尿道镜随访期间,生物可降解紫杉醇尿道支架组未出现明显的支架相关性组织反应,修复后的尿道黏膜光滑.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单纯支架组的炎性反应比药物支架组重,单纯支架组尿道上皮增生明显,12周时可见瘢痕形成征象.然而在紫杉醇尿道支架组12周时修复的尿道上皮与正常尿道上皮基本一致.结论 新型生物可降解紫杉醇尿道支架与单纯生物可降解尿道支架比较,生物相容性更佳.
作者:王忠新;李钢;洪宝发;符伟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381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iR-381在44例PCa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miR-381模拟物(mimic)分别转染入人PCa细胞株PC-3和DU145,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381的靶基因双孔钾离子通道TREK-1 ,Western blot检测TREK-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和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p21Cip1表达的变化.结果 miR-381在PCa组织中呈低表达,在Gleason评分≥8分的患者中显著低于≤7分的患者(-13.01 ±3.33比-8.99 ±3.77,P <0.01),在病理分期pT3期的患者中显著低于pT2期(-13.87±3.51比-10.56 ±4.11,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iR-381-mimic转染组细胞中miR-38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iR-381过表达显著抑制了PCa细胞增殖,以72 h和96 h较为明显(P<0.05),且诱导了G1/S期细胞周期阻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证实TREK-1是miR-381的靶基因;miR-381过表达抑制了TREK-1、 CDK4的表达,上调了p21 Cip1的表达.结论 MiR-381参与了PCa的发生发展,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其靶基因TREK-1的表达来实现.
作者:张桂铭;万方宁;秦晓健;曹达龙;叶定伟;施国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如何将实验外科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推动临床技术进步的创新产品,通过推广实现技术普及和产品的产业化,促进外科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是当今实验外科发展的目标和趋势.中国外科领域不缺乏创新,但面临很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成果推广的尴尬现状.外科医生只有了解成果转化的方法和流程,才能使自己的创新技术成果不被埋没,而付诸实践并转化,以技术普及或产业化方式推动我国外科技术的发展,努力在国际上成为外科技术的领导者之一.本文以笔者实际经验为例,介绍临床创新技术进行成果转化的过程,剖析实验外科实现临床技术创新的成果的转化方法和流程.
作者:钱建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4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45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BDNF及TrkB蛋白表达,并分析两者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DNF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上皮(55.6%比6.7%,x2=25.092,P<0.05),并且其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明显相关(X2 =4.543、14.504及15.855,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kB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上皮(62.2%比0%,x2=40.645,P<0.05),并且其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癌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x2=5.877、9.012,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kB与BDNF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 =0.502,P<0.05).结论 BDNF及TrkB在食管癌的浸润、转移及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两者过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等有关.
作者:许跃;李晟磊;范钦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是指经自然腔道置入软式内镜,穿刺进入人体腔隙,并在内镜下完成的手术操作[1].胸腔NOTES手术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本研究旨在探讨经食管隧道行胸腔NOTES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前景.一、材料与方法实验对象为4头健康雌性大白猪.术前禁食禁水,麻醉后行双腔气管插管.术中左侧卧位.入路建立内镜下冲洗食管,负压吸引清除胃内容物.在食管黏膜下层注射液体至黏膜层充分抬举,纵行切开黏膜层并向远端分离,形成黏膜下隧道.
作者:孟迪;傅林海;杨运海;王一青;汪路明;吕望;胡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门轴侧骨性融合失败的风险因素.方法 9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共计330个节段.术后所有患者均获至少12个月随访,分析融合失败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后纵韧带骨化、骨密度检查、术前颈椎曲度、门轴侧骨皮质连续性等.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颈痛评分法(JOA)评估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12个月患者门轴侧骨性融合率为84% (78/93),术后6个月无内侧骨皮质不连续的患者术后12个月时无门轴压缩情况出现,而有骨皮质不连续的患者中有2例术后12个月时分别压缩2.5 mm和2.1mm,术后6个月铰链内侧骨皮质不连续为显著风险因素(P<0.01).术后6、12个月融合组与未融合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2.4±1.7)、(3.3±2.0)、(2.1±2.0)、(1.8±2.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融合组与未融合组患者JOA评分分别为(13.6±4.1)分与(14.0±3.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术后6个月时骨皮质不连续是门轴侧骨性融合失败的风险因素.虽然会有轻微移位,时间可能超过12个月,但一般能达到骨性融合.
作者:韩珩;李军;熊敏;刘玉霞;余化龙;陈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与年龄、遗传、饮食、环境和性激素等多个因素有关.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等技术手段的成熟,人们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侵袭以及由激素依赖性向去势抵抗进展的机制有了更深入地认识.近年来肿瘤干细胞、自噬、表观遗传学以及肿瘤免疫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就此进行综述,为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前列腺癌提供新策略.
作者:刘继红;谌科;王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乳腺肿瘤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γ(TNF-γ)的水平,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乳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00例(恶性组)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0例(良性组),健康女性72例(正常组),应用液态芯片(Luminnex)技术检测3组血清细胞因子TGF-β1、IL-6、干扰素(IFN)-γ的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3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采用Mann Whitney检验和Kruskal Wallis检验比较细胞因子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持征的关系.结果 3组TGF-β1水平不同,恶性组、良性组、正常组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26.78±5.79)、(20.01±4.41)、(13.39±4.0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比正常组血清TGF-β1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性组患者中,淋巴结阳性较阴性血清TGF-β1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IL-6、IFN-γ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血清IL-6、IFN-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P>0.05).结论 TGF-β1在乳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和正常人群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
作者:赵亚;刘慧;高全立;刘朝俊;邵营波;孙献甫;徐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人肾上腺皮质癌H295R细胞后对醛固酮和皮质醇的影响,探讨相关信号通道在介导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用慢病毒包装的促ACTH受体(ACTHR)高表达载体感染H295R细胞作为实验组,同时设立对照组.感染后48 h应用Western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验证ACTHR表达.100nmol/L ACTH刺激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同时加入ACTH相关信号通道抑制剂:环磷酸腺苷(cAMP)抑制剂PKI(终质量浓度4μmol/L)、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89(终质量浓度10 μmol/L)、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BIM1(终质量浓度3 μmol/L)及钙离子通道抑制剂KN-93(终质量浓度10 μmol/L),在ACTH刺激后5、30 min及24 h分别测定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和皮质醇合成酶(CYP11 B1)的mRNA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上述各时间点醛固酮和皮质醇激素的含量,对比各时间点醛固酮和皮质醇的抑制效果,判定在介导各反应中的关键信号通道.结果 实验组细胞ACTHR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分别增加2.4倍和18倍(P<0.05).对醛固酮而言,ACTH刺激5 min及24h后各组细胞均无法被抑制;但在刺激30 min时cAMP抑制组CYP11 B2 mRNA表达明显受到抑制(抑制率为39%,P<0.05),而在同时点醛固酮激素水平,PKA抑制组降幅明显[(79.31 ±5.21) ng/L比(86.45±6.37) ng/L,P<0.05];对皮质醇而言,无论是CYP11B1 mRNA还是皮质醇激素水平,各时间点的cAMP或PKA抑制组表达水平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 ACTH主要通过cAMP/PKA信号通道对皮质醇分泌发挥重要作用,但对刺激醛固酮激素分泌具有一定时限性,可能还有其他因素或信号通道参与.
作者:胡东亮;刘同族;王行环;倪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FK506)结合蛋白(FKBP51)在前列腺癌细胞(LNCaP)激素非依赖性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LNCaP细胞采用激素递减法诱导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LNCaP-AI),Western blot检测雄激素受体(AR)、前列腺特异抗原(PSA)、FKBP51及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雄激素非依赖转化过程中,雄激素受体亚型发生逆转,AR-A/AR-B比值在LNCaP中为1.75,而在去激素培养9d及LNCaP-AI分别为0.08和0.13,与LNCa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SA表达水平在转化过程中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FKBP51及其相关Akt信号通路水平在无雄激素培养9d后,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终回落至LNCaP水平.结论 FKBP51可能参与调节LNCaP细胞雄激素非依赖性转变过程中AR-B/A亚型逆转.
作者:刘征;刘帅;刘晓雯;傅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诱导大鼠原位膀胱肿瘤的模型特点,探索建立活体检测体系.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甲组(20只)为N-甲基亚硝基脲(MNU)造模组,每两周予膀胱灌注MNU溶液0.1 ml(0.2 mg),共4次;乙组(20只)为N-正丁基-N-(4-羟丁基)亚硝胺(BBN)造模组,给予0.05% BBN溶液连续喂养8周;丙组(10只)为对照组,予甲组同法膀胱灌注枸橼酸缓冲液0.1ml.3组大鼠造模诱导期后均常规饲养,观察一般症状体征.22周时,利用超声、核磁共振(MR)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方法对存活大鼠成瘤情况进行活体检测;其中CT平扫前辅以碘造影剂膀胱灌注,三维重建以进行大鼠尿路成像(CTU).活体检测完成后处死所有大鼠,取膀胱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分析大鼠原位膀胱肿瘤的模型特点,比较不同活体检测方法的鉴定效果.结果 甲组大鼠死亡5只,原因包括麻醉过量、感染和恶病质;乙组死亡6只,可能因药物肝肾毒性所致.22周时成瘤率甲组94%,乙组71%.与乙组比较,甲组膀胱肿瘤体积更大、浸润范围更广,光镜下肿瘤细胞异型更明显,多见肌层浸润.超声、MR和改良CT对成瘤大鼠检出率分别为96.0%、62.5%和100%;大鼠膀胱在CTU下得到立体呈现,原位肿瘤大小、边界、定位清晰.结论 通过比较学研究,明确了不同大鼠原位膀胱肿瘤诱导方法的安全性、建模效果及病理特征,并建立了包括超声、MR、CT和CTU在内的活体检测体系.
作者:许天源;朱照伟;王先进;夏磊磊;秦亮;张祥;钟山;张敏光;沈周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瞬时受体电位蛋白M8(TRPM8)在骨肉瘤组织及HOS细胞中的表达及干扰其表达后对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选取未经治疗的8例骨软骨瘤标本及骨肉瘤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RPM8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PM8蛋白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细胞及骨肉瘤HOS细胞中的表达;小片段RNA干扰(siRNA)法干扰TRPM8蛋白的表达后,利用噻唑蓝(MTT)法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并采用Western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8例骨软骨瘤中1例TRPM8高表达,7例低表达,而在骨肉瘤中结果为6例高表达,2例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提示与BMSCs比较HOS细胞中TRPM8的表达上调,约为BMSCs细胞中TRPM8表达量的3倍.下调TRPM8表达后,HOS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下调TRPM8后HOS细胞周期出现G0/G1期阻滞且细胞迁移能力受到抑制,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表达受到抑制,同时局部黏着斑激酶(FAK)磷酸化水平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水平受到抑制,TRPM8可能通过上述蛋白调控HOS细胞的增殖及迁移.结论 TRPM8的表达在骨肉瘤组织及HOS细胞中显著升高,且通过siRNA抑制其表达后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TRPM8通道可能是骨肉瘤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作者:庞卓彦;沈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比较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机体炎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96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施腹腔镜辅助手术组(腹腔镜组,n =48)及开腹手术组(开腹组,n=48),比较两组的患者手术前后炎性指标、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患者术后的CD4+(术后第1天:31.26±1.93、30.49±2.08,术后第5天:33.15±1.97、31.51±2.36)、CD8+(术后第1天:25.13±1.39、25.04±1.44,术后第5天:26.12±1.46、25.53±1.36)及CD4 +/CD8+(术后第1天:1.25±0.06、1.22±0.06,术后第5天:1.27±0.05、1.23±0.06)均较术前明显降低(CD4+:36.85±1.65、37.31±1.55;CD8+:26.36±1.74、26.43±1.52;CD4+/CD8+:1.41±0.10、1.41±0.0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除CD4+/CD8+外,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其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回升,但腹腔镜组恢复程度要优于开腹组(P<0.05),CD4+/CD8+虽然两组均持续下降,但腹腔镜组下降程度要弱于开腹组;两组患者在术后1、5d时,CRP(术后第1天:36.52±11.19、65.31±13.98,术后第5天:26.59±4.20、51.22±6.60)较术前(5.21±1.05、5.64±1.10)均明显升高,但腹腔镜组CRP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较少.
作者:徐飞鹏;许庆文;鲁珏;林琳;黄哲;王玮尉;周才进;王妃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近年来,前列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国内外文献报道其预后与肿瘤的侵袭性、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诊断时年龄、血清PSA水平有关,张熔熔等[1]报道了免疫组织化学鸡尾酒法检测D2-40/CKpan、CD34/CKpan在胃癌脉管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D2-40/CKpan、CD34/CKpan抗体鸡尾酒法在前列腺癌脉管转移诊断中的应用,结果如下.
作者:张熔熔;唐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姜黄素(Cur)已被发现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剂和伤口愈合等作用[1].然而由于Cur具有较低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水溶性差和容易迅速降解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适用性[2].纳米粒(NPs)是一种人工制造的、直径不超过100 nm的微型颗粒.我们以生物可降解性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制备了姜黄素纳米粒(Cur-PLGA-NPs),观察其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体外影响.
作者:钟思文;陈方敏;石家齐;李登宝;杨锦瑜;杨昊;唐帅;陈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我们通过建立大鼠面神经缺血损伤模型,观察米诺环素对面神元细胞凋亡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米诺环素对面运动神经元的保护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分组:60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面神经损伤组和米诺环素治疗组,每组20只.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术后饲养3、7、14、28 d共4个亚组.治疗组每天米诺环素60 mg/kg灌胃,首次术前加倍给药,损伤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作者:徐进旺;李爱民;刘希光;陈慧珍;李宁;孙勇;陈震;朱家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探索肿瘤细胞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取22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cadherin和VEGF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epG2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浓度;收集HepG2细胞培养上清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VE-cadherin Y658位点的活化,Transwell法检测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HepG2和人正常肝细胞系L02细胞培养上清中分泌VEGF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58.43 ng/L和42.73 ng/L,提示人肝癌细胞株HepG2可分泌丰富的VEGF;与癌旁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VE-cadherin和VEGF均有显著高表达,其强阳性(卅)表达率分别为63% (14/22)和73%(16/22),提示与疾病进展有一定相关性;用HepG2细胞培养上清刺激HUVEC,可检测到MAPK的活化和VE-cadherin Y658位点的磷酸化,以及内皮细胞迁移速率的增强.结论 肝癌组织可通过VEGF等生长因子的分泌引起内皮细胞活化、迁移增强、新生血管形成增多,从而进一步促进肿瘤的发展.
作者:王海燕;谢丛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活化的抑制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通过CaMKⅡ特异性抑制剂KN93处理PC3细胞,抑制其活化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PC3细胞增殖抑制率,Transwell小室法检测PC3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测定PC3细胞中磷酸化CaMKⅡ(p-CaMKⅡ)、核因子-κB(NF-κB)、锌指转录因子(Snail)、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KN93处理PC3细胞24 h后,5、10、20 μmol/L药物组p-CaMKⅡ蛋白表达(0.453 ±0.070、0.368±0.076、0.308±0.011)较对照组(0.596±0.028)显著减少(P<0.05),40 μmol/L药物组未见明显蛋白表达.各药物组24 h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88±1.79)%、(12.92 ±2.74)%、(17.88±2.86)%、(31.23 ±4.24)%;48 h增殖抑制分别为(16.53±2.45)%、(29.02±1.74)%、(40.52±1.98)%、(52.26±3.51)%.Transwell小室培养48 h后,对照组和各药物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49±17)、(97±7)、(59±9)、(51±7)、(24±3)个/高倍视野,各药物组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1).Western blot结果示,对照组和各药物组NF-κB 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药物组p-NF-κB 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0.483±0.052、0.490±0.064、0.432±0.057、0.341 ±0.008)较对照组(0.597±0.020)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0.716±0.046)比较,5、10 μmol/L药物组Snail蛋白的相对表达量(0.337±0.058、0.137±0.045)显著降低(P<0.01),20、40 μmol/L药物组甚至未见明显蛋白表达.而药物组RKI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0.720 ±0.003、0.732±0.008、0.991±0.025、1.116±0.020)显著高于对照组(0.372±0.010,P<0.01).结论 CaMKⅡ可能为EMT相关信号通路NF-κB/Snail/RKIP的上游分子,抑制CaMKⅡ的活化,能降低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并可能逆转EMT过程.
作者:彭璇;陈晖;王敏;刘修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 实验分A:对照组,B:COPD组,C:COPD+ MSCs组,D:COPD+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SG-6)小干扰RNA (siRNA) MSCs组,E: COPD+ siRNA MSCs组.检测肺平均内衬间隔(MLI)、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SG-6)、核因子-κB(NF-κB) p65.结果 与A组比较,B组MLI增高[(56.14 ±2.52) μm比(29.41 ±2.03) μm,P<0.01],NF-κB p65增高(0.705±0.170比0.205±0.060,P<0.01),炎性因子增高.与B组比较,C组TSG-6增高(0.778±0.120比0.435±0.080,P<0.01),NF-κB p65减少(0.463±0.080比0.705±0.170,P<0.01),炎性因子减少,MLI降低[(38.78 ±2.13) μm比(56.14±2.52) μm,P<0.01].结论 MSCs分泌TSG-6抑制NF-κB信号通路而抑制肺内炎性反应.
作者:刘红梅;秦涛;马利军;李玉光;马芸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