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春丽;王耀伍;刘英;高海凤;李永秋
目的 通过模拟颈椎间盘突出合并黄韧带病变所致的急性颈脊髓损伤,观察颈脊髓受压时前后方压应力的变化趋势,探讨前后方压应力与致压深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10具新鲜成人尸体颈脊柱标本(C1 ~T1),通过前后方C4 ~ C5间骨窗伸入两根半球形测压杆,模拟颈椎间盘退变突出合并黄韧带病变时对颈脊髓前后方所形成的压迫.实验对颈脊髓前后方同时致压,致压深度大和为椎管矢状径的60%,逐渐增加致压深度,分别测量不同致压深度下,颈脊髓脊膜前后方所受压应力的变化.结果 (1)前方致压深度一定,后方致压深度逐渐增加时,颈脊膜前方压应力无明显变化;颈脊膜后方压应力明显增大,其中致压深度为椎管中矢径的10% ~ 20%时各相邻致压深度间颈脊髓后方压应力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压深度为椎管中矢径的30%~60%时各相邻致压深度间颈脊髓脊膜后方压应力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后方致压深度一定,前方致压深度依次递增时,颈脊膜前方压应力明显增大,其中致压深度为椎管中矢径的10%~20%时各相邻致压深度间颈脊髓后方压应力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压深度为椎管中矢径的30% ~ 60%时各相邻致压深度间颈脊髓脊膜后方压应力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脊膜后方压应力无明显变化.结论 颈脊髓脊膜前、后方所受压应力与致压深度呈非线性关系,所受压应力随致压深度增加而增大,前方或后方致压深度超过椎管中矢径的30%临界值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赵晓峰;赵斌;赵轶波;陈祺;王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锶离子(Sr2+)对钛颗粒(Ti)诱导破骨细胞(OC)活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5组,即空白组、Ti组、核因子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组、R+Ti组、Sr2+组.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0.1 g/L Ti和不同浓度Sr2+(0.5、1.0、2.0、5.0、10.0 mmol/L)处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24、48、72 h后增殖活性;以0.1 g/L Ti和/或70 μg/L RANKL和/或不同浓度Sr2+诱导RAW264.7细胞,培养5d后,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成熟OC数量;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组织蛋白酶K(Cath-K)、TRAP、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和降钙素受体(CTR) mRNA含量;Westem blot法检测κB抑制蛋白α(IκBα)表达水平.结果 CCK-8结果,0.1 g/L Ti和不同浓度Sr2+ (0.5、1.0、2.0、5.0、10.0 mmol/L)对RAW264.7细胞增殖能力无影响.TRAP染色,R、R+Ti组均可见大量的紫红色多核细胞;Ti组和Sr2+组多核细胞较少;Sr2+≥5 mmol/L时,TRAP阳性细胞数量[(323.33 ±43.84)、(146.67±33.99)个/孔],与R组[(453.33±33.99)个/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Sr2+组Cath-K、TRAP、MMP-9和CTR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76±0.66、2.69±0.57、2.10±0.34和1.72±0.32,与R+Ti组比较(7.97±0.77、10.10±1.18、7.37±1.02和5.55±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i能抑制IκBα的表达,Sr2+加入后Ti的抑制效应不明显.结论 Sr2+能有效地抑制Ti诱导的OC活化.
作者:朱世军;徐耀增;崔京福;邵洪国;朱锋;耿德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CD4+ CD25+叉头框蛋白p3(Fox#)+调节性T细胞在结直肠癌中抑制肿瘤免疫的机制.方法 收集结直肠癌组织48例,息肉组织22例,正常组织2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oxp3+调节性T细胞及白细胞介素(IL)-10阳性肿瘤细胞在上述组织中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Foxp3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 mRNA在不同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同时采用,检验分析上述指标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Foxp3及IL-1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45.8%和68.8%,较息肉组织(13.6%和31.8%)及正常组织(9.5%和23.8%)显著升高(P<0.01);肿瘤组织中Foxp3及STAT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44±0.059、0.343±0.036,较息肉组织(0.322±0.020、0.212±0.028)及正常组织(0.309±0.016、0.202±0.021)明显升高(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Foxp3与STAT3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r =0.526,P<0.05),Foxp3与IL-10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14,P<0.05);肿瘤组织中Foxp3的表达量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通过Foxp3及其他相关抑制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肿瘤免疫,进而引起肿瘤免疫逃逸,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作者:朱晓文;王欣;朱尤庆;陈志芬;兰海;吴洲清;陈家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ESCC根治切除的患者43例,取其手术切除食管病变部位的食管癌组织为ESCC组,同时选择其中25例ESCC切除标本上、下断端(距肿瘤边缘>5 cm)的正常食管上皮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PD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ESCC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ESCC组食管上皮组织PDGF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0.091±0.002)显著高于对照组(0.074±0.00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呈正相关(r =0.673、0.525,P<0.05),与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相关(r=0.379、0.453,P>0.05).ESCC组和对照组PD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GF与E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ESCC的诊断、判断预后及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齐博;赵宝生;李汉臣;刘红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外源性突变型p27基因(p27mt)对裸鼠皮下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移植法将人原发性肝癌细胞株SMMC-7721种于BALB/c裸鼠皮下,构建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3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3组,将磷酸盐缓冲液(PBS)、重组Lac-Z腺病毒(Ad-LacZ)及腺病毒介导的突变型p27 (Ad-p27mt)分别注射到瘤体,3周后处死裸鼠,用Western blot实验观察各组移植瘤的p27蛋白表达,肉眼观察肿瘤组织血管形成,用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法观察各组移植瘤Ⅷ因子的表达,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Ad-p27mt组移植瘤p27mt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及Ad-LacZ增高,PBS液及Ad-LacZ组移植瘤血管粗大,Ad-p27mt组移植瘤血管细小,Ad-p27mt组、空白对照组及Ad-LacZ组Ⅷ因子平均吸光度(AA)值分别为:0.201 ±0.103、0.346±0.069、0.351±0.045,前者AA值低于后两者(P<0.05),而VEGF及MMP-9在Ad-p27mt组的表达也明显低于PBS液及Ad-LacZ组(P<0.05).结论 Ad-p27mt能在裸鼠SMMC-7721肝癌皮下移植瘤表达p27mt蛋白,且能够通过表达的p27mt蛋白抑制VEGF及MMP-9的产生而抑制肝癌血管的生成.
作者:黄建朋;王卫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下经主动脉根部注射参麦注射液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拟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对照组(C组)和参麦组(S组),每组20例.S组于阻断升主动脉后,立即经升主动脉根部注射参麦注射液1 ml/kg,随后灌注4℃高钾(K+浓度:22 mmol/L)含血心脏停搏液20 ml/kg;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随后灌注4℃高钾(K+浓度:22 mmol/L)含血心脏停搏液20 ml/kg,两组患者每30 min复灌不含参麦的相同成分含血心脏停搏液10 ml/kg.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即刻(T1)、主动脉阻断后4h(T2)和术后24 h(T3)时,采集中心静脉血4ml,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活性.记录阻断升主动脉至心脏停搏所用时间、心脏自动复跳率、心脏复跳期间利多卡因使用剂量及体外循环(CPB)后1h多巴胺用量.结果 T2~T3时C组血浆cTnI浓度分别为(7.29±1.86)、(5.46±1.59) μg/L,S组T2~ T3时血浆cTnI浓度值分别为(4.81±1.50)、(2.62±0.78)μg/L,两组比较S组T2~T3时血浆cTnI浓度值降低(P <0.05);T2~T3时C组血浆CK浓度值分别为(99±11)和(70±9)U/L,S组T2~T3时血浆CK浓度值分别为:(59±9)、(32±5) U/L,T2~ T3 S组时血浆CK浓度值降低(P <0.05);T2~T3时C组血浆CK-MB浓度值分别为(8.8±1.9)、(5.5±1.6) U/L,S组T2~时血浆CK-MB浓度值分别为(5.3±1.2)、(3.7±0.9)U/L,T2~T3S组时血浆CK-MB浓度值降低(P<0.05).结论 体外循环下经主动脉根部注射参麦注射液可减轻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的损伤.
作者:张义轩;张挚;杨晴;闫增;信文启;马传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沉默转录因子E2F-1表达对小鼠精原干细胞(SSCs)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Per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和流式细胞仪分选纯化SSCs进行体外培养,以脂质体法转染pSilencerk 1-E2F1至SSCs,并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2F-1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siRNA干扰E2F-1表达后对SSCs凋亡的影响.结果 RT-qPCR结果实验组mRNA的2-△△Ct)值(0.32)明显低于未转染组(0.10)和阴性对照组(1.04),Westem blot显示实验组条带灰度低于未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实验组凋亡率(7.69%)低于未转染组(23.07%)和阴性对照组(2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NA靶向干扰转录因子E2F-1能显著降低小鼠SSCs的凋亡率.
作者:曾汉青;朱朝辉;万锋;王进;李森;张友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前后肝功能衰竭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IL)-17等移植相关免疫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8例肝移植术后肝功能衰竭患者和20例肝功能衰竭患者分别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采集PE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d和术后2d的外周抗凝血和血清,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不同时间段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计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17浓度变化.结果 肝移植组患者治疗前的CD3+T细胞[(58.12±4.98)%]、CD4+T细胞[(28.85 ±4.18)%]和CD4+/CD8+比值(1.18)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D4+ CD25+ Foxp3+T细胞[(10.58±5.01)%]则高于对照组.PE治疗后移植组患者的CD3+T细胞迅速增高到(66.07±4.75)%,CD4+T细胞增高到(37.16 ±3.89)%,CD4 +/CD8+比值由1.18升高到1.35.CD4+ CD25+ Foxp3+T细胞百分计数在后当天即明显降低至(6.89±4.98)%,而后逐渐上升至术前水平.PE治疗对对照组患者T细胞亚群有类似作用,但作用强度低于对移植后患者.移植组患者PE治疗前的IL-17浓度[(85.175±50.151) 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98.042±80.985) ng/L],PE术后2组患者IL-17均即刻显著升高,而且移植组患者IL-17升高幅度比对照组更为明显.结论 肝移植后肝功能衰竭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PE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增强,在稳定内环境和同时可能导致排异反应的加剧.
作者:杨卫平;朱纯超;景晓乾;汪炳瑞;沈柏用;彭承宏;邱伟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腔内注射玻璃酸钠(SH)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6月至2011年6月共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对照组,n=281)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加腔内注射SH(实验组,n=307)两种方法治疗OA患者共588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随访24个月,对照组优良率为78.3%,而实验组优良率高达90.5%;按膝关节OA严重性指数评分,实验组治疗24个月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关节镜清理术配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OA,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王伟;陆兴;康志刚;董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肿瘤转移的作用.方法 收集156例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及胃癌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法检测胃癌患者和以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的血清OPN的含量,以胃癌患者中OPN的含量中位数来分组,以高于中位数浓度组为高浓度组,低于中位数浓度组为低浓度组,研究术前OPN浓度与术后胃癌复发及转移之间的关系;采用Westem blot法检测高浓度组癌细胞转移患者和低浓度组癌细胞未转移患者的胃癌组织及对照组胃黏膜组织中OPN及Tat作用蛋白30(TIP30)的表达量,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胃癌患者OPN含量为75.66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OPN含量30.4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浓度组患者2年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45.3%和64.1%,明显高于低浓度组的25.6%和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结果显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患者的胃癌组织中的OPN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高浓度组OPN的表达量高于低浓度组;而正常组的TIP30明显高于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且高浓度组患者的胃癌组织中TIP30的表达几乎缺失.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OPN的表达水平升高,与胃癌细胞的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杨普;古学萍;张中冕;孙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磷脂混杂酶1(PLSCR1)对肝癌生长转移的调控作用.方法 构建PLSCR1干扰细胞株,通过噻唑蓝(MTT)实验和侵袭(Invasion)实验分别研究PLSCR1在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20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LSCR1的表达,探讨PLSCR1在肝癌生长及转移中的意义.结果 成功构建PLSCR1-小干扰RNA (siRNA)-HepG2细胞株,并通过MTT实验和Invasion实验证实干扰PLSCR1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及侵袭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28.71±1.27)%和(27.16±10.40)%.FQ-PCR检测20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LSCR1的表达,发现PLSCR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ACt:-2.57±1.34),并与肿瘤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等病理因素明显相关(P<0.05).结论 PLSCR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陆永良;黄惠莲;蒋培余;张红;李栋立;戴利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腹内高压(IAH)的发生,探讨IAH与AP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AP患者60例,所有患者入院24h内进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根据评分结果是否高于8分将患者分为轻症胰腺炎(MAP)组(A组)和重症胰腺炎(SAP)组(B组).从入院开始采用经膀胱间接测量法监测腹内压(IAP),每4hl次,连续测量5d,以高测量值作为IAP记录值.比较A、B两组IAH发生率的差异,并对患者APACHEⅡ评分与IAP记录值的相关分析.统计两组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胸腔积液发生例数、住院时间、死亡例数等临床指标.按是否发生IAH进一步将SAP分为IAH组(a组)和非IAH组(b组),比较a、b两组上述临床指标的差异,并对APACHEⅡ评分与IAP记录值预测SAP患者临床经过的ROC曲线.结果 36例MAP患者均未发生IAH,24例SAP患者中11例发生IAH,其中腹腔间室综合征(ACS)4例,两组IAH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且SAP患者IAP记录值与APACHEⅡ评分明显相关(r=0.866);a、b两组SIRS、MOF、胸腔积液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AP记录值预测SAP患者临床经过的ROC曲线下面积较APACHEⅡ评分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可信区间(CI)=0.731~1.024,P<0.05].结论 SAP患者APACHEⅡ评分与IAP测定值明显相关,IAH的发生与否显著影响SAP患者的临床经过,IAP在预测SAP患者不良临床事件发生风险方面较APACHEⅡ评分更具优势.
作者:邵俊伟;蔡逊;马丹丹;喻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脊髓缺血性损伤是否激活小泛素化调节因子(SUMO)以及SUMO结合蛋白在缺血刺激后的亚细胞定位.方法 制备小鼠脊髓缺血模型,用Western blot法检验脊髓缺血性损伤引起的应激反应,再分别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缺血脊髓节段中SUMO结合蛋白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结果 在脊髓缺血性损伤模型中,应激反应被激活,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eIF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1/2和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夹闭8、10、12 min组小鼠损伤脊髓节段内SUMO1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脊髓节段的(1.15±0.09)、(1.24±0.13)、(1.01 +0.99)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MO2/3分别是对照脊髓节段的(5.87±0.31)、(5.40±0.36)、(4.31±0.2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损伤脊髓节段SUMO2/3结合蛋白增多并发生明显的核聚集.结论 SUMO2/3在脊髓缺血性损伤的应激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能是内源性神经保护途径的关键分子.
作者:王正锋;王瑞华;刘献志;翟广;张水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AdV-rHO-1处理组(C组).A组为对照组,B、C组阻断腹主动脉30 min后,暴露大鼠脊髓分别注入AdV-EGFP、AdV-rHO-1病毒载体.各组于缺血再灌注12h、1、2、3、7d测定后肢神经功能评分、病理学、HO-1、HO-1 mRNA的表达和凋亡细胞.结果 C组后肢神经功能评分(2.83±0.75)在缺血再灌注2d后明显好于B组(1.50±0.55) (P <0.01).C组(35.85±6.59)HO-1表达量较A、B组明显增多(P<0.01),C组(1.83±0.28) HO-1的mRNA表达量较A组和B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HO-1基因能有效转染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对缺血再灌注的脊髓有保护作用.
作者:周立亚;周立文;李明强;叶习红;叶繁;王雪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微小RNA(miR)-433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8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标本中miR-433的表达水平.结果 miR-433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Ct为9.73±2.96)显著低于其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Ct为12.25±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iR-433的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和性别无相关(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miR-433的低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相关.
作者:顾掌生;马志红;吴巍;刘进;钟婧;蒋海根;闵丽姗;戴利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Th9细胞及白细胞介素(IL)-9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66例初治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9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9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IL-9阳性细胞的浸润程度.分析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h9细胞、血清中IL-9水平及癌组织中IL-9阳性细胞浸润程度与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Th9细胞及IL-9水平分别为(2.64±0.24)%和(89.40 ±6.66) n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7±0.11)%,t=12.63,P<0.01;(26.80±3.76) ng/L,t=14.37,P<0.01],Ⅲ~Ⅳ期患者的Th9细胞比例及IL-9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3.21±0.22)%比(2.07±0.19)%,t=8.24,P<0.01;(104.30±6.07) ng/L比(72.90±5.37) ng/L,t=8.91,P<0.01].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IL-9阳性细胞浸润率为84.37%(27/32),而对应癌旁组织为21.87%(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098,P<0.01).外周血Th9细胞和IL-9的表达水平与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无相关(P>0.05).癌组织中IL-9阳性细胞浸润程度与临床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P>0.05).结论 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h9细胞比例及血浆中IL-9水平显著升高,且与临床分期等病理指标明显相关,提示Th9细胞及IL-9参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郭欣;吴志宇;陈春悠;王东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芳香烃受体核易位蛋白(ARNT)高表达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凋亡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ARNT基因稳定转染的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24、48、72 h的增殖,膜联蛋白V(Annexin V)/碘化丙锭(PI)法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筛选获得稳定高表达ARNT的克隆细胞;Western blot 显示稳定转染ARNT的SMMC7721可明显上调ARNT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倍数达2.65倍;ARNT 高表达后细胞生长速度较对照组细胞明显减慢.24、48、72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8.70±4.25)%、(26.45±3.92)%、(35.14±3.64)%;ARNT高表达后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细胞总凋亡比例为(9.43±1.09)%,而对照组细胞的总凋亡比例为(4.40±0.6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nswell实验显示表达ARNT的肝癌细胞穿膜细胞数为(29.5±6.7)个,而对照组的穿膜细胞数为(58.3±14.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3,P<0.01).结论 ARNT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促进其凋亡,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
作者:蔡静;吴建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微小RNA-10b(miR-l0b)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TaqMan@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77例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15例正常脑组织及胶质瘤细胞株中miR-10b的表达.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miR-10b模拟物对胶质瘤A172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 miR-10b在胶质瘤细胞和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4.46 ±0.24比0.44±0.10,P<0.01),且miR-10b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组织病理分级呈正相关(Ⅰ级:2.10 ±0.27,Ⅱ级:3.58±0.35、Ⅲ级:4.85±0.38、Ⅳ级:6.38±0.37,P<0.01).过表达miR-10b能够促进A172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并使A172细胞处于Go/G1期的细胞减少,进入S期的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miR-10b在胶质瘤中过表达,加速胶质瘤细胞进入S期,促进增殖.
作者:孙利波;刘莉;梁华新;付超;赵丛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近年来,简单外科手术结合弹性蛋白酶诱导实验动物动脉瘤模型的研究渐渐成为热点[1].我们利用猪胰弹性蛋白酶消化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建立与人类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和病理学相似的梭形动脉瘤模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与方法:SD大鼠30只,体质量250 ~ 300 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实验A组和实验B组,每组10只.10%水合氯醛(0.4 ml/100 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后,颈前正中切口,游离出右侧颈总动脉,用大小约5 mm×14 mm乳胶片垫于颈总动脉下,两端用1号缝合线结扎形成一长度为10 mm凹槽,注入弹性蛋白酶0.15 ~0.35 ml(1.0 U/ul),消化20 min后,吸干残留弹性蛋白酶后除去结扎线,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取出乳胶片,逐层缝合皮肤.
作者:张连富;方兴根;李子付;江国权;周家浩;裴士文;徐善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山羊股骨干骨折模型,对比空心交锁髓内钉和尾丝髓内钉的固定效果.方法 选取40只成年公山羊股骨骨折模型,20只采用空心交锁髓内钉固定(A组),20只采用尾丝髓内钉固定(B组).术后4、8周行X线复查并于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数据.结果 两组山羊于术后8周骨折均愈合,B组植入手术时间为(37.9±5.1)min、出血量为(38.0±66.0) ml、术中透视时间为(6.8±3.1)s、取出术时间为(24.4±5.3) min、出血量为(26.3±7.8)ml,各项数据均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尾帽掉落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1只山羊在植入术后死亡.结论 尾丝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与交锁髓内钉相当,但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X线暴露少,步骤简便.
作者:孙家元;刘磊;陈伟;张弢;王娟;张英泽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