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欣;吴志宇;陈春悠;王东海
我们在铁蓄积致骨量下降的基础上采用降铁药物甲磺酸去铁胺(DFO)干预,观察降铁对血清骨转换指标和骨量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Micm-CT(SKYSCAN),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美国PerkinElmer公司),2个月龄雄性ICR小鼠(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小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Ⅰ型胶原C端肽(CTX,IDS公司)、骨钙素(BGP,R&D公司),枸橼酸铁铵(Sigma公司),DFO(诺华公司).
作者:刘禄林;王啸;高超;李光飞;俞晨;沈光思;张鹏;吴明霞;王爱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MG-63骨肉瘤细胞Ras相关区域家族1(RASS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并观察5-氮杂胞苷去甲基化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亚硫酸盐测序法(BSP)检测MG-63骨肉瘤细胞RASS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比较5-氮杂胞苷处理前后RASSF1甲基化状态、基因表达、细胞增殖曲线、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差异.结果 5-氮杂胞苷处理前RASSF1基因启动子第1~3、第16 CG位点甲基化率为40.0%,第4~15 CG位点甲基化率为60.0%;处理后的MG-63骨肉瘤细胞RASSF1基因启动子第1~16 CG位点甲基化率为0.正常未处理MG-63骨肉瘤细胞RASSF1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处于低表达状态,5-氮杂胞苷处理后RASSF1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显著增加,显著高于处理前.5-氮杂胞苷处理后的细胞增殖速度减慢,D1-D8细胞吸光度值显著低于正常未处理的细胞.5-氮杂胞苷处理后的MG-63骨肉瘤细胞Go/G1期和凋亡率显著高于处理前细胞(P<0.05),S期、G2/M期和增殖指数(PI)显著低于处理前细胞(P<0.05).结论 MG-63骨肉瘤细胞RASSF1基因启动子处于甲基化和表达抑制状态,5-氮杂胞苷能逆转RASS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使基因重新表达而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张勇;陶圣祥;刘国狮;刘鸿;肖紫春;刘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芳香烃受体核易位蛋白(ARNT)高表达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凋亡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ARNT基因稳定转染的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24、48、72 h的增殖,膜联蛋白V(Annexin V)/碘化丙锭(PI)法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筛选获得稳定高表达ARNT的克隆细胞;Western blot 显示稳定转染ARNT的SMMC7721可明显上调ARNT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倍数达2.65倍;ARNT 高表达后细胞生长速度较对照组细胞明显减慢.24、48、72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8.70±4.25)%、(26.45±3.92)%、(35.14±3.64)%;ARNT高表达后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细胞总凋亡比例为(9.43±1.09)%,而对照组细胞的总凋亡比例为(4.40±0.6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nswell实验显示表达ARNT的肝癌细胞穿膜细胞数为(29.5±6.7)个,而对照组的穿膜细胞数为(58.3±14.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3,P<0.01).结论 ARNT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促进其凋亡,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
作者:蔡静;吴建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人胃腺癌组织中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Ⅱ(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AnnexinⅡ与胃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4对胃腺癌组织和配对的癌旁胃组织,以及10例正常胃组织中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并分析胃腺癌组织中AnnexinⅡ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腺癌组织中AnnexinⅡ蛋白阳性表达率(70.45%)明显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43.18%,P<0.05),AnnexinⅡ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膜;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水平和胃腺癌患者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中、高分化肿瘤组织中AnnexinⅡ蛋白阳性表达率(57.14%)明显低于低分化患者(87.5%,P<0.05).结论 AnnexinⅡ蛋白上调表达可能与胃腺癌的发生和恶性进展有关.
作者:苏红英;黄雄飞;陈淑勤;张白凌;刘景丰;黄爱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聚乙烯亚胺作为载体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转染脂肪干细胞(ADSCs)的基因表达,探讨转染后细胞的成骨分化效果.方法 取成年日本大耳白兔的颈部脂肪10 g,经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ADSCs,并对其进行表型鉴定,用相对分子质量为13×103的聚乙烯亚胺介导BMP@基因转染至ADSCs,G418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克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MP-2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法检测BMP@蛋白表达分泌,Westem blm法检测骨钙素和Ⅰ型胶原蛋白的含量,碱性磷酸酶定量检测,并行茜素红染色,未转染组作对照.结果 从兔脂肪组织中分离出来的第3、6代ADSCs均高表达CD29、CD44,阳性率超过90%;低表达CD34、CD45,阳性率不超过5%;转染细胞有BMP@mRNA的转录及其蛋白的表达,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和Ⅰ型胶原蛋白的含量增加,茜素红染色呈阳性反应,对照组呈阴性.结论 聚乙烯亚胺可介导BMP@基因转染兔ADSCs,BMP@基因在ADSCs中有效表达并诱导其定向成骨分化.
作者:王清富;陈庄洪;蔡贤华;王华松;何国超;林冠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腔内注射玻璃酸钠(SH)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6月至2011年6月共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对照组,n=281)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加腔内注射SH(实验组,n=307)两种方法治疗OA患者共588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随访24个月,对照组优良率为78.3%,而实验组优良率高达90.5%;按膝关节OA严重性指数评分,实验组治疗24个月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关节镜清理术配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OA,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王伟;陆兴;康志刚;董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锶离子(Sr2+)对钛颗粒(Ti)诱导破骨细胞(OC)活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5组,即空白组、Ti组、核因子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组、R+Ti组、Sr2+组.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0.1 g/L Ti和不同浓度Sr2+(0.5、1.0、2.0、5.0、10.0 mmol/L)处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24、48、72 h后增殖活性;以0.1 g/L Ti和/或70 μg/L RANKL和/或不同浓度Sr2+诱导RAW264.7细胞,培养5d后,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成熟OC数量;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组织蛋白酶K(Cath-K)、TRAP、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和降钙素受体(CTR) mRNA含量;Westem blot法检测κB抑制蛋白α(IκBα)表达水平.结果 CCK-8结果,0.1 g/L Ti和不同浓度Sr2+ (0.5、1.0、2.0、5.0、10.0 mmol/L)对RAW264.7细胞增殖能力无影响.TRAP染色,R、R+Ti组均可见大量的紫红色多核细胞;Ti组和Sr2+组多核细胞较少;Sr2+≥5 mmol/L时,TRAP阳性细胞数量[(323.33 ±43.84)、(146.67±33.99)个/孔],与R组[(453.33±33.99)个/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Sr2+组Cath-K、TRAP、MMP-9和CTR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76±0.66、2.69±0.57、2.10±0.34和1.72±0.32,与R+Ti组比较(7.97±0.77、10.10±1.18、7.37±1.02和5.55±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i能抑制IκBα的表达,Sr2+加入后Ti的抑制效应不明显.结论 Sr2+能有效地抑制Ti诱导的OC活化.
作者:朱世军;徐耀增;崔京福;邵洪国;朱锋;耿德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磷脂混杂酶1(PLSCR1)对肝癌生长转移的调控作用.方法 构建PLSCR1干扰细胞株,通过噻唑蓝(MTT)实验和侵袭(Invasion)实验分别研究PLSCR1在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20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LSCR1的表达,探讨PLSCR1在肝癌生长及转移中的意义.结果 成功构建PLSCR1-小干扰RNA (siRNA)-HepG2细胞株,并通过MTT实验和Invasion实验证实干扰PLSCR1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及侵袭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28.71±1.27)%和(27.16±10.40)%.FQ-PCR检测20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LSCR1的表达,发现PLSCR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ACt:-2.57±1.34),并与肿瘤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等病理因素明显相关(P<0.05).结论 PLSCR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陆永良;黄惠莲;蒋培余;张红;李栋立;戴利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猪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I)后热休克蛋白70 (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头健康成年西藏小型猪,雌雄不限,体质量20~30 k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辛伐他汀实验组(Sim组),每组8头.I/R组和Sim组采用胸主动脉、锁骨下动脉阻断法造成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70 min),分离副半奇静脉,远端结扎,近端插管.I/R组在阻断过程中副半奇静脉逆灌注乳酸林格钠液(860 ml/h,1000 ml),Sim组阻断过程中副半奇静脉逆灌辛伐他汀溶液(0.25 mg/kg,1000 ml),术后口服辛伐他汀片剂80 mg/d,30 d.术后采用Tarlov下肢神经功能评分系统评估6、24、48 h神经运动功能.术后30 d,各组分别处死8头实验猪,迅速取出来L2~L5及骶段脊髓,苏木素-伊红(HE)、Nissle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p70的表达.结果 Sim组术后24、48 h神经功能评分[(3.2±0.3)、(3.6±0.2)分]高于I/R组[(2.2±0.4)、(2.8±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Sim组神经元形态学的损伤较轻,Hsp70表达明显增加,其积分吸光度值为296.8046±3.695 1.结论 辛伐他汀对猪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和诱导Hsp70的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丁皓;申月霞;卢聪;黄焕雷;郭惠明;陈寄梅;庄建;朱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是指分枝杆菌属内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迄今为止,共发现154种NTM和13个亚种,大部分NTM致病菌为条件致病菌[1].至今,已发现海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亚洲分枝杆菌、苏尔加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溃疡分枝杆菌、蟾蜍分枝杆菌、玛尔摩分枝杆菌、土分枝杆菌、胃分枝杆菌、不产色分枝杆菌、布分枝杆菌、嗜血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偶然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及Massiliense分枝杆菌共18种NTM能引起手部感染[2-9],其中海分枝杆菌感染常见,其次为堪萨斯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复合群、偶发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及脓肿分枝杆菌[10].手部NTM病早期(Ⅰ型)以药物治疗为主,中晚期(Ⅱ型及Ⅲ型)应选择药物联合手术清除病灶为主,术前应用药物抗NTM治疗2周,使病灶局限,便于术中将病灶完整切除[3,11-12].
作者:龙航;陈世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模拟颈椎间盘突出合并黄韧带病变所致的急性颈脊髓损伤,观察颈脊髓受压时前后方压应力的变化趋势,探讨前后方压应力与致压深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10具新鲜成人尸体颈脊柱标本(C1 ~T1),通过前后方C4 ~ C5间骨窗伸入两根半球形测压杆,模拟颈椎间盘退变突出合并黄韧带病变时对颈脊髓前后方所形成的压迫.实验对颈脊髓前后方同时致压,致压深度大和为椎管矢状径的60%,逐渐增加致压深度,分别测量不同致压深度下,颈脊髓脊膜前后方所受压应力的变化.结果 (1)前方致压深度一定,后方致压深度逐渐增加时,颈脊膜前方压应力无明显变化;颈脊膜后方压应力明显增大,其中致压深度为椎管中矢径的10% ~ 20%时各相邻致压深度间颈脊髓后方压应力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压深度为椎管中矢径的30%~60%时各相邻致压深度间颈脊髓脊膜后方压应力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后方致压深度一定,前方致压深度依次递增时,颈脊膜前方压应力明显增大,其中致压深度为椎管中矢径的10%~20%时各相邻致压深度间颈脊髓后方压应力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压深度为椎管中矢径的30% ~ 60%时各相邻致压深度间颈脊髓脊膜后方压应力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脊膜后方压应力无明显变化.结论 颈脊髓脊膜前、后方所受压应力与致压深度呈非线性关系,所受压应力随致压深度增加而增大,前方或后方致压深度超过椎管中矢径的30%临界值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赵晓峰;赵斌;赵轶波;陈祺;王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免疫抑制剂的有效使用大大提高移植的术后生存率,随着患者移植术后生存时间的延长,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各种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1].为减少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目前主要策略是减小剂量、停用激素等,如何合理的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使免疫抑制方案的整体有效性和安全性达到佳状态,一直是器官移植工作者追求的目标[2].现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各种类型的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策略.
作者:邓永林;沈中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Th9细胞及白细胞介素(IL)-9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66例初治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9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9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IL-9阳性细胞的浸润程度.分析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h9细胞、血清中IL-9水平及癌组织中IL-9阳性细胞浸润程度与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Th9细胞及IL-9水平分别为(2.64±0.24)%和(89.40 ±6.66) n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7±0.11)%,t=12.63,P<0.01;(26.80±3.76) ng/L,t=14.37,P<0.01],Ⅲ~Ⅳ期患者的Th9细胞比例及IL-9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3.21±0.22)%比(2.07±0.19)%,t=8.24,P<0.01;(104.30±6.07) ng/L比(72.90±5.37) ng/L,t=8.91,P<0.01].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IL-9阳性细胞浸润率为84.37%(27/32),而对应癌旁组织为21.87%(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098,P<0.01).外周血Th9细胞和IL-9的表达水平与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无相关(P>0.05).癌组织中IL-9阳性细胞浸润程度与临床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P>0.05).结论 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h9细胞比例及血浆中IL-9水平显著升高,且与临床分期等病理指标明显相关,提示Th9细胞及IL-9参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郭欣;吴志宇;陈春悠;王东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利用维甲酸灌胃孕鼠诱导的大鼠子鼠脊髓脊膜膨出动物模型,建立一种动物实验方法,观察壳聚糖明胶薄膜在修补子鼠脊髓脊膜膨出的效果.方法 利用维甲酸灌胃孕SD大鼠获得脊髓脊膜膨出的子鼠动物模型,在孕中期(孕18d)利用经腹经子宫开放手术,以壳聚糖明胶薄膜作为组织工程材料修补脊髓脊膜膨出皮肤缺损.在孕21 d取胎,观察手术成功率,并以未经手术修补的子鼠为对照,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通过建立动物模型,用44只可利用的子鼠顺利进行了28例修补,修补后存活13只,其中获得了10只修补满意的子鼠.观察到了修补手术后局部的组织改变.以未经修补的子鼠为对照,通过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中的吸光度值,发现神经微管蛋白-β-Ⅲ在子鼠膀胱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和普通子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壳聚糖-明胶薄膜作为组织工程材料可应用在该手术模型中,对脊髓脊膜膨出子鼠膀胱神经发育有改善作用.
作者:汤梁峰;钟海军;沈剑;陈宏;毕允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埃索美拉唑在不同时间点对雄性SD大鼠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24只3个月龄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赋形剂)、小剂量组[按10 mg/(kg·d)的剂量给予埃索美拉唑]和大剂量组[按50 mg/(kg·d)的剂量给予埃索美拉唑].第0、8、14周时,检测每只大鼠全身骨密度及血清中骨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钙的浓度.处死大鼠后用组织形态学方法评估大鼠股骨结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组中大鼠体质量增长明显受抑制(P<0.05),第14周时骨密度明显降低,血清中骨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钙的浓度明显升高,分别为(198.51±6.98)、(1.49±0.04) U/L、(2.44±0.05) mmol/L,而第8周时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显示14周时3组间的股骨结构差异明显,大剂量组空骨陷窝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小剂量组(P>0.05).结论 大剂量应用埃索美拉唑导致雄性大鼠骨密度降低并影响其骨代谢,这种效应还存在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作者:许圆;周晓中;钱鸣杰;唐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前后肝功能衰竭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IL)-17等移植相关免疫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8例肝移植术后肝功能衰竭患者和20例肝功能衰竭患者分别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采集PE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d和术后2d的外周抗凝血和血清,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不同时间段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计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17浓度变化.结果 肝移植组患者治疗前的CD3+T细胞[(58.12±4.98)%]、CD4+T细胞[(28.85 ±4.18)%]和CD4+/CD8+比值(1.18)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D4+ CD25+ Foxp3+T细胞[(10.58±5.01)%]则高于对照组.PE治疗后移植组患者的CD3+T细胞迅速增高到(66.07±4.75)%,CD4+T细胞增高到(37.16 ±3.89)%,CD4 +/CD8+比值由1.18升高到1.35.CD4+ CD25+ Foxp3+T细胞百分计数在后当天即明显降低至(6.89±4.98)%,而后逐渐上升至术前水平.PE治疗对对照组患者T细胞亚群有类似作用,但作用强度低于对移植后患者.移植组患者PE治疗前的IL-17浓度[(85.175±50.151) 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98.042±80.985) ng/L],PE术后2组患者IL-17均即刻显著升高,而且移植组患者IL-17升高幅度比对照组更为明显.结论 肝移植后肝功能衰竭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PE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增强,在稳定内环境和同时可能导致排异反应的加剧.
作者:杨卫平;朱纯超;景晓乾;汪炳瑞;沈柏用;彭承宏;邱伟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慢性创面是指那些未能有序及时地延续修复进程,导致创面解剖和功能延迟修复,甚至不能修复的创面[1].本研究旨在观察壳聚糖蜂蜡膏对大鼠慢性创面的治疗效果和对创面中CD34及羟脯氨酸的表达影响,并探讨其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体质量250 g左右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16只;实验试剂则需要壳聚糖蜂蜡膏敷料、CD34抗体、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羟脯氨酸试剂盒及3-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试剂盒.
作者:邹新华;李炳辉;陈洪平;祝友鹏;李恭驰;祝鑫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制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骨形成发生蛋白-2(BMP4)壳聚糖缓释体,联合体外分离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兔BMSCs,观察不同代次细胞的生长情况,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绘制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干细胞表面标志CD44、CD90的表达,体外诱导成软骨分化,甲苯胺蓝染色鉴定,Transwell法检测SDF-1对兔BMSCs的趋化作用,用冷冻干燥及乳化交联法制备SDF-1/BMP-2壳聚糖缓释体,扫描电镜观察缓释体性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细胞因子缓释作用,接种兔BMSCs,检测缓释体对兔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比较成骨相关指标碱性磷酸酶(ALP)、骨桥蛋白(OPN)、Ⅰ型胶原等蛋白的分泌差异.结果 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差速贴壁法可获得高纯度、增殖能力强并具有分化潜能的兔BMSCs,第3代兔BMSCs CD44表达率为(86.3±6.5)%,090表达率为(73.50±4.85)%,SDF-1可趋化兔BMSCs向壳聚糖缓释体迁移,并促进其黏附生长,SDF-1/BMP-2复合壳聚糖支架构成缓释体可促进兔BMSCs成骨及其相关蛋白分泌增加.结论 SDF-1/BMP-2壳聚糖缓释体可作为理想的组织工程骨修复材料.
作者:金捷;周少怀;卞峰;方红育;范明宇;郑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山羊股骨干骨折模型,对比空心交锁髓内钉和尾丝髓内钉的固定效果.方法 选取40只成年公山羊股骨骨折模型,20只采用空心交锁髓内钉固定(A组),20只采用尾丝髓内钉固定(B组).术后4、8周行X线复查并于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数据.结果 两组山羊于术后8周骨折均愈合,B组植入手术时间为(37.9±5.1)min、出血量为(38.0±66.0) ml、术中透视时间为(6.8±3.1)s、取出术时间为(24.4±5.3) min、出血量为(26.3±7.8)ml,各项数据均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尾帽掉落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1只山羊在植入术后死亡.结论 尾丝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与交锁髓内钉相当,但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X线暴露少,步骤简便.
作者:孙家元;刘磊;陈伟;张弢;王娟;张英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腹内高压(IAH)的发生,探讨IAH与AP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AP患者60例,所有患者入院24h内进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根据评分结果是否高于8分将患者分为轻症胰腺炎(MAP)组(A组)和重症胰腺炎(SAP)组(B组).从入院开始采用经膀胱间接测量法监测腹内压(IAP),每4hl次,连续测量5d,以高测量值作为IAP记录值.比较A、B两组IAH发生率的差异,并对患者APACHEⅡ评分与IAP记录值的相关分析.统计两组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胸腔积液发生例数、住院时间、死亡例数等临床指标.按是否发生IAH进一步将SAP分为IAH组(a组)和非IAH组(b组),比较a、b两组上述临床指标的差异,并对APACHEⅡ评分与IAP记录值预测SAP患者临床经过的ROC曲线.结果 36例MAP患者均未发生IAH,24例SAP患者中11例发生IAH,其中腹腔间室综合征(ACS)4例,两组IAH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且SAP患者IAP记录值与APACHEⅡ评分明显相关(r=0.866);a、b两组SIRS、MOF、胸腔积液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AP记录值预测SAP患者临床经过的ROC曲线下面积较APACHEⅡ评分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可信区间(CI)=0.731~1.024,P<0.05].结论 SAP患者APACHEⅡ评分与IAP测定值明显相关,IAH的发生与否显著影响SAP患者的临床经过,IAP在预测SAP患者不良临床事件发生风险方面较APACHEⅡ评分更具优势.
作者:邵俊伟;蔡逊;马丹丹;喻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