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as相关区域家族1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张勇;陶圣祥;刘国狮;刘鸿;肖紫春;刘雷

关键词:骨肉瘤, MG-63, Ras相关区域家族1, 甲基化, 生物学行为
摘要:目的 检测MG-63骨肉瘤细胞Ras相关区域家族1(RASS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并观察5-氮杂胞苷去甲基化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亚硫酸盐测序法(BSP)检测MG-63骨肉瘤细胞RASS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比较5-氮杂胞苷处理前后RASSF1甲基化状态、基因表达、细胞增殖曲线、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差异.结果 5-氮杂胞苷处理前RASSF1基因启动子第1~3、第16 CG位点甲基化率为40.0%,第4~15 CG位点甲基化率为60.0%;处理后的MG-63骨肉瘤细胞RASSF1基因启动子第1~16 CG位点甲基化率为0.正常未处理MG-63骨肉瘤细胞RASSF1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处于低表达状态,5-氮杂胞苷处理后RASSF1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显著增加,显著高于处理前.5-氮杂胞苷处理后的细胞增殖速度减慢,D1-D8细胞吸光度值显著低于正常未处理的细胞.5-氮杂胞苷处理后的MG-63骨肉瘤细胞Go/G1期和凋亡率显著高于处理前细胞(P<0.05),S期、G2/M期和增殖指数(PI)显著低于处理前细胞(P<0.05).结论 MG-63骨肉瘤细胞RASSF1基因启动子处于甲基化和表达抑制状态,5-氮杂胞苷能逆转RASS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使基因重新表达而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纤维蛋白凝胶的包埋对大孔支架上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我们选择纤维蛋白凝胶包埋镍网成纤维细胞复合物观察模拟体内共培养下不同孔径的大孔支架对细胞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取自腹部抽脂术去掉的皮肤,方法参照文献[1].2.模型制作: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夹持布满均一圆孔的圆形镍网边缘(直径:3.05 mm,厚度:30 μm),根据圆孔直径600、400、270、170、100 μm分为5种型号,消毒后烘干,置入12孔板中.镍网上接种密度为5×108/L的成纤维细胞后,用纤维蛋白凝胶包埋,3.5 g/L纤维蛋白原,10 IU/ml凝血酶,加入适量含有10%新生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放入37℃、5% CO2培养箱,2d换液1次.根据镍网孔径设置实验组,并分组,另设置无胶体的对照组.

    作者:陈道东;沈忆新;张鹏;孙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微小RNA-10b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微小RNA-10b(miR-l0b)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TaqMan@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77例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15例正常脑组织及胶质瘤细胞株中miR-10b的表达.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miR-10b模拟物对胶质瘤A172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 miR-10b在胶质瘤细胞和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4.46 ±0.24比0.44±0.10,P<0.01),且miR-10b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组织病理分级呈正相关(Ⅰ级:2.10 ±0.27,Ⅱ级:3.58±0.35、Ⅲ级:4.85±0.38、Ⅳ级:6.38±0.37,P<0.01).过表达miR-10b能够促进A172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并使A172细胞处于Go/G1期的细胞减少,进入S期的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miR-10b在胶质瘤中过表达,加速胶质瘤细胞进入S期,促进增殖.

    作者:孙利波;刘莉;梁华新;付超;赵丛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自噬状态对人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自噬调控后对大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使用佛波酯PMA、人重组白细胞介素(IL)-4诱导人单核白血病细胞THP-1分化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CD68、CD204、CD206分子表达;分别使用一定浓度的雷帕霉素(RAD001),巴弗洛霉素(Bafilomycin a1)对TAM的自噬状态进行调控,应用磺酰尸胺(MDC)荧光染色法观察TAM自噬囊泡形成,免疫荧光检测自噬特异性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利用Transwell小室将不同自噬状态的TAM与大肠癌细胞行非接触式共培养,实验分组为TAM自噬上调组、下调组、未调组及单独大肠癌LoVo细胞的空白对照组4组,各组经4Gy射线照射后分别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细胞比例、存活素(Survivn)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半胱天冬蛋白酶激活剂(Smac)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TAM表面CD68、CD204、CD20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经处理的THP-1细胞和只经PMA作用得到的未活化巨噬细胞.TAM自噬上调组中MDC染色的自噬囊泡数目多于自噬未调组,LC3荧光也强于自噬未调组;自噬下调组中MDC染色的自噬囊泡数目少于自噬未调组,LC3荧光强度则弱于自噬未调组.共培养体系中细胞同时接受照射处理后,膜联蛋白V/碘化丙锭(Annexin V/PI)双染检测大肠癌细胞凋亡显示:共培养组中大肠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6.84 ±0.37)%、(43.23±1.34)%、(29.37±0.82)%,均高于对照组(27.23±0.63%)(P<0.05);其中,TAM自噬上调组中大肠癌细胞凋亡率[(43.23±1.34)%]高于自噬下调组[(29.37±0.82)%]和自噬未调组[(36.84±0.37)%,P<0.05].各组大肠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检测结果显示:TAM自噬未调组中bcl-2表达量为0.24±0.02、上调组为0.08±0.01、下调组为0.42±0.02,均低于对照组(0.61±0.05),TAM可下调大肠癌细胞的bcl-2表达(P<0.05);共培养组中Smac表达水平(分别为1.26±0.03、1.49±0.24、0.85±0.03)均高于对照组(0.68±0.03)(P<0.05);共培养组中Survivin表达水平(分别为0.48±0.01、0.23 ±0.02、0.55±0.05)均低于对照组(0.80±0.05) (P <0.05).结论 上调TAM自噬水平可显著促进大肠癌细胞凋亡,改变大肠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提高射线对大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邵乐宁;杨晓东;邢春根;吴永友;赵奎;龚巍;钟丰云;曹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脏辅助装置对急性心力衰竭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脏辅助装置对于急性心力衰竭(HF,简称心衰)犬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10条健康犬,体质量25~ 35 kg,应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微栓塞法建立急性心衰模型,对于造模成功的犬采用双心室辅助,并在实验开始时采用1∶1的频率辅助,记录主动脉压力、心输出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冠脉微栓塞使心输出量[CO:(2.88±0.38) L/min比(1.58±0.23) L/min]、平均动脉压[MAP:(117.2±9.0) mmHg(1 mmHg =0.133 kPa)比(75.0±6.7)mmHg]等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减少(30%~50%).通过应用心脏直接辅助装置,能提高心输出量[CO:(1.58±0.23) L/min比(2.41±0.34) L/min]和平均动脉压[MAP:(75.0±6.7) mmHg比(103.8±10.0) mmHg],CO和MAP增加20%.收缩压[(93.6±8.03) mmHg比(126.8±7.8)mmHg]、舒张压[(60.4±5.0) mmHg比(87.0 ±6.1)mmHg]也相应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前后心率变化不大[(125.4±9.0)次/分比(129.0±10.3)次/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心脏收缩同步的心脏辅助装置对于急性心衰犬能够改善心脏的收缩能力,辅助心脏的收缩,提高其心输出量,使其血流动力学参数得以提高.

    作者:刘超;李圣博;刘鸿昊;姚星星;焦周阳;文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国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多态性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遗传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国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遗传易感性和骨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临床收集OPLL病例420例,对照组506例,采用直接测序法对目的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进而对BMP-2基因编码区SNPs位点进行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结果 BMP-2基因外显子2上的Ser37Ala(T/G)的TT、TG、GG基因型分别为752例(81%)、174例(19%)、0例,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基因型与OPL的发生有关.外显子3上的Arg190Ser (A/T)的AA、AT、TT基因型分别为228例(24%)、464例(50%)、234例(26%),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T基因型与OPLL的发生有关.对OPLL患者外显子2上的Ser87Ser(A/G)基因型分析发现,GG基因型的OPLL患者其骨化椎体的数量明显多于AG和AA基因型(P<0.05),表明G等位基因能够加重OPL患者的严重程度,A等位基因能够限制OPLL患者异位骨化的发生.结论 BMP-2基因外显子2上的Ser37Ala(T/G)和外显子3上的Arg190Ser(A/T)多态性与OPLL的发生相关.BMP-2基因外显子2上的Ser87Ser (A/G)基因型与OPLL的严重程度有关.BMP4是OPLL的易感基因.

    作者:闫亮;贺宝荣;刘团江;郭华;昌震;许正伟;郝定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与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45例脑胶质瘤(低级别22例,高级别23例).测量平均扩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相对平均扩散系数(rADC)、相对各向异性分数(rFA)、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rCBF)、相对局部脑血容量(rrCBV)值,应用统计学方法对肿瘤不同部位以及高低级别胶质瘤间各个指标进行差异性比较,并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诊断阈值和分析其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45例脑胶质瘤瘤体的ADC、rCBF、rCBV值分别大于相应瘤周、大于相应对侧白质的测量值;FA瘤体<FA瘤周<FA对侧白质.各量化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及瘤周的rrCBV、rrCBF分别大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高级别胶质瘤瘤体的rADC值小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根据ROC曲线分析,rrCBF和rrCBV的诊断阈值分别为2.749和3.058,相应的分级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100%与91.3%、95.5%,瘤体rADC及rFA值无诊断价值.结论 脑胶质瘤的瘤体rCBF、rCBV及ADC值,可以用于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其中,rrCBF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高,rrCBF的ROC曲线下面积大.

    作者:江晶晶;谈晓飞;张顺;张妍;姚义好;覃媛媛;郭东生;赵凌云;朱文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肝再生磷酸酶-3诱导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促进结肠癌细胞转移

    目的 探讨肝再生磷酸酶-3(PRLd)在结肠癌微环境中通过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s)促进结肠癌细胞转移的机制.方法 将TAMs与稳转染PRL-3的结肠癌Lovo细胞(Lovo-P)进行体外共培养的方式,再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筛选出TAMs中上调的细胞因子.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因子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癌患者肿瘤切片中相关TAMs表达,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TAMs与Lovo-P细胞共培养比与Lovo-C细胞共培养后白细胞介素(IL)-6 mRNA表达明显升高(8.3±2.2)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TAMs与Lovo-P细胞共培养后IL-6表达上调180%.在共培养体系中预处理IL-6中和抗体(5mg/L及10 mg/L)后,Lovo-P细胞侵袭性下降[(220±13)个比(132±12)个比(83±7)个].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结肠癌患者癌灶处肿瘤切片中TAMs与IL-6荧光重合,分布于肿瘤间质中,并且Ⅰ期患者IL-6阳性TAMs数量要少于Ⅳ期患者[(24±4)个比(56±9)个].生存曲线分析发现IL-6阳性且TAMs> 20个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IL-6阳性且TAMs≤20个患者(27.3个月比12.2个月).结论 PRL-3能够通过诱导TAMs分泌IL-6,促进结肠癌细胞转移,并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

    作者:黄汉源;许鹤洋;来伟;曾献清;张旸;陈志坚;李定文;林峰;褚忠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胰腺十二指肠同源异型盒-1、神经源性分化因子-1及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系物A三基因修饰小鼠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研究

    目的 观察胰岛素转录关键调控因子胰腺十二指肠同源异型盒-1(PDX-1)、神经源性分化因子-1(NeuroD1)及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系物A(MafA)对小鼠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作用.方法 重组腺病毒Ad-mPDX-1-IRES-绿色荧光蛋白(GFP)、Ad-mNeuroD1IRES-GFP、Ad-mMafA-IRES-GFP联合转染小鼠iPS细胞,体外培养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胰岛β细胞功能基因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胰岛素蛋白表达及定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糖浓度下胰岛素的分泌量.将胰岛素分泌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小鼠肝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在体内胰岛素的表达,葡萄糖耐量试验及空腹血糖监测评估移植细胞在糖尿病小鼠体内的功能发挥.结果 三基因转染的小鼠iPS细胞能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RT-PCR结果显示其胰岛β细胞功能基因的表达与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相似;免疫荧光检测见细胞内有胰岛素合成;ELISA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对不同浓度葡萄糖有较好的反应性.当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胰岛素释放量高为(0.309 3±0.017 9) n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细胞注射区域的肝实质内可见相对集中的棕黄色染色,表明移植细胞有胰岛素分泌.糖耐量试验及空腹血糖监测显示移植细胞能够控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在体内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结论 胰岛素转录关键调控因子PDX-1、NeuroD1和MafA三基因能使小鼠iPS细胞分化为具有显著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能力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在体内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尧;王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磷脂混杂酶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磷脂混杂酶1(PLSCR1)对肝癌生长转移的调控作用.方法 构建PLSCR1干扰细胞株,通过噻唑蓝(MTT)实验和侵袭(Invasion)实验分别研究PLSCR1在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20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LSCR1的表达,探讨PLSCR1在肝癌生长及转移中的意义.结果 成功构建PLSCR1-小干扰RNA (siRNA)-HepG2细胞株,并通过MTT实验和Invasion实验证实干扰PLSCR1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及侵袭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28.71±1.27)%和(27.16±10.40)%.FQ-PCR检测20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LSCR1的表达,发现PLSCR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ACt:-2.57±1.34),并与肿瘤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等病理因素明显相关(P<0.05).结论 PLSCR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陆永良;黄惠莲;蒋培余;张红;李栋立;戴利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体外循环下经主动脉根部注射参麦注射液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下经主动脉根部注射参麦注射液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拟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对照组(C组)和参麦组(S组),每组20例.S组于阻断升主动脉后,立即经升主动脉根部注射参麦注射液1 ml/kg,随后灌注4℃高钾(K+浓度:22 mmol/L)含血心脏停搏液20 ml/kg;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随后灌注4℃高钾(K+浓度:22 mmol/L)含血心脏停搏液20 ml/kg,两组患者每30 min复灌不含参麦的相同成分含血心脏停搏液10 ml/kg.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即刻(T1)、主动脉阻断后4h(T2)和术后24 h(T3)时,采集中心静脉血4ml,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活性.记录阻断升主动脉至心脏停搏所用时间、心脏自动复跳率、心脏复跳期间利多卡因使用剂量及体外循环(CPB)后1h多巴胺用量.结果 T2~T3时C组血浆cTnI浓度分别为(7.29±1.86)、(5.46±1.59) μg/L,S组T2~ T3时血浆cTnI浓度值分别为(4.81±1.50)、(2.62±0.78)μg/L,两组比较S组T2~T3时血浆cTnI浓度值降低(P <0.05);T2~T3时C组血浆CK浓度值分别为(99±11)和(70±9)U/L,S组T2~T3时血浆CK浓度值分别为:(59±9)、(32±5) U/L,T2~ T3 S组时血浆CK浓度值降低(P <0.05);T2~T3时C组血浆CK-MB浓度值分别为(8.8±1.9)、(5.5±1.6) U/L,S组T2~时血浆CK-MB浓度值分别为(5.3±1.2)、(3.7±0.9)U/L,T2~T3S组时血浆CK-MB浓度值降低(P<0.05).结论 体外循环下经主动脉根部注射参麦注射液可减轻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的损伤.

    作者:张义轩;张挚;杨晴;闫增;信文启;马传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RNA干扰下调叉头转录因子M1基因对人肿瘤细胞生长、克隆和侵袭的影响

    目的 观察RNA干扰下调叉头转录因子M1(FoxM1)基因对肿瘤细胞生长、克隆形成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培养8株人卵巢癌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查FoxM1基因mRNA水平.设计并用化学方法合成FoxM1基因小干扰RNA (siRNA),转染处理SKOV-3细胞,选择下调效果好的siRNA.SKOV-3和HO-8910PM细胞均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A)、空载质粒对照组(Con-B)和siRNA组(siRNA),其中,siRNA组以FoxM1 siRNA转染处理.分别应用F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癌细胞FoxM1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以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方法检测生长,以平板克隆方法检测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以Transwell方法检测癌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8株卵巢癌细胞株中,SKOV-3和HO-8910PM细胞FoxM1基因mRNA表达水平高.FoxM1基因siRNA转染SKOV-3细胞后,72 h Con-A、Con-B和siRNA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2.455±0.033、2.442±0.025和1.312±0.028(P< 0.05);平板克隆结果显示,Con-A、Con-B和siRNA克隆形成数分别为(100 ±5)、(93±8)和(51±3)个(P<0.05);TransweH结果显示,Con-A、Con-B和siRNA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93±4)、(86±3)和(36±1)个(P<0.05).FoxM1基因siRNA转染HO-8910PM细胞后,72 h,Con-A、Con-B和siRNA组A值分别为2.691±0.039、2.560±0.033和1.455±0.027(P <0.05);平板克隆结果显示,Con-A、Con-B和siRNA克隆形成数分别为(146±7)、(145±8)和(85±2)个(P<0.05);Transwell结果显示,Con-A、Con-B和siRNA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449±15)、(445±11)和(151±9)个(P<0.05).结论 FoxM1基因在人卵巢癌细胞生长、增殖和侵袭起重要作用.

    作者:范钰;徐娟;周永静;陈琳;赵松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滤泡辅助性T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中鉴定的研究

    我们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滑膜组织中的定位及分布,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2例急性期RA患者滑膜均取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关节镜活检患者,另收集1例骨关节炎、1例正常滑膜组织作为对照.标本经石蜡包埋、切片、脱蜡、水化、抗原修复、3%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后,加鼠抗人CD4单抗(1:40稀释,DaKo,Denmark)、兔抗人CXC趋化因子受体-5(CXCR5)多抗(1:200稀释,Millipore,USA)、山羊抗人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多抗(1:30稀释,R&D Systems,USA),4℃过夜.

    作者:周萌;陈陆俊;褚阳;秦思;丁文鸽;陆亚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杂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有限元分析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评价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累及方形区的复杂髋臼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按Letournel分型,建立“T”形(Ⅰ)、前柱+后半横(Ⅱ)及双柱骨折(Ⅲ)模型.再分别模拟双柱钛板内固定(A)、单纯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内固定(B)及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C)治疗此3种骨折并模拟站立位时,在正常载荷下对3种内固定方式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结果 在各种骨折模型上,3种内固定与正常模型比较,骨折线上各节点的平均位移为C<B<正常模型<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累及方形区的复杂髋臼骨折具有良好生物力学稳定性.

    作者:黄进成;刘曦明;蔡贤华;王志华;雷建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鼠脊髓缺血性损伤模型中小泛素化调节子蛋白表达的变化

    目的 观察脊髓缺血性损伤是否激活小泛素化调节因子(SUMO)以及SUMO结合蛋白在缺血刺激后的亚细胞定位.方法 制备小鼠脊髓缺血模型,用Western blot法检验脊髓缺血性损伤引起的应激反应,再分别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缺血脊髓节段中SUMO结合蛋白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结果 在脊髓缺血性损伤模型中,应激反应被激活,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eIF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1/2和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夹闭8、10、12 min组小鼠损伤脊髓节段内SUMO1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脊髓节段的(1.15±0.09)、(1.24±0.13)、(1.01 +0.99)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MO2/3分别是对照脊髓节段的(5.87±0.31)、(5.40±0.36)、(4.31±0.2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损伤脊髓节段SUMO2/3结合蛋白增多并发生明显的核聚集.结论 SUMO2/3在脊髓缺血性损伤的应激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能是内源性神经保护途径的关键分子.

    作者:王正锋;王瑞华;刘献志;翟广;张水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丝素蛋白/骨形成蛋白2微球制备及其活性研究

    目的 制备丝素蛋白(SF)/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rhBMP-2)缓释微球并观察其异位成骨活性.方法 冷冻干燥法制备SF/rhBMP-2缓释微球,扫描电镜观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不同时间点rhBMP-2浓度,并计算累积释放量及微球载药率.将SF/rhBMP-2微球及rhBMP-2分别植入24只大鼠大腿肌袋,SF微球为对照.术后1、2、4周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SWrhBMP-2微球呈规则圆形,当SF与交联剂比例为1∶20、5∶20、10∶20,rhBMP-2与SF质量比为0.5 μg∶1 mg时分别为:(835.00 ±97.23)、(715.30±193.80)、(398.70±99.86) nm;rhBMP-2释放符合双相动力学释药规律;其载药率分别为(4.54±0.13)%、(4.55±0.05)%、(4.53±0.08)%,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见实验组有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形成.结论 SF/rhBMP-2微球可保持rhBMP-2的活性,能延缓rhBMP-2的释放时间,释放具有双相规律,具有持续诱导骨形成的特点.

    作者:王春增;陈亮;顾勇;刘彬;杨惠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低频电磁场干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软骨分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在体外条件下低频电磁场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大鼠骨髓间充质于细胞传代至第5代后,采用微团培养法在含成纤维生长因子-2和转化生长因子-β3的培养基中生长,并给予正弦波电磁场(1.0 mT,50 Hz)干预.3周后进行阿利新蓝染色以检测软骨基质生成量,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软骨特异性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并使用二甲基-亚甲蓝(DMMB)染料结合法评估细胞微团中糖胺多糖水平.结果 在电磁场和生长因子的协同作用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细胞微团向软骨分化,细胞微团中Ⅱ型、X型胶原及蛋白多糖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与非暴磁组比较,暴磁组细胞糖胺多糖(GAG)/DNA比例较高(3.108±0.341).结论 电磁场促进大鼠BMSCs成软骨分化可能与细胞表达Ⅱ、X型胶原及糖胺多糖增多有关.电磁场在生长因子的协同作用下可诱导及维持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但单因素电磁场刺激不能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

    作者:虞冀哲;杨勇;刘朝旭;宋明宇;刘阳;吴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研究进展

    免疫抑制剂的有效使用大大提高移植的术后生存率,随着患者移植术后生存时间的延长,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各种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1].为减少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目前主要策略是减小剂量、停用激素等,如何合理的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使免疫抑制方案的整体有效性和安全性达到佳状态,一直是器官移植工作者追求的目标[2].现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各种类型的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策略.

    作者:邓永林;沈中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信号通路在胰蛋白酶原激活肽诱导大鼠胰腺腺泡细胞释放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在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诱导大鼠胰腺腺泡细胞释放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大鼠胰腺腺泡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AP促进组(终质量浓度为3 nmol/L)、JAK2抑制剂AG490预处理组(25 μmol/L)、STAT3抑制剂雷帕霉素预处理组(40 μg/L),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3~24h各组HMG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HMGB1 mRNA表达水平(1.01±0.04)比较,TAP组6~24 h HMGB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2.87±0.08、32.85±1.48、38.43±1.60,P<0.01);与TAP组比较,AG490预处理组12 ~24 hHMGB1 mRNA表达均显著抑制(23.40±1.38、19.44 ±0.89,P<0.01);与TAP组比较,雷帕霉素预处理组12~24 h HMGB1 mRNA表达均显著抑制(21.14±1.32、17.76±0.57,P<0.01).与正常对照组HMGB1蛋白表达水平(0.39±0.02)比较,TAP组3~24 h HMGB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0.46±0.02、0.67±0.03、0.72 ±0.02、0.90 ±0.03,P<0.01);与TAP组比较,AG490预处理组12 ~24 hHMGB1蛋白表达均显著抑制(0.60±0.02、0.54±0.01,P<0.01);与TAP组比较,雷帕霉素预处理组12 ~24 h HMGB1蛋白表达均显著抑制(0.59±0.02、0.58±0.01,P<0.01).结论 TAP可诱导大鼠胰腺腺泡细胞HMGB1的表达和释放,其机制可能与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任浩源;兑丹华;刘尧;王国良;江小静;白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白细胞介素-21对人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21(IL-21)对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 以常规培养基诱导的CIK细胞为对照组,培养体系中加入IL-21后体外诱导培养10d,观察细胞增殖能力,并检测CIK细胞表型,分析CIK细胞分泌的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含量,检测CIK细胞对食管癌细胞株EC9706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凋亡.结果 IL-21组细胞数量[(14.58±1.81)×108/L]高于对照组[(7.83±1.18)×108/L,P<0.05],CD3+细胞比率[(98.48±0.28)%]高于对照组[(95.02±1.18)%,P< 0.05],CD3+ CD4+细胞比率[(51.53±1.21)%]高于对照组[(33.36±1.91)%,P<0.01].IL-21组CD3+ CD8+细胞比率、CD3+ CD56+虽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1组培养上清液TNF-α浓度为25.0.μg/L,高于对照组的12.5 μg/L(P <0.05),但是两组之间IFN-γ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1组EC9706细胞的凋亡比率为(15.33±0.91)%,高于对照组的(13.25±1.17)%(P<0.05).结论 IL-21能增加CIK细胞增殖,提高CD3+、CD3+ CD4+阳性表达率,增加细胞因子TNF-α的分泌,促进CIK细胞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能力.

    作者:樊清波;马军;董海霞;李印;秦建军;刘红山;秦秉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38信号通路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持续增强对软骨内成骨过程的影响

    目的 基因敲入技术建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功能持续增强小鼠模型(FGFR2S252W/+),观察p38信号通路在FGFR2功能持续增强对软骨内成骨过程的影响.方法 获取出生后6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体外培养并进行成软骨诱导.Western blot检测pβ8信号蛋白,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比较野生型及突变型Ⅱ型胶原(Col2)、X型胶原(Col10)、OC、OP基因表达,加入p38信号通路阻滞剂SB203580后再次比较相关基因表达.体外胚胎骨培养观察pβ8信号通路在FGFR2功能持续增强对软骨内成骨过程的影响.结果 体外BMSCs成软骨诱导后,FGFR2功能突变小鼠BMSCs表达p38蛋白磷酸化增强,表达Col2、Col10减弱,但OC、OP基因表达强于野生型;加入p38信号通路阻滞剂SB203580后,BMSCs基因表达量明显增高,表达Col2、Col10为原来1.30±0.07、1.94±0.13,表达OC、OP为原来1.97±0.17、1.50±0.10.胚胎骨体外培养可见SB203580治疗能纠正软骨内成骨发育障碍,使胫骨的总长度及钙化组织长度明显增长.结论 FGFR2下游p38信号通路对软骨内成骨过程影响巨大,其信号通路阻滞剂对软骨内成骨发育障碍有救治作用.

    作者:陈鹏;张凡喜;周玉峰;张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