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锋;王耿泽;宋展;厉冰
目的 观察在胃癌大鼠模型胃肠道组织中Krüpple样转录因子6(Klf-6)和核组蛋白-2(NUCB2)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Wister大鼠96只分为3组,A组32只,采用黄曲霉素B1(AFB1)对大鼠进行诱导处理3个月,制备胃癌大鼠模型.B组32只,应用AFB1对大鼠进行诱导处理6个月,制备胃癌大鼠模型.C组32只,为正常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大鼠胃肠道组织中NUCB2和Klf-6的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两组大鼠胃肠道组织中NUCB2和Klf-6基因mRNA表达水平,比较其差异.结果 A、B组成功制备了胃癌大鼠模型,但不同诱导时间两组大鼠胃癌发病的程度和发病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f-6和NUCB2在B组的表达率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Klf-6和NUCB2表达又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17、4.95、3.79,P<0.05).RT-PCR结果显示,B组胃肠道组织中Klf-6和NUCB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A组,A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8、4.13、3.52,P<0.05).结论 肌氨酸乙酯盐酸盐诱导胃癌模型时间越长,胃癌大鼠胃肠道Klf-6和NUCB2的表达也越强.
作者:王建锋;王耿泽;宋展;厉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供者特异性抗体(DSA)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以及肾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4年5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肾移植的459例受者中,用Luminex 200系统法检测DSA抗体.对肾移植受者进行术后2~6个月随访,共检测出46例群体反应性抗体≥10%,在这些致敏受者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17 ~ 72岁,平均年龄45岁.46例致敏肾移植受者中18例体内检测出DSA.结果 与DSA阴性患者比较,DSA阳性患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高(33.3%比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也较高(27.7%比3.6%,P<0.01);6个月后在DSA阳性组中,发生4例移植物丢失,而DSA阴性组只有1例发生移植肾失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1例患者死亡,患者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的存在与排斥反应以及移植肾功恢复明显相关.对于DSA阳性的高危肾移植患者,术后应定期监测DSA,及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
作者:万峰春;刘玲玲;林春华;张春红;李爱丽;柳东夫;高振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3种不同大脑中动脉线栓改良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效果.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只.对3组大鼠采用不同线栓插入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分别检测3组大鼠的模型制作成功率、术后72 h内死亡率、平均手术时间及插入线栓所需时间.观察术后72 h存活的成功模型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C组大鼠术后72 h内死亡率为5%、平均手术时间为(18.20±0.99) min,插入线栓所需时间为(3.05±0.23) min,均低于A、B组(P<0.05).3组成功模型大鼠脑组织均显示有明确脑梗死病理改变.结论 C组大鼠所用的改良手术方法能明显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可更加快速、有效的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作者:朱宁;陈东晖;刘合玉;李付广;郑鹏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Jagged1通过活化Notch通路对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破骨分化、增殖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Jagged1在肺癌骨转移标本中的表达,Ficoll法联合磁珠分选法分离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分别加入Jagged1重组蛋白、Jagged1重组蛋白及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分组培养,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组织蛋白酶K(CK)、抗酒石酸性磷酸酶(TRAP)、降钙素受体(CTR)及Notch靶基因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HES相关YRPW主题-1(HEY-1)mRNA的表达,TRAP染色鉴定破骨细胞,扫描电镜检测破骨细胞溶骨功能.细胞计数法(CCK-8)检测CD14+单核细胞增殖.结果 Jagged1在肺癌骨转移标本中高表达,癌旁组织无或低表达;Jagged1组TRAP、CK、CTR及HES-1、HEY-1 mRNA的表达、TRAP+细胞数较对照组及DAPT组明显升高(P<0.05),而DAPT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细胞培养48 h,Jagged1组细胞增殖较对照组及DAPT组明显抑制.结论 Jagged1通过活化Notch通路促进破骨前体细胞分化、抑制其增殖.
作者:王汝杰;邓小军;刘复州;邱浩;邹传奇;陈培;王洪凯;张莹;初同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胶质瘤细胞中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构建表达IDH1 R132H突变体的慢病毒载体,转染U87胶质瘤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增殖,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溶性四唑盐(WS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比色法检测细胞内还原性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构建裸鼠动物模型,绘制肿瘤生长体积曲线与重量柱形图.结果 表达IDH1 R132H突变体的胶质瘤细胞生长明显抑制,免疫荧光染色以及TUNEL法证实细胞增殖减少、凋亡增多;细胞内NADPH水平降低伴随GSH含量降低和ROS蓄积,H2O2(1 mmol/L)可明显增加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GSH(1 mmol/L)则可减弱抑制作用.结论IDH1基因R132H突变可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细胞内GSH含量降低和ROS蓄积可能是其重要机制.
作者:左浩;施金龙;施炜;倪兰春;陈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为了研究肝动脉阻断后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我们对2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断流或分流手术患者在术中检测了肝动脉阻断前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并观察肝癌的介入治疗对门静脉循环的影响,同时对12只家犬阻断肝动脉后2周、1、2个月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探讨肝动脉阻断后肝组织细胞水平的改变.
作者:黄强;谭庆丰;龙万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替莫唑胺(TMZ)诱导人脑胶质瘤U251耐药细胞株(U251/TR)经放射线照射后细胞周期及P-糖蛋白(P-gp)表达的改变.方法 逐步递增剂量诱导方法建立U251/TR细胞株,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测定其药物敏感性;倒置显微镜观察亲本U251细胞及U251/TR两种细胞结晶紫染液染色后形态差异;医用直线加速器6 Gy剂量放射线照射两种细胞后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分析耐药蛋白细胞膜P-gp表达变化.结果 成功诱导建立人脑恶性胶质瘤U251耐药细胞株后,结晶紫染液染色显示显微镜下两种细胞存在形态学差异.CCK-8法检测显示U251/TR对TMZ、阿霉素、环磷酰胺、依托泊苷、硫酸长春新碱化疗药物的耐受指数分别为2.63、2.76、2.15、10.58、3.54.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在同步化之后,经6Gy X线照射后6、24、48、72 h细胞周期各时比较,提示U251/TR细胞株较亲本细胞G2/M期明显减少,G0/G1期和S期明显增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6 Gy放射线照射U251/TR和U251细胞后,P-gp的蛋白表达均下降(相对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535±0.002、0.349±0.004),说明6 Gy放射线对两种细胞均有杀伤作用.结论 经小剂量6Gy X线辐射照射可抑制甚至杀伤胶质瘤U251细胞及耐TMZ细胞U251/TR,一定剂量放疗后两种细胞放射敏感性均增高.
作者:黄从刚;郭振涛;陈谦学;卞红强;段栩飞;李正伟;周利华;马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补体应答基因32 (RGC32)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增殖实验、膜联蛋白Ⅴ(Annexin Ⅴ)-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细胞凋亡流式检测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RGC32基因表达对U251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RGC32基因过表达促进U25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使其分别上升56.52%和119.05% (P <0.05),而对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P>0.05);RGC32基因沉默则会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作用,使其分别降低43.47%和65.32%(P<0.05),同时促进U251细胞的凋亡,使凋亡比例上升了128.57% (P <0.05).结论 RGC32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是神经胶质瘤的重要致病机制之一,通过靶向性抑制RGC32基因的表达可以有效地促进神经胶质瘤的凋亡和抑制其增殖和侵袭.
作者:李文辉;惠超杰;张广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异丙酚联合依达拉奉对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组(I/R)、依达拉奉干预组(ED)和异丙酚联合依达拉奉组(PE),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后,设再灌注4、12、24、48 h组,测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取脑,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三步法测定大鼠脑梗死边缘带GFAP表达.结果 I/R组再灌注后4h已出现梗死灶,随着时间的延长,梗死体积逐渐增大,24 h梗死体积大;ED、PE组梗死边缘带GFAP表达量[(45.10±2.93)、(43.30 ±2.71)个]较IR组表达量[(23.30±2.71)个]增加且表达高峰提前(P<0.05).ED、PE组与I/R组各时间点比较,梗死灶体积[(16.50±0.67)%、(16.80±0.76)%比(20.50±0.78)%]明显缩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75±0.61)、(1.77±0.54)比(1.69±0.63)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提高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GFAP表达水平,减少脑梗死的面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联合应用异丙酚对其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无显著影响.
作者:亓海燕;王端玉;金延武;王迪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离体椎体肿瘤模型中射频消融(RFA)的热场分布及椎体后皮质的隔热作用,探讨射频消融治疗椎体肿瘤的有效杀伤范围及椎体后皮质对脊髓的热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离体肿瘤模型共30具,选用10具,分别于75、80、85、90、95℃进行射频消融,测量不同作用针长(1.0、2.0 cm)、不同设置温度在离体肿瘤模型中有效射频消融范围.选用20具新鲜成年猪腰椎标本,随机分为椎体后皮质完整组和椎体后皮质破坏组,制作两组肿瘤模型,分别于95 ℃进行射频消融,对椎体后皮质前后侧进行实时测温并记录.结果 射频电极针裸露1.0cm时,温度控制在75、80、85、90、95℃时RFA在离体椎体肿瘤模型中有效消融范围半径均未超过5.0mm,分别为(3.80±0.79)、(4.10±0.74)、(4.30 ±0.82)、(4.40±0.84)、(4.50±0.71) mm.射频电极针裸露2.0 cm时,温度控制在75、80、85、90、95℃时RFA在离体椎体肿瘤模型中达到50℃的消融范围半径分别为(6.40 ±0.52)、(7.40±0.71)、(8.00±0.67)、(8.20 ±0.63)、(8.30±0.68) mm.椎体后皮质完整组椎体后皮质前侧、后侧温度分别为(50.28 ±4.21)、(38.26 ±4.47)℃,其前后侧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坏组椎体后皮质前侧、后侧温度分别为(51.07±4.23)、(49.27 ±3.84)℃,其前后侧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离体椎体肿瘤模型中,2.0cm作用针长在杀灭肿瘤过程中安全、有效,并且椎体后皮质对脊髓具有热保护作用.
作者:韩秀鑫;王国文;张超;阚阳;单露玲;马育林;多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有限元方法动态模拟Ni-Ti伞状记忆合金在早期坏死股骨头内打开的过程.方法 应用UG 6.0、Mimics 10.0、Geomagic Studio 11.0、Hypermesh 11.0等软件,采用快速个体化建模方法对早期坏死的股骨头螺旋CT数据进行快速建模;根据记忆合金伞的各个参数,建立Ni-Ti记忆合金伞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记忆合金伞通过骨隧道植入股骨头内后打开的过程,采用Lsdyna分析Ni-Ti记忆合金伞打开后的位置,以及股骨头内破坏的情况.结果 记忆合金伞植入过程需要伞的顶部全程固定,才能放到预想位置,有效率为82.4%.患者骨密度直接影响记忆合金伞植入的效果;骨量较低的患者,记忆合金伞穿透股骨头的风险极高.记忆合金伞套筒的位置对放置时产生的股骨头骨质破坏的范围有影响,套筒初始置放于合金伞中部对股骨头骨质破坏轻.结论 骨密度是Ni-Ti伞状记忆合金植入坏死股骨头手术成败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有助于评估患者手术风险.
作者:代志鹏;陈志雄;许伟华;杨述华;贾杰;冯晓波;周武;田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对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hTERT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质粒转染U87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hTERT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TERT mRNA表达水平,采用噻唑蓝(MTT)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转染后U87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凋亡率.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各siRNA-hTERT干扰组hTER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各siRNA-hTERT干扰组hTERT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9 ±0.11、0.58±0.15、0.39±0.16,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siRNA-hTERT后U87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且在第3天时明显;转染48 h后各siRNA-hTERT干扰组U87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31±0.93)%、(17.57±0.61)%、(22.68±1.04)%,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向hTERT基因的siRNA转染U87细胞后可以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陈健;陈谦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1倍ED95顺阿式曲库铵用于麻醉诱导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的影响.方法 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7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Ⅰ组(n=40)和Ⅱ组(n=39).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 mg、异丙酚2 mg/kg、舒芬太尼0.5μg/kg,睫毛反射消失后,Ⅰ组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05 mg/kg,5 min插入喉返神经监测专用气管导管;Ⅱ组吸入七氟醚,呼气末浓度达到4%时插入喉返神经监测专用气管导管,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各组气管插管条件评分;采用神经肌电监测仪监测喉返神经诱发肌电位,于手术40 min时每隔5 min记录肌电信号,直到手术80 min;实验过程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结果 两组Cooper评分,Ⅰ组为8.6±1.3,Ⅱ组为7.5±2.2.与Ⅱ组比较,Ⅰ组麻醉医生对气管插管条件评价较高(P<0.05);两组不同时点神经肌电信号波幅值分别为,Ⅰ组为(1 163±723)、(1 196±787)、(1 201 ±987)、(1 287±946)、(1 258±836)、(1 306±963)、(1 327±954)、(1 306±824)、(1 316±967) μV;Ⅱ组为(1659±1 140)、(1 684±1 032)、(1 689±983)、(1 698±1 040)、(1 606±939)、(1 623 ±891)、(1 597±961)、(1 683±962)、(1 591 ±908) μV.与Ⅱ组比较,Ⅰ组各时点肌电信号波幅降低(P<0.05),而2组均测得迷走神经/喉返神经信号(V/R信号),信号连续性满足监测要求.术中DBP、SBP和HR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1倍ED95顺式阿曲库铵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诱导不影响术中喉返神经监测.
作者:韩阳东;赵岩;屈昊;陈鹏;梁枫;李龙云;赵国庆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利用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和拮抗剂(CGP55845),观察作用GABAB受体对糖尿病神经痛合并抑郁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C组)20只和糖尿病神经痛合并抑郁模型组(D组)80只,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结合强迫游泳实验,3周后,D组大鼠模型制备成功.两组大鼠均行鞘内置管.根据鞘内给药不同将D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n=20):D1组:生理盐水10 μl+生理盐水10μl;D2组:巴氯芬0.5 μg+生理盐水10 μl; D3组:CGP55845 10 μg+生理盐水10 μl; D4组:CGP55845 10 μg+巴氯芬0.5 μg.C组:生理盐水10μl+生理盐水10μl.5组大鼠2次鞘内注药间隔15 min,连续4d,分别于第4天给药完成后2 h(T1)、给药完成后2周(T2)测定50%缩足阈值(PWT)和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IMFST),并在T1、T2时间点每组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BDNF表达变化.结果 与C组比较,D组各时间点PWT明显降低[(13.02±1.68)g比(3.46±0.84)g,P<0.05],IMFST明显延长[(47.14 ±3.65)s比(178.12±12.49)s,P<0.05],BDNF阳性细胞数减少[(34.10±3.37)个比(16.50±2.41)个,P<0.05],其mRNA(0.93 ±0.04比0.52±0.09,P<0.05)及蛋白(1.09±0.06比0.56 ±0.09,P<0.05)表达显著下降.与D1组比较,D2、D3组大鼠各时间点IMFST明显缩短(P<0.05)、BDNF表达明显增多(P<0.05),D2组大鼠各时间点PWT显著升高(P<0.05),而D3组PWT无明显变化(P >0.05);D4组与D1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上述指标各组T1与T2时间点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激活或阻断GABAB受体均可通过上调海马组织BDNF表达,改善糖尿病神经痛大鼠的抑郁状态.
作者:白惠萍;刘朋;杨淑红;吴川;任伟;郭跃先;王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145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评估其在预测胶质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96例胶质瘤及26例正常脑组织中miR-145的表达水平,用Kaplan-Meier法评估胶质瘤患者累积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结果 miR-145在胶质瘤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脑组织(P<0.01);miR-145的表达和胶质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KPS评分、复发时间及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肿瘤切除范围、辅助治疗方式等无明显相关(P >0.05);miR-145高表达患者与低表达患者生存时间分别为(45.89±2.53)、(36.29±2.8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45低表达胶质瘤患者死亡风险比(HR)为miR-145高表达胶质瘤患者的2.023倍(95%可信区间:1.107 ~3.695,P<0.05).结论 miR-145在胶质瘤中起到抑制肿瘤的作用.胶质瘤中miR-145异常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患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
作者:马金阳;陈谦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hsa-miR-145对Rab GTP酶(GTPase)家族成员27A(Rab27A)基因的靶向调控作用,以及对乳腺癌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出hsa-miR-145与乳腺癌迁移侵袭能力相关的潜在的靶基因Rab27A,将含有hsa-miR-145结合位点的Rab27A3'端非编码区域(3'-UTR)片段(2 539 bp)连入psi-CHECK2载体,转染293T细胞48 h后检测hsa-miR-145与靶基因的结合特性.将hsa-miR-145模拟物和阴性对照10 μmol/L瞬时转染MDA-MB-231细胞,分别培养48、72 h检测Rab27A蛋白表达,18h检测细胞迁移率变化,24h检测细胞侵袭率的变化.结果 空白组双荧光测定比值为1.50±0.12,hsa-miR-145模拟物组为1.05±0.05,hsa-miR-145抑制物组为2.18-0.14.转染hsa-miR-145模拟物48、72 h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Rab27A的相对蛋白表达量分别下降为59.07%、28.57%.MDA-MB-231细胞中过表达hsa-miR-145使细胞相对迁移率降低为(32.96±1.54)%,相对侵袭率降低为(43.89±2.80)%.结论 hsa-miR-145能与Rab27A直接结合,参与调控乳腺癌细胞的体外迁移与侵袭.
作者:唐莉;葛梦圆;韦达;严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二甲双胍是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1].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是一种新近发现的抑癌基因家族,其可以通过抑制DNA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2].我们以乳腺癌MCF-7细胞为对象,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其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检测PDCD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PDCD4在二甲双胍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作者:贾中明;刘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组织中自整合障碍因子1(BANF-1)的表达,探讨BANF-1与MG胸腺异常的关系.方法 Trizol法提取增生型(30例)、萎缩型(22例)、胸腺瘤型(20例)及正常胸腺(24例)总R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BANF-1 mRN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BANF-1蛋白表达.结果 4种胸腺组织类型之间BANF-1 mR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7,P<0.05).与正常(17.77 ±13.01)、增生型(29.58 ±22.81)和胸腺瘤型(15.99± 16.33)胸腺组织比较,萎缩型胸腺BANF-1基因(54.79 ±35.13)表达增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G患者3种类型胸腺组织BANF-1均有表达.结论 BANF-1可能与MG患者异常胸腺的发生有关,尤其与MG胸腺萎缩有关.
作者:李龙腾;金湘东;郭玲霞;董忠生;方华;陈志勇;张清勇;高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胃旁路术(GBP)后2型糖尿病大鼠(GK大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其受体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GBP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方法 将30只8周龄雄性GK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饮食配对组(10只),另8周龄雄性SD作为空白对照组(10只).检测和比较术前及术后1、2、4周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PG)、GLP-1水平.术后4周处死大鼠,取胰腺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胰岛大体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 R)的变化.结果 手术组术后各时间点FPG水平[(11.06±0.52)、(7.49±0.34)、(5.20 ±0.08) mmol/L]均低于术前(P<0.05);GLP-1[(12.11±0.40)、(13.64 ±0.23)、(26.40±0.39) pmol/L]明显升高(P<0.01);HE染色胰岛逐渐饱满,胰腺组织中GLP-1R表达明显增多.结论 GBP降糖效果确切,GLP-1及其受体的上调是血糖调控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徐键;林杉;尹家俊;尹敏;王伟;聂哲群;王亚东;韩玉龙;赵会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和CD133与结直肠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收集82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P73和CD133在组织中表达水平.结果 GP7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4.15%比64.63%,P<0.01),GP73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明显相关(P<0.05);CD13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7.56%比15.85%,P<0.01),CD133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同时检测GP73和CD133的表达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曹传敏;刘杨桦;冯泽荣;邓洪强;吴东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