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凯;陈晓霖;胡军;霍浩然;赵宗茂;任泽光;史学芳
目的 通过抑制转录共激活因子TAZ在结肠癌细胞中表达,探讨TAZ对结肠癌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AZ在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合成针对TAZ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结肠癌细胞株SW480,抑制TAZ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活性;Transwell 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增殖和迁移侵袭相关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素(Cyclin) D1、p2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的表达.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TAZ mRNA(1.124±0.236)、蛋白表达(1.410±0.13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AZ mRNA (0.428±0.163)、蛋白表达(0.559±0.089,P<0.05).有效抑制SW480中TAZ表达后,转染组SW480细胞的活性在24 h(0.245±0.028)、48 h (0.413±0.051)、72 h(0.458 ±0.049)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分别为0.335±0.042、0.649±0.071、0.912±0.089);细胞划痕结果在TAZ-siRNA组、阴性对照组、空白组分别为17.17±1.96、38.67±5.88、42.20±4.34,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分别为14.68±2.24、25.50±3.25、26.86±2.42,转染组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比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明显减弱(P<0.05).TAZ-siRNA转染后SW480中PCNA、Cyclin D1、MMP-1、MMP-2表达下调,而p21、TIMP-1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 结肠癌细胞中的TAZ可以通过调节增殖和迁移侵袭相关基因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
作者:王红钰;王爱军;徐晋珩;张志勇;吴肖;程健;张超;郑宝军;施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临床特点及影响其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 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9例M1段动脉瘤患者,总结影像学资料、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探讨性别、年龄、入院时Hunt-Hess(H-H)评分、术前脑内血肿和M1段动脉瘤解剖位置对手术治疗后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翼点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预后良好的患者为34例(69.38%).其中术前H-H评分为0~Ⅱ及Ⅲ~Ⅳ的患者预后好的比例分别为75.8%和5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内无血肿患者临床预后好的比例为79.4%,明显的高于存在脑内血肿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1段动脉瘤上壁型和下壁型的术后恢复好的比例分别为62.1%和8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和年龄对手术治疗后手术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时的临床状态、动脉瘤的位置及脑内血肿的有无是影响M1段动脉瘤患者手术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在手术前应对这3个方面的指标进行重点监测.
作者:王红军;袁复强;苟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作者:李华强;张中原;张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基因过表达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第二线粒体来源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激活剂或低等电点的凋亡蛋白抑制剂家族直接结合蛋白(Smac/DIABLO)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将携带人bax基因的表达质粒转入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中,同时设转染pEGFP空载体和未转染的U251细胞为对照.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细胞中bax、Smac/DIABLO蛋白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法检测Smac/DIABLO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结果 bax蛋白表达水平在转染外源性bax基因组为0.82±0.12,相较于未转染组(0.35±0.05)、转染pEGFP组(0.32±0.09)显著增高(P<0.05).Smac/DIABLO蛋白表达在转染bax组为1.09±0.16,相较于未转染组(0.62±0.10)、转染pEGFP组(0.70 ±0.20)表达上调(P<0.05).bax、Smac在未转染和转染pEGFP细胞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显示Smac/DIABLO主要分布于胞质.结论 外源性bax基因转入人脑胶质瘤细胞中并过表达,能够上调Smac/DIABLO蛋白表达.
作者:何运松;赵洪洋;项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是否参与肝癌细胞耐药.方法 利用内质网应激诱导因子衣霉素(5 mg/L)建立肝癌细胞SMMC7721及HepG2的内质网应激模型,Western blot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内质网应激指标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及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XBP1 s)的表达;将贴壁培养的肝癌细胞SMMC7721及HepG2分为4组:未加药对照组、衣霉素(5 mg/L)处理组及阿霉素(10 mg/L)处理组及衣霉素(5 mg/L)+阿霉素(10 mg/L)处理组,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及凋亡率.结果 Western blot及RT-PCR结果显示衣霉素处理肝癌细胞SMMC7721及HepG2后Bip及XBP1s表达量均显著增强.衣霉素处理组、阿霉素处理组及衣霉素+阿霉素处理组SMMC7721及HepG2细胞的相对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5.1±0.7)%、(57.3±1.5)%及(36.7±2.1)%;(16.2±0.4)%、(54.9±2.1)%及(30.8±1.4)%;与阿霉素处理组比较,衣霉素+阿霉素处理组的细胞相对生长抑制率明显下降.两种细胞株中对照组、衣霉素处理组、阿霉素处理组及衣霉素+阿霉素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0.5)%、(13.2±1.6)%、(47.6±2.4)%、(29.8±2.0)%;(1.9±0.8)%、(11.7±1.1)%、(42.1±2.9)%、(26.9±1.8)%.与对照组比较,各药物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高;与阿霉素处理组比较,衣霉素+阿霉素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结论 内质网应激参与人肝癌细胞SMMC7721及HepG2对阿霉素产生耐药.
作者:翟文龙;叶健文;李仁锋;周闯;梁志伟;冯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为了研究肝动脉阻断后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我们对2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断流或分流手术患者在术中检测了肝动脉阻断前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并观察肝癌的介入治疗对门静脉循环的影响,同时对12只家犬阻断肝动脉后2周、1、2个月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探讨肝动脉阻断后肝组织细胞水平的改变.
作者:黄强;谭庆丰;龙万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背根神经节(DRG)的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40只SD大鼠,采用经典的MACKINNON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模型,分别在正常及术后第2、4、6周时取大鼠L4 ~6 DRG神经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D大鼠DRG神经细胞中CTGF的表达和合成水平.结果 正常大鼠DRG神经元中有CTGF表达和合成.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后,DRG神经元中CTGF的表达水平在2、4、6周时分别为5.527 3±0.013 6、6.0567±0.141 5和4.533 3±0.0929;其合成水平分别为13.96±1.23、17.97±1.35和15.63±0.87.坐骨神经慢性卡压后DRG神经元中CTGF的表达和合成在2周时开始显著增加,4周时达到高水平,6周时开始逐渐下降,但仍然显著高于正常水平.结论 CTGF参与周围神经慢性卡压损伤后DRG神经细胞的病理生理变化,可能与保护DRG的神经元有关.
作者:沈其孝;陈燕花;陈江海;李涛;陈振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当经典Trizol法提取骨组织RNA不能满足实验要求时,使用盐溶液再处理提取的一种改良方法.方法 对经典Trizol法提取的骨组织RNA,用异丙醇再沉淀时,加入柠檬酸钠、氯化钠混合盐溶液溶解,再抽提RNA.测定RNA纯度、浓度和完整性,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其有效性.结果 重新提取的RNA能够被焦磷酸二乙酯(DEPC)水充分溶解,盐溶液处理后的RNA浓度与处理前相近;处理后RNA的A260/A280比值、A260/A230比值分别为1.96 ±0.11、1.90 ±0.21,均分别显著高于处理前(1.52±0.05、0.27 ±0.08);凝胶电泳示RNA完整性,逆转录后可扩增出目的基因.结论 改良Trizol法重提的总RNA纯度较常规法显著提高,且完整性好,可以满足进一步分子研究的要求.
作者:单冰晨;张鹏;刘禄林;王沈栋;董启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白细胞介素(IL)-7受体α链(IL-7Rα) CD127是CD4+ CD25+ Tregs细胞重要的鉴定指标[1].T细胞受体(TCR)是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关键环节,它能够识别抗原.T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形成抗原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CDR3区”具有多样性.不同的T细胞具有不同的CDR3序列和长度,测定CDR3序列可以反映T细胞功能[2].我们利用毛细吸管电泳技术在筛选出单/寡克隆性增生的TCR β链的T细胞受体β链区域(TRBV)家族并进行测序.
作者:任宇;杨伟明;姚新生;刘勤;骆礼波;苏晓玥;贺新媛;石磊;陈梦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3种不同大脑中动脉线栓改良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效果.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只.对3组大鼠采用不同线栓插入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分别检测3组大鼠的模型制作成功率、术后72 h内死亡率、平均手术时间及插入线栓所需时间.观察术后72 h存活的成功模型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C组大鼠术后72 h内死亡率为5%、平均手术时间为(18.20±0.99) min,插入线栓所需时间为(3.05±0.23) min,均低于A、B组(P<0.05).3组成功模型大鼠脑组织均显示有明确脑梗死病理改变.结论 C组大鼠所用的改良手术方法能明显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可更加快速、有效的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作者:朱宁;陈东晖;刘合玉;李付广;郑鹏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1].近年来研究表明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均是骨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三者水平的变化均可导致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平衡失调,骨密度下降,从而诱导或参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2-4],现对ET、NO及CGRP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张志伟;刘昌戎;廖金辉;沈为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液压冲击脑损伤大鼠Toll样受体蛋白4(TLR4)与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变化,探讨TLR4对炎性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制作液压冲击颅脑损伤模型,术后6、12、24 h、3、7d断头处死,用干湿重法、免疫织化法分别测定水肿脑组织含水量及其TLR4、IL-1β、IL-6、TNF-α表达.结果 创伤性颅脑损伤(TBI)组大鼠脑含水量从6h开始增加[(78.86 ±0.54)%],24 h时达到大值[(83.07±0.27)%],持续至3d开始下降[(81.85±1.26)%];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水肿脑组织TLR4、IL-1β、IL-6、TNF-α的表达均在6h时开始增高(1.50±0.58、3.75±0.48、3.50±0.58、5.75 ±2.36),在12h或24 h时达到高峰(5.50±1.00、7.80±1.64、7.75±1.05、7.50±1.73),7d后降低.线性相关分析显示TLR4表达与IL-1β、IL-6、TNF-α表达呈正相关(r=0.941、0.907、0.836,P<0.05).结论 大鼠颅脑液压冲击伤TLR4、IL-1β、IL-6、TNF-α均出现高表达,TLR4可能通过调控炎性因子介导继发性脑损伤.
作者:孙国柱;杨建凯;赵宗茂;马波涛;朱小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核外体在细胞间沟通和调控细胞分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且为深入研究细胞分化、损伤及修复的机制提供了新方法.现今,核外体用于促进组织细胞再生已得到可喜的成果.本文旨在介绍核外体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促进组织细胞再生中的新进展.
作者:秦蕴豪;张长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一些基因是结直肠癌的易感基因,转化生长凶子(TGF)-β1作为TGF-β家族中重要的一员,在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凋亡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2].我们通过Meta分析,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徐艳松;赵波;李辉;刘刚;路星;唐卫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LRIG)基因家族含有3个成员:LRIG1、LRIG2及LRIG3[1].目前对该家族成员LRIG1的研究较多,对LRIG2、3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LRIG1被认为是一个抑癌基因,LRIG3也可能具有抑癌基因的功能,LRIG2作用则相反,可能是一种促癌基因.现就LRIG基因家族的发现,功能,其与人类肿瘤关系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郭东生;王宝峰;毛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利用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和拮抗剂(CGP55845),观察作用GABAB受体对糖尿病神经痛合并抑郁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C组)20只和糖尿病神经痛合并抑郁模型组(D组)80只,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结合强迫游泳实验,3周后,D组大鼠模型制备成功.两组大鼠均行鞘内置管.根据鞘内给药不同将D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n=20):D1组:生理盐水10 μl+生理盐水10μl;D2组:巴氯芬0.5 μg+生理盐水10 μl; D3组:CGP55845 10 μg+生理盐水10 μl; D4组:CGP55845 10 μg+巴氯芬0.5 μg.C组:生理盐水10μl+生理盐水10μl.5组大鼠2次鞘内注药间隔15 min,连续4d,分别于第4天给药完成后2 h(T1)、给药完成后2周(T2)测定50%缩足阈值(PWT)和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IMFST),并在T1、T2时间点每组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BDNF表达变化.结果 与C组比较,D组各时间点PWT明显降低[(13.02±1.68)g比(3.46±0.84)g,P<0.05],IMFST明显延长[(47.14 ±3.65)s比(178.12±12.49)s,P<0.05],BDNF阳性细胞数减少[(34.10±3.37)个比(16.50±2.41)个,P<0.05],其mRNA(0.93 ±0.04比0.52±0.09,P<0.05)及蛋白(1.09±0.06比0.56 ±0.09,P<0.05)表达显著下降.与D1组比较,D2、D3组大鼠各时间点IMFST明显缩短(P<0.05)、BDNF表达明显增多(P<0.05),D2组大鼠各时间点PWT显著升高(P<0.05),而D3组PWT无明显变化(P >0.05);D4组与D1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上述指标各组T1与T2时间点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激活或阻断GABAB受体均可通过上调海马组织BDNF表达,改善糖尿病神经痛大鼠的抑郁状态.
作者:白惠萍;刘朋;杨淑红;吴川;任伟;郭跃先;王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对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hTERT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质粒转染U87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hTERT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TERT mRNA表达水平,采用噻唑蓝(MTT)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转染后U87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凋亡率.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各siRNA-hTERT干扰组hTER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各siRNA-hTERT干扰组hTERT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9 ±0.11、0.58±0.15、0.39±0.16,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siRNA-hTERT后U87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且在第3天时明显;转染48 h后各siRNA-hTERT干扰组U87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31±0.93)%、(17.57±0.61)%、(22.68±1.04)%,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向hTERT基因的siRNA转染U87细胞后可以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陈健;陈谦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免疫激活磁珠分选(MACS) CD45去除方法富集后,以细胞角蛋白(CK)为标记联合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CTC)的价值.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8种上皮肿瘤细胞株的CK(CK8、CK18、CK19)表达;采集健康志愿者、肝癌患者外周血,以MACS技术CD45去除方法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富集,以CK为标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联合HE染色检测肿瘤细胞.结果 在18种上皮性肿瘤细胞株中CK8、CK18、CK19表达率分别为72.22%、83.33%和66.67%;9种肝癌细胞株中CK阳性表达占绝对多数;在MACS技术CD45去除富集肿瘤细胞基础上,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HE染色结果显示,肝癌患者外周血存在完整肿瘤细胞,检出率为63.15% (12/19),健康志愿者未检测到肿瘤细胞.结论 CK可作为检测外周血肝癌细胞标志物;MACS技术CD45去除方法富集后,CK免疫细胞化学和HE染色同步检测方法有助于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
作者:郭立民;鲁岩;彭吉润;蒋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二甲双胍是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1].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是一种新近发现的抑癌基因家族,其可以通过抑制DNA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2].我们以乳腺癌MCF-7细胞为对象,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其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检测PDCD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PDCD4在二甲双胍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作者:贾中明;刘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中疱疹病毒相关性泛素特异性蛋白酶(HAUSP)与脑肿瘤干细胞(BTSCs)标志物CD133之间表达的关系,并探讨其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1)取人脑胶质瘤组织标本7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AUSP、CD133的表达,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HAUSP+细胞和CD133+细胞所占百分比并分析其与胶质瘤级别的相关性.(2)血清剥夺法从U87胶质瘤细胞株分离培养BTSCs,通过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免疫细胞荧光双重染色观察HAUSP及CD133在不同时期表达.结果 Ⅱ~Ⅳ级胶质瘤中HAUSP+细胞率分别为(25.9±11.3)%、(49.8±19.8)%、(63.7±20.4)%;CD133+细胞率分别为(12.60±3.49)%、(18.90±5.81)%、(24.80±7.54)%,不同级别胶质瘤中HAUSP+细胞、CD133+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组胶质瘤中HAUSP+细胞、CD133+细胞表达水平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USP+表达和CD133+表达呈正相关(r=0.915,P<0.01);随着U87胶质瘤干细胞分化,HAUSP、CD133表达逐渐减少.结论 HAUSP与干细胞标志物CD133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HAUSP在维持脑胶质瘤干细胞未分化或低分化的状态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程传东;牛朝诗;杨洋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