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免疫激活磁珠分选技术CD45去除方法富集——免疫细胞化学联合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肝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

郭立民;鲁岩;彭吉润;蒋力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 细胞角蛋白, 免疫激活磁珠分选, 苏木素-伊红染色
摘要:目的 探讨免疫激活磁珠分选(MACS) CD45去除方法富集后,以细胞角蛋白(CK)为标记联合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CTC)的价值.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8种上皮肿瘤细胞株的CK(CK8、CK18、CK19)表达;采集健康志愿者、肝癌患者外周血,以MACS技术CD45去除方法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富集,以CK为标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联合HE染色检测肿瘤细胞.结果 在18种上皮性肿瘤细胞株中CK8、CK18、CK19表达率分别为72.22%、83.33%和66.67%;9种肝癌细胞株中CK阳性表达占绝对多数;在MACS技术CD45去除富集肿瘤细胞基础上,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HE染色结果显示,肝癌患者外周血存在完整肿瘤细胞,检出率为63.15% (12/19),健康志愿者未检测到肿瘤细胞.结论 CK可作为检测外周血肝癌细胞标志物;MACS技术CD45去除方法富集后,CK免疫细胞化学和HE染色同步检测方法有助于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补体应答基因32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作用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补体应答基因32 (RGC32)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增殖实验、膜联蛋白Ⅴ(Annexin Ⅴ)-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细胞凋亡流式检测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RGC32基因表达对U251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RGC32基因过表达促进U25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使其分别上升56.52%和119.05% (P <0.05),而对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P>0.05);RGC32基因沉默则会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作用,使其分别降低43.47%和65.32%(P<0.05),同时促进U251细胞的凋亡,使凋亡比例上升了128.57% (P <0.05).结论 RGC32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是神经胶质瘤的重要致病机制之一,通过靶向性抑制RGC32基因的表达可以有效地促进神经胶质瘤的凋亡和抑制其增殖和侵袭.

    作者:李文辉;惠超杰;张广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模拟人体环境下拓扑结构对细胞倾向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微纳米拓扑结构在体外模拟的人体环境下对细胞倾向性生长的影响.方法 制备宽度分别为12.5、25.0、50.0、75.0 μm的拓扑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以及光滑的PDMS,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E组),实验组分A组(12.5μm)、B组(25.0 μm)、C组(50.0 μm)及D组(75.0μm)4个亚组.按4种实验方式分别将成纤维细胞和神经胶质瘤细胞培养于各组PDMS上,观察细胞的形态、生长和分布,选择PDMS上、PDMS上方0~ 30μm范围内以及PDMS上方200~300 μm各5个视野,测量细胞长轴与水平线夹角α角度值,分为0~ 30°、31°~ 60°以及61°~ 90°3个等级,统计并分析测量结果.结果 各组细胞均沿PDMS沟槽结构生长,细胞α角大多数分布于0 ~30°;4个亚组中,A组和B组这一倾向性较C组及D组更明显.PDMS上方0~ 30 μm,只有B组细胞呈现0 ~ 30°的倾向性生长,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MS上方200 ~ 300μm,各组均无明显生长倾向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模拟人体的环境下,拓扑结构仍能影响细胞出现倾向性生长.宽度为12.5μm和25.0 μm的拓扑结构对细胞倾向性影响明显,随着沟槽宽度的增加,对细胞倾向性的影响也减弱.

    作者:马昌科;沈忆新;孙涛;韩国霞;毛锦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简易标准化兔脑开放性爆炸弹片伤模型的建立

    颅脑损伤是军人和平民平时和战时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现代犯罪伤害案例中有约40%是由火器造成的伤害[1].本研究旨在建立既符合临床颅脑爆炸伤实际,又能持续观察伤情,并给予治疗的简易标准化动物模型,是提高认识其发生发展机制及临床诊治水平的主要手段.

    作者:周龙;林进皇;郁毅刚;魁国菊;林俊明;张建华;江秀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京尼平苷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影响

    骨关节炎(OA)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退变性疾病,软骨细胞变性、过度凋亡在OA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京尼平苷具有抗炎镇痛、促进成骨、抑制破骨的作用、促进韧带成纤维细胞增殖、对大鼠膝关节正常软骨细胞有显著的抗软骨细胞退变去分化、活化软骨细胞的作用[1].本实验旨在观察京尼平苷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作用,探讨京尼平苷治疗OA的机制.

    作者:刘万军;赵振国;李传郡;邹亮;樊攀;陈园;鲍同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乳腺癌患者CD4+ CD25+CD127dim/-调节性T细胞受体β链CDR3谱型漂移特征

    白细胞介素(IL)-7受体α链(IL-7Rα) CD127是CD4+ CD25+ Tregs细胞重要的鉴定指标[1].T细胞受体(TCR)是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关键环节,它能够识别抗原.T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形成抗原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CDR3区”具有多样性.不同的T细胞具有不同的CDR3序列和长度,测定CDR3序列可以反映T细胞功能[2].我们利用毛细吸管电泳技术在筛选出单/寡克隆性增生的TCR β链的T细胞受体β链区域(TRBV)家族并进行测序.

    作者:任宇;杨伟明;姚新生;刘勤;骆礼波;苏晓玥;贺新媛;石磊;陈梦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一种提取大鼠骨总RNA的改良方法

    目的 当经典Trizol法提取骨组织RNA不能满足实验要求时,使用盐溶液再处理提取的一种改良方法.方法 对经典Trizol法提取的骨组织RNA,用异丙醇再沉淀时,加入柠檬酸钠、氯化钠混合盐溶液溶解,再抽提RNA.测定RNA纯度、浓度和完整性,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其有效性.结果 重新提取的RNA能够被焦磷酸二乙酯(DEPC)水充分溶解,盐溶液处理后的RNA浓度与处理前相近;处理后RNA的A260/A280比值、A260/A230比值分别为1.96 ±0.11、1.90 ±0.21,均分别显著高于处理前(1.52±0.05、0.27 ±0.08);凝胶电泳示RNA完整性,逆转录后可扩增出目的基因.结论 改良Trizol法重提的总RNA纯度较常规法显著提高,且完整性好,可以满足进一步分子研究的要求.

    作者:单冰晨;张鹏;刘禄林;王沈栋;董启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肝动脉阻断对患者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为了研究肝动脉阻断后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我们对2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断流或分流手术患者在术中检测了肝动脉阻断前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并观察肝癌的介入治疗对门静脉循环的影响,同时对12只家犬阻断肝动脉后2周、1、2个月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探讨肝动脉阻断后肝组织细胞水平的改变.

    作者:黄强;谭庆丰;龙万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Krüpple样转录因子6和核组蛋白-2在大鼠胃癌模型胃肠道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观察在胃癌大鼠模型胃肠道组织中Krüpple样转录因子6(Klf-6)和核组蛋白-2(NUCB2)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Wister大鼠96只分为3组,A组32只,采用黄曲霉素B1(AFB1)对大鼠进行诱导处理3个月,制备胃癌大鼠模型.B组32只,应用AFB1对大鼠进行诱导处理6个月,制备胃癌大鼠模型.C组32只,为正常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大鼠胃肠道组织中NUCB2和Klf-6的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两组大鼠胃肠道组织中NUCB2和Klf-6基因mRNA表达水平,比较其差异.结果 A、B组成功制备了胃癌大鼠模型,但不同诱导时间两组大鼠胃癌发病的程度和发病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f-6和NUCB2在B组的表达率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Klf-6和NUCB2表达又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17、4.95、3.79,P<0.05).RT-PCR结果显示,B组胃肠道组织中Klf-6和NUCB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A组,A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8、4.13、3.52,P<0.05).结论 肌氨酸乙酯盐酸盐诱导胃癌模型时间越长,胃癌大鼠胃肠道Klf-6和NUCB2的表达也越强.

    作者:王建锋;王耿泽;宋展;厉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外源性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力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胰腺癌细胞Mia PaCa-2和PANC-1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外源性SPARC(0、0.5、1.0、3.0、5.0、10.0 mg/L)作为实验组,以空白组作对照,采用噻唑蓝(MTT)实验分析胰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将胰腺癌细胞Mia PaCa-2和PANC-1中加入5 mg/L外源性SPARC,以空白组为对照,培养24 h,采用单个细胞移动实验分析胰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Matrigel侵袭力实验分析胰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外源性SPARC能够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且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10.0 mg/L外源性SPARC可使Mia PaCa-2和PANC-1细胞的增殖能力分别下降(32.8±7.4)%和(32.5±1.8)%.5.0 mg/L外源性SPARC能够使Mia PaCa-2和PANC-1细胞在24 h的移动距离分别下降26%和39%,细胞侵袭转移数目分别下降30%和56%.结论 外源性SPARC可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细胞外基质成分对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可产生影响.

    作者:孙烈;陈国卫;尹杰;朱静;田孝东;杨尹默;万远廉;刘玉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兔桡骨缺损骨愈合模型中骨痂密度与骨愈合质量的关系

    本研究旨在探讨骨密度与骨痂力学强度相关性,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与材料:本研究选用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制作一侧肢体骨缺损模型[1],并行自体骨移植治疗.2.实验方法:20只实验兔随机分4组,每组5只.术后4、8、10、12周分别处死,取实验侧与健侧对照侧桡骨标本行X线摄片检查、骨密度(BMD)测定、大抗折载荷(MBL)检测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作者:华伟伟;冯靖;吴富章;蔡靖宇;何亮;刘畅;张鹏礼;郭涛;吴子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手术前后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水平的变化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介入治疗前后、手术前后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sGP73)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33例正常人以及65例PLC患者sGP73水平,并比较24例Ⅱ期PLC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以及22例Ⅰ期PLC患者手术前后sGP73水平的变化.结果 PLC患者sGP73水平[(212.19±18.10)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2.60±3.74) μg/L,P<0.01],sGP73水平与PLC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与临床分期明显相关;Ⅲ期[(228.79±11.99) μg/L]明显高于Ⅱ期[(216.21 ±8.10) μg/L],Ⅱ期明显高于Ⅰ期[(192.03±8.26) μg/L],Ⅰ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后PLC患者sGP73水平[(211.07 ±8.22) μg/L]明显低于介入治疗前[(216.21 ±8.10)μg/L],手术后PLC患者sGP73水平[(183.50±8.49)μg/L]明显低于手术前[(192.03±8.26) μ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GP73水平检测有助于PLC疗效的评估及预后预测.

    作者:李涛;陈义雄;陈存飞;戴维;陈娇;黄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微小RNA-10b在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目的 观察微小RNA-10b(miR-10b)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选择5种胃癌细胞株,根据其不同分化程度分为3组,即高分化组(AGS)、中分化组(N87、SGC-7901)、低分化组(MKN-45、BGC-823),以胃黏膜上皮永生化细胞GES-1为第4组,即正常组,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定量检测,观察miR-10b在6种不同分化水平的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 miR-10b在正常组及高分化组中几乎不存在表达,设定其在GES-1中的表达量为1.0,高分化组相对表达量为2.5,中分化组弱表达,相对表达量为7.5、7.0,在包括BGC-823、MKN45这种具有高度转移倾向的低分化组中明显高表达,相对表达量为10.5、12.5.结论 miR-10b在低分化胃癌细胞株中过表达,同时其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呈正相关.

    作者:任辉;史莹;林巍;姜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沉默性别决定基因相关HMG盒基因-6对调控胶质瘤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 观察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沉默性别决定基因相关HMG盒基因-6(SOX-6)对体外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人胶质瘤母细胞细胞瘤LN229细胞株体外培养后,分为3组,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以SOX-6 siRNA、Control siRNA-A转染后培养,空白组常规培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法鉴定SOX-6 siRNA转染成功率,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改变.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SiRNA转染率>80%;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及空白组比较,实验组SOX-6表达显著降低(0.427±0.032比0.612±0.055比0.609±0.049),CCK-8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吸光度(A450)值在24、48、72 h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采用siRNA沉默SOX-6基因可调控胶质瘤细胞的体外增殖.

    作者:张秋生;张猛;黄贤键;刘晓佳;李维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Ephrin-B2基因敲除小鼠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强的研究

    目的 观察小鼠脑损伤后Ephrin-B2配体在脑内的表达规律及Ephrin-B2信号传导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培育Ephrin-B2基因敲除(KO)小鼠,将KO和C57BL/6野生型(WT)小鼠各116只建立可控性皮层损伤模型,且随机分为4组,于损伤后3、7、14、21 d4个时间点采集标本,进行以下检测: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损伤后Ephrin-B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周围Ephrin-B2、磷酸化Ephrin-B2(pEphrin-B2)和GFAP的表达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损伤周围及损伤同侧海马区域GFAP mRNA水平;尼氏染色检测损伤后21 d时损伤空洞体积.平衡木行走试验进行运动协调及平衡功能评分.体外划痕试验检测KO星形胶质细胞长入损伤区域的数量.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WT小鼠脑损伤后21d内,Ephrin-B2和pEphrin-B2蛋白在损伤周围表达明显增加,主要表达于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膜和突起上.在脑损伤后早期(3 d),KO小鼠活化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较WT小鼠明显增加,GFAP的表达上调;FQ-PCR检测显示KO小鼠损伤周围及同侧海马区域GFAP mRNA水平均较WT小鼠呈明显增高.尼氏染色显示KO小鼠在脑损伤后21d时形成的损伤空洞较小.划痕试验显示KO组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数量较WT组显著增多.行为学评分示KO小鼠在脑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结论 Ephrin-B2反向信号传导在脑外伤后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杨建凯;陈晓霖;胡军;霍浩然;赵宗茂;任泽光;史学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2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方法 取第3代BMSCs接种于3.5×103个/孔密度培养板,分为3组:A、B、C组,A组不做任何处理,B、C组培养基中分别添加5 μg/L TGF-β1、5μg/L TGF-β2,每孔200μl,每组4孔.7d对3个实验组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Collagen Ⅰ表达,第3代BMSCs以5×107/L细胞浓度接种于6孔培养板,每组1板,分组添加方式同前,21d细胞爬片行Von kossa染色.结果 A、B、C组第7天的ALP活力值分别为1.15±0.16、4.26±0.39、4.34±0.14,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的染色面积及深度、Von kossa染色钙化结节C组强于B组和A组,B组强于A组;Collagen Ⅰ表达C组高于B组和A组,B组高于A组(P<0.05).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TGF-β2体外诱导BMSCs成骨能力较转化生长因子-β1强.

    作者:朱磊;谭金海;肖紫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表达β1,6分支N-糖链的骨肉瘤类肿瘤干细胞诱导巨噬细胞M2表型分化

    目的 检测骨肉瘤类肿瘤干细胞对巨噬细胞表型转换的影响.方法 苦马豆素预处理的CD133+ CD44+骨肉瘤细胞LM8与骨髓巨噬细胞共培养后检测巨噬细胞表型相关标志分子的表达.结果 与未处理组比较,1 mg/L苦马豆素处理组巨噬细胞精氨酸酶(Arg)-1[(12.0±3.1)%比(40.0±2.6)%,P<0.05]和白细胞介素(IL)-10[(90.0±4.4) ng/L比(150.0 ±6.8) ng/L,P<0.05]表达下降,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50.0±2.1)%比(12.0±1.3)%,P<0.05]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240.0 ±8.1)ng/L比(50.0±3.3) ng/L,P<0.05]表达上升.结论 骨肉瘤类肿瘤干细胞高表达1,6分支N-糖链诱导巨噬细胞M2表型转换.

    作者:张思胜;刘世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一期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结石性肾积脓

    为探讨一期PCNL的可操作性,我们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应用F24通道经皮肾镜超声弹道碎石清石术治疗结石性肾积脓33例,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3例单侧上尿路结石梗阻性肾积脓,男16例,女17例,年龄(52±4)岁.病程3 d~3个月,平均26d.结石位于右侧20例,左侧13例.

    作者:任选义;张雪培;刘建华;黄随富;李华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尔基体糖蛋白73和CD133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和CD133与结直肠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收集82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P73和CD133在组织中表达水平.结果 GP7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4.15%比64.63%,P<0.01),GP73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明显相关(P<0.05);CD13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7.56%比15.85%,P<0.01),CD133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同时检测GP73和CD133的表达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曹传敏;刘杨桦;冯泽荣;邓洪强;吴东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TAE684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N-BE(2)细胞凋亡水平及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TAE684浓度滴度(1、5、25、125、625 nmol/L)对体外培养的SK-N-BE(2)细胞作用的合适终质量浓度,Western blot检测TAE684对ALK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和cleaved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TAE684对SK-N-BE(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115 nmol/L,TAE684组ALK和bcl-2蛋白表达下调,分别为0.036±0.003和0.190±0.015;而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分别为0.161 ±0.003和0.949±0.003,凋亡水平明显升高,为22.593 ±0.075.TAE684组与对照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K抑制剂TAE684可能通过对凋亡分子的调控来实现对体外培养的SK-N-BE(2)细胞凋亡促进作用.

    作者:田培超;刘玉峰;王怀立;罗强;陈铮;王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Jagged1活化Notch通路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并抑制其增殖

    目的 观察Jagged1通过活化Notch通路对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破骨分化、增殖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Jagged1在肺癌骨转移标本中的表达,Ficoll法联合磁珠分选法分离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分别加入Jagged1重组蛋白、Jagged1重组蛋白及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分组培养,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组织蛋白酶K(CK)、抗酒石酸性磷酸酶(TRAP)、降钙素受体(CTR)及Notch靶基因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HES相关YRPW主题-1(HEY-1)mRNA的表达,TRAP染色鉴定破骨细胞,扫描电镜检测破骨细胞溶骨功能.细胞计数法(CCK-8)检测CD14+单核细胞增殖.结果 Jagged1在肺癌骨转移标本中高表达,癌旁组织无或低表达;Jagged1组TRAP、CK、CTR及HES-1、HEY-1 mRNA的表达、TRAP+细胞数较对照组及DAPT组明显升高(P<0.05),而DAPT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细胞培养48 h,Jagged1组细胞增殖较对照组及DAPT组明显抑制.结论 Jagged1通过活化Notch通路促进破骨前体细胞分化、抑制其增殖.

    作者:王汝杰;邓小军;刘复州;邱浩;邹传奇;陈培;王洪凯;张莹;初同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