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束缚应激对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朱宁;陈东晖;李付广;郑鹏远

关键词:束缚应激, 肠黏膜屏障, 大鼠
摘要:目的 观察束缚应激状态下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模型大鼠肠黏膜屏障的改变,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J组)、假手术+束缚组(JS组)、MCAO模型组(M组)、MCAO模型+束缚组(MS组),每组12只.以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MCAO模型;以大鼠固定器固定制作束缚应激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内毒素(LPS)、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水平,回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水平,回肠组织CRF、CRF-r1、CRF-r2表达水平和脑组织CRF、肿瘤坏死因子(TNF)-α、CRP表达水平.结果 MS组大鼠血清DAO、LPS、CRF水平分别为:(693.96 ±55.38) U/L、(147.04±2.93) μgL、(194.03±19.80) ng/L,与M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回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claudin-2水平均分别为:0.52 ±0.05、0.58 ±0.03、0.57 ±0.05、0.35 ±0.07,与M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claudin-3、claudin-4水平分别为:0.59 ±0.40、0.58 ±0.03,与M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回肠组织CRF、CRF-r1表达水平及脑组织CRF、CRP表达水平分别为:173.80±34.34、169.56±26.99、115.27±17.79、135.27 ±40.67,与M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结论 束缚应激加重MCAO模型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内止血带研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制一种自制的血管内止血带,并进行动物实验,探讨血管内止血带止血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40只大白兔分为4组:A组16只,持续阻断右侧颈总动脉1h;再分为A1、A2、A3、A4亚组,每组4只,分别于血管内止血带置入后1h、5、14、21 d取右颈总动脉与球囊接触动脉标本,分别送作血管组织匀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查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浓度、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数.B组16只,持续阻断右侧颈总动脉2h,检查项目同A组.C组,空白对照组4只,不插入血管内止血带,检查项目同A组.D组,假手术组4只,切开皮下各层暴露右颈总动脉后1h,检查项目同A组.结果 C、D、A1、A2、A3、A4、B1、B2、B3、B4组Caspase-3浓度(μmoL/L)分别为:10.35±0.82、12.22±2.41、11.35±1.63、18.93±1.01、24.30±1.64、15.63±2.43、12.09±0.83、19.36±2.45、26.29±3.30、14.35±3.28;C、D、A1、A2、A3、A4、B1、B2、B3、B4组TUNEL染色阳性数分别为:0.26±0.20、0.29±0.02、0.38±0.03、0.44±0.06、0.59±0.05、0.42±0.07、0.40±0.04、0.54±0.05、0.63±0.08、0.48±0.05.血管内止血带置入术后Caspase-3浓度、凋亡阳性细胞数于术后5d增加,术后14 d达高峰,术后21 d仍处于较高水平;血管内止血带置入术后B组分别与同时段A组比较,B组Caspase-3浓度和凋亡阳性细胞数高于A组(P<0.05).结论 血管内止血带持续阻断血流不超过2h时安全有效.

    作者:贺道华;张新元;杨铭;潘力;刁波;马廉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压氧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早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影响

    脊髓损伤(SCI)后继发性炎性反应是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重要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趋化因子参与了SCI后外周血细胞顺序募集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活化,激活SCI局部的炎性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压氧(HBO)治疗脊髓损伤具有抗炎症作用[1],是否可以通过抑制脊髓挫伤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可以减轻SCI后的炎性反应.

    作者:李景田;孙永明;牛延坪;苏朋;史高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靶向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的小干扰RNA与塞卡替尼联合治疗胶质瘤

    目的 观察携带靶向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重组慢病毒(LV-STAT3 siRNA)与塞卡替尼(AZD0530)联合治疗在体内外抑制胶质瘤生长的效果.方法 以人脑胶质瘤U87、U251细胞株和U87细胞BALB/c-nu裸鼠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分为阴性对照组、空载体组、LV-STAT3 siRNA组、AZD0530组和LV-STAT3 siRNA与AZD0530联合治疗组.在体外实验中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在体内实验中,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动态监测肿瘤生长,3周后处死裸鼠,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体外实验中联合治疗组对U87和U251细胞增殖的平均抑制率分别达28.60%、36.36%(P<0.05);在U87细胞中,联合治疗组凋亡率高[(55.28±1.59)%],其次为LV-STAT3siRNA组和AZD0530组[(46.38±1.76)%、(35.39±1.23)%],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U251细胞中结果类似;体内实验中,第1周时LV-STAT3 siRNA组(8.05±1.09)、AZD0530组(7.54±1.07)和联合治疗组(7.19 ±0.73)发光值低于空载体组(11.14±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AZD0530组(79.63 ±8.25)和空载体组(92.23±17.34)吸光度(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STAT3 siRNA组(63.78 ±13.46)和联合治疗组(61.57 ±7.84)A值低于AZD0530组和空载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磷酸化STAT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在阴性对照组、空载体组和AZD0530组的表达量分别约是LV-STAT3 siRNA组和联合治疗组的3、4倍(P<0.05).结论 体外实验中联合治疗产生明显的协同抑瘤作用;体内实验中LV-STAT3 siRNA抑瘤效果显著,AZD0530效果不理想.

    作者:李家林;尚超;冯学泉;吴静超;徐新女;刘宏胜;刘俊;张飚;王金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在退行性瓣膜钙化灶周围的表达

    脂酰辅酶A:胆固醇酯酰转移酶1(ACAT1)是细胞内胆固醇代谢重要的限速酶.我们推测ACAT1可能参与退行性主动脉瓣疾病的发生发展.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因退行性主动脉瓣膜行手术切除的主动脉瓣标本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5±6)岁],因夹层动脉瘤行Bentall手术切除正常主动脉瓣标本7例[男4例,女3例,年龄(41±8)岁].所有组织标本均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采集,研究方案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作者:谢霆;李儒正;邢杰;董明;韩小虎;陈新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内皮多糖蛋白包被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内皮多糖蛋白包被(EG)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250 ~ 300 g,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S组)、内毒素血症组(LPS组)和迷走神经电刺激组(VNS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建模成功4h后均做以下检查:动脉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动脉血EG脱落标志物蛋白聚糖-1(Syn-1)、透明质酸(HA)和硫酸化素(HS)浓度;电镜观察小肠肠系膜小静脉EG的变化.结果 S组血浆TNF-α、Syn-1、HA和HS浓度分别为:(34.14 ±4.94) ng/L、(53.8±17.09)、(52.22±15.15)、(0.61 ±0.14) μg/L;LPS组上述4种物质浓度分别为:(222.82±13.44) ng/L、(95.10±33.54)、(108.43 ±23.66)、(2.40±1.15) μg/L,较S组显著升高(P< 0.01);VNS组上述4种物质浓度分别为:(103.04±7.18) ng/L、(59.32±18.65)、(58.8 ±15.67)、(1.00±0.15) μg/L,显著低于LPS组(P<0.叭).电镜下可观察到S组大鼠肠系膜小静脉具有完整连续的EG,而LPS组EG脱落明显,VNS组则未见明显EG脱落.结论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内毒素血症大鼠的内皮多糖蛋白包被可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胆碱能抗炎通路拮抗全身性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王翔;项辉;杨晓;李娜;李志锋;李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肿瘤特异性T细胞受体转基因T细胞免疫治疗

    过继性T细胞免疫治疗已成为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其对于癌灶具有靶向性,单次输注后稳定持续表达使其较单抗类药物更具优越性.T细胞受体(TCR)可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中常见的胞内突变蛋白抗原,使杀伤作用严格限定于肿瘤细胞.恶性肿瘤能通过各种方法来逃避免疫监视,因此很多具有创造性的基因修饰策略被引用于转基因T细胞的研究以促进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和杀伤.现对这些策略及其临床实践作一综述.

    作者:孙龙昊;何向辉;刘彤;朱理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后肝脏损害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CPB)后肝脏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32 ~ 40 kg健康的广西巴马小型猪,24头猪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组)和盐酸戊乙奎醚组(PHC组).Sham组只插管不行CPB,Mod组行CPB静脉注射生理盐水,PHC组CPB前10 min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1 mg/kg.3组分别于CPB前(T0)、CPB后1h(T1)、CPB结束时(T2)和术毕(T3)抽静脉血检测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和直接胆红素(DB)、总胆红素(TB)含量.3组于CPB前和CPB结束时,分别取约50μg的肝组织制成10%的组织匀浆,检测肝组织匀浆的三磷酸腺苷(ATP)、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在电镜下观察肝组织的超微病理改变.结果 与Sham组比较,Mod组和PHC组CPB结束时各时点AST、ALT活性和DB、TB和MDA含量升高,ATP含量和SOD活性下降(P<0.05);与Mod组比较,PHC组CPB结束时的AST、ALTDB、TB和MD下降,ATP、SOD升高(P<0.05),电镜下的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对CPB后肝脏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作者:胡彦艳;黄爱兰;万福红;温红;曾小蕙;朱蔚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抑癌基因SARI抑制雌激素诱导的肺腺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 观察抑癌基因SARI在雌激素诱导的肺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信号通路.方法 通过质粒转染的方法在肺腺癌细胞A549中过表达SARI蛋白,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雌激素处理前后细胞的增殖,Western blot法检测雌激素诱导的细胞增殖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肉瘤病毒基因(Src)、蛋白激酶B(Akt)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的表达及活化.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SARI显著抑制雌激素诱导的A549细胞增殖,A549细胞增殖率下降56% (P <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SARI的A549细胞在雌激素处理后,其磷酸化肉瘤病毒基因(pSrcy416)、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s473)及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Src、Akt及Erk蛋白表达不变.结论 SARI能够抑制雌激素诱导的肺腺癌细胞增殖,潜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肺腺癌细胞中Src-Akt-Erk信号通路活化.

    作者:王道威;刘俊;张彬;张华;高留伟;王长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G蛋白耦联受体5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56(GPR56)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PR56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GPR56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GPR5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052 3±0.023 4)明显低于癌旁胃黏膜组织(0.063 3±0.027 0)的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739,P<0.01);胃癌组织中GPR56的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GPR56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降,其表达水平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王静;董卫国;刘敏;宋佳;季梦遥;詹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阻断核心岩藻糖基化修饰对小鼠前B细胞信号传导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阻抑核心岩藻糖基化修饰对前B细胞信号传导的调节作用.方法 利用逆转录病毒包装技术建立核心岩藻糖转移酶Fut8基因沉默前B细胞株(70Z/3-Fut8-RNAi细胞).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Fur8 mRNA、蛋白表达和细胞内信号分子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pSINsi-hU6-Fut8 siRNA质粒,逆转录病毒包装后病毒滴度可达2.1×105 CFU/ ml.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70Z/3-Fut8-RNAi细胞的Fut8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蛋白表达水平下调70% ~ 80%,mRNA水平下调70% ~80%,以及pre-BCR介导的细胞信号传导,即CD79a及BTK磷酸化显著下降.结论 成功构建70Z/3-Fut8-RNAi细胞株,Fut8修饰的核心岩藻糖基化可能在早期B细胞的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李志;焦鑫艳;杨岩;徐莲花;张向文;金锦花;李文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微生物群落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方法 应用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和克隆文库分析,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三病区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诊断为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培养结果为阴性的患者胆汁再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共117例患者的胆汁纳入研究,胆汁中细菌16S核糖体DNA (rDNA)阳性率为42.7% (50/117).不同梗阻原因胆汁中细菌16S rDNA阳性率(97.3%比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梗阻位置相同的细菌16S rDNA阳性率(43.3%比3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T-RFLP方法分析16S rDNA克隆片段能够有效评估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中的细菌群落存在和多样性.

    作者:黄洁;李玛琳;孙敏;张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前外侧入路治疗桡骨中上段骨折43例

    我们自2007年采用前外侧入路显露途径,自肱二头肌外侧及肱桡肌之间进入,治疗桡骨中上段骨折,根据具体情况显露或不显露骨间后神经,取得良好效果.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15 ~ 70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低能量损伤如步行时滑倒、扭伤等引起者6例.高能量损伤高处坠落伤、交通伤37例.单纯桡骨骨折32例,尺桡骨双骨折11例;粉碎性骨折15例,简单骨折28例;开放性骨折7例,闭合性骨折36例.

    作者:代立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梗阻性黄疸兔肝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兔肝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新西兰白兔30只,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梗阻性黄疸组24例和对照组6例,造模7d后,分别取各组家兔的肝组织各100 mg,对肝组织内的8-羟基-2-脱氧鸟苷酸(8-OHdG)和丙二醛(MDA)分别进行免疫组织荧光显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MDA含量检测.结果 (1)肝组织免疫组织荧光结果:梗阻性黄疸组呈现橘红色,对照组呈现绿色;(2)肝细胞线粒体内8-OHdG的含量:梗阻性黄疸组肝细胞内的8-OHdG的含量(1920 ±231) pg/mg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210 ±78) pg/mg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肝细胞内MDA的含量:梗阻性黄疸组和对照组肝细胞内的MDA分别为(1.08±0.25)和(0.21±0.09) nmol/mg蛋白,前组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兔梗阻性黄疸可导致肝细胞线粒体内氧化应激损伤,其损伤机制可能与肝细胞线粒体内8-OHdG和MDA有关.

    作者:王百林;苑伟;翟淑萍;程海坤;王蕊;周海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开放性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兔感染性骨不连

    目的 探讨一期开放性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手术效果.方法 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兔均行感染性骨不连造模,造模成功后A组行一期开放性植骨,B组行二期开放性植骨,两组兔创面均行人工皮覆盖行负压封闭引流,比较两组的创面感染细菌数量、骨折愈合率、创面愈合率等指标.结果 植骨后2周时,A组骨折愈合数10只,创面愈合数6只,B组骨折愈合数14只,创面愈合数12只;植骨后4周时,A组骨折愈合数16只,创面愈合数13只,B组骨折愈合数18只,创面愈合数17只;植骨后8周时,A组感染数3只,骨折愈合数18只,创面愈合数17只,B组感染数1只,骨折愈合数18只,创面愈合数18只.所以两组在创面感染控制、骨折愈合率、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上观察,两组兔骨不连均已临床愈合,但A组创面和骨折愈合时间要短于B组兔.结论 一期开放性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效果等同于传统分期开放性植骨术手术,且可缩短治疗周期.

    作者:赵晓蕾;邓洲铭;蔡林;冉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脱细胞基质在泌尿系统修复重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泌尿系统的损伤、炎症、肿瘤和先天性畸形等疾病都可导致器官组织结构改变或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异体移植、自体移植和人工合成材料的替代,但这些治疗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缺陷和不足.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泌尿系统的修复和重建带来了全新的理念.组织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3个方面:(1)种子细胞的培养;(2)支架材料的研究;(3)组织工程化的组织对各种病损组织替代研究.目前组织工程常用的支架材料主要包括可降解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天然的脱细胞基质两大类[1].其中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与生物组织相差甚远,表面疏水性及细胞黏附性差,因而影响种子细胞与材料的附着和相互作用.天然的脱细胞基质材料去除了可引起免疫反应的细胞成分,保留了含有生物活性分子的细胞外基质,更是完整地保留了组织的三维结构.脱细胞基质的这些特点更复合理想中的支架材料,因而近年来利用脱细胞基质重建泌尿系统组织器官成为研究的热点.

    作者:肖树伟;符伟军;张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性肺损伤辅助性T细胞1和辅助性T细胞17失衡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时肺组织辅助性T细胞(Th)失衡变化及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C57BL/6小鼠24只(体质量18~ 22 g),由南京军区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脂多糖(LPS)和胶原酶V购自Sigma-Aldrich公司.小鼠白细胞介素(IL)-6、γ-干扰素(IFN-γ)、IL-4和IL-17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购自上海依科赛生物有限公司.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试剂盒RNAisoTM Plus、PrimeScriptTM RT reagent试剂盒、SYBR(R) Premix Ex TaqTM和PCR引物购自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作者:刘军;黄东亚;于涛;杨毅;邱海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风险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技术的价值

    目的 探讨显露喉返神经(RLN)技术在高风险甲状腺手术中预防RLN损伤的价值.方法 分析325例高风险甲状腺手术病例资料,根据术中是否显露RLN,分为显露组、非显露组,按术中涉及的RLN数量计算RLN损伤率,比较两组RLN损伤率的差异.根据术中是否应用神经监测仪将显露组分为辅助显露组和常规显露组,比较两组RLN损伤率及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显露组、非显露组RLN损伤率分别为2.25%(8/355)、8.00%(14/175),暂时性RLN损伤率分别为1.97% (7/355)、5.14% (9/175),永久性RLN损伤率分别为0.28% (1/355)、2.86% (5/17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显露组的暂时性RLN损伤率、永久性RLN损伤率均低于常规显露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显露组与常规显露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风险甲状腺手术术中显露RLN能有效降低RLN损伤率,术中应用神经监测仪辅助显露RLN不能进一步降低RLN损伤率.

    作者:邱万寿;刘威;吴珏堃;李玺;龙梅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细胞周期素G2和M2型丙酮酸激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细胞周期素G2 (CCNG2)和M2型丙酮酸激酶(PKM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1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CNG2和PKM2表达水平.结果 CCNG2在胃癌组织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2.75%比94.12%,P<0.01),CCNG2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PKM2在胃癌组织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2.55%比27.45%,P<0.01),PKM2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CCNG2和PKM2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黄哲;许庆文;蔡朋株;徐飞鹏;林琳;周才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莪术提取物榄香烯对多种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肿瘤相关钙信号传导蛋白-2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莪术提取物榄香烯对多种人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榄香烯处理人食管癌TE-1和Ca-ES-17细胞、喉鳞癌Hep-2细胞、肺癌NCI-H1975细胞、大肠癌SW-480细胞、前列腺癌PC-3细胞后,以噻唑蓝(MTT)方法检测癌细胞增殖,以Boyden小室方法检测癌细胞侵袭能力,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癌细胞肿瘤相关钙信号传导蛋白(TROP)-2基因mRNA水平.结果 榄香烯对各组癌细胞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72 h后食管癌TE-1和Ca-ES-17细胞、喉鳞癌Hep-2细胞、肺癌NCI-H1975细胞、大肠癌SW-480细胞、前列腺癌PC-3细胞半数抑制剂量(IC5o)分别为43.919、189.036、48.690、75.538、35.145、31.063 mg/L.Boyden小室方法检测显示,榄香烯对以上各组癌细胞侵袭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食管癌TE-1和Ca-ES-17细胞、喉鳞癌Hep-2细胞、肺癌NCI-H1975细胞、大肠癌SW-480细胞、前列腺癌PC-3细胞侵袭抑制率分别为25.6%、18.9%、23.8%、22.2%、26.5%、27.8%.FQ-PCR方法检测显示,各组癌细胞均呈较高TROP-2 mRNA水平,经榄香烯处理后,各癌细胞TROP-2 mRNA水平均被明显抑制,食管癌TE-1和Ca-ES-17细胞、喉鳞癌Hep-2细胞、肺癌NCI-H1975细胞、大肠癌SW-480细胞、前列腺癌PC-3细胞TROP-2基因mRNA抑制率分别为35.8%、25.6%、32.5%、25.6%、29.8%、33.6%.结论 榄香烯对多种癌细胞增殖侵袭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下调TROP-2表达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祁卫东;龚丹丹;钟锡明;沈荣;张恒;范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声动力疗法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抑制效应

    声动力疗法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热点[1].我们前期研究结果证明,血卟啉单甲醚声动力疗法(HMME-SDT)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B)有毒杀作用.本实验旨在观察HMME-SDT对增生性瘢痕FB有抑制效应,探讨其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细胞培养:取兔增生性瘢痕组织,常规处理后将组织块铺设瓶底培养用于实验.2.实验分组及应用:分为对照组(C)、单纯超声组(U)、HMME组、HMME-SDT组.治疗参数:超声频率1.0 mHz、超声声强0.8 W/cm2,超声辐照时间120 s,每天1次.向培养皿中注射HMME(20 mg/kg),3h后进行超声辐照,探头在水中与瘢痕相距1.0 cm.

    作者:李卫;夏海;费剑锋;杨棋;孟庆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