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干扰RNA抑制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基因的表达

庄翠竹;马秀兴;肖文林;张春阳;王双义

关键词: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 腭突间充质细胞, RNA干扰
摘要:目的 观察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EPM)细胞中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基因(Dhcr7)的表达,筛选出针对EPM细胞Dhcr7的有效小干扰RNA(siRNA)序列.观察RNA干扰(RNAi)沉默Dhcr7的表达后,对EPM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化学合成3条针对Dhcr7 mRNA的siRNA,阳性脂质体介导转染EPM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法检测Dhcr7蛋白表达变化,噻唑蓝(MTT)检测沉默后增殖率的变化.结果 siRNA转染效率为72.6%.3条siRNA对EPM细胞Dhcr7基因表达都有抑制作用,siRNA-3抑制作用明显,达60.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cr7沉默后EPM细胞增殖抑制率为56.4%,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筛选出针对EPM细胞Dhcr7有效的siRNA序列.siRNA可抑制EPM细胞Dhcr7基因表达,Dhcr7表达降低可抑制EPM细胞增殖.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DNA甲基化与microRNA相互调控的研究进展

    表观遗传对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的表达方式以及肿瘤的诱发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microRNA受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经典表观遗传机制调控[1],另一方面microRNA对DNA(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也能够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2].鉴于microRNA与DNA甲基化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共同作用,现阐述microRNA与DNA甲基化的相互关系在基因表达调控、肿瘤形成以及在抗肿瘤领域内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洪涛;何小东;万鑫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索拉非尼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索拉非尼能抑制细胞转化分裂介质(Raf-1)、B-Raf、B-Raf V600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h、Flt-3和c-Kit等多种激酶活性,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晚期肾癌及肝癌的治疗[1-2].国外临床前试验发现索拉非尼对胆管细胞癌也具有抗瘤活性,但确切机制尚不清楚[3-4].本实验旨在观察在体外条件下索拉非尼对胆管细胞癌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作者:万云燕;李玲;黄军利;黄榕;应可满;罗琪;李文娇;李文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环氧化酶-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胆囊腺瘤和胆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4例胆囊腺癌、10例胆囊腺瘤组织中COX-2与VEGF-C的表达.结果 胆囊腺癌和胆囊腺瘤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7%和40.0%,胆囊腺癌COX-2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P<0.05).VEGF-C在胆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胆囊腺瘤(63.6%比20.0%,P<0.05).COX-2与VEGF-C的表达与胆囊腺癌的Nevi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COX-2与VEGF-C表达显著相关.结论 COX-2与VEGF-C表达与胆囊腺癌的发生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作者:穆宏凌;吕海涛;王文斌;刘三光;张树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大鼠下肢神经及肌肉功能测定系统的建立

    目的 设计一种大鼠下肢神经及肌肉功能测定系统,以实现对单组肌肉力量变化的无创动态观测,并评估该系统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系统由固定装置、传动装置、张力换能器、电刺激仪、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及计算机等组成;评估SD雄性大鼠下肢肌肉收缩强度与电刺激脉冲宽度(0.1、0.2、0.3、0.4、0.5、0.6、0.7 ms)/脉冲强度(8、12、16、20、24、28、32、36、40 V)的量效关系;评估A型肉毒毒素腓肠肌麻痹模型(保妥适,1 U/0.1 ml)及对照组(0.1 ml生理盐水)腓肠肌收缩强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腓肠肌收缩强度随脉冲强度(0 ~28 V)或脉冲宽度(0~0.4 ms)的递增呈增强趋势;当脉冲强度超过28 V或脉冲宽度达到0.4 ms以上,腓肠肌收缩强度曲线呈平台样改变[达大值(28.2±2.1)g];注射肉毒毒素后靶肌肉收缩强度于第7天降至低水平[(1.87±0.66)g],然后开始缓慢恢复,第3、7、14、30、45、60、75天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下肢神经肌肉功能测定系统可以实现对单组肌肉功能的无创量化评估,能够有效反映肉毒毒素生物学效应的动态演变规律.

    作者:靳令经;刘务朝;张磊;刘黔云;管强;潘丽珍;聂志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骨髓细胞胸腺内注射对移植肠CD4、 CD8和CD25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异基因骨髓注射在大鼠小肠移植中的免疫耐受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用近交系大鼠F344/N和Wistar/A进行全小肠异位移植,实验组在异基因移植前7d取供体BMC行受体胸腺内注入,对照单纯同基因及异基因大鼠移植模型了解异基因供体骨髓在受体胸腺内注射能否减少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观察其生存时间、病理结果及CD4、CD8、CD25的变化.结果 (1)A组移植大鼠平均存活时间为(7.33±1.03) d;B组为(43.76 ±4.57) d;C组为(55.28±7.48)d.(2)异基因大鼠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后3、7、15 d可出现典型的轻、中、重度排斥反应,而同基因组和实验组中未出现排斥反应.(3)异基因移植组术后CD4、CD25+,高于其他组(P<0.05).而CD8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植术前7d异基因供体骨髓在受体胸腺内注射能显著减少小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并可以抑制移植肠CD4、CD25细胞的表达.

    作者:罗长江;焦作义;李继鹏;王为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胃泌素高表达型大肠癌差异表达基因研究

    目的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胃泌素(GAS)高表达与无GAS表达大肠癌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以筛选GAS依赖型大肠癌相关及候选基因.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3例大肠癌手术标本癌组织中GAS的含量,选择GAS高表达(实验组)与无GAS表达(对照组)的癌组织进行基因芯片分析,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验证芯片分析出的在信号传导通路中起关键作用的10个差异基因.结果 两类癌组织发生显著表达变化的基因有1182个,与对照组比较,在实验组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738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444个,其中包括与细胞生长及增殖调控相关的基因、与癌细胞转移相关的基因以及与细胞骨架结构相关的基因,且主要集中于Wnt等多条信号传导通路中.选择10个在通路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进行Real-time PCR验证,验证的数据与芯片中的数据一致.结论 cDNA微阵列法可以用于筛选与GAS有关的大肠癌的相关基因,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具有强烈的代表性.

    作者:徐洪海;吴佩;茆家定;吕坤;卢林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小干扰RNA对胰腺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小干扰RNA(siRNA)对胰腺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利用siRNA技术抑制VEGF及bFGF表达,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胰腺癌细胞株VEGF表达变化.结果 Panc-1及PCT-3细胞VEGF mRNA表达受到显著抑制,Panc-1为0.20 ±0.05,PCT-3为0.23±0.02.sw1990及PCT-3分泌VEGF受到显著抑制,sw1990为(1940.67 ±93.84) ng/L,对照组为(2560.67±181.79) ng/L;PCT-3为(174.00±98.73) ng/L,对照组为(779.33 ±317.52) ng/L.结论 bFGFsiRNA能够抑制胰腺癌细胞VEGF核酸及蛋白水平表达.

    作者:闫长青;赵玉沛;刘三光;戚诚;张建生;王文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经副半奇静脉灌注依达拉奉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依达拉奉是一种有效的氧自由基清除剂[1].本研究旨在观察经副半奇静脉逆行灌注依达拉奉对脊髓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18头巴马香猪,体质量19-32 kg,随机分为对照组(n=6)、低温生理盐水组(n=6)和依达拉奉组(n=6).

    作者:马少鸿;范瑞新;周成斌;范小平;郑少忆;吴若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丹参对肝星状细胞基质分解素-1及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丹参对HSC-T6细胞基质分解素-1(MMP3)及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丹参(0.8、0.4 g/L)作用于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48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MMP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MMP3基因表达水平在丹参0.8、0.4 g/L两组分别为2.03±0.32、2.19±0.26,而空白对照组为2.13±0.30.TIMP-1基因表达水平在丹参0.8 g/L、0.4g/L两组分别为2.11±0.32、3.12±0.46,而空白对照组为4.03±0.56.结论 丹参可明显抑制HSC-T6细胞TIMP-1的基因表达,且与剂量有关;但对MMP3的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爱民;阴赪宏;魏艳荣;马雪梅;李洵;王宝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高浓度胆汁合并感染在炎症小体平台触发前炎症反应

    目的 观察高浓度胆汁成分触发前炎症反应的途径.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别与5%胆汁、内毒素(LPS)、三磷酸腺苷(ATP)、高K+培养液接触,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细胞毒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aspase-1)、炎症小体NALP3表达并定量分析.结果 单纯5%胆汁未能诱导IL-1β、Caspase-1、NALP3表达.LPS+胆汁组及ATP+胆汁组IL-1β浓度分别为[(769.8 ±29.4)、(788.6±32.4) ng/L],均远高于单用LPS组[(88.1±6.7) ng/L] (P<0.01).培养6h后LPS预处理组IL-1β浓度均明显升高(871.1 ±69.7) ng/L.LDH值与IL-1β的变化间无相关.LPS+胆汁组在1.0 ×104和1.2 ×105附近见Caspase-1和NALP3蛋白表达条带.通过图片的定量研究显示LPS+胆汁组Caspase-1和NALP3明显升高(0.69±0.10、1.86±0.33).高K+培养基培养6h后,LPS+胆汁组IL-1β浓度降至(638.2±26.2)ng/L.结论 进入血循环的高浓度胆汁合并细菌感染通过炎症小体途径触发早期炎症反应,细胞外高K+能抑制此过程.

    作者:陈振勇;涂志刚;冯贤松;王延刚;杨鹏;蒋春舫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肿瘤发生发展与Gankyrin关系的研究进展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基因的改变,尤其原癌基因的激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原癌基因通过促使细胞中某些增殖或抗凋亡等蛋白的过量表达使细胞向恶性转化[1],对原癌基因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肿瘤特殊生物学行为产生的机制,并为将来可能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Gankyrin是Higashitsuji于2000年通过比较肝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cDNA而新发现的癌基因,之后其翻译产物Gankryin蛋白陆续发现在肝癌、胰腺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2-4],并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提示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现对其基因产物Gankryin蛋白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逻逻;刘海涛;汲武广;宋宣;刘连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轴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修复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作为一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的重要干细胞,可通过调节免疫、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以及分化成神经元等参与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1].BMSCs移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时,比较非损伤区域,会更多的归巢至损伤部位[2],提示可能有趋化因素介导BMSCs向损伤部位迁移,目前机制尚不明确,其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SDF-1/CXCR4)生物轴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3-4].Paul等[5]发现BMSCs移植4d后,其趋化至骨髓损伤部位的数量仅为1.6%,而增加BMSCs的CXCR4受体表达后,可使其更多的归巢到损伤部位,促进神经系统损伤修复[6-7],表明对SDF-1/CXCR4的研究有利于解决BMSCs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时低转移率的问题.现就SDF-1/CXCR4生物轴介导BMSCs迁移修复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雷;程黎明;胡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大鼠腹主动脉瘤发生与骨桥蛋白及核因子-κB表达的关系

    目的 构建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并观察大鼠腹主动脉瘤中骨桥蛋白(OPN)及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探讨大鼠腹主动脉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分为3组,每组10只,用酶灌注法灌注30 min构建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测量动脉直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特殊染色检测主动脉的结构改变及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Western blot法检测动脉组织中OPN、NF-κ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腹主动脉瘤组术后直径扩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中层弹力蛋白明显减少,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显著增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OPN、NF-κB及MMP-2在腹主动脉瘤组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同样显示OPN、NF-κB及MMP-2在腹主动脉瘤组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OPN、NF-κB及MMP-2呈正相关.结论 在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中,OPN可能通过NF-κB途径上调MMP-2的表达,进而加速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终导致主动脉瘤的发生发展.

    作者:童雪影;周洪莲;武亚丽;聂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褪黑素对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 观察褪黑素(MT)对睡眠剥夺(S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小平台水环境法制备SD大鼠模型.高效液相法检测不同时程SD大鼠松果体内MT含量.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每天训练前30 min腹腔注射MT.结果 松果体内MT含量与SD时间有关,随着SD时间的延长,MT含量逐渐下降,睡眠恢复后,MT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大鼠比较,SD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原平台象限次数减少;在SD期间补充外源性MT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引起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与松果体内MT分泌减少有关,补充外源性MT能预防这种因睡眠不足导致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作者:靳慧娟;张强;周敬华;于慧美;张其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CD4+ CD25+ CD127dim/-调节性T细胞细胞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1],乳腺癌癌细胞的免疫应答调节机制备受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CD4+CD25+ CD127dim/-调节性T细胞细胞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采集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11年7月至12月有完整病历资料病理确诊的30例女性乳腺肿瘤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1 ml;同期两次另取2例乳癌女性患者外周静脉血10 ml.采集标本时所有患者均未行治疗,排除其他疾病干扰,静脉血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

    作者:陆婧;杨伟明;姚新生;陈相彪;唐聃;王春林;贺新媛;骆礼波;石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小干扰RNA介导的蛋白激酶Cε基因沉默对肾透明细胞癌769P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下调蛋白激酶Cε(PKCε)基因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69P细胞的生长、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将PKCε小干扰RNA (siRNA)转染至769P细胞中,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分析PKCε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及单细胞克隆试验测定细胞的生长;划痕及侵袭试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 通过siRNA下调769P细胞中PKCε的表达后,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明显(P<0.05);同时,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较正常细胞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Cε可影响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69P细胞的生长及细胞侵袭、迁移能力.

    作者:陈俊星;黄斌;曹开源;郭胜杰;庄锦涛;潘金成;莫承强;丘少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高原体外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

    我们在高原环境条件下以体外培养猪肝细胞构建生物人工肝(BAL),探讨其对动物急性肝衰竭(AHF)的支持治疗效果.一、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已适应本地高原环境的健康长白仔猪(体质量28.5-33.0 kg,雌雄不拘)4头用于分离肝细胞制备中空纤维型生物反应器[1],6头用于以3%硫代乙酰胺(TAA)制备AHF模型[2].

    作者:张明森;李素芝;龙仁玲;宋克轩;江玉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枝化状聚乙二醇交联去细胞瓣复合材料抗钙化性能研究

    目的 探讨枝化状聚乙二醇(PEG)交联去细胞瓣复合材料的皮下抗钙化性能.方法 N-丁二酸-S-乙酰基巯基乙二醇酯(SATA)巯基化修饰去细胞瓣,以相对分子质量为20×103的枝化状丙烯酰化PEG交联获得复合材料(PEG组).以戊二醛固定天然瓣(GA-NAV组)和戊二醛固定去细胞瓣(GA-DAV组)为对照.取3组瓣膜样本各18枚,植入新西兰白兔背部皮下,分别于2、4、8周取出行Von Kossa染色观察钙沉积,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钙含量.结果 GA-NAV组钙化发生快且进展迅速,2、4、8周的钙含量依次为(22.39±1.79)、(93.05±6.08)、(174.97±8.34) μg/mg,GA-DAV组钙化程度较轻,钙含量分别为(5.57±2.11)、(31.15 ±5.16)、(72.54±6.50) μg/mg,而PEG组未见明显钙化发生,对应钙含量仅为(0.46±0.07)、(1.68±0.10)、(2.92±0.25) μg/mg,相同时间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分子质量为20×103的枝化状丙烯酰化PEG交联去细胞瓣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钙化性能.

    作者:胡行健;邹明晖;邓诚;史峰;史嘉玮;董念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醋酸钠林格氏液对犬失血性休克复苏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及血乳酸的影响

    目的 比较醋酸钠林格氏液(AR)、乳酸林格氏液(LR)和生理盐水(NS)对失血性休克犬碱剩余(BE)、乳酸(LAC)水平及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犬15条随机分为3组:AR组、LR组和NS组,用放血法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于放血前、复苏前和复苏后5、30、60 min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血气和血乳酸值.结果 平均动脉压(MAP)恢复至休克前的水平,AR组[(41.10±2.18) ml/kg、(28.15±0.29) min]较LR组[(54.17±2.97) ml/kg、(43.26±0.87) min]、NS组[(59.61±2.88) ml/kg、(48.19±1.23) min]所需输液量更少、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30 min后,MAP AR组[(99.25±12.13) mmHg(1mmHg=0.133 kPa)]较LR组[(84.25±11.87)mm Hg]、NS组[(81.25±13.26) mm Hg]明显升高,且AR组较其他组血液pH值、BE及LAC水平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醋酸钠林格液比乳酸林格氏液和生理盐水更适合失血性休克犬的早期紧急液体复苏治疗.

    作者:闵维雄;徐亮;王育斌;袁世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蛋白磷酸酶2A抑制剂通过核因子-κB通路激活胰腺癌细胞外源性凋亡通路的机制

    目的 探讨蛋白磷酸酶2A(PP2A)抑制剂通过激活核因子-κB(NF-κB)通路诱导胰腺癌细胞株人胰腺癌细胞(PANC-1)凋亡的机制.方法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NF-κB通路的激活水平,试剂盒检测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8、9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F-κB通路下游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PP2A抑制剂斑蝥素、冈田酸可激活NF-κB通路,分别使NF-κB转录活性上升(10.11 ±4.09)倍、(16.21 ±5.75)倍.NF-κB通路抑制剂Bay 11-7082预处理,可分别使斑蝥素、冈田酸诱导的NF-κB转录活性上升幅度下降(61.19±6.08)%、(62.09±12.38)%;斑蝥素、风田酸可激活外源性凋亡通路,分别使Caspase-8活性上升(0.55 ±0.12)倍、(0.85±0.21)倍.Bay 11-7082预处理,可分别使斑蝥素、冈田酸诱导的Caspase-8活性上升幅度下降(20.99±7.13)%、(29.07±7.98)%;斑蝥素、冈田酸可激活内源性凋亡通路,分别使Caspase-9活性上升(1.35 ±0.20)倍、(1.18±0.19)倍,但Bay 11-7082预处理,对斑蝥素、冈田酸诱导的Caspase-9活性上升幅度无明显影响;斑蝥素、冈田酸可上调促凋亡基因的表达;Bay 11-7082预处理可抑制斑蝥素、冈田酸诱导的促凋亡基因表达上调.结论 PP2A抑制剂通过NF-κB通路依赖性机制激活胰腺癌细胞外源性凋亡通路,并上调促凋亡基因的表达.

    作者:李伟;陈政;龚斐然;苗毅;徐泽宽;陶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