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恩健;覃怡;利莉;谢玉波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肺癌组织中CXCR4、VEGF的表达,包括39例伴淋巴结转移者.结果 CXCR4、VEGF蛋白在肺正常组织表达较低,在90例肺癌组织中CXCR4的阳性表达率高达61.1% (55/90);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6.7% (69/90).CXCR4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而与分化程度、TNM分期、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VEGF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理类型无相关,而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结论 CXCR4和VEGF在肺癌组织的高表达与肺癌侵袭转移的发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谢颂平;曾文慧;左涛;黄杰;范国华;董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蛋白磷酸酶2A(PP2A)抑制剂通过激活核因子-κB(NF-κB)通路诱导胰腺癌细胞株人胰腺癌细胞(PANC-1)凋亡的机制.方法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NF-κB通路的激活水平,试剂盒检测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8、9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F-κB通路下游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PP2A抑制剂斑蝥素、冈田酸可激活NF-κB通路,分别使NF-κB转录活性上升(10.11 ±4.09)倍、(16.21 ±5.75)倍.NF-κB通路抑制剂Bay 11-7082预处理,可分别使斑蝥素、冈田酸诱导的NF-κB转录活性上升幅度下降(61.19±6.08)%、(62.09±12.38)%;斑蝥素、风田酸可激活外源性凋亡通路,分别使Caspase-8活性上升(0.55 ±0.12)倍、(0.85±0.21)倍.Bay 11-7082预处理,可分别使斑蝥素、冈田酸诱导的Caspase-8活性上升幅度下降(20.99±7.13)%、(29.07±7.98)%;斑蝥素、冈田酸可激活内源性凋亡通路,分别使Caspase-9活性上升(1.35 ±0.20)倍、(1.18±0.19)倍,但Bay 11-7082预处理,对斑蝥素、冈田酸诱导的Caspase-9活性上升幅度无明显影响;斑蝥素、冈田酸可上调促凋亡基因的表达;Bay 11-7082预处理可抑制斑蝥素、冈田酸诱导的促凋亡基因表达上调.结论 PP2A抑制剂通过NF-κB通路依赖性机制激活胰腺癌细胞外源性凋亡通路,并上调促凋亡基因的表达.
作者:李伟;陈政;龚斐然;苗毅;徐泽宽;陶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体外诱导甲胎蛋白(AFP)158-166特异性T细胞,检测其对AFP+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能力.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及PCR-SSP法从20例健康志愿者中筛选基因型HLA-A0201阳性者,每例取外周血50 ml获取单核细胞,细胞因子贴壁黏附培养收获树突状细胞(DC).将DC负载HLA-A0201表位态AFP158-166后按1∶10比例与新鲜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增殖,噻唑蓝法检测其对HepG2、负载和未负载AFP158-166的T2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 成熟DC表面抗原CD83、CD80和CD86阳性率分别为(81.3 ±2.4)%、(92.8±1.4)%和(70.5 ±1.9)%.诱导的T细胞在效靶比40∶1时对HepG2、负载和未负载AFP158-166的T2细胞杀伤率分别为(61.1±3.4)%、(70.6±2.4)%和(16.3 ±2.7)%.结论 人外周血体外诱导的AFP158-166特异性T细胞可杀伤AFP+ HepG2和负载AFP158-166的T2细胞.
作者:孙龙昊;章由贤;何向辉;章志翔;朱理玮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日益普及,假体无菌性松动、下沉、脱位或各种技术因素造成人工关节失败,需再次手术翻修的病例愈来愈多.现将武汉市普爱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31例非感染性全髋关节翻修术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非感染性全髋关节翻修术常见原因、困难及对策.
作者:沈波;魏忠民;张克良;许闫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异基因骨髓注射在大鼠小肠移植中的免疫耐受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用近交系大鼠F344/N和Wistar/A进行全小肠异位移植,实验组在异基因移植前7d取供体BMC行受体胸腺内注入,对照单纯同基因及异基因大鼠移植模型了解异基因供体骨髓在受体胸腺内注射能否减少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观察其生存时间、病理结果及CD4、CD8、CD25的变化.结果 (1)A组移植大鼠平均存活时间为(7.33±1.03) d;B组为(43.76 ±4.57) d;C组为(55.28±7.48)d.(2)异基因大鼠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后3、7、15 d可出现典型的轻、中、重度排斥反应,而同基因组和实验组中未出现排斥反应.(3)异基因移植组术后CD4、CD25+,高于其他组(P<0.05).而CD8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植术前7d异基因供体骨髓在受体胸腺内注射能显著减少小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并可以抑制移植肠CD4、CD25细胞的表达.
作者:罗长江;焦作义;李继鹏;王为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XRCC1)基因多态性与吸烟的交互作用对胰腺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对210例胰腺癌患者和213例对照者提取外周血DNA,应用SNaPshot技术对XRCC1基因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联合吸烟与胰腺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患者rs25487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P<0.05);携带突变等位基因A(GA、AA或GA +AA)的个体发生胰腺癌的风险增高(P<0.05);携带突变等位基因A(GA+ AA)且累积吸烟量≥20包/年的个体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增高了1.718倍(P<0.05).胰腺癌患者rs1799782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P<0.05);携带突变等位基因T(CT、TT或CT +TT)的个体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增高(P<0.05);携带突变等位基因T(CT+ TT)且累积吸烟量≥20包/年的个体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增高了1.905倍(P<0.05).结论 XRCC1基因rs25487、rs1799782位点的SNP可能与胰腺癌相关,其多态性联合吸烟对胰腺癌的发病风险有一定影响.
作者:晏冬;王喜艳;李海军;徐新建;朱功兵;何铁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对大鼠肝内胆管缺血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的影响.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假手术组)28只;B组为假手术+雷帕霉素组28只;C组为缺血组32只,D组为缺血+雷帕霉素组32只.雷帕霉素按2.0 mg/(kg·d)胃内注入.术前、术后7d及术后14d分别测量实验大鼠体质量.各实验组于术后第1、3、7天分别处死6只大鼠,术后14 d处死全部大鼠.切取肝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观察肝组织内VEGF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染料法)检测VEGF mRNA表达.多个独立样本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样本间的比较经秩转换处理后行one way ANOVA检验,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对照组及假手术+雷帕霉素组未见明显VEGF阳性染色;缺血组术后VEGF阳性染色明显,主要定位于汇管区内血管内皮;缺血组及缺血+雷帕霉素组术后VEGFmRNA明显升高,术后3d达到峰值(5.19±0.15),术后1、3、7d,缺血组血清VEGF mRNA水平高于缺血+雷帕霉素组(P<0.05).结论 雷帕霉素抑制胆管缺血后VEGF mRNA表达,这可能是雷帕霉素抑制胆管缺血后代偿性增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吴田田;李虎城;黄辉;张维;赵军;杨广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增殖及其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BMSCs,分别设对照组和bFGF处理组,bFGF作用浓度分别为1、10、100 μg/L.作用72 h后,噻唑蓝(MTT)测吸光度(A)值反映细胞增殖.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测细胞CD44的累积A值;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CD44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在1 μg/L bFGF作用下其MTT A值为0.334±0.036较对照组A值0.251 ±0.033明显增高(P<0.05).在1 μg/L bFGF作用下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测得CD44的累积A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其RT-PCR测得CD44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 作用浓度为1 μg/L的bFGF可促进BMSCs的体外扩增并有助于保持BMSCs的分化潜能.
作者:黄桂玲;邓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制备不同浓度的阿仑膦酸钠/磷酸钙骨水泥释放体系,观察阿仑膦酸钠对磷酸钙骨水泥结构的影响及复合释放体系体外释放的规律.方法 分别制备1wt%、3wt%和5wt%的载阿仑膦酸钠磷酸钙骨水泥释放体系,分别采用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研究载阿仑膦酸钠磷酸钙骨水泥的结构和药物体外释放规律.结果 阿仑膦酸钠的载入没有改变磷酸钙骨水泥相成分的官能团;扫描电镜下各实验组微观结构相似,均呈珊瑚样状结晶体相互交织成网状结构;各组药物在同一时间点释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药物的释放均分为48 h前的突释阶段和48 h后的缓释阶段,符合Higuchi机制扩散释放模型.结论 阿仑膦酸钠的载入对磷酸钙骨水泥的晶体结构基本没有影响,且在磷酸钙骨水泥释放体系中能够持续、稳定的释放.
作者:殷力;徐晨阳;李树山;韩奇财;娄超举;杜振宁;李红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黏蛋白4(MUC4)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在ⅢA~ N2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对ⅢA~N2期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96例ⅢA~N2期肺癌患者的石蜡标本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UC4、IGF-2在ⅢA~ N2期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MUC4及IGF-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全组患者中,MUC4表达率高,为48.9%,在不同的淋巴结转移站数、个数,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区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N2的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4高表达患者其中位生存期达到43个月,5年生存率为32.6%,明显优于低表达患者(P<0.01),而IGF-2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15.1%,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01),在COX多因素分析中,MUC4及IGF-2的表达水平均是影响ⅢA~ N2期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且MUC4与IGF-2的表达呈负相关(r=-0,226,P<0.05).联合MUC4及IGF-2将全组患者行进一步亚组分析,其中MUC4+ + IGF-2-组的预后好,其5年生存率高达49.7%,均优于其他3组(P<0.01).结论 MUC4及IGF-2可作为影响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联合MUC4及IGF-2可将N2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不同的亚组,其中MUC4+ + IGF-2-组的预后好,可行积极的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张连民;张真发;孙冰生;李跃;刘洋;张铁梅;王长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miR-138对结肠癌细胞SW480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的影响,探讨miR-138模拟体mimic沉默hTERT在SW480对5-氟尿嘧啶(5-Fu)化疗药物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50 nmol/L和10 nmol/L miR-138模拟体(mimic)转染SW480后hTERT的表达;5μl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抗体染色转染和未转染50 nmol/Lmimic的SW480,流式细胞仪检测1 mmol/L 5-Fu处理和未处理的细胞增殖;碘化丙锭(PI)单染和膜联蛋白Ⅴ(Annexin Ⅴ)-PI双染转染和未转染50 nmol/L mimic的SW480,流式细胞仪检测1 mmol/L5-Fu处理和未处理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状态.结果 miR-138 mimic在50 nmol/L和10 nmol/L时,hTERT表达率分别为(30.25±1.34)%和(60.03±2.78)%,而阴性对照组为(87.50±1.63)%;转染miR-138 mimic的SW480细胞组与非转染组Ki-67阳性细胞分别为(58.18±2.90)%和(83.45±2.41)%;sub-G0期分别为(27.33±1.70)%和(1.05±0.19)%;凋亡率达(29.50±2.27)%和(5.30±1.74)%;mimic转染组、5-Fu处理组和mimic转染与5-Fu联合组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61.00±1.73)%、(57.00±2.03)%和(23.00±1.24)%,sub-G0期细胞分别为(28.12±1.47)%、(34.87±2.01)%和(70.94±3.04)%;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32.15 ±2.76)%、(40.07±2.58)%和(80.84±3.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38 mimic可以抑制SW480中hTERT表达并增强SW480对5-Fu的敏感性.
作者:曾祥勇;李伟;宋亚锋;吴川清;王继亮;王国斌;陶凯雄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作为一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的重要干细胞,可通过调节免疫、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以及分化成神经元等参与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1].BMSCs移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时,比较非损伤区域,会更多的归巢至损伤部位[2],提示可能有趋化因素介导BMSCs向损伤部位迁移,目前机制尚不明确,其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SDF-1/CXCR4)生物轴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3-4].Paul等[5]发现BMSCs移植4d后,其趋化至骨髓损伤部位的数量仅为1.6%,而增加BMSCs的CXCR4受体表达后,可使其更多的归巢到损伤部位,促进神经系统损伤修复[6-7],表明对SDF-1/CXCR4的研究有利于解决BMSCs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时低转移率的问题.现就SDF-1/CXCR4生物轴介导BMSCs迁移修复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雷;程黎明;胡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丹参对HSC-T6细胞基质分解素-1(MMP3)及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丹参(0.8、0.4 g/L)作用于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48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MMP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MMP3基因表达水平在丹参0.8、0.4 g/L两组分别为2.03±0.32、2.19±0.26,而空白对照组为2.13±0.30.TIMP-1基因表达水平在丹参0.8 g/L、0.4g/L两组分别为2.11±0.32、3.12±0.46,而空白对照组为4.03±0.56.结论 丹参可明显抑制HSC-T6细胞TIMP-1的基因表达,且与剂量有关;但对MMP3的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爱民;阴赪宏;魏艳荣;马雪梅;李洵;王宝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病因和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在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调节内皮细胞之间的通透性中发挥重要作用,而Src激酶参与调控VE-cadherin的磷酸化及各种细胞内信号[1].本研究应用实验性大鼠颅内动脉瘤模型模拟体内颅内动脉瘤形成过程中血管壁的损害,探讨动脉瘤形成过程中Src激酶和VE-cadherin磷酸化的表达.
作者:李美华;聂艳良;张贤华;梁尚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是一种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是致命的人类肿瘤之一,占皮肤癌的5%和所有恶性肿瘤的1%.CMM是一种多因素相关疾病,其发生发展与抑癌基因的失活、突变及细胞异常增殖密切相关.近来研究结果显示,DNA甲基化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有关[1],尤其是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异常甲基化更为重要.现对DNA异常甲基化与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作者:杨宏凤;丛宪玲;孙然;宋文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用纯化的人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从非免疫小鼠噬菌体展示抗体库中淘选、鉴定Ang2单链抗体.方法 以纯化的人Ang2蛋白为抗原,对非免疫小鼠噬菌体展示抗体库进行富集和筛选,获得Ang2单链抗体,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并测序.结果 经过3轮富集和筛选,获得了1个能特异性识别Ang2蛋白的阳性噬菌体克隆,DNA测序表明其含有完整的单链抗体基因片段,大小约750 bp,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33.7×103;通过SDS-PAGE进一步实现Ang2单链抗体(phage-Ang2-scFv)的鉴定.结论 成功分离并鉴定人Ang2-scFv,为进一步的功能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中林;艾勇彪;张吉发;袁玉蜂;刘志苏;何跃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改良大鼠腹腔心脏移植术式,建立符合生理条件、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 取封闭群雄性SD大鼠248只为供受体,进行同种同基因腹腔心脏移植术,主肺动脉、左肾静脉的吻合方法为改良袖套法.结果 定向实验阶段共完成84例大鼠腹腔心脏移植手术,供心热缺血时间0 min,冷缺血时间(26.63±1.14) min,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大出血、血栓形成.手术成功率为88.7%(72/84),72例术后7d存活率为100%.结论 改良大鼠心脏移植手术能明显缩短供心冷缺血时间,保证吻合口无出血,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尧凯;高晓燕;董培;王祥慧;徐达;周芳坚;韩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构建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并观察大鼠腹主动脉瘤中骨桥蛋白(OPN)及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探讨大鼠腹主动脉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分为3组,每组10只,用酶灌注法灌注30 min构建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测量动脉直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特殊染色检测主动脉的结构改变及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Western blot法检测动脉组织中OPN、NF-κ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腹主动脉瘤组术后直径扩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中层弹力蛋白明显减少,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显著增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OPN、NF-κB及MMP-2在腹主动脉瘤组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同样显示OPN、NF-κB及MMP-2在腹主动脉瘤组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OPN、NF-κB及MMP-2呈正相关.结论 在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中,OPN可能通过NF-κB途径上调MMP-2的表达,进而加速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终导致主动脉瘤的发生发展.
作者:童雪影;周洪莲;武亚丽;聂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胃癌与上皮内瘤变(GIN)的差异基因表达.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12例胃癌与12例GIN胃镜病理标本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通过t检验和SAM检验筛选差异基因185个,它们与细胞黏附、血管生成、细胞增殖与凋亡等有关,与Wnt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细胞通路密切相关,而这些细胞通路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结论 胃癌与GIN差异基因的筛选为后续胃癌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前期试验基础.
作者:董平;吴文广;丁琦晨;杨佳华;毕建威;刘颖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下调蛋白激酶Cε(PKCε)基因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69P细胞的生长、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将PKCε小干扰RNA (siRNA)转染至769P细胞中,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分析PKCε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及单细胞克隆试验测定细胞的生长;划痕及侵袭试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 通过siRNA下调769P细胞中PKCε的表达后,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明显(P<0.05);同时,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较正常细胞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Cε可影响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69P细胞的生长及细胞侵袭、迁移能力.
作者:陈俊星;黄斌;曹开源;郭胜杰;庄锦涛;潘金成;莫承强;丘少鹏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