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趋化因子受体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谢颂平;曾文慧;左涛;黄杰;范国华;董平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趋化因子受体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摘要: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肺癌组织中CXCR4、VEGF的表达,包括39例伴淋巴结转移者.结果 CXCR4、VEGF蛋白在肺正常组织表达较低,在90例肺癌组织中CXCR4的阳性表达率高达61.1% (55/90);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6.7% (69/90).CXCR4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而与分化程度、TNM分期、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VEGF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理类型无相关,而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结论 CXCR4和VEGF在肺癌组织的高表达与肺癌侵袭转移的发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人群1号染色体长臂散发性结直肠癌相关抑癌基因筛选

    目的 筛选与中国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方法 构建包含1号染色体长臂高频杂合缺失区域的基因芯片,对19例结直肠癌标本进行表达谱分析,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加以统计学分析,筛选该区域与结直肠癌相关的未知抑癌基因.结果 通过数据库检索,我们挑选了25个基因进行相关基因筛选.发现CSRP1、LMOD1、PPP1R12B和CFHL3 4个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分别在15、16、16、16例肿瘤组织中表达下调,其中下调比例超过2倍的例数分别为11、11、14、10例.统计学分析发现这4个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相关.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CSRP1基因可能是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结论 表达谱芯片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SRP1基因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

    作者:周崇治;韩杨;王晓亮;裘国强;彭志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褪黑素对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 观察褪黑素(MT)对睡眠剥夺(S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小平台水环境法制备SD大鼠模型.高效液相法检测不同时程SD大鼠松果体内MT含量.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每天训练前30 min腹腔注射MT.结果 松果体内MT含量与SD时间有关,随着SD时间的延长,MT含量逐渐下降,睡眠恢复后,MT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大鼠比较,SD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原平台象限次数减少;在SD期间补充外源性MT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引起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与松果体内MT分泌减少有关,补充外源性MT能预防这种因睡眠不足导致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作者:靳慧娟;张强;周敬华;于慧美;张其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过表达TRAP-1-Like Protein基因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目的 通过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s)中过表达TRAP-1-Like Protein(TLP),观察其对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 通过慢病毒途径在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获得稳定过表达TLP基因后,检测细胞增殖、收缩活性以及TLP、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 慢病毒介导外源性TLP基因在细胞中稳定表达.TLP可协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进细胞活力升高60%(48 h)(P <0.05);纤维凝胶体积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都显示Ⅰ/Ⅲ型胶原的合成与TLP的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细胞因子TGF-β1刺激下此反应更明显.结论 TLP可促进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收缩,并促进其合成Ⅰ/Ⅲ型胶原.

    作者:王雪;陈骏;钱云良;沃雁;王琛;王丹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

    目的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效果.方法 获取大鼠ADSCs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征,行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及腺病毒BDNF基因转染.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脊髓损伤对照组(A)、ADSCs治疗组(B)及BDNF转染的ADSCs治疗组(C).在脊髓损伤部位行相应处理:A组植入明胶海绵;B组植入含3.0μl(3×1010/L) ADSCs的明胶海绵;C组植入含3.0μl(3×1010/L)转染ADSCs的明胶海绵.行为学评分及观察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成功分离并培养ADSCs,可于体外稳定增殖.术后7、14、28 d,C组运动功能评分为(10.55±0.80、14.39 ±0.25、19.71 ±2.14)分,明显高于A组(5.35 ±0.68、7.93±0.45、10.78 ±1.18)分、B组(7.01 ±0.39、10.33±0.27、14.87 ±0.37)分.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移植ADSCs脊髓组织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分布有BrdU阳性标记细胞;荧光染色结果提示部分BrdU阳性的移植细胞同时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结论 ADSCs在移植后能在宿主体内存活、迁移并分化.移植ADSCs之后,运动功能可见改善,证实ADSCs移植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作者:熊敏;何宁;曾云;陈森;刘志刚;何宏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DNA甲基转移酶1对胆管癌细胞中端粒酶的调控作用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c)阳性肝内胆管癌细胞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并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对h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HCVc质粒瞬转入肝内胆管癌细胞株RBE,5-氮杂-2'-脱氧胞嘧啶核苷(AZA)处理转染后细胞;Western blot 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hTERT及DNMT1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比较空白对照组,转染HCVc质粒后,RBE细胞株中hTERT及DNMT1的mRNA、蛋白水平分别上调3.457±0.081、1.684±0.020、1.826 ±0.060、2.513±0.119(P<0.05);AZA处理转染后细胞可逆转hTERT的升高,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下调2.755±0.098、1.491±0.045(P <0.05).结论 DNMT1参与HCVc诱导的hTERT表达上调过程.

    作者:程帝;郭宁;周嘉嘉;廖巧芳;陈汝福;李志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黏蛋白4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对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黏蛋白4(MUC4)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在ⅢA~ N2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对ⅢA~N2期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96例ⅢA~N2期肺癌患者的石蜡标本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UC4、IGF-2在ⅢA~ N2期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MUC4及IGF-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全组患者中,MUC4表达率高,为48.9%,在不同的淋巴结转移站数、个数,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区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N2的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4高表达患者其中位生存期达到43个月,5年生存率为32.6%,明显优于低表达患者(P<0.01),而IGF-2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15.1%,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01),在COX多因素分析中,MUC4及IGF-2的表达水平均是影响ⅢA~ N2期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且MUC4与IGF-2的表达呈负相关(r=-0,226,P<0.05).联合MUC4及IGF-2将全组患者行进一步亚组分析,其中MUC4+ + IGF-2-组的预后好,其5年生存率高达49.7%,均优于其他3组(P<0.01).结论 MUC4及IGF-2可作为影响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联合MUC4及IGF-2可将N2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不同的亚组,其中MUC4+ + IGF-2-组的预后好,可行积极的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张连民;张真发;孙冰生;李跃;刘洋;张铁梅;王长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肝再生磷酸酶-3和微小RNA17-92家族成员在结肠癌细胞中异常表达的意义

    目的 探讨肝再生磷酸酶-3(PRL-3)和微小RNA17-92 (miR-17-92)家族成员在结肠癌中异常表达的意义.方法 构建稳定转染PRL-3基因和空白对照质粒的结肠癌细胞株LoVo-PRL-3和LoVo-VC,用MicroRNA芯片筛查表达异常的促癌microRNA,从中选取miR-17-92家族成员miR-17、miR-19a行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进行验证.在LoVo-PRL-3细胞中对STAT3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进行RNA干扰,检测miR-17、miR-19a的表达,在稳转细胞株中转染miR-17、miR-19a或对其进行敲除,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Tanswell试验对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变化进行研究.在13例患者结肠癌原发灶、转移灶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行免疫组织化学及qRT-PCR检测PRL-3、pSTAT3和miR-17、miR-19a的表达.结果 在结肠癌细胞株LoVo-PRL-3中miR-17、miR-19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干扰STAT3可以抑制miR-17、miR-19a的表达.在LoVo-VC细胞中过表达miR-17、miR-19a促进了细胞的增殖(P<0.05及P<0.01)和侵袭(P<0.01),而在LoVo-PRL-3细胞中敲除miR-17、miR-19a抑制了细胞的增殖侵袭(P<0.05).在结肠癌组织中PRL-3、pSTAT3和miR-17、miR-19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RL-3通过上调miR-17、miR-19a的表达在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中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张建龙;孙健;何传超;张贺云;张育超;褚忠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人结肠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目的 探讨人结肠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及结肠正常成纤维细胞(NFs)的培养和鉴定方法,分析两者在生物学特性和蛋白表达方面的差异.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和胶原酶消化法进行人结肠CAFs和NFs的原代培养;选择第3代人结肠CAFs及NFs,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人结肠CAFs和NFs的增殖活性,并绘制7d生长曲线;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结肠CAFs和NFs细胞上清液中骨桥蛋白(OPN)、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含量.结果 结肠CAFs胞质突减少,细胞不规则,排列紊乱,可见双核及多核细胞,除细胞角蛋白(CK)外,波形蛋白(vimentin)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均为阳性表达;与结肠NFs比较,结肠CAFs增殖活性明显增强;ELISA法测定结肠CAFs和NFs细胞上清液中蛋白含量,其中OPN分别为(2.106±0.137) μg/L和(1.499±0.151) μg/L(P <0.01),TGF-β分别为(331.203±12.203) ng/L和(315.391±12.998) ng/L(P<0.01),VEGF分别为(17.216±0.632) ng/L和(14.887 ±0.661) ng/L(P<0.01),MMP-2分别为(1.830±0.192) μg/L和(1.436±0.102) μg/L(P <0.01).结论 通过组织块法和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皆可获得高纯度的人结肠CAFs和NFs;两者在形态结构、增殖活性和蛋白表达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差异可能是人结肠CAFs发挥其促结肠癌发生发展作用的生物学基础.

    作者:乌新林;林凯金;苏秀兰;侯明星;董培德;施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高浓度乌司他丁抑制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的炎性活化效应

    目的 在不同浓度的乌司他丁体外干预下,观察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活化效应与分泌炎性因子变化趋势.方法 在体外细胞培养环境中,以1.0 mg/L LPS活化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与肺泡巨噬细胞,并且在活化前加不同浓度乌司他丁(100 ~ 10000 U/ml)进行干预;检测指标如下: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水平采用Griess法测定,巨噬细胞分泌与表达的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与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结果 在乌司他丁浓度为1000、5000和10 000 U/ml时,抑制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与肺泡巨噬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NO)、TNF-α、IL-1β和IL-6等炎性因子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抑制活化巨噬细胞中的TNF-α、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00 U/ml浓度的乌司他丁对LPS刺激巨噬细胞的活化与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浓度乌司他丁在体外可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作者:文宁;孙煦勇;秦科;农江;赖彦华;董建辉;李海滨;蔡文娥;黄莹;曹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恶性黑色素瘤与DNA异常甲基化关系的研究现状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是一种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是致命的人类肿瘤之一,占皮肤癌的5%和所有恶性肿瘤的1%.CMM是一种多因素相关疾病,其发生发展与抑癌基因的失活、突变及细胞异常增殖密切相关.近来研究结果显示,DNA甲基化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有关[1],尤其是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异常甲基化更为重要.现对DNA异常甲基化与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作者:杨宏凤;丛宪玲;孙然;宋文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枝化状聚乙二醇交联去细胞瓣复合材料抗钙化性能研究

    目的 探讨枝化状聚乙二醇(PEG)交联去细胞瓣复合材料的皮下抗钙化性能.方法 N-丁二酸-S-乙酰基巯基乙二醇酯(SATA)巯基化修饰去细胞瓣,以相对分子质量为20×103的枝化状丙烯酰化PEG交联获得复合材料(PEG组).以戊二醛固定天然瓣(GA-NAV组)和戊二醛固定去细胞瓣(GA-DAV组)为对照.取3组瓣膜样本各18枚,植入新西兰白兔背部皮下,分别于2、4、8周取出行Von Kossa染色观察钙沉积,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钙含量.结果 GA-NAV组钙化发生快且进展迅速,2、4、8周的钙含量依次为(22.39±1.79)、(93.05±6.08)、(174.97±8.34) μg/mg,GA-DAV组钙化程度较轻,钙含量分别为(5.57±2.11)、(31.15 ±5.16)、(72.54±6.50) μg/mg,而PEG组未见明显钙化发生,对应钙含量仅为(0.46±0.07)、(1.68±0.10)、(2.92±0.25) μg/mg,相同时间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分子质量为20×103的枝化状丙烯酰化PEG交联去细胞瓣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钙化性能.

    作者:胡行健;邹明晖;邓诚;史峰;史嘉玮;董念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轴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修复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作为一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的重要干细胞,可通过调节免疫、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以及分化成神经元等参与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1].BMSCs移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时,比较非损伤区域,会更多的归巢至损伤部位[2],提示可能有趋化因素介导BMSCs向损伤部位迁移,目前机制尚不明确,其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SDF-1/CXCR4)生物轴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3-4].Paul等[5]发现BMSCs移植4d后,其趋化至骨髓损伤部位的数量仅为1.6%,而增加BMSCs的CXCR4受体表达后,可使其更多的归巢到损伤部位,促进神经系统损伤修复[6-7],表明对SDF-1/CXCR4的研究有利于解决BMSCs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时低转移率的问题.现就SDF-1/CXCR4生物轴介导BMSCs迁移修复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雷;程黎明;胡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三种鼠胰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索建立3种不同类型的鼠胰腺癌动物模型,基于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技术发现鼠及人类胰腺癌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模型1:人胰腺癌细胞株2×106个/只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裸鼠皮下植入人胰腺癌细胞动物模型;模型2:取成模的皮下荷瘤鼠肿瘤组织,剪成1 mm3小粒后植入裸鼠胰体尾处被膜下,建立裸鼠胰腺原位植癌动物模型;模型3:将致癌剂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混悬液以10 mg/100 g注入仓鼠胰腺体部被膜下,术组乙醇饮水,建立DMBA胰腺原位诱癌动物模型.结果 裸鼠皮下植入人胰腺癌细胞动物模型组成瘤率为100%;裸鼠胰腺原位植癌动物模型组成瘤率为90%;DMBA胰腺原位诱癌动物模型成瘤率为43% (13/30).结论 建立了成熟可靠的各种鼠胰腺癌模型.

    作者:欧阳东;黄鹤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人血管生成素2单链抗体

    目的 用纯化的人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从非免疫小鼠噬菌体展示抗体库中淘选、鉴定Ang2单链抗体.方法 以纯化的人Ang2蛋白为抗原,对非免疫小鼠噬菌体展示抗体库进行富集和筛选,获得Ang2单链抗体,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并测序.结果 经过3轮富集和筛选,获得了1个能特异性识别Ang2蛋白的阳性噬菌体克隆,DNA测序表明其含有完整的单链抗体基因片段,大小约750 bp,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33.7×103;通过SDS-PAGE进一步实现Ang2单链抗体(phage-Ang2-scFv)的鉴定.结论 成功分离并鉴定人Ang2-scFv,为进一步的功能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中林;艾勇彪;张吉发;袁玉蜂;刘志苏;何跃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修复作用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急性肾损伤(AKI)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干细胞移植组(IR+ BMSCs组)18只,生理盐水注射组(IR组)18只,正常组(Sham组)14只.分离及培养大鼠BMSCs到第3代,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AKI模型,24h后移植干细胞;检测血清及尿肌酐值,并以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进行肾脏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BMSCs培养后,得到纯度高、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P3) BMSCs.造模后第4天,细胞治疗组血清肌酐浓度为(37.34±4.22) μmol/L,尿肌酐水平为(22.75±6.23) μmol,而生理盐水注射组血清肌酐浓度为(238.34±32.42) μmol/L,尿肌酐水平为(7.68±1.03) μmo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切片学观察,与对照组比较,IR+ BMSCs组肾小管结构改善及上皮细胞数量增多、刷状缘部分恢复,Millar法评分IR+ BMSCs组为0.799±0.023,IR组为2.798±0.0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Ki-67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R+ BMSCs组有大量增殖抗原阳性表达.结论 BMSCs对缺血再灌注性AKI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作者:黄凤华;郑新民;姚惟琦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红花对肝星状细胞基质分解素-1及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调节

    目的 观察红花对HSC-T6细胞基质分解素-1(MMP3)及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红花(1.0、0.5 g/L)作用于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48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MMP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MMP3基因表达水平在红花1.0、0.5 g/L两组分别为2.80±0.36、2.52±0.32,而空白对照组为2.13 ±0.30.TIMP-1基因表达水平在红花1.0、0.5 g/L两组分别为1.66±0.23、2.04±0.30,而空白对照组为4.03±0.56.结论 红花可增强HSC-T6细胞MMP3的基因表达,并显著抑制HSC-T6细胞TIMP-1的基因表达,且与剂量有关.

    作者:王爱民;阴赪宏;张莉;马雪梅;耿焱;王宝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大鼠腹主动脉瘤发生与骨桥蛋白及核因子-κB表达的关系

    目的 构建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并观察大鼠腹主动脉瘤中骨桥蛋白(OPN)及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探讨大鼠腹主动脉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分为3组,每组10只,用酶灌注法灌注30 min构建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测量动脉直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特殊染色检测主动脉的结构改变及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Western blot法检测动脉组织中OPN、NF-κ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腹主动脉瘤组术后直径扩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中层弹力蛋白明显减少,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显著增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OPN、NF-κB及MMP-2在腹主动脉瘤组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同样显示OPN、NF-κB及MMP-2在腹主动脉瘤组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OPN、NF-κB及MMP-2呈正相关.结论 在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中,OPN可能通过NF-κB途径上调MMP-2的表达,进而加速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终导致主动脉瘤的发生发展.

    作者:童雪影;周洪莲;武亚丽;聂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小干扰RNA抑制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基因的表达

    目的 观察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EPM)细胞中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基因(Dhcr7)的表达,筛选出针对EPM细胞Dhcr7的有效小干扰RNA(siRNA)序列.观察RNA干扰(RNAi)沉默Dhcr7的表达后,对EPM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化学合成3条针对Dhcr7 mRNA的siRNA,阳性脂质体介导转染EPM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法检测Dhcr7蛋白表达变化,噻唑蓝(MTT)检测沉默后增殖率的变化.结果 siRNA转染效率为72.6%.3条siRNA对EPM细胞Dhcr7基因表达都有抑制作用,siRNA-3抑制作用明显,达60.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cr7沉默后EPM细胞增殖抑制率为56.4%,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筛选出针对EPM细胞Dhcr7有效的siRNA序列.siRNA可抑制EPM细胞Dhcr7基因表达,Dhcr7表达降低可抑制EPM细胞增殖.

    作者:庄翠竹;马秀兴;肖文林;张春阳;王双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DNA甲基化与microRNA相互调控的研究进展

    表观遗传对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的表达方式以及肿瘤的诱发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microRNA受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经典表观遗传机制调控[1],另一方面microRNA对DNA(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也能够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2].鉴于microRNA与DNA甲基化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共同作用,现阐述microRNA与DNA甲基化的相互关系在基因表达调控、肿瘤形成以及在抗肿瘤领域内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洪涛;何小东;万鑫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面血管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面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制作幼猪肌腱外露创面模型2×12个,设为封闭负压引流组(VSD组)和对照组,对表达CD31的新生血管、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成熟血管和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细胞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第7天,VSD组CD31阳性新生血管数为(19.90±1.36)个,α-SMA阳性成熟血管数为(11.90±1.32)个,VEGF阳性新生血管数为(69.90±1.27)个,CD31 mRNA表达量为(1.543±0.072);对照组分别为(13.20±1.02)、(8.20±1.05)、(44.20 ±0.72)个以及(0.988 ±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能加速创面血管化,肉芽覆盖肌腱,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刘君;刘兴邦;陶圣祥;余国荣;胡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