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红花对肝星状细胞基质分解素-1及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调节

王爱民;阴赪宏;张莉;马雪梅;耿焱;王宝恩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 红花, 基质分解素-1,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基因表达
摘要:目的 观察红花对HSC-T6细胞基质分解素-1(MMP3)及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红花(1.0、0.5 g/L)作用于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48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MMP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MMP3基因表达水平在红花1.0、0.5 g/L两组分别为2.80±0.36、2.52±0.32,而空白对照组为2.13 ±0.30.TIMP-1基因表达水平在红花1.0、0.5 g/L两组分别为1.66±0.23、2.04±0.30,而空白对照组为4.03±0.56.结论 红花可增强HSC-T6细胞MMP3的基因表达,并显著抑制HSC-T6细胞TIMP-1的基因表达,且与剂量有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经副半奇静脉灌注依达拉奉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依达拉奉是一种有效的氧自由基清除剂[1].本研究旨在观察经副半奇静脉逆行灌注依达拉奉对脊髓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18头巴马香猪,体质量19-32 kg,随机分为对照组(n=6)、低温生理盐水组(n=6)和依达拉奉组(n=6).

    作者:马少鸿;范瑞新;周成斌;范小平;郑少忆;吴若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参附注射液对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术中参附注射液对患者应激反应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25例.麻醉维持分别采用参附注射液加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单纯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麻醉中监测2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并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l min(T2)、气管插管后1 min(T3)、切皮后l min(T4)、手术探查(T5)、手术结束(T6)采血测定血浆皮质醇(Cor)、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A组血压的稳定性优于B组,A组T4的Cor水平(16.3±5.2)较B组T4(21.4±5.4)低;A组T6的SOD水平(119.38±11.54)较B组T6(228.21±22.18)低;A组T5的IL-6水平(13.5±1.6)较B组T5(16.9±2.4)低.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减少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患者机体应激反应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作者:赵刚;王三明;彭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一种大鼠选择性门静脉分支结扎模型的建立

    目的 在显微镜辅助下建立一种大鼠选择性门静脉分支结扎(sPVL)模型,观察其对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模型组选择性结扎70%的门静脉;假手术组仅游离门静脉但不结扎.评估各组肝功能、肝脏指数、肝再生率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30只大鼠成功实施sPVL手术.术后14 d,模型组未结扎叶肝脏指数达(90.36 ±0.21)%,与假手术组(34.39±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扎叶肝脏逐渐萎缩.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于术后48 h达到峰值[(454.33±116.00) U/L],术后第7天回落至术前水平[(59.67 ±9.00) U/L].总胆红素(TBIL)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组织病理学染色示未结扎叶肝细胞体积增大,肝血窦明显增宽,中央静脉周围及汇管区均无明显胶原沉积;而结扎叶肝细胞明显萎缩,后期出现广泛的胶原沉积.结论 成功建立有效促进残肝再生的鼠sPVL模型,且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

    作者:覃海泉;袁玉峰;孙江阳;张中林;何跃明;刘志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红花对肝星状细胞基质分解素-1及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调节

    目的 观察红花对HSC-T6细胞基质分解素-1(MMP3)及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红花(1.0、0.5 g/L)作用于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48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MMP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MMP3基因表达水平在红花1.0、0.5 g/L两组分别为2.80±0.36、2.52±0.32,而空白对照组为2.13 ±0.30.TIMP-1基因表达水平在红花1.0、0.5 g/L两组分别为1.66±0.23、2.04±0.30,而空白对照组为4.03±0.56.结论 红花可增强HSC-T6细胞MMP3的基因表达,并显著抑制HSC-T6细胞TIMP-1的基因表达,且与剂量有关.

    作者:王爱民;阴赪宏;张莉;马雪梅;耿焱;王宝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褪黑素对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 观察褪黑素(MT)对睡眠剥夺(S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小平台水环境法制备SD大鼠模型.高效液相法检测不同时程SD大鼠松果体内MT含量.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每天训练前30 min腹腔注射MT.结果 松果体内MT含量与SD时间有关,随着SD时间的延长,MT含量逐渐下降,睡眠恢复后,MT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大鼠比较,SD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原平台象限次数减少;在SD期间补充外源性MT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引起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与松果体内MT分泌减少有关,补充外源性MT能预防这种因睡眠不足导致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作者:靳慧娟;张强;周敬华;于慧美;张其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结肠癌组织标本Rho解离抑制因子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结肠癌Rho解离抑制因子2(RhoGDI2)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运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5例结肠癌患者原发癌灶和癌旁正常结肠组织的RhoGDI2的表达及其与相应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运用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18例配对结肠腺癌原发灶组织和癌旁5 cm正常结肠组织的RhoGDI2的表达.结果 RhoGDI2阳性率在结肠癌原发癌灶和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73.33%和33.33% (P<0.05);RhoGDI2阳性率与临床TNM分期相关(P<0.01),与原发灶T分期范围相关(P<0.05),与淋巴结N分期、远处转移M无明显相关(P>0.05).18例结肠癌RhoGDI2 Western blot灰度值高于正常组织的4.8倍(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癌灶组RhoGDI2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对照组(P <0.05);RhoGDI2表达阳性率与临床TNM分期明显相关(P<0.01),与原发灶T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 RhoGDI2在结肠癌中表达上调,与临床TNM分期明显相关.

    作者:李守峰;刘璐;伍衡;曾育杰;许鹤洋;来伟;褚忠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高浓度胆汁合并感染在炎症小体平台触发前炎症反应

    目的 观察高浓度胆汁成分触发前炎症反应的途径.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别与5%胆汁、内毒素(LPS)、三磷酸腺苷(ATP)、高K+培养液接触,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细胞毒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aspase-1)、炎症小体NALP3表达并定量分析.结果 单纯5%胆汁未能诱导IL-1β、Caspase-1、NALP3表达.LPS+胆汁组及ATP+胆汁组IL-1β浓度分别为[(769.8 ±29.4)、(788.6±32.4) ng/L],均远高于单用LPS组[(88.1±6.7) ng/L] (P<0.01).培养6h后LPS预处理组IL-1β浓度均明显升高(871.1 ±69.7) ng/L.LDH值与IL-1β的变化间无相关.LPS+胆汁组在1.0 ×104和1.2 ×105附近见Caspase-1和NALP3蛋白表达条带.通过图片的定量研究显示LPS+胆汁组Caspase-1和NALP3明显升高(0.69±0.10、1.86±0.33).高K+培养基培养6h后,LPS+胆汁组IL-1β浓度降至(638.2±26.2)ng/L.结论 进入血循环的高浓度胆汁合并细菌感染通过炎症小体途径触发早期炎症反应,细胞外高K+能抑制此过程.

    作者:陈振勇;涂志刚;冯贤松;王延刚;杨鹏;蒋春舫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骨髓CD34+干细胞与单核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小血管内皮化的比较

    目的 探讨骨髓CD34+干细胞与骨髓单核细胞(MNCs)应用于组织工程小血管内皮化的效果,并作比较.方法 采集犬骨髓,经免疫磁珠分离出CD34+细胞,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并扩增,行细胞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和体外成血管实验鉴定;将培养后的细胞和未经分离的MNCs分别种植于人工小血管支架,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两组组织工程小血管的内皮化.结果 经流式细胞仪测定,分离后的细胞中CD34+细胞含量为(78.46±6.37)%.CD34+细胞培养2周后细胞基本铺满培养瓶底面,细胞呈“铺路石”状排列,CD31和Ⅷ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为阳性,体外成血管实验显示6h后CD34+细胞组出现较多毛细血管样网状结构.CD34+细胞组人工血管内膜化面积为(68.4±2.3)%,明显高于MNCs组人工血管内膜化面积(41.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免疫磁珠方法可分离得到高纯度的骨髓CD34+细胞,经体外培养VEGF诱导后可定向分化为内皮细胞,种植于人工血管内表面,较MNCs组内皮化效果理想.

    作者:耿纪群;谢宗涛;蔡铭;李刚;韩悦;游庆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D1组、D2组和C组,每组20例.D1组麻醉诱导前0.6μg/kg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D2组麻醉诱导后以0.3μg/(kg·h)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C组为对照组.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前20 min(T0),气管插管后10 min(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90 min(T3)及再次双肺通气后10 min(T4)5个时间点血浆中TNF-α和IL-6浓度.结果 3组患者血浆TNF-α水平在T3、T4时点较T0高(P <0.05);D1组和D2组在T3(10.5±2.5,11.1 ±2.6)、T4(11.2±2.4,11.8±2.7)时点较C组增高(P<0.05).3组患者血浆IL-6水平在T4时点较T0高(P <0.05);D1组和D2组在T4时点(23.2±3.3,23.9±3.2)较C组增高(P<0.05).结论 术前静脉泵注0.6 μg/kg及术中持续以0.3μg,/(kg·h)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均能抑制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血浆中TNF-α和IL-6水平升高.

    作者:付琦;庞志路;韩雪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小肠移植动物模型中的血管吻合技术

    小肠移植外科技术、早期排斥反应等仍是现今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1-2].在小肠移植动物模型中,血管吻合技术历来都备受关注,同时也是建模手术成功的关键[3].本研究旨在探讨小肠移植中常见的血管吻合技术.

    作者:张文;宋红丽;沈中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抗体抑制慢性卡压后神经纤维化的研究

    目的 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抗体对慢性卡压致神经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实验大鼠分为A、B、C3组.A组(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B组(单纯卡压组):依照Mackinnon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模型设计的方法行坐骨神经套管卡压术;C组(卡压+抗体注射组):行坐骨神经卡压术,并在术中及术后3、6、9d定时注射CTGF多克隆抗体,A、B两组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做对照.于术后2、4、6、8、10周取神经行电镜、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等检测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时段卡压神经组织形态学变化及CTGF、Ⅰ型、Ⅲ型胶原蛋白(COL-Ⅰ、Ⅲ)含量.结果 坐骨神经单纯卡压组较假手术组CTGF、COL-Ⅰ、Ⅲ含量明显增多;CTGF多克隆抗体注射组神经形态学上纤维组织明显减少,COL-Ⅰ、Ⅲ含量降低,B组和C组神经中COL-Ⅰ mRNA表达量分别为:2周组(27.96±2.89、19.83±2.86)、4周组(32.29±3.58、24.18±3.17)、6周组(35.26±3.42、29.48±2.19),与单纯卡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神经慢性卡压后可致神经纤维化,CTGF在此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TGF抗体可有效抑制周围神经卡压后胶原合成,缓解慢性卡压后神经纤维化病变.

    作者:胡锐;陈振兵;贾中尉;孟繁斌;劳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

    目的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效果.方法 获取大鼠ADSCs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征,行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及腺病毒BDNF基因转染.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脊髓损伤对照组(A)、ADSCs治疗组(B)及BDNF转染的ADSCs治疗组(C).在脊髓损伤部位行相应处理:A组植入明胶海绵;B组植入含3.0μl(3×1010/L) ADSCs的明胶海绵;C组植入含3.0μl(3×1010/L)转染ADSCs的明胶海绵.行为学评分及观察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成功分离并培养ADSCs,可于体外稳定增殖.术后7、14、28 d,C组运动功能评分为(10.55±0.80、14.39 ±0.25、19.71 ±2.14)分,明显高于A组(5.35 ±0.68、7.93±0.45、10.78 ±1.18)分、B组(7.01 ±0.39、10.33±0.27、14.87 ±0.37)分.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移植ADSCs脊髓组织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分布有BrdU阳性标记细胞;荧光染色结果提示部分BrdU阳性的移植细胞同时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结论 ADSCs在移植后能在宿主体内存活、迁移并分化.移植ADSCs之后,运动功能可见改善,证实ADSCs移植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作者:熊敏;何宁;曾云;陈森;刘志刚;何宏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枝化状聚乙二醇交联去细胞瓣复合材料抗钙化性能研究

    目的 探讨枝化状聚乙二醇(PEG)交联去细胞瓣复合材料的皮下抗钙化性能.方法 N-丁二酸-S-乙酰基巯基乙二醇酯(SATA)巯基化修饰去细胞瓣,以相对分子质量为20×103的枝化状丙烯酰化PEG交联获得复合材料(PEG组).以戊二醛固定天然瓣(GA-NAV组)和戊二醛固定去细胞瓣(GA-DAV组)为对照.取3组瓣膜样本各18枚,植入新西兰白兔背部皮下,分别于2、4、8周取出行Von Kossa染色观察钙沉积,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钙含量.结果 GA-NAV组钙化发生快且进展迅速,2、4、8周的钙含量依次为(22.39±1.79)、(93.05±6.08)、(174.97±8.34) μg/mg,GA-DAV组钙化程度较轻,钙含量分别为(5.57±2.11)、(31.15 ±5.16)、(72.54±6.50) μg/mg,而PEG组未见明显钙化发生,对应钙含量仅为(0.46±0.07)、(1.68±0.10)、(2.92±0.25) μg/mg,相同时间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分子质量为20×103的枝化状丙烯酰化PEG交联去细胞瓣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钙化性能.

    作者:胡行健;邹明晖;邓诚;史峰;史嘉玮;董念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声检查评估对轻微胸腰段骨折患者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意义

    目的 使用超声检查对轻微胸腰段骨折患者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PLC)进行评估,了解超声对脊柱PLC的诊断意义和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21名诊断为胸腰段骨折的患者胸腰段PLC进行超声检查,检查结果由包括2名脊柱外科医师和1名超声医师组成,对超声影像资料进行评估,同时对比相应患者超声影像与核磁影像差异.结果 21名患者韧间/棘上韧带内均发现异常回声,其中3名患者被诊断为棘上韧带断裂;85.7%的患者在损伤椎体棘突远端发现棘间韧带血肿信号,其中6名患者同时行核磁检查,结果发现超声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核磁检查.结论 超声对脊柱PLC的检查结果清晰可靠,同时简便易行,通过对诊断标准进行详细分类,可以成为胸腰段骨折患者后方韧带符合体诊断的“金标准”.

    作者:尹若峰;刘艳;赵建武;杨小玉;赵宝林;刘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肝再生磷酸酶-3和微小RNA17-92家族成员在结肠癌细胞中异常表达的意义

    目的 探讨肝再生磷酸酶-3(PRL-3)和微小RNA17-92 (miR-17-92)家族成员在结肠癌中异常表达的意义.方法 构建稳定转染PRL-3基因和空白对照质粒的结肠癌细胞株LoVo-PRL-3和LoVo-VC,用MicroRNA芯片筛查表达异常的促癌microRNA,从中选取miR-17-92家族成员miR-17、miR-19a行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进行验证.在LoVo-PRL-3细胞中对STAT3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进行RNA干扰,检测miR-17、miR-19a的表达,在稳转细胞株中转染miR-17、miR-19a或对其进行敲除,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Tanswell试验对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变化进行研究.在13例患者结肠癌原发灶、转移灶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行免疫组织化学及qRT-PCR检测PRL-3、pSTAT3和miR-17、miR-19a的表达.结果 在结肠癌细胞株LoVo-PRL-3中miR-17、miR-19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干扰STAT3可以抑制miR-17、miR-19a的表达.在LoVo-VC细胞中过表达miR-17、miR-19a促进了细胞的增殖(P<0.05及P<0.01)和侵袭(P<0.01),而在LoVo-PRL-3细胞中敲除miR-17、miR-19a抑制了细胞的增殖侵袭(P<0.05).在结肠癌组织中PRL-3、pSTAT3和miR-17、miR-19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RL-3通过上调miR-17、miR-19a的表达在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中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张建龙;孙健;何传超;张贺云;张育超;褚忠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环氧化酶-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胆囊腺瘤和胆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4例胆囊腺癌、10例胆囊腺瘤组织中COX-2与VEGF-C的表达.结果 胆囊腺癌和胆囊腺瘤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7%和40.0%,胆囊腺癌COX-2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P<0.05).VEGF-C在胆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胆囊腺瘤(63.6%比20.0%,P<0.05).COX-2与VEGF-C的表达与胆囊腺癌的Nevi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COX-2与VEGF-C表达显著相关.结论 COX-2与VEGF-C表达与胆囊腺癌的发生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作者:穆宏凌;吕海涛;王文斌;刘三光;张树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高浓度乌司他丁抑制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的炎性活化效应

    目的 在不同浓度的乌司他丁体外干预下,观察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活化效应与分泌炎性因子变化趋势.方法 在体外细胞培养环境中,以1.0 mg/L LPS活化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与肺泡巨噬细胞,并且在活化前加不同浓度乌司他丁(100 ~ 10000 U/ml)进行干预;检测指标如下: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水平采用Griess法测定,巨噬细胞分泌与表达的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与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结果 在乌司他丁浓度为1000、5000和10 000 U/ml时,抑制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与肺泡巨噬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NO)、TNF-α、IL-1β和IL-6等炎性因子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抑制活化巨噬细胞中的TNF-α、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00 U/ml浓度的乌司他丁对LPS刺激巨噬细胞的活化与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浓度乌司他丁在体外可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作者:文宁;孙煦勇;秦科;农江;赖彦华;董建辉;李海滨;蔡文娥;黄莹;曹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小干扰RNA介导的蛋白激酶Cε基因沉默对肾透明细胞癌769P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下调蛋白激酶Cε(PKCε)基因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69P细胞的生长、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将PKCε小干扰RNA (siRNA)转染至769P细胞中,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分析PKCε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及单细胞克隆试验测定细胞的生长;划痕及侵袭试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 通过siRNA下调769P细胞中PKCε的表达后,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明显(P<0.05);同时,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较正常细胞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Cε可影响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69P细胞的生长及细胞侵袭、迁移能力.

    作者:陈俊星;黄斌;曹开源;郭胜杰;庄锦涛;潘金成;莫承强;丘少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营养支持对肠黏膜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营养支持与肠屏障功能的维护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肠内营养的应用,不仅为机体代谢提供底物,满足能量和蛋白质需求,而且在改善和维护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及肠道免疫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1-3].尤其是近年来免疫营养素、生态免疫营养以及维持黏膜屏障功能的细胞因子的研究和应用,推动了临床营养的发展.

    作者:王文生;杨桦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DNA甲基转移酶1对胆管癌细胞中端粒酶的调控作用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c)阳性肝内胆管癌细胞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并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对h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HCVc质粒瞬转入肝内胆管癌细胞株RBE,5-氮杂-2'-脱氧胞嘧啶核苷(AZA)处理转染后细胞;Western blot 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hTERT及DNMT1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比较空白对照组,转染HCVc质粒后,RBE细胞株中hTERT及DNMT1的mRNA、蛋白水平分别上调3.457±0.081、1.684±0.020、1.826 ±0.060、2.513±0.119(P<0.05);AZA处理转染后细胞可逆转hTERT的升高,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下调2.755±0.098、1.491±0.045(P <0.05).结论 DNMT1参与HCVc诱导的hTERT表达上调过程.

    作者:程帝;郭宁;周嘉嘉;廖巧芳;陈汝福;李志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