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mi-1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夏远鹏;周昱男;胡波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 BMI-1, RNA干涉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原癌基因Bmi-1在神经母细胞瘤(NB)中的表达以及观察其表达水平对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响,探讨其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方法分别检测人神经母细胞瘤标本和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细胞中Bmi-1的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病毒转染法将目的基因Bmi-1/si转染至Ⅰ型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BE-2-C细胞,通过Western免疫印迹法监测转染效果,并用软琼脂实验观察转染后的BE-2-C克隆形成能力.结果 在32例人神经母细胞瘤标本中29例有Bmi-1的高表达(90.63%),且Bmi-1的表达程度的高低和NB的临床分期和临床预后密切相关(P<0.05),Western免疫印迹实验也显示9种不同病理类型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细胞中均有Bmi-1的高表达,其表达水平和病理类型有密切相关.在软琼脂实验中,与对照组(空白载体转染组)比较,Bmi-1/si转染后的BE-2-C细胞所形成的克隆数目不仅显著减少,克隆也明显变小.结论 Bmi-1在神经母细胞瘤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它在神经母细胞瘤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小鼠成体肝脏干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

    目的 观察正常成体小鼠肝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分化潜能,分离成体小鼠肝脏内可能存在的干细胞或祖细胞,建立细胞培养模型.方法 应用改良的Seglen二步法灌注和离心分离肝脏细胞,用含血清的改良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持续观察超过60 d.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对肝细胞及其形成的克隆进行Albumin、AFP和CKl9染色.结果 部分肝脏细胞培养第2~3天后活化,迅速增殖并形成细胞克隆,培养30 d后克隆内出现类似成熟的肝细胞,细胞克隆持续扩增超过60d.该类细胞培养第1天强阳性表达肝细胞标记物Albumin,培养第5天细胞克隆开始表达肝脏干细胞标记物AFP,第55天表达胆管细胞标记物CKl9.结论 在成体小鼠未损伤肝脏内存在一种成体肝脏祖细胞(adult hepatic progenitor cells,AHPCs),该细胞体外培养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可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并成功建立了AHPCs的体外培养模型.

    作者:王洪山;宋陆军;沈坤堂;刘隽;高晓东;沈睿;牛伟新;秦新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不同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产胰岛素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的微环境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化成为产胰岛素细胞(IPCs)的影响.方法 采用贴壁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用不同的微环境进行诱导,对照组诱导剂为含有角朊细胞生长因子、ITS、尼克酰胺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胰腺条件培养液;对诱导后细胞进行光、电镜观察,双硫腙和免疫细胞化学进行鉴定,并进行体外葡萄糖刺激实验,测定细胞分泌胰岛素及C-肽功能.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可诱导分化为IPCs,但实验组分化而成的IPCs在数量及功能上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大鼠胰腺提取物模拟的微环境能促进大鼠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较高质量的IPCs.

    作者:黄盛;郑伟;范志勇;张福琴;窦科峰;宋振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黄体酮对脑外伤后小肠黏膜结构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本研究旨在观察黄体酮对TBI后小肠黏膜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观察黄体酮对TBI后肠道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1].

    作者:陈罡;杭春华;史继新;王汉东;王沪旭;印红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Galectin-9基因不同亚型对结肠癌LoVo细胞株体外黏附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构建galeetin-9基因不同亚型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galectin-9对结肠癌LoVo细胞体外黏附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galectin-9基因不同亚型的真核表达载体后,用脂质体法转染结肠癌LoVo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转染效果.LoVo细胞分别在转染galectin-9、转染galectin-9+抗体(5 mg/L)和转染galectin-9+β-L糖(30 mmol/L)条件下进行体外细胞-基质黏附实验和体外细胞侵袭实验.结果 测序结果证实载体上插入的galectin-9三种剪接体碱基序列正确,同时载体成功转染LoVo细胞.体外细胞-基质黏附实验中,转染空载体,转染galectin-9L,galectin-9M和galectin-9S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74±0.04、1.14±0.12、1.12±0.10和1.15±0.13,表明galectin-9促进LoVo细胞黏附于细胞外基质(P<0.05).galectin-9抗体和β-乳糖可抑制该作用,但转染galectin-9L和galectin-9S LoVo细胞的黏附作用受β-乳糖抑制更明显(P<0.05).体外侵袭实验未发现galectin-9对LoVo细胞侵袭力有影响.结论 galectin-9促进LoVo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这可能与结肠癌侵袭转移相关,但其三种亚型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全相同.

    作者:张丰;郑民华;彭远飞;陆爱国;李健文;王明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多器官功能障碍小鼠高迁移率族蛋白1释放对单个核细胞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 分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小鼠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含量的变化与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免疫相关指标变化的关系,观察MODS发生、发展中HMGB1释放的规律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酵母多糖复制小鼠MODS模型,用Westernblot法检测病程不同阶段血清HMGB1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HC-Ⅱ类分子,IAb)的表达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值(CD4+/CD8+).结果 在酵母多糖所致小鼠MODS模型中,当血清HMGB1含量升高时,外周血单核细胞IAb表达量及CD4+/CD8+比值下降;当血清HMGB1含量回复接近正常时,单核细胞IAb表达量及CIM4+/CD8+比值也趋于恢复正常.结论 在MO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HMGB1可能通过影响血中单个核细胞MHC-Ⅱ类分子(IAb)表达及T淋巴细胞的活性参与免疫调节过程,导致免疫失衡或免疫抑制.

    作者:吕艺;陆江阳;赵敏;李志宏;杨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大鼠脾移植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效果

    目的 比较异位脾移植和原位脾移植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效果.方法 建立大鼠异位脾移植和原位脾移植模型6周后,二期行同源心脏移植,比较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和移植5d后的排斥反应强度.以单纯心脏移植组和心脏移植+环孢菌素组作为对照组.结果 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心脏移植+环孢菌素组>原位脾移植组>异位脾移植组>单纯心脏移植组(P<0.05).术后第7天排斥反应强度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强度测定:心脏移植+环孢菌素组<原位脾移植组<异位脾移植组<单纯心脏移植组(P<0.05).结论 由于脾脏的生理功能与门静脉系统的回流特点有关,较之于异位脾移植,原位脾移植能更为有效地诱导受体特异性免疫耐受状态.

    作者:徐力善;陆朝阳;尹大龙;姚大勇;刘连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Bmi-1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原癌基因Bmi-1在神经母细胞瘤(NB)中的表达以及观察其表达水平对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响,探讨其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方法分别检测人神经母细胞瘤标本和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细胞中Bmi-1的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病毒转染法将目的基因Bmi-1/si转染至Ⅰ型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BE-2-C细胞,通过Western免疫印迹法监测转染效果,并用软琼脂实验观察转染后的BE-2-C克隆形成能力.结果 在32例人神经母细胞瘤标本中29例有Bmi-1的高表达(90.63%),且Bmi-1的表达程度的高低和NB的临床分期和临床预后密切相关(P<0.05),Western免疫印迹实验也显示9种不同病理类型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细胞中均有Bmi-1的高表达,其表达水平和病理类型有密切相关.在软琼脂实验中,与对照组(空白载体转染组)比较,Bmi-1/si转染后的BE-2-C细胞所形成的克隆数目不仅显著减少,克隆也明显变小.结论 Bmi-1在神经母细胞瘤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它在神经母细胞瘤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夏远鹏;周昱男;胡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髂静脉受压综合症对非血栓性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髂静脉受压综合症对非血栓性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VI)发病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下肢顺行静脉造影数据库,记录髂静脉受压综合症在非血栓性下肢CVI中的发生率、静脉造影特征及其主要的治疗方式.结果 1594例CVI下肢顺行静脉造影中136例诊断为髂静脉受压综合症,占左下肢非血栓性CVI的17%(136/817).下肢顺行静脉造影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症的特异性较高.39例髂静脉受压综合症患者经髂静脉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并同时行浅静脉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髂静脉受压综合症是导致左下肢CVI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治疗左下肢CVI时,应重视左髂静脉压迫的处理.

    作者:陆信武;李维敏;黄英;陆民;黄新天;刘晓兵;殷敏毅;蒋米尔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多孔碳酸钙陶瓷Ames试验

    目的 对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多孔碳酸钙陶瓷(PCCC)进行Ames试验以评价其潜在致突变性.方法 采用浸提法制备多孔碳酸钙陶瓷(PCCC)生理盐水浸提液.采用标准平板掺入法,计数TA97、TA98、TA100、TA102在4个不同浓度浸提液下,37℃培养48 h后的回复菌落数,测试其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突变比值(MR=实验组回变菌落数Rt/阴性对照组回变菌落数Rc).结果 阳性对照组各菌株回变菌落平均数均超过其相应阴性对照组回变菌落平均数的二倍以上(MRp>2),多孔碳酸钙陶瓷(PCCC)浸提液各剂量组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突变比值MR均小于2.结论 多孔碳酸钙陶瓷(PCCC)不会引起鼠伤寒沙门菌的回复突变数增加,提示其无潜在致突变性.

    作者:魏任雄;谭金海;程晋鹏;熊健;徐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不同热缺血时限及肺灌注方式对猪自体肺叶移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的肺热缺血时间及肺灌注方法对猪自体肺叶移植术后氧自由基水平、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 本地健康杂种猪36头,随机分为6组,各组均经不同时间热缺血及灌注液灌注后行自体肺叶移植,并于移植前,移植后0.5、1、2、4 h检测移植肺组织中的氧自由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移植后4 h肺静脉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浓度及移植肺组织中MMP-9含量.结果 移植前,移植后0.5 h各组的肺组织中的MDA及MPO的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温EC液缺血120min及常温肝素对照组比较,常温肝素120min术后2 h的MPO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肺组织中的MPO及MDA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后4 h血浆TNF-α、MMP-9浓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组织MMP-9阳性评分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缺血及肺灌注可以导致自体肺移植术后氧自由基水平、细胞因子的升高,术后2 h低温EC液灌注移植肺叶通过降低MDA及MPO的含量,抑制血浆TNF-α、MMP-9及肺组织MMP-9浓度的升高减轻肺损伤.

    作者:胡江文;任斌辉;胡振东;蒋峰;张治;许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脂多糖诱导的肝星状细胞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脂多糖(LPS)体外作用于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变化,探讨TNF-α对LPS诱导的HSC中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一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HSC,体外培养LPS处理HSC,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不同LPS浓度处理的HSC CTGF mRNA表达水平,并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TNF-α浓度.结果 TNF-α水平随LPS浓度增加而增加,LPS可上调CTGF mRNA的表达,TNF-α浓度及CTGF mRNA表达水平呈一定的平行关系.结论 LPS可上调HSC中CTGF mRNA表达,该过程可能是通过TNF-α介导的.

    作者:贾晋斌;谷峰;刘燕;陈尉华;刘梅;王敏;宋华妮;陆伦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hMSH3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hMSH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正常膀胱上皮组织(13例)及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57例)hMLH1、hMSH2、hMSH3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 在正常膀胱上皮中,hMLH1、hMSH2、hMSH3均未发现启动子甲基化;在肿瘤组织中,hMSH2未发现启动子甲基化,hMLH1、hMSH3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36.8%、49.1%,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不同肿瘤分级(G1、G2、G3)间及不同临床分期(浅表性、浸润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hMLH1、hMSH2、hMSH3蛋白表达在正常膀胱上皮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0%、92.3%,与肿瘤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6%、52.6%、4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不同临床分期(浅表性、浸润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hMSH2、hMSH3蛋白阳性表达率随肿瘤分级的增加显著降低,G1与G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组织中,hMLH1和hMSH3启动子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hMLH1、hMSH3蛋白表达受其启动子甲基化的调控,hMSH2蛋白表达不受其启动子甲基化的调控.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hMSH3蛋白表达的缺失可能参与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

    作者:郎斌;张旭;傅斌;张军;许凯;艾星;史涛平;朱宏刚;陈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塞来昔布联合奥沙利铂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或联合奥沙利铂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人结肠癌HT-29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奥沙利铂组、塞来昔布组、联合用药组.给予相应药物35 d后,取移植瘤组织检测COX-2,VEGF mRNA和微血管密度.结果 塞来昔布组、奥沙利铂组和联合用药组抑瘤率分别为34.94%、30.53%和62.87%.奥沙利铂组COX-2,VEGF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5).奥沙利铂组微血管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塞来昔布组和联合用药组COX-2,VEGF和MVD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分别P<0.05).结论 塞来昔布可抑制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塞来昔布增加了奥沙利铂的抗肿瘤效果.

    作者:赵士彭;蔡建辉;许明月;张啸尘;赵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心瓣膜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原代联合培养的验研究

    我们采用人大隐静脉组织块法原代联合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对其培养、扩增条件加以摸索,对细胞进行鉴定,获得TEHVs所需的种子细胞.

    作者:杨岷後;成少飞;陈长志;朱亚彬;王学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线粒体促凋亡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T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在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Smac在15例正常膀胱黏膜和72例TCC中的表达.结果 Smac蛋白和mRNA在正常膀胱黏膜与分化Ⅰ级TCC中均有较强表达,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CC中的表达随分级的增加都显著性减少(P<0.01,P<0.05).浸润性TCC中Smac蛋白和mRNA的表达都低于表浅性TCC(P<0.01).结论 Smac在正常膀胱黏膜强表达,而在TCC中低表达,且与TCC的分级分期密切相关,检测Smac可辅助临床TCC分级、分期的判断.

    作者:李恒;廖贵益;曾甫清;白杨;王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颗粒骨的制备及修复骨缺损的研究

    目的 观察聚磷酸钙纤维(CPPF)磷酸钙骨水泥(CPC)、微小颗粒骨复合物体外降解特性及体内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将CPPF、CPC、微小颗粒骨按质量比1∶4∶4制成复合人工骨,通过PH值、重量、抗压强度的变化,观察人工骨在pH7.4的37℃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降解性能.通过大体、X光片、组织学观察及力学测试来检测复合人工骨的体内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 体外实验证实:CPPF/CPC/颗粒骨复合材料孔隙率为72.1%,CPC/颗粒骨孔隙率为58.2%;扫描电镜显示CPPF/CPC/颗粒骨复合材料的孔径为100~400 μm,CPC/颗粒骨为50~300 μm;两组样品溶液pH值在12周内基本维持恒定;CPPF/CPC/颗粒骨复合材料0~4周重量变化较小,4~8周下降较快,12周为初始重量50%,CPC/颗粒骨复合材料在0~6周变化较小,6周后重量下降较快,12周时为初始重量70%;CPPF/CPC/颗粒骨复合材料初始抗压强度9.28 MPa,CPC/颗粒骨复合材料初始抗压强度6.21 Mpa,两者有统计学意义.CPPF/CPC/颗粒骨强度在0~4周下降较慢,4周后下降较快,12周时为0.1,8 MPa,CPC/颗粒骨强度均匀下降,12周时为0.24 MPa.体内实验:CPPF/CPC/颗粒骨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效果优于其他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材料以其优良的生物学性能有望成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作者:周磊;闰景龙;胡春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胆囊、胆管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产物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MDR)基因产物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2(MRP1,MRP2)、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肺耐药相关蛋白(LRP)、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胆囊癌和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18例胆囊癌和36例胆管癌的上述五个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胆囊癌MRPl、MRP2、GST-π、LRP、Topo Ⅱ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72.2%、72.2%、77.8%、61.1%、83.3%,在胆管癌中表达的阳性率为86.1%、80.6%、75.0%、69.4%、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1%、15.4%、23.1%、15.4%、30.8%(P<0.05).LRP的表达在胆管癌年龄>60岁组显著高于<60岁组(P<0.05).之外上述指标与性别、年龄、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MRP1和GST-π、MRP2在胆囊癌和胆管癌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MRP1、MRP2、LRP、GST-π、TopoⅡ在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胆囊癌和胆管癌的原发性多药耐药由多个因素共同诱导.

    作者:刘厚宝;金赘杰;沈振斌;童赛雄;王炳生;纪元;侯英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AZ31B镁合金基体羟基磷灰石涂层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我们采用表面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涂层制备HAP/AZ31B镁合金复合生物材料,检测镁合金生物材料的细胞毒性和生物适应性,为可降解镁金属植入材料在新型医用生物材料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郭磊;刘魁;张世亮;高晓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下段直肠癌预后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

    目的 观察淋巴结微转移对中下段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CK-20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6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共计661枚淋巴结检测微转移.结果 20例(35.7%)67枚(10.1%)淋巴结检出微转移.20例检出淋巴结微转移者中10例TNM分期提高:Ⅰ→ⅢA 3例,Ⅰ→ⅢC 2例,ⅡA→ⅢB 3例,ⅢA→ⅢC 2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微转移阳性患者半数生存期为(36.90±3.37)个月(95%置信区间:30.29~43.51个月),明显短于淋巴结微转移阴性者的(48.72±2.25)个月(95%置信区间:44.30~53.14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下段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微转移阳性者预后较差.

    作者:吴泽宇;万进;赵刚;杨珏;姚远;杜嘉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靶向bcl-2基因StealthTM RNA干扰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 应用RNA干扰技术,构建靶向bcl-2基因StealthTM RNA,转染入人肝癌细胞株,探讨RNA干扰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确定并合成3对人肝癌bcl-2基因干扰序列;脂质体法转染入肝癌细胞株内;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细胞并计算转染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形态学的改变;SP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StealthTM RNA处理前后细胞bcl-2蛋白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StealthTM RNA干扰对癌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 各组转染成功,荧光镜下显清晰的绿色荧光;各转染组转染率与时间有关,各组48 h的转染率高(P<0.01);转染组间StealthTM RNA Ⅰ组的转染效率高(P<0.0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见转染后见部分细胞边缘圆,折光度降低,细胞增殖减慢且易脱落;未转染组细胞呈上皮性贴壁生长,生长旺盛.免疫细胞化学显示,StealthTM RNA干扰后各转染组发现细胞的bcl-2表达减弱,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示,各转染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并出现凋亡峰,StealthTM RNA Ⅰ、Ⅱ、Ⅲ组的凋亡率分别为(27.87±4.51)%、(24.50±0.89)%和(26.03±0.57)%,与未转染组细胞凋亡率(3.20±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转染组细胞发生显著的细胞周期阻滞,表现为S期细胞明显减少,G0/G1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靶向bcl-2基因StealthTM RNA成功的转染人肝癌细胞中,bel-2蛋白表达受抑制,并明显的诱导癌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李明意;杨永光;赵家明;杨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