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令勋;苏泽轩;梁忠平;陈厚名
目的 观察大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对同种异体肝移植大鼠免疫耐受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大鼠骨髓来源的成熟DC(mDC)和不成熟DC(imDC),采用形态学观察、表型分析和功能学实验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构建Wistar大鼠和SD大鼠肝移植模型,并于移植前5 d注射到受体大鼠内,研究它们对移植后大鼠肝脏病理及存活时间的影响情况.结果 DC细胞形态不规则,大多数细胞表面有细长树枝状突起,mDC和imDC表面均表达表面分子OX62,而表面分子CD86在imDC表面低表达,在mDC表面高表达.imDC和mDC与淋巴细胞相互作用,发现imDC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作用,相反mDC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注射imDC的受体大鼠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注射mDC的受体大鼠,注射mDC的肝移植大鼠在移植后较早且出现较强的急性排斥反应,而注射mDC的大鼠在移植后16 d才开始出现轻度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建立了在体外大量扩增大鼠骨髓来源DC的方法,imDC能显著延长受体大鼠肝移植的存活时间.
作者:陈丽红;刘景丰;邱明链;方航荣;黄爱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进入21世纪以来,随者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干细胞等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内镜和腔镜等微创外科的发展,胃外科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于胃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也有了一些新的进展.
作者:刘凤林;秦新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我们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纯度大鼠胰岛样本中干细胞标志物细胞角质蛋白(CK)-19的表达,探讨不同纯度胰岛样本中所携带的干细胞.一、材料与方法
作者:杨闯;王济明;杜成友;黄艳君;薛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阴茎海绵体勃起神经递质血管活性肠多肽(VIP)基因转导入糖尿病大鼠阴茎海绵体并表达多量VIP以增强勃起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VIPcDNA注射入链尿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阴茎海绵体,在注射3 d后测定阴茎海绵体内压(ICP),分别以正常空白、空白、单纯注射缓冲液和单纯注射pcDNA3载体对照.Dot blot法测定阴茎组织中VIP mRNA表达水平.结果 糖尿病大鼠阴茎海绵体注射重组质粒后3 d,电刺激海绵体神经,IC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阴茎组织VIP mRNA表达增多(P<0.05).结论 成功将重组质粒pcDNA3/VIP cDNA转导入糖尿病阴茎海绵体,VIP mRNA表达增加能增强糖尿病大鼠阴茎海绵体的勃起功能.
作者:王华;沈周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我们应用人工合成的生物可降解性单纯型尿道内支架修复战伤性尿道狭窄,证实该材料及方法是可行的[1].本实验旨在将自体的尿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后,种植于单纯尿道内支架上,制备成附有自体尿道上皮细胞的复合型尿道内支架,为修复尿道损伤提供较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秉鸿;符伟军;张旭;高江平;洪宝发;孟波;朱宁;崔福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CI)静脉麻醉时,两者的药效呈现协同作用[1].我们通过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效应室TCI静脉麻醉,观察不同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Ce)对诱导期患者意识消失(LOC)及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影响.
作者:常向阳;王立中;姚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倒置显微镜观察药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并绘制细胞增殖抑制曲线;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p21WAF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21WAF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NaB对人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关系.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NaB上调p21WAF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论 NaB具有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p21WAF1 mRNA及蛋白完成的.
作者:王波涌;钱群;雷道雄;艾中立;张中林;黄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山莨菪碱对离体大鼠腹主动脉舒缩张力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离体腹主动脉环(长4~5 mm的血管)灌流技术,观察山莨菪碱累积浓度(每5 min加入山莨菪碱,使营养液中山莨菪碱浓度分别达3×10-6,10-5,3×10-5,10-4,3×10-4 mol/L)对单剂量苯肾上腺素(PE)(10-5 mol/L)预处理的血管舒张作用的影响,及不同浓度山莨菪碱(10-6,10-5,10-4 mol/L)预孵对累积浓度PE(每5 min加入PE,使营养液中PE浓度分别达10-8,3×10-8,10-7,3×10-7,10-6,3×10-6 mol/L)收缩血管作用的影响,分别运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100 μmol/L)(对照组加入等容积的蒸馏水)和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Gly)(100 μmol/L)(两对照组分别加入等容积的蒸馏水及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血管环,观察对山莨菪碱舒张血管的抑制作用.结果 山莨菪碱累积浓度对单剂量PE预收缩内皮完整及去内皮血管环均有舒张作用,大舒张分别为(78.6±6.9)%和(65.76±11.39)%.程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山莨菪碱预孵对累积浓度PE收缩血管环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抑制,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用阻断剂L-NAME及Gly处理后,L-NAME可阻断山莨菪碱的舒张血管(内皮完整)作用(P<0.05),而Gly对去内皮血管具阻断作用,但只在2 min时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莨菪碱具有内皮及平滑肌依赖性舒张血管作用,即通过内皮上一氧化氮-环鸟苷酸(NO-cGMP)及平滑肌上α受体发挥作用.山莨菪碱抑制血管收缩主要通过ATP依赖性K+通道发挥作用.
作者:王烈;郭敬;陈红;钟梅芳;黎成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本研究旨在探讨是否经脾脏移植微囊化胰岛素分泌细胞能够纠正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状态,从而为糖尿病的细胞治疗选择新的移植部位奠定实验基础.一、材料和方法
作者:刘锐;代文杰;宋春芳;孙景云;周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肿瘤内皮标记物(TEM-8)、血管皮皮生长因子(VEGF)-D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30例结、直肠癌标本中TEM-8、VEGF-D的表达,并结合病理学分期,淋巴结转移等肿瘤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VEGF-D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中升高(含量分别为0.006 72±0.003 05、0.000 41±0.000 23,P<0.05),并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肿瘤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TEM-8在正常组织中基本无阳性表达,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0%,TEM-8与肿瘤分期(Dukes B,Dukes C样本中的含量分别为0.0278±0.0141、0.0375±0.0162,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样本中的含量分别为0.0415±0.0137、0.021 30±0.005 84,P<0.05).结论 TEM-8,VEGF-D均可作为结、直肠癌的标记物,并可反映淋巴结转移状况,TEM-8更可作为肿瘤特异性标记物.
作者:许毓敏;王文跃;贾振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小鼠先天性膈疝(CDH)模型.方法 实验组10只妊娠第8天的BABL/C小鼠通过灌胃给于除草醚25 mg/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橄榄油,于妊娠第20天剖宫产取出子鼠,解剖显微镜下观察子鼠有无膈疝形成,测定子鼠体重及双肺重量,HE染色观测肺组织发育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SP-B、SP-C和VEGF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69只子鼠中有膈疝形成者39只,成功率为56.5%,子鼠双肺重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有膈疝形成和无膈疝形成者的肺组织均发育不良,处于假腺体期和原始肺小管期;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胎肺组织中SP-B、SP-C和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且与膈疝形成与否无关.结论 采用除草醚能在小鼠成功建立CDH模型,具有简便、成功率高的优点,为深入研究CDH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作者:蔡嘉斌;童强松;汤绍涛;郑丽端;蒋国松;刘媛;顾朝辉;王智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VEGF-D是VEGF家族新成员,被称为淋巴管生成因子,具有促进肿瘤细胞经淋巴途径转移的作用[1].为探讨颅外肿瘤通过淋巴途径向颅内的可能性,我们观察脑转移癌、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中VEGF-C、VEGF-D的蛋白表达.
作者:高宇飞;李淼;夏春冬;杨占泉;田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基因转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 原代培养兔ADSCs,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44、CIM9;脂质体介导人IGF-1基因转染兔ADSCs联合低浓度血清培养基向软骨细胞分化诱导,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GF-1的表达,MMT法绘制细胞增殖曲线、甲苯胺蓝染色软骨结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CD44、CD109表达阳性,基因转染后细胞IGF-1表达阳性,细胞增殖速度增快,出现软骨结节,Ⅱ型胶原表达增高.结论 从脂肪组织中能够分离出增殖旺盛的ADSCs,IGF-1在ADSCs内获得稳定表达,细胞增殖能力增强,促进其向软骨细胞分化.
作者:原泉;程扬;李建军;安春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SEB-scFv融合蛋白对人胃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噻唑蓝(MTT)法观察SEB-scFv融合蛋白对人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DNA ladder法观察融合蛋白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电子显微镜法观察融合蛋白处理后胃癌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胃癌细胞凋亡率.结果 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SEB-scFv融合蛋白作用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对不表达MG7相关抗原的肿瘤细胞不表现杀伤效应.1.0、10 mg/L高浓度融合蛋白组DNA凝胶电泳呈现明显的梯状条带.被融合蛋白活化的免疫效应细胞攻击后的胃癌细胞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性变化.融合蛋白0.1、1.0、10 mg/L组细胞G0/G1期前有明显的凋亡峰出现,三者凋亡率分别达到51.62%、54.21%和61.55%.而生理盐水组凋亡率仅为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B-scFv融合蛋白在效应细胞介导下,能对表达MG7相关抗原的胃癌细胞显示出有效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且在此过程中伴随有胃癌细胞的凋亡.
作者:舒晓刚;童强;卢晓明;陶凯雄;王国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我们对伴恶性心包积血的晚期肺癌老年患者施行经皮心包腔置管引流并注入药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恶性心包积血患者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63~74(平均68)岁.大量心包积血7例,中量心包积血9例.KPS评分20~40分,平均28分.心包积血中均找到癌细胞.
作者:罗欣;曹忠良;温立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浅表性和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上皮钙黏素基因启动子近侧-160位点C/A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 浅表性和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各33例17例.从血液中提取人基因组DNA,PCR扩增包含E-cad基因启动子近侧序列-160位点的DNA片段,长约190 bp.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HphⅠ和AflⅢ将PCR产物消化过夜,行4%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酶切产物的电泳结果判断基因型.结果 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CC、CA、AA基因型分别有9、14和10例;浸润膀胱移行细胞癌的CC、CA、AA基因型分别有2、3和12例.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A等位基因频率0.79(27/7)高于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0.52(3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ad基因启动子近侧序列-160位点A等位基因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侵袭能力密切相关.
作者:朱庆国;李娟;何延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Treg细胞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抗胃癌效应中释放穿孔素、干扰紊的影响.方法 构建CTL细胞对MFC胃癌细胞有效杀瘤体系,加入0.5×105到50.0×105不同剂量的Treg细胞,观察CTL杀瘤活性抑制并检测穿孔素、干扰素浓度.结果 Treg数量达到5.0×105后CTL杀瘤活性受明显抑制,穿孔素、干扰素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Treg可通过降低CTL细胞分泌穿孔素、干扰素而抑制其杀瘤活性.
作者:曾冬竹;雷晓;石彦;郑峻松;罗华星;余佩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为培养上皮细胞寻找良好的移植载体.方法 用含自体血清培养基培养人口腔黏膜角质细胞,实验组细胞置于纤维蛋白凝胶中,对照组细胞置于DMEM:F12细胞培养液中,将悬液细胞以1×106个/ml浓度分别移植于裸鼠皮下和创面,于移植后1、2、3、4、6周取材,分别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及冰冻切片抗人HLA-Ⅰ免疫荧光染色及抗人Ⅳ型胶原及抗人层黏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皮下移植时,凝胶组角质细胞逐步增殖分化形成较大上皮管腔(4.62×103个/cm2),组织有多量血管形成(5.72×103个/cm2),对照组中上皮管腔(1.76×103 个/cm2)及血管数量少(0.88×103 个/cm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管腔上皮抗人-HLA免疫荧光阳性;实验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为11 d,愈合处皮肤粗糙、角化,抗人-HLA免疫荧光强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基底膜形成完整,对照组愈合时间为18.5 d,愈合创面凹陷、光滑无角化,抗人-HLA免疫荧光弱阳性,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蛋白凝胶可促进移植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并形成功能完备的上皮组织,是上皮细胞移植的良好载体.
作者:刘立强;焦安贵;李森恺;范金财;李养群;刘元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RNA干扰技术沉默Cyr61基因表达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针对Cyr61 mRNA的序列设计合成小干扰RNA(siRNA)的DNA模板,构建pRNAT-Cyr61重组质粒,转染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对U251细胞内源性Cyr61表达的影响;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U251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变化;用Transwell 小室法检测U251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U251细胞凋亡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凋亡后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pRNAT-Cyr61重组质粒在mRNA及蛋白水平分别显著抑制Cyi61基因表达,抑制率分别高达到74.87%和78.23%;U251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率高达68.15%,侵袭细胞数下降至(46.00±2.82)个;U251细胞凋亡率高达53.16%.结论 pRNAT-Cyt61可抑制Cyr61在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中的表达,并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付锴;袁先厚;江普查;文志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本实验旨在观察不同食管癌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为食管癌的临床化疗提供个体化用药的实验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选择济南军区总医院经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共58例,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56.2±4.6)岁.
作者:卢兆桐;李明;邹志强;付质杰;李山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