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红;杨甜;张德志;普雄明
目的 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血液标本溶血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组织,以“降低住院患者血液标本溶血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进行现况把握、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并将改进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血液标本溶血发生率从4.83%下降到1.76% (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住院患者血液标本溶血发生率,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作者:陈芳;杨红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总结30例肺功能不全肺癌患者围术期的康复护理体会.护理重点为术前加强病情评估,做好健康宣教,指导规范的束胸式呼吸功能锻炼、束腹式呼吸功能锻炼、深呼吸训练及吸屏气训练,术后及早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指导有效的咳嗽排痰,做好体位疗法,并早期进行肢体功能活动,促进病情恢复.
作者:何海燕;周冰;王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多发伤指在单一致伤因素打击下,机体同时或相继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严重多发伤患者由于多伴有开放性损伤,且伤后机体免疫抑制,以及放置腔内置管和使用呼吸机等侵入性操作,极易诱发细菌感染[1].严重多发伤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很难控制,易诱发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死亡.据统计,严重多发伤后感染所致的死亡占全部死亡的78%[2].2012年10月,本院ICU收治1例多发伤伴30%皮肤深层擦伤继发感染的患者,经有效处理皮肤擦伤、营养支持、控制感染和辅助运动等,19 d后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高春华;陈秋红;汪晓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总结1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极危重患者ECMO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做好心理护理、高热护理及防压疮护理,加强ECMO治疗的护理,密切观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并做好对症护理.1例患者死亡,12例经过积极治疗后成功撤除ECMO机器,康复出院.
作者:周香琴;卫建华;黄防芳;翁峰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方法对139例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聚焦解决模式的干预策略为描述问题、建构目标、探查例外、给予反馈和评估进步.采用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测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结果 患者出院6个月的自我效能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提高,干预治疗自我管理与患者自我效能成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 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可提高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自我效能.
作者:徐兰波;李君琴;谢燕红;郑雯君;林莉莉;徐鑫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探讨脊柱后凸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合适体位及进针角度.安置患者半仰卧位,后颈部及后胸背部放置软枕,调低病床20 cm左右,调整穿刺进针角度与床平面呈60~70°、与颈椎模拟轴线呈20°左右.28例脊柱后凸患者行优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一次穿刺置管成功25例,1例因穿刺入颈内动脉后改成颈外静脉穿刺置管,2例体位摆放后自觉有胸闷、气促等不适,放弃置管.
作者:冯霞;梁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坐式闭气用力运动在产妇进入第二产程时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50例初产妇,按产妇和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30例,对照组进入第二产程时实施传统仰卧位闭气用力运动,观察组实施坐式闭气用力运动.比较两组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间、用力时不适的感受.结果 观察组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间(36.62±15.30) min、对照组(56.71±29.74) min,观察组初产妇第二产程不适感明显降低,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初产妇进入第二产程应用坐式闭气用力运动能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减轻产妇用力时的不适感.
作者:周临;雷霞;陈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冲突是组织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同样也存在于医疗机构中.不论是医生、护士、患者还是家属,由于角色分工不同,价值信念不同,冲突难以避免,一味地回避冲突已经不能适应现今的医疗现状[1].有学者指出,护理人员是身处冲突情境中的核心人物,因此有效的冲突处理能力是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学习的一种管理能力[2].在国外,对冲突管理、人际冲突处理模式已有较充分的研究,本文对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护理人员人际冲突处理模式及其相关因素,旨在为国内护理人员人际冲突处理的进一步系统化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叶欢;桂蒙;邵红玉;潘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艾灸对胃癌术后肠蠕动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胃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常规护理并予艾灸足三里、上巨虚、合谷穴;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艾灸能促进胃癌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
作者:张迎伟;李爱英;叶锦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又称新生儿慢性肺病,是早产儿、尤其是小早产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影像学及组织学特征.由于肺部疾病特点与机体免疫力低下,以及重型BPD患儿出院后对氧气的依赖性,需要家长全面了解该病的特点及预防疾病复发、感染的相关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对BPD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绍兴市妇幼保健院针对29例BPD患儿制定全面的出院健康教育计划,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国芬;李荷君;罗晓萍;邢丽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南京地区机关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方法 对10 981名机关工作人员的体检数据进行分析,统计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及与高血糖、高血脂关系.结果 高尿酸血症检出率18.38%,其中男性的检出率为21.40%,与年龄无特异性差别,高血脂是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女性的检出率为12.71%,并随年龄的增加呈现逐步上升趋势,高血糖、高血脂是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糖、高血脂及年龄增加是导致女性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男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高血糖、年龄无关.
作者:徐君凤;经升琴;陶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制定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培养和评价的指标.方法 参考《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27名不同层级护士采用访谈法了解手术室护士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2名专家进行咨询,后对专家的意见综合处理.结果 得出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架构,包括应急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专科知识及操作技能、沟通协作能力与人际关系、教学科研能力、法律法规及相关专业知识、管理能力与自身基本能力6维度.结论 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架构可为研制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量表提供依据和框架.
作者:梅娜;张琳娟;韦延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观察OEC管理模式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建立OEC管理体系,确定培训目标与师资,规定导师的管理目标责任及护士的培训目标责任,细化培训工作的日清体系,严格规定“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经培训,低年资护士的核心能力评分及理论考核、操作考核成绩均有提高.
作者:沈剑英;谢华;章瑞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护士对住院患者跌倒认知的现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0名基层医院护士进行对住院患者跌倒关注程度及现有跌倒预防流程的评价.结果 基层医院护士对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的关注率为57.5%,认为目前跌倒预防流程是合理的,但在评价住院患者的跌倒因素中需增加患者精神因素、陪护关注度及护士宣教度.结论 基层医院护士对住院患者跌倒关注度不高,需采取有效措施为医护人员更多地关注住院患者跌倒提供条件.
作者:朱宁苏;陈冬萍;周雪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5岁的儿童,尤以3岁以下为多见,多表现为剧烈咳嗽、憋气,易引起窒息甚至死亡[1].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是小儿外科急诊救治中常见的手术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硬支气管镜下取异物,本院亦是以此方法为主要手术方法.术中选择全麻,采用仰卧垫肩压肩调整法体位,注重配合技巧,以提高硬支气管镜取异物术一次性成功率,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现就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975例硬支气管取异物的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邹晨;陈晓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氧气雾化吸入法是治疗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1].传统的氧气雾化吸入连接法[2]常由于湿化瓶内芯易断裂、湿化瓶老化、同一湿化瓶使用频率较高等原因造成湿化瓶爆炸[卜4],给患者带来伤害,也给护士带来一定的临床护理风险[5].本院应用一次性医用吸引器头内套管的前三分之一作为湿化瓶的内芯,应用于氧气雾化吸入,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氧气表1付(去除湿化瓶及内芯),一次性医用吸引器头内套管1根(取前三分之一).1.2 方法 将一次性医用吸引器头内套管前三分之一作为湿化瓶的内芯,插入氧流量表的插内芯处,并将一次性氧气雾化面罩连接管的一端接于吸引器头内套管下端,见图1.打开氧气表调节氧气流量至6~8 L/min,即可使用.
作者:李珍;江琳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断指再植术后,为维持再植血管有一个恒定的温度,术后7~10 d内均使用60 W烤灯持续照射再植指体,照射距离为30~45 cm.本院通常的做法是,在照射用烤灯上覆盖一块毛巾,用以聚热和遮光,照射距离依靠目测或用尺子测量调节,此法存在着照射温度不确定、遮光材料易脱落等问题.国内有学者[1-3]研制的烤灯罩,虽制作简便,实现了加温和照明,但不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提供的温度,以致环境温度高时灼伤尚未恢复神经的再植或再造组织,也或因环境温度低不能及时供暖而出现血管痉挛[4].为此,本院手足外科研制了一种自动化可视温控烤灯,经临床试用,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国香;余王芬;徐向红;金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承气丸脐疗缓解脊柱骨折患者腹胀、便秘的效果.方法 将122例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采用承气丸脐疗,对照组62例采用口服大黄苏打片,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减轻时间,比较两组疗效及停药复结率.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减轻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3.3%、对照组为64.5%,停药复结率观察组为18.3%、对照组为37.1%,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骨折后腹胀、便秘应用承气丸脐疗效果优于口服大黄苏打片.
作者:张灿芬;徐向红;方燕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甲状舌管囊肿是先天性囊肿之一,约占颈部原发性肿物的40%,于胚胎第6周时,甲状舌管开始退化,第8周时消失,在起始点处仅留一浅凹,即舌盲孔.如甲状舌管不消失,由残存上皮分泌物积聚即形成甲状舌管囊肿[1].该病是口腔头颈外科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多见于1~10岁的儿童,亦可见于成年人,手术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手术的关键是除囊肿或瘘管外将舌骨中份一并切除,同时追踪囊肿,切除舌盲孔[2].术后易导致口咽瘘及严重的术后切口感染,这会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影响预后[3].因此医护人员需加强患儿术后呼吸道及切口感染等的护理.2012年3月,本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1例甲状舌管囊肿术后感染伴口咽瘘的患儿,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胡昕;郦美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总结三维管理模式在手术缝针管理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成立三维管理小组,制定三维管理模式实施计划;全面落实三维管理方法,从增强手术医生、手术护士及手术室工友的缝针管理意识,制定制度及人员、器械等方面的具体措施,细化术前、术中、术后及缝针遗失时的应对流程.2012年6个月的缝针遗失发生率较2011年6个月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医生及护士的满意度升高.
作者:陶晓燕;沈波;陈小娣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