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凡;蒋继贫;徐胜元;郑翔;陈必成;陈知水
替莫唑胺(TMZ)治疗胶质瘤是近年胶质瘤化疗研究领域的热点,替莫唑胺缓释药物在肿瘤局部应用的疗效研究目前未见文献报告.
作者:周光华;董军;吴自成;马辉;陈宝敏;黄强;杨海龙;王国成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正常小鼠与糖尿病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异同及其意义.方法 正常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n=4),腹腔内注射链脲霉素(STZ)的C57BL/6小鼠作为STZ组(n=8),非肥胖性糖尿病(NOD)小鼠作为NOD组(n=2).观察各组小鼠胰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特点;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特异性标记物在各组小鼠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STZ、NOD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比较,HE染色:胰岛数目明显减少;免疫荧光染色:胰岛中Insulin+细胞与Glucagon+细胞数量比例倒置,Nkx2.2和Nkx6.1的表达均减少,STZ组小鼠胰岛中有少量Ngn3+细胞及Insulin+Glucagon+细胞.结论 糖尿病小鼠血糖升高可能是由于a细胞和á细胞数量的比例倒置所致;成体小鼠胰腺中有干细胞样特性的细胞存在;Nkx2.2需要其他转录因子的参与才能使胰岛内分泌前体细胞生成成熟a细胞.
作者:宋陆军;沈睿;高晓东;王洪山;牛伟新;秦新裕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对同一种病原菌菌株进行亲缘性分析,是判断散在性感染还是暴发流行性感染(尤其是医院内感染),以及分析传播途径的有用方法,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张玉云;吴金英;范小莉;闫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β-catenin、Survivin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90例胆囊良恶性病变中β-catenin、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1)β-catenin在胆囊癌、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6.0%、80.0%和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分期、转移、生存时间及病程长短相关(P<0.05).(2)Survivi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4%、20%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期和转移相关(P<0.05).(3)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s=0.298,P<0.05).结论 (1)Wnt信号通路和细胞黏附功能的异常可能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凋亡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且Survivin蛋白表达与其不良生物学行为有关.(3)两者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作者:刘会春;金浩;于东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人脐带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PCs),观察EPCs对损伤脐动脉的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磁珠分选法(MACS)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EPCs,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测进行鉴定;牵拉钳夹损伤法制备去内膜脐动脉段,与EPCs共孵育7 d后,通过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评价EPCs对动脉损伤的修复效果.结果 成功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EPCs,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 为培养7 d后CD133+细胞>90%;CD34、vWF因子相关抗原免疫染色均为阳性.EPCs移植组新生内膜厚度(43.5±5.5)ìm显著低于对照组内膜厚度(90.7±12.7)ìm,(t=-28.88,P<0.01);EPCs移植组的再内皮化程度(77.8±0.1)%明显高于对照组(52.2±0.1)%,(t=21.86,P<0.01).结论 成功从人脐血中培养出EPCs,人脐血EPCs可修复内皮损伤血管.
作者:张红菱;黄畦;代怡然;肖坚;吴超英;卢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不同癌细胞系对营养剥夺状态下的耐受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观察不同癌细胞系在无血清、氨基酸和葡萄糖的情况下,各种细胞系的存活时间,同时检测其PKB/Akt的表达情况.同时将反义Akt转染人PANC-1细胞系,观察其对耐受性的影响.结果 在营养剥夺情况下,肝癌细胞系HepG-2,HLE在36 h内死亡;高分化胃癌细胞系MKN28存活时间低于36h,而低分化胃癌细胞系MKN45存活时间超过36 h;胰腺癌细胞系PANC-1存活时间显著延长,超过48 h;在对营养剥夺耐受良好的癌细胞系中,PKB/Akt呈高表达.转染Akt1和Akt2反义RNA者可以显著降低PANC-1耐受性,而转染Akt3则无此效应.结论 不同癌细胞系对营养剥夺的耐受力不同,且与PKB/Akt的表达相关.
作者:熊俊;胡青钢;郑启昌;宋自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实验研究是胆道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临床胆道外科的发展.胆道外科的实验研究将生命科学(如外科细胞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进化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放射医学及其他学科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和新技术与胆道外科的主要问题结合在一起,成为胆道外科理论创新和技术改进的主要领域.胆道外科几个主要方面的实验研究现状及展望简述如下.
作者:陈雨信;寿楠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研究白细胞介素(IL)-6在这一损伤过程中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IL-6 knockout(IL-6 KO,C57BL/6J-116tmlKopf,实验组)小鼠与其野生型小鼠C57BL/6J(对照组)分别给予40%烧伤,用Langendorff离体工作心模型观察烧伤后鼠心心功能及冠脉流量的变化,并观察内皮细胞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用HE和Tunel染色观察心肌血管及其内皮细胞的变化.结果 在非烧伤应急情况下,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冠脉流量、心排出量及对乙酰胆碱刺激的反应均无明显差异,病理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烧伤后,对照组冠脉流量(1.94±0.17比2.32±0.21 mL/min,P<0.05)与心排量(3.7±0.3)比(7.5±0.4)ml/min,P<0.05)均显著减少,对乙酰胆碱刺激的反应显著低于实验组(2.34±0.23)比(2.88±0.26);(5.0±0.4)比(8.4±0.4),P<0.05);病理学上对照组血管内皮肿胀、排列紊乱及内皮细胞凋亡现象.结论 循环血液中IL-6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可能是其心功能抑制的始动环节.
作者:张红超;于鲁峰;李玲可;杨玉红;Tao W.K;Shi Chen 刊期: 2008年第10期
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NIPAAm/HEMA)三嵌段共聚物是一种新型温度敏感性栓塞材料[1,2].
作者:冯学泉;陈光;肖福顺;刘文广;代凤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有研究证实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和胶质瘤的发生、进展关系密切[1,2]我们针对c-Met的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进行体内外抑瘤研究,探讨将c-Met作为恶性胶质瘤基因治疗靶基因的可能性.
作者:楚胜华;冯东福;朱志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半胱天冬蛋白酶(Caspase)-3与核转录因子(NF)-KB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HMCB1组与抑制剂组(HMGB1作用前1 h加入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采用Hoeehst33342染色观察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凋亡百分率的变化;应用原位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aspase-3活性的变化;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NF-KB p65蛋白的变化.结果 HMGB1组巨噬细胞凋亡率为(38.21±4.85)%、抑制剂组为(16.47±3.9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21±1.64)%(P<0.01).经Hoechst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HMGB1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原位荧光染色观察到HMGB1组Caspase-3荧光强度明显增强,Caspase-3阳性细胞百分率(29.74±4.55)%显著高于抑制剂组(3.02±1.91)%与对照组(7.19±2.46)%(P<0.01).同时,HMGB1组、抑制剂组细胞核NF-KB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Caspase-3和NF-KB是HMGB1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Caspase-3抑制剂可部分阻断HMGB1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
作者:姚咏明;刘峰;董宁;于燕;盛志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世界上第1例关于利用电磁场的治疗作用的报道是1934年Ginberg[1]利用电磁波的热效应来治疗机体局部的感染.
作者:宋先舟;陈继革;吴华;任凯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大量制备、纯化抗人G250单克隆抗体(G250-MeAb),并鉴定其与G250合成多肽及细胞天然抗原的结合特异性.方法 将抗人G250杂交瘤细胞接种BALB/C小鼠腹腔,大量制备G250-McAb.采用正辛酸-硫酸铵沉淀法获得粗制抗体,然后经蛋白A亲和层析柱纯化抗体.采用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G250-McAb与抗原结合特异性.结果 成功制备抗人G250-MeAb,腹水经纯化后,获得了高纯度抗人G250单克隆抗体,蛋白浓度达4.78 g/L.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术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显示G250-McAb与G250表达阳性的Ketr-3细胞特异性结合,而不与G250表达阴性的ACHN细胞结合.结论 成功制备并纯化G250-McAb,为进一步开展G250-McAb介导的肾癌诊断、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海涛;郑骏年;李望;郑宏祥;温儒民;刘晓筠;刘俊杰;装冬生;孔德领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人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TREM)-1在急性胆管炎患者中表达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探讨TREM-1在急性胆管炎中与肿瘤坏死因子(TNF)-á,CRP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收集34例急性胆管炎患者(AC),24例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和60例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中性粒细胞中THEM-1的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TREM-1的蛋白表达.结果 对照组TREM-1的mRNA半定量比值为0.458±0.043.AC和ACST组治疗前分别为0.809±0.044、0.981±0.089,术后24 h为0.785±0.077、0.954±0.072,48 h为0.565±0.009、0.719±0.047,ACST的TREM-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C(P<0.05).免疫细胞化学镜下观察结果 与RT-PCR结果 一致.TREM-1与TNF-á,CRP表达水平高度正相关(r1=0.719,r2=0.701,P<0.01).结论 人TREM-1在急性胆管炎发病初表达增高,与TNF-á,CRP表达高度正相关.提示TREM-1在急性胆管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廖锐;沈克;冯虎翼;龚建平;魏思东;陈蓁臻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用真核转录载体pSilencer 2.0.U6在膀胱癌细胞系EJ细胞内表达针对Survivin基因的短发卡状RNA(shRNA),以阻断细胞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观察Survivin基因沉默后对EJ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产生的影响.
作者:杨华安;苟欣;吴跃;郑传东;何卫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用环磷酰胺建立小鼠少精子症动物模型的佳诱导剂量.方法 选择雄性小鼠120只随机分4组,连续5 d分别以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每日100、80、60 mg/kg体重)于腹腔内注射,在不同时段分批处死各组小鼠,检测血清T、LH水平,一侧睾丸匀浆后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另一侧睾丸切片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进行生精小管上皮层次和间质细胞计数.结果 剂量每日为80 mg/kg体重小鼠成模后死亡率为16.7%,血清T[30 d:(1.38±0.31);45 d:(1.15±0.26)]及T/LH比值[30 d:(0.163±0.014);45 d:(0.127±0.023)]于诱导后第30天出现显著下降(P均<0.05),而诱导后睾丸组织内MDA含量[15 d:(2.70±0.41);30 d(2.71±0.36);45 d:(2.67±0.43)]维持高水平(P均<0.05),生精上皮层次[15 d:(4.75±0.82);30 d:(3.60±0.49);45 d:(3.74±0.43)]和间质细胞[15 d:(9.65±0.75);30 d:(14.05±0.67);45 d:(8.49±0.72)]均显著减少(P均<0.01)并稳定于低水平,模型稳定,死亡率适当;每日60mg/kg体重组小鼠血清T及T/LH比值于不同时段并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且睾丸组织内MDA含量、生精上皮层次和间质细胞计数在30 d后有所恢复,模型不稳定;每日100 rag/ks体重组死亡率为30.0%,死亡率过高.结论 腹腔内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小鼠少精子症模型的佳剂量为每日80 mg/kg体重.
作者:郭晓;程惠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转染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基因入小鼠胚胎干(ES)细胞,观察其对分化细胞间黏附能力变化的影响.方法 构建E-cadherin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E-cadherin,转染小鼠ES细胞并进行体外分化.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检测E-cadherin在分化系统中的动态表达,同时观察分化细胞间黏附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基因转染的ES细胞分化后第1~17天稳定表达E-cadherin,而普通ES细胞分化后则表达逐渐降低.稳定表达E-cadherin的分化细胞间黏附能力明显增强并在19 d时仍能保持致密的细胞连接和多层生长状态,普通ES细胞则由拟胚体(EB)结构逐渐分化为松散的细胞群落.结论 稳定表达E-cadherin的ES细胞分化后,细胞间黏附能力明显增强并保持多层细胞生长状态,这对于将ES细胞分化研究提升到组织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胡安斌;何晓顺;黄冰;蔡继业;谈雅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外源基因在猪血管内皮细胞及小鼠体内表达情况.方法 体外培养猪血管内皮细胞,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ICAM-2-Enhancer CD59cDNA转染猪的血管内皮细胞,以未转染的猪血管内皮细胞为阴性对照,人血细胞为阳性对照,经G418筛选(浓度为100 mg/L)获得具有抗性的克隆,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细胞的表达情况.通过显微注射将CD59基因片段导入小鼠授精卵,对出生的小鼠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pcDNA3-ICAM-2-Enhancer-CD59cDNA重组质粒在细胞中表达强度为63.1%;转CD59基因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表达强度为73.38%.结论 以人细胞间黏附因子Ⅱ(ICAM-2)为启动子并带增强子的CD59重组基因在猪的血管内皮细胞及小鼠体内均高效特异表达.
作者:李胜芝;刘秉乾;张玥;王广有;马腾骧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测定Ⅲ型胶原的动态变化观察肩峰下激素局部注射对大鼠肩袖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肩袖组6例(A组);肩袖损伤组6例(B组);正常肩袖+皮质激素治疗组12例(C组);肩袖损伤+皮质激素治疗组12例(D组).B、D组使用大鼠双侧冈下肌腱滑膜面建模,切开冈下肌腱全厚层的50%,宽约5 mm.C,D组肩峰下滑囊注射0.05 ml皮质激素(得保松).分别于3、6周取冈下肌腱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检查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组织形态学:激素治疗肩袖损伤后3周可见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胶原索断裂和坏死;6周后略好转.Ⅲ型胶原:(1)肩袖损伤后Ⅲ型胶原表达升高(P<0.05);(2)激素在治疗肩袖损伤后3周Ⅲ型胶原明显较正常组和肩袖损伤组高(P<0.01);(3)激素治疗肩袖损伤后6周,Ⅲ型胶原表达仍高;(4)正常肩袖激素治疗后3周Ⅲ型胶原表达明显增高,但在6周后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 激素在治疗肩袖损伤时能通过刺激Ⅲ型胶原的表达促进肩袖修复,但肌腱的组织学结构和强度发生显著变化.即使正常的肩袖组织,在激素局部注射后也会产生暂时性的肩袖损伤修复反应.
作者:韦民;王伟;刘祖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人肝癌组织哺乳类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的表达.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检测10例人中晚期肝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mTOR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上述组织中mTOR蛋白产物表达.结果 90%(9/10)的肝癌组织中mTOR 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而癌旁组织中80%(8/10)该基因表达缺失和蛋白表达减少,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肝癌中mTOR表达处于活化状态,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周业庭;钱建民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