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佩君;李荣;沈晓艳
目的 观察1 ml一次性注射器用于新生儿经鼻吸痰的效果.方法 对56例新生儿应用1ml-次性注射器吸痰,剪去空筒尾端两翼后接负压吸引管,设置吸引负压为0.013Mpa,将注射器乳头插入患儿鼻腔,吸出痰液.观察吸引效果、鼻黏膜损伤、患儿哭吵情况.结果 56例新生儿中1次吸引干净51例、2次吸引干净5例;6例患儿哭闹,无1例鼻黏膜损伤.结论 对新生儿经鼻吸痰可应用1 ml一次性注射器,能降低鼻黏膜损伤风险.
作者:吕建鑫;范英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微波聚束热疗是通过物理电磁波在体内震荡引起局部组织发热导致癌细胞凋亡或坏死的方法.肿瘤全身热疗虽然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方案,但与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性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手段联合应用,可产生明显的增补和协同作用[1].热射病是指在高温或高湿的环境下,由于机体散热功能及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而发生的一组急性综合征,可出现肝、肾、肺、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2008年1月,本院肿瘤内科为1例患者行热疗联合化疗时出现热射病症状,临床较为罕见,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石芸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总结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大推拿整骨复位术的舒适护理.实施全方位的舒适护理,包括心理、环境、生理、社会等方面的舒适护理,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提高了舒适度,又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庄素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总结2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不同时间窗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观察与护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病情观察,治疗后重视生命体征、心肌酶谱及并发症的监护,做好出院指导.随访6月,26例患者6 min步行试验心功能均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心脏超声显示射血分数较术前平均提高35.7%.
作者:张佩君;李荣;沈晓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总结18例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时做好循环血路压力监测及凝血先兆的观察,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肝素剂量,重视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的并发症观察与预防,加强皮肤创面护理.18例患者治疗1~3个疗程,均治愈出院.
作者:周丹丹;程小妹;俞慧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NICU护士执行新生儿喂药护理的情况.方法 自行设计护士执行新生儿喂药护理调查表,对23名N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在897次喂药操作中,正确操作481次,正确率53.62%;错误操作的原因主要为护士掌握新生儿常用口眼药知识不够、缺乏喂药技巧.结论 NICU护士喂药护理操作正确执行率低,必须对护士加强业务培训.
作者:黄小夏;冯小芳;王莉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呼吸减痛法对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 将300例足月妊娠自然分娩产妇按有无参加呼吸减痛法培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不同产程指导产妇进行呼吸,比较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产程时间、疼痛感受、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呼吸减痛法是一种安全、简单、可自控和经济的分娩镇痛方式.
作者:吴莉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总结32例膀胱白斑患者经尿道汽化电切加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心理护理、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后护理、膀胱药物灌注护理,注意并发症观察,做好患者出院指导,以提高治疗效果.32例随访4~18月,膀胱镜检查黏膜正常,随机多点活检报告未见异常.
作者:顾水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行为,是连接卫生知识和行为改变的桥梁[2],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为更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行为、增加疾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2009年12月至2010年7月,本院采取多专业人员联合教育模式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燕;俞玉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同理心的认知和应用现状.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2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提炼出主题.结果 护理人员普遍认为护理工作中同理心的应用很重要,但对同理心缺乏全面的认知和应用能力,缺乏正规的同理心知识培训和教育.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对同理心的认知和应用不足,急待提高.
作者:叶丽花;姚小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医院内上报的166起职业暴露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发生职业暴露者的特征、职业暴露类型及紧急处理方式.166起职业暴露资料中,年龄25~30岁、工龄≤5年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分别为71.08%、59.04%,大外科发生率高,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占72.29%,职业暴露类型主要为锐器伤,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医院要重视职业安全防护,加强标准预防在临床的实施,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流程,正确执行职业暴露事件后的紧急处理方法,大限度防止血源性传染病对医务人员的伤害.
作者:詹健;肖兰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社区护士对护理岗位培训内容的需求.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19名社区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护理岗位培训需求前5位内容分别是综合服务技能(89.9%)、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76.5%)、获取新知识发展自身业务水平(74.8%)、社区突发事件应对(73.9%),自我防护(72.3%).结论 社区护士对护理岗位培训的需求高,面较广.
作者:张勤梅;黄娟琴;姚智萍;许月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总结32例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术的术后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术后加强一般护理,密切观察再植指血液循环情况,做好疼痛护理,进行再植指功能锻炼.31指存活,1指因动脉危象缺血坏死后截指.
作者:朱闽湘;高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由于操作简单、能为患者提供安全且快速的静脉通道、保证治疗顺利进行而应用广泛.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PICC导管堵塞,文献报道PICC堵管率高达21.3%[1].一旦发生堵管,增加了患者痛苦和家庭经济负担,严重者危及生命安全.如何针对堵管原因进行有效预防,是临床护理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就PICC堵管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爱萍;申屠英琴;江南;陈春芳;赵锐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 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是一种集内镜、腹腔镜和微创手术三种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新手术[1],适用于距肛缘5~20 cm范围内的良性肿瘤和早期直肠癌的局部切除.因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风险低、康复快、能保肛且消除永久性肠造口所带来的不便等优点而受到患者和医生的青睐[2].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本院肛肠外科为20例直肠肿瘤患者实施TEM,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8~87岁,平均65岁;纤维肠镜病理诊断为直肠腺瘤14例、直肠腺瘤恶变5例、直肠类癌1例;病灶距肛缘5~ 18 cm,平均7.5cm.
作者:方艳飞;王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型号头皮针在慢性肝病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方法 对400例慢性肝病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用7号头皮针、6号头皮针及51/2号头皮针穿刺,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疼痛程度及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结果 用51/2号头皮针时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输液完毕拔针后局部压迫时间短.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长期浅静脉穿刺输液宜选用51/2号头皮针.
作者:袁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良性肿瘤之一,多见于30~50岁妇女[1],多数患者要求保留子宫以提高生活质量,使子宫肌瘤剔除术明显增加.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出血及血肿形成,不仅加重患者创伤,而且会使术野暴露不清,增加手术难度[2].如何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并发症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垂体后叶素是从猪、牛、羊等动物脑垂体后叶提取制成的水溶性成分,其中含有缩宫素和加压素两种活性成分[3],对平滑肌有剧烈收缩作用,尤以对血管及子宫肌层作用更强,应用垂体后叶素可以明显减少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4].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对101例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在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效果较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倪福琴;潘晓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总结精神科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体会.根据卫生部、浙江省护理质控中心有关病历书写要求及精神科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精神科护理记录单.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简化了患者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内容,突出了重点,部分内容用既定字母代替文字,从而提高了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与效率.
作者:朱伟玉;徐美英;陈海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胰腺炎患者抑郁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自制的抑郁相关因素调查表,对59例胰腺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8例有抑郁情绪,检出率30.5%,抑郁与患者疾病严重度及缺乏疾病知识、对治疗无信心、经济压力、社会支持系统缺乏有关.结论 胰腺炎急性期患者出现抑郁情绪可能性较大,重视并加强对抑郁的干预,可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作者:杨黛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总结20例颈椎前路手术后脑脊液漏的观察与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安置患者体位,加强引流管护理及预防感染,避免脑脊液压力增高,做好饮食指导.20例脑脊液漏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护理相关并发症.
作者:何敏娟;陈爱芬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