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珍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 carotid caverneus fistulae,TCCF)系外伤引起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动脉壁或其分支破裂,导致与海绵窦之间形成的异常动静脉通道,颅底骨折为其常见的原因.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近年来采用微导管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由于具有方法简单、并发症少、死亡率低,且颈内动脉保持通畅率高等优点,已成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1,2].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本院收治4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其中1例在行栓塞术前准备过程中病情变化,抢救无效死亡,3例行可脱球囊栓塞治疗,术后均疗效满意.现将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封苏平;汪长娥;姜国英;徐晓勋;许慧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全身热疗(whole body hyperthermia,WBH)是一种全身性的肿瘤治疗方法.高热不仅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大量临床研究还表明,WBH联合放疗、化疗,可增强放疗、化疗的疗效,降低放疗、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1].本院从2002年11月至2004年6月,WBH治疗晚期肿瘤患者159例,在延长肿瘤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一定效果.现将WBH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郭海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强化功能锻炼对老年康复期患者心身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意识清醒、有功能缺损的老年康复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争取客观支持的基础上加强生活护理,观察组在争取客观支持的基础上强化功能锻炼.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在护理干预前后进行测试.结果观察组在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康复期患者应重视客观支持的同时加强功能锻炼,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满意度,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淑华;厉群;陈明敏;章肖平;朱凤仙;邹亚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严重而复杂的眼外伤常造成眼球各组织损伤,是目前临床上位居第二的致盲性眼病,也是造成单眼失明的重要原因[1].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开展为过去常规手术难以治愈的严重眼外伤及其并发症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使大多数伤眼获得解剖修复和功能改善,预后大为提高.本院眼科在2002年6月至2003年12月对30例复杂性眼外伤患者施行玻璃体切除术,护士术前积极准备、术中与医生默契配合、术后精心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应小娟;赵春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慢性难治性皮肤病较多,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银屑病等,单纯药物治疗难以达到满意疗效,已有研究表明,这类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1,2].孕妇合并慢性难治性皮肤病者,可加重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3].本文通过对104例银悄病和SLE患者的调查,旨在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这类患者焦虑情绪及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上对银屑病和SLE患者进行心理社会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金小红;沈晓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随着建筑和交通事业的发展,意外事故造成腹部损伤日益增多.肝脏因其体积大、质地脆弱,故易受伤,又因其血运丰富、结构和功能复杂,故伤情多较严重,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和胆汁性腹膜炎,病死率和并发症都较高.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本院32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手术治疗的术后护理资料,总结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作者:黄香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肝癌向肝内门静脉侵犯是临床上常见的征象,而肝癌侵入肝内胆管支后向肝门方向发展,侵及对侧肝胆管和胆总管而出现阻塞性黄疸是一种少见的特殊表现形式[1].1993年1月至2003年10月,本院肝胆普外科对12例原发性肝癌伴胆管内癌栓患者(占同期入院肝癌患者的4.69%)进行手术,现将术后并发症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顾惠萍;陈红亚;费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状况,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疾病影响程度量表和自行设计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对62例肝硬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所有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疾病影响程度量表总分平均为(547.70±157.92)分,66.1%患者认为生活质量一般;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为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生活自理程度、医疗费支付方式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论应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及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以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武琴;周方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弥漫性肺病变患者进行支气管肺活体组织检查的护理,以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方法对22例行盲式肺活体组织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例数和原因,提出护理措施.结果明显出血2例(占9%);有短时间胸闷3例(占13.6%),经X线胸片证实无气胸发生;余无不良反应.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监测、具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作者:夏利萍;周一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临床上对膀胱癌、无法手术修复的膀胱外翻、晚期神经源膀胱、挛缩的膀胱等施行膀胱切除术,用乙状结肠或回肠重建贮尿囊替代膀胱,与尿道吻合,使新膀胱贮尿、排空等均接近生理状态[1].过去多采用回肠膀胱或可控膀胱,开口于腹部作腹壁尿流改道,此种术式术后需配尿袋或自行导尿,给生活增加诸多不便.2002年开始本院使用改良低压去管回肠新膀胱、去带结肠膀胱、去管化右结肠尿囊术等,新贮尿囊容量大、内压低、无反流,术后能恢复类似正常的排尿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肠代膀胱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筱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疾病中发病率高的疾病[1],是腰腿痛常见的病因,患者痛苦,严重者可致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致截瘫[2].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手术切口较大,软组织剥离广泛以及不同程度的椎板切除,术后易发生严重并发症.本院从1992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0例,术后25例发生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美萍;王彩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正常新生儿连续游泳后部分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00例正常新生儿按分娩序号随机分观察组(游泳组)200例和对照组(单纯沐浴组)200例,分别测量新生儿出生时及产后5 d、42 d的体重、身长、头围和胎粪转黄时间、黄疸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无明显差异,出生5 d、42 d时的体重身长、头围和胎粪转黄时间、黄疸指数,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游泳有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减少发生核黄疸的危险和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
作者:林贞斐;尹礼诚;卢慧琴;虞小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急诊体外循环在心搏骤停的抢救中应用不多,目前国内仅见于实验研究及心胸外科手术中心搏骤停紧急抢救[1~3].本院急诊体外循环技术引入急诊科心肺脑复苏(CPCR)中,2002年开始将经皮穿刺动、静脉插管急诊体外循环应用于狗的动物实验,获得成功,2003年起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金素萍;李海林;谢银燕;王铁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留置导尿是常用护理技术,但临床由于忽略拔除尿管过程中的细节,常致部分患者拔管后自行排尿困难,甚至需再次导尿,既增加了患者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2003年1月至2004年8月,本院对120例留置尿管患者拔管时机作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应佩秀;毛琼儿;诸校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组(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本院出生)新生儿4453例,发生寒冷损伤综合征76例,分析其相关原因,制订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乙组(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本院出生)新生儿4082例,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后,发生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32例.两组寒冷损伤综合征发生率比较,用u检验.结果甲组发生率为1.7%,乙组为0.8%,u=4.5,P<0.01.结论寒冷、早产、窒息、感染是引起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常见原因,做好围产期保健、冬季加强新生儿保暖、积极早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预防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作者:林爱宝;王明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脑梗死后抑郁状态临床常见,其发生率39.13%[1],由于该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已越来越被关注.2001年1月至2004年7月,本院神经内科对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测试,结果52例合并轻度或中度抑郁,经病因分析和对症护理后,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桥式血管吻合皮瓣移植在整形和重建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1998年11月至2004年8月,本院骨科应用股前外侧肌皮瓣与胸脐皮瓣以桥式血管吻合方法、移植修复胫前严重软组织缺损13例,经精心治疗护理,肌皮瓣大部分Ⅰ期愈合,创面修复,经2个月至5年随访,外形、功能满意,避免了截肢术,并能参与体力劳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蒋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以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呼吸暂停和血氧饱和度下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
作者:徐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颈髓损伤致呼吸肌麻痹,造成肺通气不足引起呼吸衰竭是患者早期死亡的原因[1].为了预防患者呼吸衰竭的发生,本院对66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系统腹式呼吸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艳飞;胡桂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对血液透折相关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对15例经常出现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低温可调钠透析,并与常规常温透析进行自身对照.结果用低温可调钠透析,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由常规常温法的56.2%降到6.7%,不仅避免了因症状性低血压时注入生理盐水增加的容量负荷,还避免了因严重的症状性低血压而结束透析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能预防血透相关性低血压.
作者:马伟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