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可膨胀型阴茎假体植入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护理

吴金艳;戴韵;王微

关键词:勃起功能, 阴茎假体, 护理
摘要:阴茎假体植入术是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其机制是用手术方法将高分子材料医用假体植入阴茎海绵体内,辅助阴茎勃起而完成性交,以达到治疗难治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之目的[1].本院泌尿外科自1997年10月至2003年12月为38例难治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施行了国产可膨胀型三件套阴茎假体植入手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护理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手术室护工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

    目的加强手术室护工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强化护工素质教育、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规范操作规程,实行目标管理及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对手术室空气、护工清洁手指、清洁物品表面进行每月细菌培养,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空气检测、护工手指细菌检测、清洁物品表面细菌检测其细菌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加强护工管理,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强化知识培训,严格监督考查,在控制医院感染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冯爱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

    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ome,PGS)是指胃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梗阻因素引起的功能性胃排空延迟,有学者称为胃术后胃无力症[1].掌握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时间、早期征象,给予正确的诊断,及时的治疗、配合高质量的护理可避免再次手术,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本院外科自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诊治PGS 15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董卫红;吴静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停留置导尿时间的探讨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拔除留置导尿管佳时间.方法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甲、乙、丙、丁4组,停留置导尿时间分别为导尿后5 d内、6~10 d、11~15 d、>15 d,观察各组菌尿发生率.结果留置导尿时间在10 d内,菌尿发生率相对较低,随着时间的延长,菌尿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拔除留置导尿管佳时间为留置导尿后5~10 d.

    作者:陈伟娣;陈碧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护理

    放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特别是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以颈淋巴结转移灶复发和远处转移多见,预后差.本科从2000年4月至2003年11月,选择T3-4、N2-3、M0期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用DDP+5-FU方案进行放化疗同期治疗,化疗可以提高局部肿瘤控制率,预防远处转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禤菁;黎容清;张小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食管异物并发主动脉瘘的急救与护理

    食管异物并发主动脉瘘是食管异物凶险的并发症,病死率高,患者往往短时间内大量出血而死亡.本院1997年以来共收治3例患者,均在入院后,急诊开胸手术治疗,术后1例死于DIC,2例痊愈.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惠良;黄爱玲;周素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与预防措施.方法对6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感染部位、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提出预防对策.结果6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98例,感染率为15.31%,显著高于同期医院平均感染率(4.08%).感染部位分布:呼吸道高,为15.16%,其次为泌尿道感染9.69%.感染病原体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占58.93%,其中以铜绿假单孢菌、大肠埃希菌为主,敏感抗生素为亚胺培能;其次是真菌占32.14%,敏感抗生素为氟康唑;革兰氏阳性菌占8.93%,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敏感抗生素为万古霉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易发医院感染的主要高危人群.通过严格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佩红;王惠儿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的原因和护理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是肾移植术后早期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3%~9.6%[1],常发生在术后1~2周,一旦出现直接危及移植肾和受者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肾病中心1988年1月至2003年6月16例移植肾自发性破裂的原因,总结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剑萍;丁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监测和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昏迷不能自行进食,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随着肠内营养的优越性日渐显著,肠内营养亦广泛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但此类患者病情危重,因而肠内营养引起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本院神经外科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8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何贤妹;俞兰观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本科护生开展护理科研的困难调查与对策

    护理人才尤其是既具有临床实践能力、又具有科研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护理人才,是护理专业发展所翘首期盼的[1].护理本科教育的兴起为护理事业腾飞带来了希望.为了全方位地带教好本科护生,特别是培养其科研实践的能力,本院对本科护生进行开展护理科研的困难调查,以采取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晓英;陈爱初;蔡学联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脑胶质瘤术后患者X-刀治疗的并发症及护理

    脑胶质瘤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约占41.4%,是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的恶性肿瘤[1].目前主张综合治疗,即配合X-刀治疗等.X-刀治疗是指采用立体定向等技术把医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线聚集在病灶区,达到控制、杀灭肿瘤组织及保护正常组织的目的[1].本文回顾分析62例脑胶质瘤术后实施X-刀治疗的护理资料,总结X-刀治疗的并发症及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中的护理配合

    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是引起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主要原因.近20年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替代治疗已大大降低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所致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PS已成为NRDS治疗的主要手段[1].本文对2002年1月至2003年8月应用PS治疗NRDS的1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

    作者:胡春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助产士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

    经血液传播疾病是指可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包括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梅毒等20多种疾病[1].经血液传播疾病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医护人员的血管,包括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其中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1].

    作者:陈育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婴儿雾化吸入过程中引起气道梗阻1例报告

    雾化吸入是治疗婴幼儿呼吸道疾病一种常用的方法,其疗效得到了医务人员及家属的认可.但是如果雾量选择不当,也易造成不良后果.2002年11月,本院曾有1婴儿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发生气道梗阻,由于抢救及时,使患儿转危为安.现报告如下.

    作者:祝雪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香港护理继续教育简介

    1997年香港回归后,内地与香港护理界交流日益增多.2003年9月笔者随浙江护理代表团参观考察了香港医管局及医院后感触很深.现将香港护理继续教育管理介绍如下.

    作者:张天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记忆镍钛合金附膜食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食管癌晚期患者由于失去手术机会,癌肿阻塞食管不能进食甚至饮水,有的侵蚀邻近器官形成食管气管瘘、食管胸膜瘘,严重影响营养的摄入和生活质量.食管内支架置入术能改善患者进食状况,是目前食管癌晚期患者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自2002年1月至2003年5月本院共置入食管内支架1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珍;厉芝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3例肝性脊髓病患者的护理

    肝性脊髓病[1](hapatic myelopathy,HM)是肝病晚期的一种少见的并发症,由于门体分流和肝功能不全导致的脊髓侧索脱髓鞘病变,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痉挛性截瘫、下肢肌力下降、肌张力增高、踝阵挛.肝性脊髓病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病因治疗、饮食与营养、护肝降氨、营养神经、对症支持治疗.本病预后不良,脊髓损伤不可逆[1].护理重点是预防并发症、延缓病情发展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000年10月至2002年11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3例肝性脊髓病患者,1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另2例经治疗后病情稳定而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蒋巧;王新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青壮年前列腺炎患者不良健康行为调查与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青壮年前列腺炎患者的不良健康行为,为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80例门诊健康体检中发现的青壮年前列腺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诱发原因.结果青壮年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不良习惯以及其他不利因素是诱发前列腺炎的高危因素,如长时间久坐、长距离骑车、憋尿及酗酒.结论要尽早普及前列腺疾病的相关知识,改善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防止病原微生物对前列腺可能存在的感染机会.

    作者:贺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肿瘤患者及护理

    肿瘤患者需要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药物、血制品及高浓度营养物质,传统的给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或锁骨下静脉插管,前者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痛苦及化疗药物对血管的破坏,或化疗药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后者因静脉位置深,定位困难,一次置管成功率低,易发生并发症,其气胸发生率可达3.42%[1],故不作为首选.

    作者:潘小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精神科门诊患者家属需求的调查分析和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就医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仅希望在就医时得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希望得到一些疾病相关知识的指导及一系列的服务[1].由于精神疾病是一类易复发、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而患者就医的主动性和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来门诊时多由家属陪同,在院外也必须有家属的监护、指导和支持,才能巩固疗效、减少复发.因此,家属也成为精神科门诊服务的重要对象之一.为了患者能得到更好的照顾和支持,笔者对门诊患者家属的需求作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练亚芬;郑红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的护理

    微量注射泵适用于长时间微量给药,其流速均匀、精确度高[1].微量注射泵应用在静脉注射,能使药液进入人体血管的速度得到精确控制.利多卡因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为目前用于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脏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应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能较快达到并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且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入液量.本院监护中心使用此法治疗室性心律失常5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应用微量注射泵注射利多卡因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张丽英;吴美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护理与康复杂志

护理与康复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