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红霉素在轻度支气管哮喘合并吸烟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王众海;徐婷贞;朱渊红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吸烟, 地红霉素
摘要:目的 观察地红霉素在支气管哮喘吸烟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支气管哮喘病情分级1~2级并当前吸烟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即普米克都保可粉剂常规吸入治疗)、观察组(地红霉素组,予以普米克都保吸入基础上加用地红霉素治疗),连用2个月后,分别观察用药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峰值流速(PEF)、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结果 轻度支气管哮喘合并吸烟患者常规经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2月后,ACT评分及肺功能检测FEV1、PEF未见明显改善.而观察组加入地红霉素0.25g口服使用后,治疗前后ACT评分及肺功能检测值FEV1、PEF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轻度支气管哮喘合并吸烟患者,常规吸入糖皮质激素控制哮喘,效果不佳,小剂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地红霉素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能够改善患者ACT评分及肺功能FEV1和PEF值.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哮喘儿童皮肤点刺试验与血清sIgE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儿童尘螨皮肤点刺试验(SPT)和血清特异性IgE(sIgE)两种检查方法 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期间567例患儿同时开展尘螨SPT检测和血清sIgE水平测定,对结果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PT检测和血清sIgE水平测定粉尘螨Kappa值0.57(P<0.01)、屋尘螨Kappa值0.44(P<0.01),两种方法对尘螨检测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粉尘螨、屋尘螨SPT等级与血清sIgE数值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是0.42(P<0.01)和0.38(P<0.01),尘螨SPT等级与血清sIgE数值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尘螨SPT等级与血清sIgE数值存在正相关性,两种方法对哮喘儿童尘螨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作者:吕青青;吴爱惜;贾宵宵;李孟荣;李昌崇;张维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甲状腺激素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长期以来,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也是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死的发病率、复发率近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病死率和致残率亦常年居高不下.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程,有数据显示,至2030年我国>60岁的人群中将有>3亿人罹患脑卒中.而甲状腺激素作为诊断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重要生化指标已经得到广泛认同,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脑梗死深入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TH)在脑缺血缺氧时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尤以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作用为突出,以下就甲状腺激素生化特征及其对脑梗死的相关作用进行阐述.

    作者:高婷;牛国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他莫昔芬对荷瘤裸鼠乳腺癌血管生成和增殖的作用

    目的 借助荷瘤裸鼠模型探讨他莫昔芬对乳腺癌抗细胞增殖及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 建立乳腺癌MCF-7细胞株荷瘤裸鼠模型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只),即他莫昔芬灌胃观察组和蒸馏水灌胃对照组,21d后处死荷瘤裸鼠,测量肿瘤直径、病理常规检测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指标CyclinD1、Ki67、血管相关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并对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检测结果 进行评分及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肿瘤直径大小无显著差距(P>0.05);免疫组化检测VEGF、CD34、CyclinD1、Ki67评分统计结果均有所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他莫昔芬对MCF-7乳腺癌细胞荷瘤裸鼠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抗血管形成的作用,但VEGF不是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血管变化的理想指标.

    作者:熊倩;刘秋虹;吴清萍;石玉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ERCP术后血流感染病原菌分析及护理

    目的 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情况与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667例行ERCP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ERCP术后发生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结果 667例患者ERCP术后发生血流感染共21例,感染率为3.15%;共分离出病原菌2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株,占77.78%,革兰阳性菌6株,占22.22%,复数菌败血症5例18.52%.结论 ERCP术后患者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实施ERCP术后并发血流感染的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同时,加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治疗成功、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徐李娟;诸葛玮玮;邹良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LIFT联合FTS路径治疗高位经括约肌型肛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联合快速康复外科(FTS)路径治疗高位经括约肌型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90例高位经括约肌型肛瘘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每组各30例,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对照组采取切开挂线术,实验组1采取经LIFT,两组均采用传统康复外科路径,实验组2采取经LIFT+FTS路径.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1在术中出血量、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1在住院时间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在术后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方面较实验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较实验组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LIFT联合FTS路径治疗高位经括约肌型肛瘘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陈智耶;金照;严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OP)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为提高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72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身高、体重、腹围、清晨空腹血糖(FPG)、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骨密度(BMD)的水平,并根据骨密度分为OP组和非OP组,进行组间差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OP组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HbA1C与非O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PG、ALP、腹围、血钙、血磷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T2DM患者的BMD与年龄、病程、HbA1C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与FPG、ALP、腹围、血钙、血磷无关性.结论 病程长、高龄、血糖控制差、体重指数低的老年T2DM患者更容易合并OP.

    作者:赵明明;梁冰;吴道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预混胰岛素疗法与预混胰岛素对长病程T2DM患者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甘精+预混胰岛素早餐前联合注射方案与2次/d预混胰岛素治疗对长病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56例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单中心随机并连续纳入观察组(128例,原门冬胰岛素30及甘精胰岛素早餐前同时注射)与对照组(128例,在原方案基础上调整剂量).各组均予阿卡波糖片及二甲双胍片口服.同时根据血糖调整各组胰岛素用量.26周后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FBG)、三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其达标率、体重指数(BMI)、日胰岛素剂量、低血糖事件.结果 与基线时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FBG、三餐2hPG、HbA1C均下降,HbA1C达标率提高(P均<0.05).治疗后对照组日胰岛素剂量及BMI增加(P均<0.05),而观察组无改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FBG、早午餐后2hPG、HbA1C、日胰岛素剂量、低血糖事件均更低,而HbA1C达标率更高(P均<0.05).两组晚餐2hPG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早晚餐前门冬胰岛素30注射但血糖欠佳的长病程T2DM患者,改为早餐前甘精+门冬胰岛素30联合注射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谱和HbA1C,且晚餐2hPG未受明显影响,低血糖风险更小,而其注射模式也更方便.

    作者:励晶;王黎明;陈奋;夏东霞;陈曦;张波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单纯前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合并关节突交锁的颈椎骨折脱位

    目的 探讨单纯前路手术治疗无脊髓损伤合并关节突交锁的颈椎骨折脱位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无脊髓损伤合并关节突交锁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4例,采取单纯前路减压、撑开或撬拨复位技术治疗,记录手术相关指标,并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24例患者手术完成时间59~93min,平均(83.2±5.9)min;出血量73~209ml,平均(94.7±6.3)ml,无输血患者.临床疗效评定中:2例患者获得良,22例患者获得优,优率91.67%.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5~21个月,平均(11.2±4.3)个月.24例患者均无脊髓休克、脊髓受压或其他神经症状;术后出现一过性吞咽困难2例、声音嘶哑1例,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 I期前路减压、撑开或撬拨技术治疗无脊髓损伤合并关节突交锁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可达到解除关节突交锁并I期复位效果.

    作者:徐天波;刘德国;范亮全;顾江军;郑隆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侧支代偿血管建立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侧支代偿血管建立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侧支循环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脉动指数(PI)值均降低,BI评分、大脑中动脉(MCV)平均流速增加、脑血管储备功能(CVR)(%)、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均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上述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侧支循环建立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不仅能提高脑血管储备能力以改善脑缺血区血供,保护神经功能,还能促进侧支代偿血管的建立以减轻脑梗死症状.

    作者:邵淋淋;陈良富;方跃屏;宋水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参麦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疲劳体会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疲劳体会的影响.方法 3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9)和对照组(n=19),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EC→T方案化疗,对照组予常规制酸护胃、止吐、补液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加用参麦注射液,跟踪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第2、4、6次化疗前机体免疫功能及化疗后疲劳体会评分,并评估参麦注射液干预对疲乏体会的时间积累效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4、6次化疗前CD3+、CD4+比例明显升高(t=2.654,3.326),第6次化疗前CD8+比例明显下降(t=-2.351),第6次化疗前IgA明显升高(t=2.762);第4、6次化疗后躯体疲乏得分明显降低(t=-2.868,-3.453),第6次化疗后认知疲乏明显下降(t=-2.689),第4、6次化疗后总疲乏得分明显下降(t=-2.787,-3.869)(P<0.05);时间与参麦干预主效应对躯体疲乏、认知疲乏及疲乏总分的影响较大,随着时间推移,观察组较对照组上述三指标下降趋势明显.结论 参麦注射液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化疗引起的不适,提升机体免疫功能,缓解患者疲劳体会,有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陈逸韶;陈辉兵;辛剑;王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日常活动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65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病例进行随访研究,通过回归分析研究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方式、伤前自主活动能力、术前内科合并疾病、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是随访终末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性别、骨折类型、ASA分级、伤后至手术间隔时间、麻醉类型、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及住院天数对随访终末日常生活能力无影响.结论 临床中应对高龄、伤前ADL能力差、术前内科合并症种类多、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低的患者重点关注,围手术期加强干预,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综合的治疗和康复方法以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张树良;侯振海;夏俊杰;倪志明;叶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病原学分布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MDROs)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危险致病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内分泌科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125例,根据伤口分泌物培养结果 ,分为多重耐药菌组(MDROs组,n=69)及非多重耐药菌组(非MDROs组,n=56).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发症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危险致病因素.结果125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共分离出致病菌141株,其中多重耐药菌77株(54.61%),包含革兰氏阳性菌36株(46.75%),革兰氏阴性菌41株(53.25%),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6.36%)、铜绿假单孢杆菌(23.38%)及大肠埃希菌(22.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抗生素暴露史及并发骨髓炎是糖尿病足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独立危险因素,神经缺血性伤口或许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关.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高,病原菌复杂.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及无菌观念是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夏妃;龚维坤;孙英芬;赖静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阿卡波糖治疗T2DM临床效果及其影响

    目的 探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糖脂代谢、炎性因子、miR126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卡波糖治疗的患者49例(对照组),以及应用阿卡波糖联合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患者49例(观察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BMI水平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miR126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阿卡波糖可有效调节肥胖T2DM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能显著下调血清炎症因子,促进miR126的表达,并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吴婷婷;李小兵;张兰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胃原发性绒毛膜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胃原发性绒毛膜癌极其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病理组织学检查可确诊,多采用手术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本文结合1例胃原发性绒毛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及相关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策略及分析其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点.

    作者:王东海;曹斌校;王晓亮;康旭;林寒冰;汪亚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D62P在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P-选择素(CD62P)在HSP和紫癜性肾炎(HSPN)中的动态变化和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80例HSP患儿入院时、治疗8周后的血清及尿液CD62P水平,并根据有无肾脏损害分为HSP组及HSPN组.另外选取门诊体检的4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SP组及HSPN组患儿的血、尿CD62P水平均明显增高(P均<0.05).与HSP组比较,HSPN组患儿的尿CD62P水平明显增高(P<0.05),但两者的血CD62P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8周后HSP组患儿的血、尿CD62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8周后HSPN组患儿的血、尿CD62P水平仍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血CD62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并无明显下降(P>0.05).血、尿CD62P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D62P参与了HSP及HSPN的发病过程;血、尿CD62P的来源不同,尿CD62P更能反映肾脏的损伤情况;血、尿CD62P的表达水平基本与患儿的病程变化相一致,血、尿CD62P可作为反映HSP及HSPN病情变化的无创或微创指标.

    作者:叶乐珍;康国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云计算的PACS现状与发展

    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是医院用于管理医疗设备产生的医学图像的信息系统.PACS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一个图像和数据采集网关、一个用于管理和存储的档案的PACS服务器以及一个显示工作站.PACS以数字通信、显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使放射学的实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极大提高了临床实践水平[1].

    作者:沈哲凡;徐秀芳;梁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158例产褥感染妇女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调查及药敏分析

    目的 分析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人支原体(Mh)、沙眼衣原体(CT)、细菌感染与产褥感染的关系,总结减少及预防产褥感染的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分娩发生产褥感染的15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别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细菌培养及衣原体检测,根据药敏给予相应的治疗,分析产妇的感染情况.结果 158例患者中62例患者(39.24%)支原体培养阳性,30例患者(18.99%)细菌培养呈阳性,12例患者(7.59%)衣原体检测呈阳性;非衣原体、支原体及细菌感染为9例(5.70%).以上四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是产褥感染的高危因素,需加强妇女阴道炎的诊治,减少病原菌,切断感染途径,减少及预防产褥感染发生.

    作者:张文渊;丁盛娣;吴佳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社区延续性管理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护理的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的社会,而慢性病的发病机率随着增龄而增长,伴随着老年患者骨科手术不断增加,相应的卫生负担也随之增加[1].由于患者在医院住院时间有限,较长的康复期还需要在家中度过,因此将医疗护理工作延续至院外已经成为医疗体系的一个新题[2].在国内,延续性护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患者在急性期出院后只能通过回医院复诊获得康复信息,其健康需求不能得到及时的满足.鉴于此,本文通过将住院护理与社区护理相结合,探讨社区延续性护理在骨科老年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得到了一些结论 ,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英;杨颖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骨疏康颗粒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应用骨疏康颗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诊断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80例,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行骨质疏松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骨疏康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的时间、下地行走的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代谢生化、骨密度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下床行走的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对照组术后6个月血钙、血磷、血清磷酸酶、骨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血钙、血磷、血清磷酸酶、骨密度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应用骨疏康颗粒不仅可以改善骨质疏松缓解临床症状,还可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龙囡囡;徐静;吴玉泉;周春;徐天波;郑隆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17例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经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7例,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术后下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全组病例均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手术时间170~480min,平均(197±44.9)min;出血量80~500ml,平均(90±101.7)ml;清扫淋巴结16~39枚,平均(21±2.79)枚;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3~116h,平均(28±8.0)h;肛门排气时间44~120h,平均(53±5.7)h;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4~13d,平均(5.2±2.5)d;术后住院时间7~14d,平均(8.9±3.1)d,早期胃癌4例(23.5%),进展期胃癌13例(76.5%);全胃切除术5例(29.4%),远端胃切除术12例(70.6%),其中毕Ⅱ式吻合3例(17.6%),毕Ⅰ式吻合9例(52.9%),食管空肠吻合5例(29.4%),联合脏器切除3例(17.6%),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在基层医院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江淳;陈俊涛;余涛;姜武;王荣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