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17联合检测评估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病理改变的价值

陈文波;涂良水;蔡雄伟;王磊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肠化生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胃窦部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II(PGII)和PGI/PGII比值(PGR)及胃泌素17(G-17)在评估胃黏膜病理改变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胃镜检查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140例,ELISA定量检测PGI、PGII、G-17并计算PGR,黏膜病理变化包括炎性反应、活动性、萎缩、肠化生,每一参数病变程度分阴性、 轻 、中 、重等四个等级,统计分析各个病理参数不同程度变化间血清指标的差异.结果 黏膜不同炎性反应间PGI、PGII、G-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黏膜活动性与非活动性组间PGII、PGR、G-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萎缩比轻中度萎缩PGII、G-17显著降低(P<0.05);黏膜重度肠化生患者PGI、PGII、PGR、G-17均表达明显下降(P<0.05),其中G-17降低显著.结论 慢性胃窦部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GPI、PGII与G-17水平可鉴别黏膜活动与否,同时这三项指标能较好反映黏膜萎缩与肠化生严重程度,可用于病情监测,有利于胃癌早期病变的及时发现.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进食进水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早期进食进水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择期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常规禁饮禁食6h,观察组则在术后2h内进食进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h内的恶心呕吐、口渴、饥饿、腹胀、排尿等情况.同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术后6h内对照组自觉有口渴、饥饿感的人数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6h内对照组排尿量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而恶心呕吐症状和腹胀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择期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进食进水可增进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满意度,但并不会增加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骆华芳;朱颖艳;吴丽梅;陈红卫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癌长期生存一例

    胆囊癌是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占消化系统肿瘤的第五位,我国胆囊癌发病率约3.64/10万,其中男性患者占2.39/10万,总死亡率达2.76/10万[1].胆囊癌起病多隐匿,早期诊断困难,且恶性程度高,极易发生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预后极差,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丧失手术机会,其5年存活率<15%[2].虽然伴随手术、放化疗技术的进步,使胆囊癌患者生存率有所提高[3-4],但晚期胆囊癌治疗效果较差.本文报道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癌患者.

    作者:王梅;舒琦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在开放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在开放胃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9月开放胃癌根治术患者84例,48例患者应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36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液、淋巴结清扫数量和住院时间.结果 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组和传统手术组的手术时间[(188.6917.24)min vs.(214.1121.25)min],术中出血量[(78.6310.61)ml vs.(113.1416.48)ml];术后3d腹腔引流量[(534.8382.73)ml vs.(589.0063.64)ml];住院时间[(8.902.27)d vs.(10.142.0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23.582.89)个、(24.194.52)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在开放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孙一峰;姜亚奇;徐卫星;杨月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老年人腰椎压缩性骨折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老年人发生腰椎压缩性骨折(下称腰椎骨折)的原因,分析减少老年人腰椎骨折的途径.方法 对817例老年人[男524例,女293例;年龄60~98,平均年龄(83±4)岁]的腰椎骨折史(包括腰椎骨折发生年龄和诱因)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腰椎骨折发生率(7.59%)明显高于<60岁(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女性腰椎骨折发生率(11.95%)明显高于老年男性(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发老年人腰椎骨折的常见诱因有步行滑倒、抬提重物、被车碰撞倒地和踩空等.结论 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易发生腰椎骨折,而积极预防跌倒、被车碰撞倒地和踩空,避免抬提重物,可能是减少老年人腰椎骨折的有效手段.

    作者:杨其刚;边平达;应奇峰;陈锦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肠重复畸形切除术患儿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肠重复畸形切除术患儿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8例肠重复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腹腔镜下辅助行肠重复畸形切除术.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皮肤准备、胃肠道准备、膀胱准备、术后气腹及伤口导致的各种不适和疼痛的护理.结果 围术期精心护理能降低患儿及其家属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心理,提高患儿及家属的配合度和依从性,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结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切口小、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通过围术期精心护理,有助于患儿术后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钟菊红;王瑞英;杨佳讯;楼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核酸与血清学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患者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核酸与血清学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手足口肠道病毒感染患者1127例,用PCR法进行手足口肠道病毒核酸检测:肠道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用ELISA法检测EV71型和CA16型IgM抗体,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127份标本中两种方法学检测出阳性标本976份,其中EV71核酸和抗体联合检测总阳性率为35.7%,CA16核酸和抗体联合检测总阳性率13.2%.1127份标本通过单病毒核酸检测出EV71型阳性标本22.4%,而通过血清学检测出EV71型28.3%,抗体检测敏感性高于核酸检测(P=0.000).结论 对于EV71型核酸和血清学比较,发现一致性较好,EV71型血清学检测的敏感性高于核酸的检测.而对于CA16型核酸和抗体检测一致性较差,核酸检测还可以检出非EV71非CA16型其他肠道病毒型.

    作者:吴双双;陈东;周俊;赵仕勇;吴亦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改良型截石位应用在接台妇科腔镜手术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改良型截石位在接台妇科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接台妇科腔镜手术患者400例,按手术日期先后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手术方式摆平卧位或传统截石位,观察组均摆改良型截石位,比较两组接台之间与术中手术方式改变医师等待时间,卧位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医师、护士满意度,观察组体位恢复前后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接台间与术中手术方式改变医师等待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体位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医师护士对体位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手术结束恢复体位前后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改良型截石位应用在接台妇科腔镜手术中,明显缩短接台手术和术中手术方式改变医师等待时间,加快手术周转率,术后患者舒适度好,并发症少,护士、医师满意度高,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作者:高江美;谢珠红;钟爱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的研究进展

    穴位贴敷是一种以中医基础理论为理论依据,根据中医的整体观、经络学说,应用腧穴独特的生理功能及双向调节作用,将中药药物敷贴于特定穴位,以达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的一种中医适宜技术[1-2].皮肤给药是中药传统两大给药途径之一,因其无肝脏首关效应,能够使血药浓度维持恒定状态,可以延长作用时间,增强治疗效果[3-4].应用时根据药物特性及期望达到的疗效采用合适的赋形剂如醋、酒、蜂蜜等调和,形成膏剂、丸剂、饼剂,贴敷于穴位之上,使其产生相应的作用.本文对中药穴位贴敷的临床操作应用研究展开综述.

    作者:何洁键;蔡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微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超微经皮肾镜(UMP)与输尿管软镜(RIRS)钬激光碎石在治疗直径1~2cm肾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至9月39例肾结石(直径1~2cm)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UMP组(19例)和RIRS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术后1d及1个月结石清除率(SFR)、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MP组术后1d及1个月SFR均高于RIRS组(90%vs 75%、95%vs 85%);UMP组血红蛋白降低水平高于RIRS组[(16.80±9.25)g/L vs(10.70±5.87)g/L,P<0.05],而住院费用显著少于RIRS组[(2.33±0.32)万元vs(3.07±0.27)万元,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为5%.结论 UMP治疗<2cm的肾结石安全有效,可有效清除结石,住院时间短,手术费用低,值得推广.

    作者:付贤;王旭亮;李莉;何华东;谢玺;张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PKP术与保守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PKP术与保守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8例.A组采取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组采取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Cobb角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与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6个月的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 A组疼痛缓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A组医疗费用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1周A组Cobb角与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6.02±4.97)°与(2.77±1.25)分,显著低于B组(22.24±6.88)°与(5.85±1.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4周的功能恢复优良率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41.67%(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1.67%与7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操作简单、创伤小、可快速缓解疼痛及矫正畸形,治疗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收效良好,近期功能恢复优于保守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徐冬冬;芮云峰;任东彪;刘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术前评估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磁共振成像技术进展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磁共振成像(MRI)作为直肠癌术前分期的重要影像学手段,有助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局部复发风险的临床预判.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公布的新版结直肠癌N分期,主要强调并确认肿瘤种植(TD)的定义并继续将TD归类为N1c[1].直肠系膜内转移小淋巴结的检出,可能导致部分患者的术前分期发生改变,引起N分期上升.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是导致患者总生存期下降和局部复发率增加的有效预测因子[2].MRI一旦检出盆腔侧方转移性淋巴结,也就意味着患者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接受扩大范围的新辅助放化疗.因此,MRI对于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术前精准评估显得尤为重要.研究[3]认为,与环周切缘(CRM)阳性和T分期相比,直肠癌N分期MRI诊断准确度仍然存在差距.本文对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MRI形态学、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与其他影像技术诊断价值作如下综述.

    作者:梁红;徐秀芳;孙继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苷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DAS28指数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值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压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比对照组少,晨僵时间比对照组短观察组CRP、ESR水平、DAS28指数及VAS分值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比对照组(66.67%)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缓解疼痛,提高疗效,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范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快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快速康复护理组20例,常规外科护理组18例,分别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和常规外科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过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快速康复护理组,显效1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护理有效率90.5%.常规外科护理组,显效8例,好转5例,无效5例,护理有效率72.2%.结论 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过程中,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较常规外科护理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红燕;孙兰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低场强磁共振检查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

    目的 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检查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膝关节外伤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52例膝关节损伤共发现骨损伤39例(51处),半月板撕裂12例(15处),韧带损伤18例(23条),关节腔积液52例.结论 低场强磁共振能清楚显示骨折、骨挫伤、半月板和韧带损伤及关节腔积液等,可以较好满足基层医院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要求.

    作者:王靖;陶晶晶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大蒜素对硝苯地平致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硝苯地平致牙龈增生(DGO)患者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I型胶原分泌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不同牙龈增生(GO)指数患者行龈切术,收集增生牙龈组织.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DGO-HGFs,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0μg/ml、3μg/ml、6μg/ml、9μg/ml)大蒜素,作用72h后取细胞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Ⅰ型胶原及TGF-β1的含量.结果 不同浓度大蒜素可使不同增生程度DGO-HGFs细胞上清液中I型胶原(P<0.05)和TGF-β1含量降低(P<0.05),且大蒜素作用浓度越高、牙龈增生程度越重,两者含量降低越显著.结论 大蒜素可抑制DGO-HGFs I型胶原分泌,此抑制作用与牙龈增生程度、药物浓度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表达有关.

    作者:谢静;高云云;朱形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紧张型头痛(CTFH)患者224例,对照组予乙哌立松、阿米替林口服,予以心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除心理干预外,予中医综合治疗,即中医辨证中药口服及针灸推拿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3个月后随访.结果 (1)观察组每个月头痛发作天数及头痛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4周时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时有统计学意义.(2)随访3个月时头痛影响测验(HIT)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3)随访3个月时观察组生活质量整体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综合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稳定的中远期疗效.

    作者:孙沐炎;楼敏芳;周江文;胡宁;孙琳琳;汪军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浙江省老年康复现状调查分析

    近年来老龄化速度加快,对我国的医疗康复体系带来挑战,尤其是浙江省,自1987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2016年浙江省>60岁老年人口1036万人,占总人口的20.96%,>80岁高龄老人161.25万,失能半失能老人有76.81万人[1].康复能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也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需求.为了解目前浙江省医疗机构老年康复现状及对康复治疗的需求,为更好开展老年康复服务,作者对浙江省各医疗机构展开调查,以期为老年康复机构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和借鉴.

    作者:黄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常规手术治疗早期胃癌近远期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常规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根据不同术式将85例早期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对照组(常规开腹根治性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费用及组织学疗效.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穿孔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32%、9.30%,低于对照组14.28%、28.57%(P<0.05);两组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随访1年、2年肿瘤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可获得与常规开腹根治性切除手术类似的疗效及预后,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卫生经济学好的特点.

    作者:吴世泉;周江文;许宝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无偿献血中开展精细化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对固定献血点参加无偿献血的843名献血者血液采集过程进行精细化护理干预,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实施效果.结果 有献血经历的既往献血者中,61.1%被调查者认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较以往好.72.2%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人员对献血者的关爱沟通较以往好;通过精细化护理干预后,首次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未干预前,献血服务满意度达100%,均愿意再次参加无偿献血.结论 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开展精细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献血服务质量,提高献血者满意度,有利于献血者的保留.

    作者:刘苗苗;周忠英;江玉君;王红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BUD)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方法 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新生儿科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150例,随机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PS治疗,观察组给予BUD+PS治疗,比较两组BPD发生率、吸气时间、血气等指标.结果 用药前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用药前比较,用药12h、24h、48h后两组各血气指标均明显好转(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PD发生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IP、PEEP、RR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UD联合PS治疗NRDS,可有效降低BPD发生率,改善血气指标,促进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及吸氧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玲云;陈葵欢;曹冰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