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肠重复畸形切除术患儿临床护理分析

钟菊红;王瑞英;杨佳讯;楼毅

关键词:腹腔镜, 肠重复畸形,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肠重复畸形切除术患儿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8例肠重复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腹腔镜下辅助行肠重复畸形切除术.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皮肤准备、胃肠道准备、膀胱准备、术后气腹及伤口导致的各种不适和疼痛的护理.结果 围术期精心护理能降低患儿及其家属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心理,提高患儿及家属的配合度和依从性,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结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切口小、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通过围术期精心护理,有助于患儿术后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床旁超声胃窦运动指数指导ICU机械通气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超声胃窦单切面法测定胃窦运动指数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实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ICU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7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回抽胃液法监测胃残余量组(对照组)和床边超声测定胃窦运动指数组(观察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留置鼻胃管且使用瑞代营养液经营养泵持续泵入,18h/d,连续观察7d.比较两组患者在肠内营养耐受性、喂养中断率、完全肠内营养情况、白蛋白水平、操作时间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 对照组反流发生率及中断发生率显著多于观察组,而腹泻、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肠内营养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观察组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测定胃窦运动指数法增加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减少反流及中断的发生,减少护士的操作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英姿;陈仁辉;陈卫挺;陶福正;王和浩;林相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颅骨骨膜窦一例报道

    颅骨骨膜窦较为罕见,特征性表现为局部骨膜膨起成囊状,多呈球形、半球形及哑铃形.囊内含丰富的静脉血,通过扩张的板障静脉与硬脑膜窦相交通,主要是上矢状窦,有时也可为横窦.好发于儿童,一般认为颅骨骨膜窦为先天性疾病,但目前有报道认为其由外伤或不同寻常的应力、劳损引起[1].2016年9月本院收治l例颅骨骨膜窦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树超;叶世泰;余龙洋;邓勇;陈铮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阑尾黏液囊肿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阑尾黏液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6年11月经病理诊断证实的12例阑尾黏液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治愈出院,病理检查示阑尾黏液腺瘤伴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7例,潴留性囊肿伴黏膜慢性炎5例,合并阑尾粪石3例.重点随访阑尾黏液腺瘤患者6~12个月,囊肿破裂随访24个月,无复发,无腹膜假性黏液瘤等并发症.结论 阑尾黏液囊肿术前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是主要诊断方法,手术完整切除病灶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伟刚;季晓亮;陈建华;顾凤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17联合检测评估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病理改变的价值

    目的 探讨慢性胃窦部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II(PGII)和PGI/PGII比值(PGR)及胃泌素17(G-17)在评估胃黏膜病理改变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胃镜检查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140例,ELISA定量检测PGI、PGII、G-17并计算PGR,黏膜病理变化包括炎性反应、活动性、萎缩、肠化生,每一参数病变程度分阴性、 轻 、中 、重等四个等级,统计分析各个病理参数不同程度变化间血清指标的差异.结果 黏膜不同炎性反应间PGI、PGII、G-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黏膜活动性与非活动性组间PGII、PGR、G-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萎缩比轻中度萎缩PGII、G-17显著降低(P<0.05);黏膜重度肠化生患者PGI、PGII、PGR、G-17均表达明显下降(P<0.05),其中G-17降低显著.结论 慢性胃窦部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GPI、PGII与G-17水平可鉴别黏膜活动与否,同时这三项指标能较好反映黏膜萎缩与肠化生严重程度,可用于病情监测,有利于胃癌早期病变的及时发现.

    作者:陈文波;涂良水;蔡雄伟;王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BUD)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方法 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新生儿科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150例,随机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PS治疗,观察组给予BUD+PS治疗,比较两组BPD发生率、吸气时间、血气等指标.结果 用药前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用药前比较,用药12h、24h、48h后两组各血气指标均明显好转(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PD发生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IP、PEEP、RR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UD联合PS治疗NRDS,可有效降低BPD发生率,改善血气指标,促进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及吸氧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玲云;陈葵欢;曹冰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无痛分娩对降低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更高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镇痛技术下无痛分娩,对照组常规自然分娩.比较两组初产妇镇痛评分、产程、心理状态、满意度及产后抑郁情况.结果 观察组初产妇在镇痛评分、缩短产程、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产后第2、6周产妇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痛分娩技术能有效降低初产妇产后抑郁率.

    作者:沈菊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地奥心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地奥心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检索地奥心血康治疗冠心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ed Trials,RCTs),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RCTs研究,通过风险比(Risk Ratios,RRs)评价疗效,偏倚风险评估各项纳入研究的质量.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共72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心绞痛改善方面,地奥心血康联合西药常规治疗,与单用西药常规治疗相比,有更为显著的疗效,两者之间风险比为1.25(95%CI:1.16~1.35,P<0.00001;I2=0%);将常规西药组分为钙离子拮抗剂(calcium-channel blocker,CCB)亚组和硝酸酯类亚组分别进行Meta分析,结果提示,地奥心血康联合CCB比单用CCB更能改善心绞痛(风险比1.26,95%CI:1.15~1.37,P<0.00001;I2=0%),地奥心血康联合硝酸酯类比单用硝酸酯类在改善心绞痛方面疗效也更为显著(1.25,95%CI:1.08~1.44,P<0.002;I2=0%).结论 地奥心血康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比单用西药常规治疗,在冠心病心绞痛改善方面疗效更为优越.

    作者:张旭栋;李迎新;陈铁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清sFlt-1及25羟基维生素D与复发性流产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Flt-1)和25羟基维生素D在正常早孕及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后外周血中水平,探讨血清sFlt-1及25羟基维生素D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17例正常早孕及22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后血清中sFlt-1及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结果 复发流产患者妊娠组其血清sFlt-1高于正常早孕组,而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早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Flt-1及25羟基维生素D与复发性流产可能具有相关性.

    作者:赵诗雯;叶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常规手术治疗早期胃癌近远期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常规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根据不同术式将85例早期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对照组(常规开腹根治性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费用及组织学疗效.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穿孔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32%、9.30%,低于对照组14.28%、28.57%(P<0.05);两组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随访1年、2年肿瘤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可获得与常规开腹根治性切除手术类似的疗效及预后,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卫生经济学好的特点.

    作者:吴世泉;周江文;许宝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苷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DAS28指数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值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压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比对照组少,晨僵时间比对照组短观察组CRP、ESR水平、DAS28指数及VAS分值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比对照组(66.67%)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缓解疼痛,提高疗效,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范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582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骨盆骨折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及危险因素.结果 582例骨盆骨折术后感染患者共培养出132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68株,革兰阴性菌62株,真菌感染2株.革兰阳性菌主要对青霉素耐药性强,对万古霉素弱.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耐药性强,对美罗培南弱.单因素分析和进一步Logic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手术时间≥2h、骨质疏松、伤后至医院就诊时间≥6h、合并髋臼骨折和急诊手术是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骨盆骨折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年龄≥60、手术时间≥2h、骨质疏松、伤后至医院就诊时间≥6h、合并髋臼骨折和急诊手术是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潘勇;祝健;卢华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微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超微经皮肾镜(UMP)与输尿管软镜(RIRS)钬激光碎石在治疗直径1~2cm肾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至9月39例肾结石(直径1~2cm)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UMP组(19例)和RIRS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术后1d及1个月结石清除率(SFR)、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MP组术后1d及1个月SFR均高于RIRS组(90%vs 75%、95%vs 85%);UMP组血红蛋白降低水平高于RIRS组[(16.80±9.25)g/L vs(10.70±5.87)g/L,P<0.05],而住院费用显著少于RIRS组[(2.33±0.32)万元vs(3.07±0.27)万元,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为5%.结论 UMP治疗<2cm的肾结石安全有效,可有效清除结石,住院时间短,手术费用低,值得推广.

    作者:付贤;王旭亮;李莉;何华东;谢玺;张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的研究进展

    穴位贴敷是一种以中医基础理论为理论依据,根据中医的整体观、经络学说,应用腧穴独特的生理功能及双向调节作用,将中药药物敷贴于特定穴位,以达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的一种中医适宜技术[1-2].皮肤给药是中药传统两大给药途径之一,因其无肝脏首关效应,能够使血药浓度维持恒定状态,可以延长作用时间,增强治疗效果[3-4].应用时根据药物特性及期望达到的疗效采用合适的赋形剂如醋、酒、蜂蜜等调和,形成膏剂、丸剂、饼剂,贴敷于穴位之上,使其产生相应的作用.本文对中药穴位贴敷的临床操作应用研究展开综述.

    作者:何洁键;蔡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腹腔镜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12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和充分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同时做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结果 经过有效、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邵招凤;杨伟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浙江省老年康复现状调查分析

    近年来老龄化速度加快,对我国的医疗康复体系带来挑战,尤其是浙江省,自1987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2016年浙江省>60岁老年人口1036万人,占总人口的20.96%,>80岁高龄老人161.25万,失能半失能老人有76.81万人[1].康复能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也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需求.为了解目前浙江省医疗机构老年康复现状及对康复治疗的需求,为更好开展老年康复服务,作者对浙江省各医疗机构展开调查,以期为老年康复机构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和借鉴.

    作者:黄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快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快速康复护理组20例,常规外科护理组18例,分别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和常规外科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过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快速康复护理组,显效1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护理有效率90.5%.常规外科护理组,显效8例,好转5例,无效5例,护理有效率72.2%.结论 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过程中,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较常规外科护理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红燕;孙兰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分析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PNET的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共7个病灶均位于幕上,以脑实质深部分布为主并不同程度累及灰白质,大小相差较大,占位效应明显,瘤周水肿轻微.5例表现为囊实性成分,2例呈实性改变.平扫肿瘤实质部分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 Flair序列病灶信号与脑灰质信号相仿;DWI序列提示弥散受限.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PNET虽缺乏特征性MRI征象,但仍具有一些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并综合分析MRI表现有助于缩小诊断范畴,逐步提高术前诊断水平.

    作者:陈松平;金中高;王军;浦智韬;王成伟;王永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核酸与血清学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患者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核酸与血清学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手足口肠道病毒感染患者1127例,用PCR法进行手足口肠道病毒核酸检测:肠道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用ELISA法检测EV71型和CA16型IgM抗体,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127份标本中两种方法学检测出阳性标本976份,其中EV71核酸和抗体联合检测总阳性率为35.7%,CA16核酸和抗体联合检测总阳性率13.2%.1127份标本通过单病毒核酸检测出EV71型阳性标本22.4%,而通过血清学检测出EV71型28.3%,抗体检测敏感性高于核酸检测(P=0.000).结论 对于EV71型核酸和血清学比较,发现一致性较好,EV71型血清学检测的敏感性高于核酸的检测.而对于CA16型核酸和抗体检测一致性较差,核酸检测还可以检出非EV71非CA16型其他肠道病毒型.

    作者:吴双双;陈东;周俊;赵仕勇;吴亦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IVH)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早产儿病区及新生儿重症病房胎龄32~34周适于胎龄儿.出生后3d内完善头颅彩超检查,根据有无PV-IVH分为PV-IVH组和非PV-IVH组.分别于生后1周、2周、4周清晨9:00采集外周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FT3、FT4、TSH值,分析不同组前后及组间FT3、FT4、TSH的水平变化.结果 生后1周PV-IVH组FT3、FT4水平均低于非PV-IVH组,TSH高于非PV-I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1周,轻度组(I°~II°)71例,中-重度组(III°~IV°)21例.中-重度组FT3、FT4水平均低于轻度组,TSH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2周PV-IVH组FT3水平低于非PV-IVH组,TSH水平高于非PV-I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4周PV-IVH组与非PV-IVH组FT3、FT4、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PV-IVH后甲状腺功能水平降低,主要表现为FT3、FT4水平的下降,TSH水平的升高.随着病情的好转,甲状腺功能水平逐渐恢复.

    作者:谭若锟;谢志慧;彭华保;谢月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癌长期生存一例

    胆囊癌是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占消化系统肿瘤的第五位,我国胆囊癌发病率约3.64/10万,其中男性患者占2.39/10万,总死亡率达2.76/10万[1].胆囊癌起病多隐匿,早期诊断困难,且恶性程度高,极易发生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预后极差,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丧失手术机会,其5年存活率<15%[2].虽然伴随手术、放化疗技术的进步,使胆囊癌患者生存率有所提高[3-4],但晚期胆囊癌治疗效果较差.本文报道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癌患者.

    作者:王梅;舒琦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