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黛外用收湿敛疮

王祖林

关键词:青黛, 外用, 清热解毒, 消肿, 湿热, 疱疹, 临床, 疗效, 凉血, 功能, 疮疡
摘要:青黛,味咸,性寒.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笔者在临床中外用湿热引起的疮疡疱疹.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治疗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20例

    目前认为,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形态学改变,其病变早于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目前已有文献报道,他汀类降脂药在一定程度上对IMT增厚有一定的改善与稳固作用.为评价我院自制协定方降脂饮配华佗再造九对IMT增厚的治疗作用,现将资料完整的38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国印;黄斌;刘志勇;范海斌;汪洋;刘家军;兰海涛;许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医药学资料医学统计评价的误区

    医学统计学是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应该说它对现代医学的进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今天用其评价中医药临床研究资料,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作者:耿世钊;王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刘公望针药并治法治疗杂病验案4则

    天津中医学院刘公望教授临床上善用仲景之经方,针药并用,治疗疑难杂病,疗效卓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兹选其治疗疑难杂病验案4则,以飨读者.

    作者:周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认识述评

    女性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是机体功能减退,细胞凋亡老化的一个生理过程.这种生理的变化在某些女性可以反映于外而出现的某些症状.随着人类寿命的提高,此类症状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据调查,我国60%~75%的妇女在围绝经期可出现症状,其中相当部分患者症状较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且以脑力劳动的妇女及绝经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1~2].

    作者:王清;许润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医证候层次探析

    中医证候是关于疾病特性的综合判断,包括证候病机和与其密切相关的症候群两大部分,具有抽象和具体的双重特性,且证候的发生、形成、发展、转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蕴涵着不同层次、变量和时相等多维特征.从中医的思维角度对中医证候进行分层,从中医古代对证候层次的认识、中医证候分层、证候层次的科学内涵与哲理探析等方面对层次进行论述,其中证候层次的科学内涵与哲理探析又从证候结构层次、同一证候分层、证候的内实外虚层次、证候的纬度和阶度层次、证候的整体性层次等多角度对证候进行论述.

    作者:李海霞;王阶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肝纤维化中医辨证需注意什么?

    答:肝纤维化的中医证治需注意如下几方面.在诊断方面,判断慢性肝病是否伴有肝纤维化的可靠方法是肝穿刺和肝脏病理检查.如果不做肝穿刺,可根据B超报告,如果见到肝包膜欠光滑,粗糙、肝内网格状、血管走向不清等描述,可以认定为肝纤维化,其程度已较严重.或根据4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即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如高于正常参考值可考虑已经肝纤维化了;或根据病史,急性肝炎迁延不愈超过1年,就进入慢性化阶段,有炎症就可能有肝纤维化.

    作者:吴沛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疣状胃炎的思考

    疣状胃炎(VG)由Moutler和Corner于1947年首次报道的一种内镜形态,内镜下呈扁平疣状隆起、中央脐样凹陷糜烂的胃黏膜病变.这是早关于疣状胃炎的报道.其特点是再发性或持续性胃黏膜多发性疣状隆起病灶,圆形或不规则形,多数散布于胃窦部,也可见于胃体部,有时沿皱襞连成串珠样,亦可为胃窦孤立的单个隆起或少数几个病灶,直径约5~10mm,高约2~3mm,活动期常见隆起中央糜烂、凹陷,可有血痂、污秽苔覆盖其表面.

    作者:戴高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青黛治疗口角炎及口唇炎

    我们曾用青黛,滑石治疗口角炎、口唇炎有效.自拟名为青滑散.口角炎、口唇炎是指口角区发生的炎症,虽其病因复杂多样,但临床基本表现为充血、干裂、糜烂、渗出等损害,病变多为双侧对称,可向口内及口外黏膜,皮肤蔓延发展引起口角炎及口唇炎.

    作者:周桂英;蒋保川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青黛外用收湿敛疮

    青黛,味咸,性寒.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笔者在临床中外用湿热引起的疮疡疱疹.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祖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红花提取物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影响

    目的:观察红花提取物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心脏Langendorff装置,观测经红花提取物预处理后心功能指标和冠脉流量的改变;同时采用在体心脏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心肌缺血前各组心脏分别用红花提取物或维拉帕米治疗,并贯穿于实验全过程中.缺血再灌注组实施20分钟缺血和40分钟再灌注.分别检测心肌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心肌激酶(CK)活性、心率等变化.结果:红花提取物能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中的MDA含量,降低SOD和CK活性,减慢心率,改善心功能指标.结论:红花提取物能改善心功能,保护缺血心肌,其机制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抑制自由基的释放有关.

    作者:陈铎葆;董六一;方明;陈志武;马传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周乃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周乃玉(1939~),女,1964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现任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北京中医医院风湿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学会理事兼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学会委员.从事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40余年,在风湿病专业的理论及临床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医术精湛,疗效显著,继承前贤,不断创新.擅长健脾补肾、温经散寒、化瘀通络,善用辛温大热及虫类药.辨证辨病结合,靶向用药.主要论著有<痹病论治学>、<实用中医风湿病学>,发表论文数十篇.

    作者:谢幼红;王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参龟培元冲剂治疗重症肌无力34例

    重症肌无力是以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为受力骨骼肌的易疲劳和乏力.现代医学主要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类固醇、化疗、放疗及胸腺切除等方法治疗,但不能根治.本病属中医学痿证、睑废等范畴.两年来,我们以参龟培元冲剂治疗3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卜绿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深刺天枢穴治疗结肠慢转运性便秘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深刺天枢穴对结肠慢转运性便秘(STC)的近、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STC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评价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后6个月临床评分及结肠转运时间(CTT),并从临床、检验和影像学角度评价安全性.结果:(1)近期疗效:治疗组临床评分和CTT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中期疗效: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仍有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无效.治疗组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深刺天枢穴治疗STC近期疗效确切,有一定中期疗效,无不良反应.

    作者:张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陈锐深运用疏肝活络散结法异病同治肿瘤经验举隅

    陈锐深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教授,善于采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方法治疗多种肿瘤,常收到良好的疗效.现举其采用异病同治的方法治疗良性肿瘤医案4则如下.

    作者:黎壮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32例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Ⅳ期胰腺癌患者治疗后回顾性研究,比较中药治疗及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2002年5月~2004年7月期间依次入院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中药组32例、化疗组28例),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客观有效率、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中药组治疗后客观有效率为部分缓解(PR)0、稳定(SD)53.1%、进展(PD)46.9%,化疗组为PR7.1%、SD53.6%、PD39.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药组一年生存率为34.37%,中位生存期6.07个月,明显优于化疗组(一年生存率11.25%、中位生存期4.17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药组不良反应明显轻于化疗组.结论:中药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具有稳定瘤灶、延长患者生存期、药物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显示了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沈晔华;刘鲁明;陈震;孟志强;宋明志;于尔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香砂养胃丸治疗消化性溃疡106例

    我们从2003年8月~2005年3月,用香砂养胃丸观察治疗消化性溃疡106例,并设对照组9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袁喜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5例

    我科近年来对105例新生儿高胆素血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宁顺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加内镜介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加内镜介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口服健脾益气、清热解毒、化瘀通络的中药;对于部分病变在左半结肠者,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病情较重者,给予口服艾迪沙或柳氮磺胺吡啶,每日3~4g;合并有炎性息肉者,采用微波凝固或热活检钳夹除.结果:12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98例,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治愈率77.8%,总有效率86.5%.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配合内镜介入治疗者,肠炎性息肉完全消失.结论:中西医结合加内镜介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长洪;陆宇平;王立新;杨卓;麻树人;陈山泉;刘杨;高文艳;林一帆;朱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屏风固金颗粒免疫调节作用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屏风固金颗粒由黄芪、白术、防风、太子参、金银花、连翘、藿香、防风、甘草等组成.本实验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通过测定屏风固金颗粒含药血清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杀伤活性、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的活性等指标,探讨该药的免疫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王爱武;魏爱英;张鉴;耿晖;宿莹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药熏洗疗法的药物配伍

    中药熏洗疗法是指采用药物煎汤,趁热将全身或局部的皮肤熏蒸、淋洗或浸泡的一种治疗方法.该疗法广泛应用于各科临床.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药物配伍,加上手法整复、针灸推拿、穴位注射、微波热疗等手段,往往起到协同增效的效果.其中,药物的配伍至关重要.

    作者:万晓青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